這種野生菜在農村是比較多的,只要是那種不太荒涼的廢地或者田地邊上都會有,每年三月底、四月初在農村的田間地頭,到處可以看到野蒜的身影,而且長的比較茂盛。但是隨著近些年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建築活動不斷地的擴大,野生蒜苗的生長空間也是越老越小,很多品嘗過這個美味的都說,現在這菜是快要絕跡了,以前雞蛋炒野蒜苗真是一道美味菜。
小時候在農村住,每年3-5月的時候,和一夥小孩滿山遍野的罷野蒜苗。野蒜苗和家裡種植的蒜苗想像但是瘦小多了。它們植株高可達70cm,鱗莖近球形,粗1-2cm,外被膜質鱗皮包裹。葉基生葉片呈線形,長20-40cm,寬3-4mm,先端漸尖,基部鞘狀、抱莖。鱗莖肥厚,呈球形,直徑達2釐米,具白色膜質葉鞘。葉多為半圓柱形,中央稍空,長約30釐米,寬約5毫米,葉鞘長5-20釐米。
野蒜苗食用價值非常高,它主要食用部分為嫩莖葉,鱗莖,其營養成分,每百克全株含蛋白質3.4g,脂肪0.4g,糖類26g,粗纖維野蒜0.9g,鈣100mg,磷53mg,鐵4.6mg,胡蘿蔔素 0.09mg,硫胺素0.08mg, 素0.14mg,抗壞血酸36mg,尼克酸1mg等。因此野蒜苗的營養價值非常高,保健上傳統中醫學認為薤白具有溫補作用,可健脾開胃,助消化,解油膩,促進食慾。
野蒜苗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對體弱者而言,薤白可潤中補虛,使人耐寒。另外,薤白的鈣、磷等無機鹽含量極高,經常食用有利於強健筋骨,特別對於成長期的兒童和缺鈣的老人有良好的營養價值。我州通常於2-4月採摘嫩莖葉供食用,至6月份葉片開始枯黃時採收鱗莖,將整株掘起,紮成束,掛在陰涼通風處,供加工或出售。
野蒜苗有很多種食用方法:可以炒雞蛋、炒竹筍、炒肉片,也可以涼拌。可最好吃的還是野蒜炒臘肉,炒出來的肉片嫩滑,蒜鮮香誘人,一上桌眾人就搶著吃。炒野蒜苗最重要的點是控制好油溫,否則肉片不嫩;同樣野蒜苗也不要炒的過老,否則蒜香味就會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