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地寶藏·第七站|介休博物館:造像琉璃映丹青 三賢故裡落彩虹

2020-12-23 澎湃新聞

汾水似帶,

綿山如屏。

各種色彩,

暈染這片山河。

赤橙黃綠,

藍白紫青,

在這座創建整百年的博物館,

我們採集彩虹的顏色。

或潛藏,或明露,

各種落入這裡的顏色,

化作風,變作影,

燒成瓷,凝成銅……

何須隱介藏形,

精彩無休不停。

現在就出發!

這裡是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院之旅,

這裡是介休博物館。

視頻 晉地寶藏·介休博物館

視頻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

往期回顧

晉地寶藏·第一站|山西博物院:三晉大地的硬核「網紅」(附視頻音頻地圖)

晉地寶藏·第三站|臨汾市博物館:在「日月同輝」中觸摸最早的中國

晉地寶藏 · 第五站|山西地質博物館:穿越浩瀚發現山西大美

晉地寶藏·第六站丨雲岡博物館:一眼千年,穿越時空看古今雲岡

▲山西晚報7月6日報導版面

介休,

南依太嶽,

北臨汾河,

兩千多年的歷史,

積澱孕育出這片沃土的毓秀鍾靈。

這裡是「三賢故裡」,

有春秋時期割股奉君、功不言祿的介子推,

東漢時期博通典籍、名震朝野的郭林宗

和北宋時期出將入相五十載的文彥博;

這裡是「晉商故裡」,

曾有執當時金融之牛耳的皇商範家,

商號遍布全國、財富顯赫的

北辛武冀家和北賈侯家;

這裡還是「琉璃之鄉」,

自唐代起就出現了建築琉璃,

琉璃燒造技藝源遠流長,

傳承不衰……

走進介休博物館,

就走進了它厚重的歷史。

▲介休博物館外景

你可能想不到,作為一家縣級博物館,介休博物館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近百年前。

介休博物館的前身是介休教育圖書博物館,1921年創建。要知道,山西乃至中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才剛剛在1919年創建。

介休教育圖書博物館最初設於介休文廟明倫堂,由知縣張賡麟於民國十年創設,抗戰開始後停辦,後於1955年組建了介休縣博物館。1966年,介休縣博物館與介休縣文化館、圖書館合併,統稱為介休縣文化館。1977年,重新恢復介休縣博物館,館址設在后土廟西側院內,成為兼有文物保護單位性質的綜合類博物館。1989年9月博物館開館,是晉中市最早對外開放的博物館。1992年,介休縣撤縣設市後,改為介休市博物館。2014年5月18日,新館在介休市東部的三賢廣場建成並正式對外免費開放,成為介休最具文化氣息的城市名片。

▲介休博物館

新建成的介休博物館,西接三晉名樓祆神樓,佔地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858.3平方米。新館的外形構思,四周如城牆圍合的方城,四角突出如城角樓之城臺,傳統欞格式窗戶上加面積超大的攢尖頂,整體如古城牆巍然屹立,頂部若漢唐華宮氣宇軒昂。

整個建築共三層,介休博物館分別在一層和負一層陳展。館內現有藏品8408件,包括舊石器時代的動物化石、石核及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球,青銅時代石器、陶器,戰國陶器,宋金元明清時期的精美瓷器、青銅器、琉璃、書畫等。其中不乏精品,尤其是書畫作品,如鎮館之寶「明寧齋山水絹本畫軸」,為明太祖高皇帝玄孫朱成鈠所作,為存世兩幅中的最大一幅。另有《名家繪箑聯珠》書畫冊頁集,匯集了從明中葉到清道光二百餘年間眾多名家的作品,為明清藝術中之珍品。

作為一家縣級博物館,介休博物館不僅硬體條件突出,藏品種類也十分豐富,在山西縣市級博物館中處於領先地位。

▲介休博物館外景

新館建成後,介休博物館結合地方特色和藏品特點,推出四個基本陳列,分別是「介休歷史人文展」「館藏精品文物展」「介休琉璃藝術展」和「介休窯古陶瓷藝術展」,全面展示介休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書畫、陶瓷、青銅,館藏精品亮點多

介休始於遠古先秦,盛於唐宋,興於明清,有兩千多年的建城史。豐富的文物遺產、深厚的地域文化、名垂史冊的精英人物鑄就了介休的歷史和文明。「介休歷史人文展」展廳以展板的形式,介紹介休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刻石碑、歷史名人等內容。不過最精彩的,當數這個館的「館藏精品文物展」。

這個展堪稱介休博物館的「最重量級」,匯集了介休市博物館的眾多精品文物,分為「丹青藝事」「泥土幻化」「雄奇寶器」三個小單元展廳。「丹青藝事」主要展示的是館藏精品書畫,包括「畫扇之鏡」「畫中真趣」兩個繪畫內容和「墨珠流韻」「翰墨珍拓」兩個書法內容。據了解,介休博物館的書畫藏品在全省的縣級博物館中檔次最高、數量最多,這是因為介休歷史上是「晉商故裡」,比較富庶,喜歡古玩收藏的人也多,也正因如此,國內聞名的張蘭古玩城就誕生於此。

▲「翰墨珍拓」書法展示

介休博物館的書畫藏品很多都是出自官宦人家或大戶人家,其中個人捐贈的部分較多,從建館到現在,僅個人捐贈的書畫就有兩百餘幅。館內展出最多的展品,就是由介休籍人士李德華先生捐贈的48幅明清名人書畫和24件竹簾繡品。

這其實是一大組作品,它們原來在同一個圍屏上。該圍屏共分四組,每組六扇,可摺疊,共二十四扇,每扇分三部分,上下為書畫框,中間為竹簾繡框。48幅書畫作品中,包括書法作品12幅、繪畫作品36幅,全部為絹地。書法作品有行書、楷書等,書畫則囊括了山水、花鳥、人物、墨筆、青綠、淺絳工筆、寫意畫等。這些書畫作品均出自西泠名家之手。

▲胡玢 《桐封圖》 清

1980年介休縣南街溫家巷李德華先生捐贈

▲馮有年 行書《桐葉封弟辯》 清

1980年介休縣南街溫家巷李德華捐贈

「泥土幻化」是介休博物館的館藏陶瓷器展,分為「陶器神韻」「釉色滿韻」「紫砂風韻」三個內容,從該館歷年館際交流、民間徵集、考古發掘、社會捐贈、司法機關移交等渠道獲得的陶器、瓷器、紫砂器中,遴選出一批代表性展品進行展示。其中,有介休市南垣山戰國古墓群發掘出土的不同器型的灰陶器,有歷史悠久的介休洪山窯陶瓷,還有龍泉窯、廣窯、鈞窯、石灣窯等其它窯口的瓷器以及民國時期的一些紫砂作品,雖然總體數量不多,但門類比較齊全,時代涵蓋了從周朝到民國各個時期,且都是精品。

能夠將如此多的全國各地的瓷器匯集一處,也從側面反映了歷史上介休與各地的文化交流比較頻繁。

▲「陶器神韻」展廳

「雄奇寶器」展示的是館藏青銅器,從「青銅造像」「青銅拾遺」「以銅為鏡」和「藏禮於器」四個方面,展示了古代燦爛的青銅藝術和古代工匠們高超精湛的技藝。展品主要集中在一層展廳的中心區域,藏品時間跨度從商周到明清,種類繁多。尤其是一批明清青銅造像,一字排開,諸佛諸菩薩或莊嚴,或微笑,蔚為大觀。

▲「青銅拾遺」展廳

介休窯燒造千年,為北方瓷窯罕見

介休窯,山西著名瓷窯,亦稱洪山窯,以位於介休市洪山鎮洪山村為中心,是山西乃至北方地區一處歷史悠久的古瓷窯場。

窯址區有廟,叫源神廟,因洪山泉源而建。廟內有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源神碑》載:北宋至道三年(997)重建源神廟之前,廟之北就有奉祀陶器之鼻祖太上老君的窯神廟。「丹爐炊頻,洙風扇炪,高士雲集,興舡頻屆,陶剪翠殊,名彰萬載」的記載表明,北宋真宗時期洪山窯燒瓷很興旺,且產量很大,因此官府在洪山鎮設官收稅,而且派過兩任稅務官,此碑碑陰題名「瓷窯稅務任韜」「前瓷窯稅務武忠」,充分說明這一點。

從碑文記載和出土器物來看,介休窯陶瓷應出現於宋朝和五代十國之前,歷經宋、金、元、明、清,燒造時間之長,在北方瓷窯中少見。

▲「介休窯古陶瓷藝術展」展廳

「介休窯古陶瓷藝術展」展廳位於介休博物館的地下一層,展示了介休窯的考古和發掘概況:1957年發現洪山古瓷窯遺址;1978年古陶瓷專家馮先銘考察洪山瓷窯遺址;1991年陝西省考古所試掘探方一個,此探方地層和器物反映時代為金代;2002年,中國古陶瓷學會山西陶瓷研討會與會近百名陶瓷學專家對其進行了實地調查。

同時,還展出了宋、金時期介休窯古陶瓷70餘件。所展示的陶瓷以洪山窯為主,與介休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風俗習慣息息相關,客觀地反映了介休古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民眾生活的一個側面。

琉璃流光溢彩,如同彩虹落人間

如果說山西是中國古代建築寶庫的話,那麼介休就是建築琉璃藝術的寶庫。介休燒造琉璃技藝源遠流長,相承不衰,代有佳作。千年風霜後,保存數量之多、種類之繁、質量之精、藝術之美,世所罕見。

▲「介休琉璃藝術展」展廳

一走進「介休琉璃藝術展」的展廳,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精美的仿古建築,一面仿造的是后土廟戲臺的影壁,中間是琉璃壁心,另一面依據中國的古建築形制建了一座歇山式的屋頂,站在跟前,屋頂上各式各樣的琉璃構件一覽無餘,可近距離地感受琉璃藝術之美。

該展廳的展品多為介休后土廟、五嶽廟、城隍廟等建築在修繕中替換下來的一些建築殘件。雖是殘件,但依然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其中一件明代的黃綠藍釉琉璃螭吻,原來是介休市洪山鎮石屯村源神廟正殿屋頂脊飾,高約兩米,重達一噸,代表著明代介休琉璃工藝和藝術的最高水平。

▲琉璃藝術展廳

▲琉璃燒造技藝展示

琉璃作為一種建築材料,起源於北魏。大約自唐代起,廣泛應用於建築裝飾。介休琉璃盛燒於明清時期,瀋陽故宮和盛京三陵的琉璃就是由山西介休侯氏家族燒造而成。此外介休市域內后土廟、五嶽廟、城隍廟等琉璃建築群也都燒制於此時期。其中,后土廟還被稱為「琉璃藝術博物館」。

在展廳的一角,有一塊發掘出土於介休洪山的唐貞元十一年(795年)「法興寺碑」,充分彰顯出介休琉璃技藝傳承的歷史地位。碑文記載:「神峰北,地一所:東至大菸頭,南自至,西至琉璃寺,北至石佛腳。」這說明介休唐代時即有「琉璃寺」,建築琉璃已經出現。背面為北漢天會十四年(970年)《洪山寺重修佛殿記》,其中「椽輔玳瑁,瓦甃琉璃」的記載,明確表明公元970年時介休已有鋪設琉璃瓦的建築。

▲法興寺碑

為弘揚介休悠久的歷史文化,增加博物館的吸引力,介休博物館不斷推出豐富多彩的臨時展覽,讓更多人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新館開館六年來,先後舉辦了各類臨時展覽46個,包括《介休市收藏協會會員展》《文壽齊頤——慶祝張頷先生九七華誕作品展》《傅山書法拓本展》《匯聚歷史留存記憶——介休博物館歷年捐贈文物展》《介休印跡——我們的生活展》等等。

▲介休博物館推出了許多精彩的臨時展覽

此外,為充分發揮博物館服務社會的功能,拓寬與社會溝通和交流的渠道,每年的寒暑假和節假日,介休博物館還會以該館常規展覽為資源,策劃組織不同主題的社會教育活動。2015年至今,共開展了「家鄉瑰寶——介休洪山窯」「觸摸歷史做銅鏡」「匠心營造鬥拱飛簷」「趣味墨拓」「流光溢彩話琉璃」「文明之光——活字印刷體驗」「古錢孔方留墨影——古幣拓印體驗」「舞臺劇《忠君魂》」等60多項社教活動,開展活動240多場。

▲孩子們在安裝鬥拱

▲體驗活字印刷

自2016年起,介休博物館還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宣傳活動,通過展示介休歷史人文展板、講解重點文物展品、發放宣傳冊頁等方式,走進軍營、學校、社區、企業、農村、機關,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還舉辦了「小小講解員」少兒志願講解活動,讓更多市民了解博物館、認識博物館、愛上博物館。

▲小小講解員

館長推薦:鎮館之寶

名人書畫、精品陶瓷、

青銅重器、特色窯址、琉璃藝術……

介休市博物館雖然是一個縣級博物館,

但展覽內容之豐富、藏品之精到,

每每令人眼前一亮。

不少文物精品,

放到省市博物館都不遑多讓。

接下來,

由介休博物館館長秦明

為大家推薦該館的鎮館之寶。

▲介休博物館館長秦明

五大鎮館之寶,每一件都不俗

介休博物館的書畫藏品非常有特色,因此首先介紹的兩件鎮館之寶均為書畫作品。

第一件是明寧齋山水絹本畫軸,墨筆設色絹本,立軸,縱232釐米、橫126釐米。畫面描繪的是幾位高士山林雅集的場景,傳達出一種閒適安寧、超凡脫俗的繪畫意境。整幅作品構圖飽滿,氣勢雄渾,意境深遠,畫法則集諸家之長。畫面左上角落款只署「寧齋」二字,下方鈐兩方印章。

寧齋其人,畫史所不載。據考,寧齋為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玄孫、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簡王朱桂的曾孫、第二代靈丘王朱仕□的庶長子朱成鈠。他生於天順元年(1457年),弘治七年(1494年)襲封靈丘王,十年(1497年)薨,諡莊和,葬於絳州西十五裡處。有明一代,宗室成員中長於書畫者頗多。目前所知,僅存於介休市博物館和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明朱成鈠的兩幅作品,在明代宗室書畫中應屬創作水平較高的作品。由於尺幅太大,介休博物館空間有限,該作品一直被收藏在文物庫房內。

第二件是清紀昌彙輯的《名家繪箑聯珠》書畫冊頁集。古代的扇面書畫流傳到現在的已是鳳毛麟角,這件藏品應為明清藝術中之珍品。從所能考證出的作者生活年代看,這冊扇面匯集了從明中葉到清道光二百餘年的這樣一個時間跨度的名家作品,其中有政壇的風雲人物,如丁紹軾、王傑,有宮廷畫師,如鄒一桂以及書畫名家、社會名流之作共二十二幅。

介休是中國琉璃之鄉,自然少不了琉璃藏品。第三件鎮館之寶就是琉璃藝術展廳的明代黃綠藍釉琉璃鴟吻,此鴟吻高約兩米,重達一噸,原為介休市洪山鎮石屯村源神廟正殿屋頂脊飾。吻部張口吞脊,後部塑有背獸,尾自然向上盤曲,爪向前伸,紅泥作胎,龍口及鰭尾施藍綠釉,鱗片用金黃釉,釉面雖有剝落,但依然色澤晶瑩,釉料渾厚,代表了明代介休琉璃工藝和藝術的最高水平,體現出介休工匠精湛的琉璃技藝。這種靈活多變,明快活潑的色調與造型顯著區別於以北京故宮琉璃為代表的官式琉璃,呈現出更多地方化、民間化的特徵。

第四件鎮館之寶,是一尊明代鎏金釋迦牟尼銅坐像,此像高50釐米,佛像頭頂發光肉髻,放射形旋髮排列整齊,面相渾圓,寬額豐頤,眉間施白毫,雙眼微下視,直鼻方口,雙耳弧線下垂,神態慈悲安詳。頸施三道弦紋,袒露右肩,袈裟緊貼全身。袈裟程式化地垂落於蓮座之上,邊緣鏨刻細密的卷草紋及纏枝花紋等紋飾,繁複華美,鏨刻細膩精巧,技藝高超。佛左手結禪定印置於腳踝處,右手施觸地印,結跏趺坐於仰覆蓮臺上,蓮瓣疏朗且飽滿,典雅清新。整體體態穩健厚實,均勻適中,尤其在勇健魁梧的氣宇中隱顯著無限靜謐的威嚴之勢,令人心境清涼。

第五件鎮館之寶,是西周蕉葉紋扉稜銅爵。這件爵出土於介休東歡村,圓腹,腹部飾蕉葉紋,一側的口部前端有流(即倒酒的流槽),後部有尖狀尾,流與口之間有立柱,腹部一旁有鋬,下有三個錐狀長足。青銅爵造型獨特奇巧,是中國古酒具的形象大使。與一般常見的青銅爵所不同的是,這件爵非常精緻也非常小巧,在國內並不多見。

晉地寶藏·介休博物館地圖

「介休」之名,

因春秋時介子推隱居於縣境綿山而得名。

介休建城史有2600多年,

除了出過介子推,

還因東漢名士郭林宗、北宋名相文彥博

而被譽為「三賢故裡,寒食源地」。

介休還被譽為「琉璃之鄉」,

唐代即有燒制,

發展到明清以後,

琉璃品種繁多,

光亮如鏡、色豔久鮮、堅固耐久,

為許多宮殿、陵寢、寺院、廟宇等所採用。

今天,

我們就從介休博物館出發,

開啟我們的人文和華彩之旅。

引領我們的,

依然是山西文博達人閆鑫。

▲山西文博達人閆鑫

1、琉光溢彩(2天)

千百年前,生活在三晉大地的先民用故鄉的熱土和多彩的釉料,以爐火純青的技術和非凡的智慧與創造力,培育出了神秘多姿的琉璃文化。唐代時,介休洪山一帶已出現琉璃燒制技藝,琉璃製品用於「琉璃寺」建築上。迄今,介休仍保存多處飾有琉璃的早期古建築。發展至明清之際,山西多地形成燒制琉璃的世家。世界琉璃精品在中國,中國琉璃精品在明朝,明朝琉璃精品皆出自山西,這種從火中、匠人手中、歲月中涅槃出來的琉璃藝術,至此在國內外大放異彩。

介休博物館——介休后土廟(琉璃藝術的集大成者)——介休空王佛碑(全國唯一琉璃碑)——介休太和巖牌坊(全國罕見的純琉璃牌坊)——太谷淨信寺(保留完整的琉璃寺院,戲臺最為壯觀)——平遙市樓(用琉璃鋪就的屋頂,喜字造型)——汾陽太符觀(精美的琉璃團龍)

2、千年窯火(5天)

以早期的黏土陶到唐宋炻器,歷經唐、宋、遼、金,山西本地制瓷業窯口遍及晉中、晉南、雁北、晉東南各地。從南到北,「介休窯」,「平陽窯」「霍州窯」「河津窯」「平定窯」「渾源窯」「懷仁窯」等諸窯次第綻放,於文獻記載的山西就有30多個縣燒過瓷器。山西作為宋元時期北方重要的瓷器產地,其產品樸實粗獷,獨具風韻,尤其以「介休窯」「霍州窯」「河津窯」等窯口的白瓷最為精美,一度形成了以黃河為界的「南青北白」局面。

介休博物館琉璃展廳——介休洪山窯遺址(北方名窯,唐代九大名窯之一)——交城窯(少見的橘紅色儲彩彩繪,唐代瓷窯遺址)——山西博物院(收藏北朝至明清瓷器,集山西各地方窯口瓷器之大成)——太原孟家井窯(明代官方燒制琉璃器的窯場)——盂縣古瓷窯遺址(中國古代十二名窯之一)——臨汾霍州窯遺址(以燒制白釉細瓷為主)——臨汾平陽窯遺址(裝飾技法豐富多樣,獨具風格的黑釉瓷器,珍貴的油滴釉碗極為罕見)——河津窯(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為研究宋金時期山西瓷窯的制瓷流程、燒窯技術、裝燒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3、古堡滄桑(3天)

山西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曾興建過大量有著軍事防禦功能的城堡。即使看似外觀尋常的村落,也有不少具有防禦功能。山西晉中一帶保存有很多古堡式村落,其中甚至還有大型地道等防禦設施,在全國極為少見。明清時期,晉中一帶是山西乃至全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建築修造中非常重視防護功能。現存的部分古堡式村落規模宏大、建築精美、設計巧妙,是古代軍事防禦的活化石。

介休博物館——靈石夏門古堡(富商豪宅,臨水而建,選址巧妙)——靈石王家大院(堡壘式建築的代表作)——介休張壁古堡(有唐代地道建築,獨一無二)——平遙段村古民居(精美的防禦式建築)——平遙梁村(保留了完整的堡壘式圍牆的古村落)——太原店頭古村落(石頭堡壘建築)——榆次後溝古村落(錯落有致的窯洞式建築)

微信號 : jxbwg7222109

介休博物館

● 掃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 : ShanxiMuseums

山西省博物館協會

● 掃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 : sxwbwbsx

文博山西

● 掃碼關注我們

▲介休博物館遠景

採寫: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呂國俊 南麗江

孫軼瓊

通訊員 楊敬

原標題:《晉地寶藏·第七站|介休博物館:造像琉璃映丹青 三賢故裡落彩虹》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介休站:太和巖琉璃牌樓流光溢彩印證晉商興盛...
    介休位於山西腹地、太原盆地南端,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名臣介子推割股奉君,後拒高官俸祿被燒死在綿山,便有了清明寒食節,介休由此聞名天下。再加上東漢名士郭林宗、北宋名相文彥博均為介休賢達,因而介休被譽為「三賢故裡」。
  •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第十三站
    ,寫出千古名句;梁思成和林徽因途經晉祠,不斷感慨它是「美麗輝映的大花園」……  這就是千年之園——晉祠,也是此次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的目的地。殿堂梁架採用「乳栿對六椽栿用三柱」形式,是中國現存古代建築中惟一符合《營造法式》殿堂式構架形式的孤例。殿周柱子均向內傾,形成側角,平柱至角柱逐漸升高,造成升起,致使屋簷曲線弧度顯著,打破建築輪廓僵直的格調,增強了建築造型的藝術美和穩固力。殿頂覆蓋黃綠色琉璃剪邊,脊上飾各種動物走獸。廊下高懸的楹聯匾額,古香四溢。遠看飛閣流丹,氣勢十分雄偉。
  • 晉地寶藏·第一站|山西博物院:三晉大地的硬核「網紅」(附視頻音頻...
    MESEUM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萬物都有由來在這片土地上青銅器、造像和美玉與山川日月、魚蛇走獸融為一體盡顯時間的秘密和奧義當時光以一百年的速度被收攏聚集再用一百年來展陳每一件器物的靈魂都依次藏入這座山河摺疊的典籍與華夏同步歷史綿長不息現在就出發我們一起去發現這裡是山西這裡是「晉地寶藏
  • 介休得名的說法有幾種?
    三賢故裡—介休 介休得名的三種說法 第 一 種 因介子推而名。國內史籍最早記載介休歷史為周代魯隱公五年(前718年)。時,曲沃莊伯伐翼,晉翼侯奔隨(在今介休城東),當時為晉大夫士會食邑。公元前636年,晉文公返國賞隨臣,介子推不言祿,與母隱居綿山。晉文公焚林求賢,子推不出,竟與母抱樹而死。後,介休即依介子推死於此而得名。
  • 車禍 | 介休西段屯村口一輛三輪車被撞翻.......
    >
  • 介休關子嶺兩大車相撞,現場慘烈,一人倒地不起、兇多吉少......
    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時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東漢時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時期出將入相五十載的文彥博三位賢士名達,素有「三賢故裡」之稱,文明史逾2800年。介休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國內史籍最早記載介休歷史為周代魯隱公五年(前718年)。時,曲沃莊伯伐翼,晉翼侯奔隨(在今介休城東),當時為晉大夫士會食邑。
  • 介休新城公園的水這麼冷,竟然還有人下水......
    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時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東漢時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時期出將入相五十載的文彥博三位賢士名達,素有「三賢故裡」之稱,文明史逾2800年。介休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國內史籍最早記載介休歷史為周代魯隱公五年(前718年)。時,曲沃莊伯伐翼,晉翼侯奔隨(在今介休城東),當時為晉大夫士會食邑。
  • 寶藏四方國際博物館日特輯:聽千年西安碑林的文化故事
    騰訊新聞寶藏四方博物館雲直播計劃第三季,推出「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直播,帶網友走進網紅博物館的奇妙之旅。5月13日14時,直播鏡頭將帶你走進新晉「網紅」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在「東方文化寶庫」聽千年碑林的傳奇故事。
  • @介休中考、高考的考生,這些地方憑準考證免費玩!
    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時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東漢時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時期出將入相五十載的文彥博三位賢士名達,素有「三賢故裡」之稱,文明史逾2800年。介休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國內史籍最早記載介休歷史為周代魯隱公五年(前718年)。
  • 介休彥博路上拍到的一幕,真是一朵「奇葩」...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介休那點事」,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介休的精彩內容了。
  • 介休綿山拍到的一幕,天空出現3個太陽!這是怎麼回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介休那點事」,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介休的精彩內容了。
  • 「品鑑」身如琉璃,內外明澈
    有些上面還雕著仙人、異獸紋飾,瓜皮綠或褐綠釉色,形成的彩翳較厚,這是早期的琉璃作品。公元四世紀初,鉛釉開始應用到建築物上,文獻記載,北魏統治者在其首都平成(今山西大同)修建宮殿時,其殿臺和鴟尾,則悉數用琉璃為之。早年在修同蒲鐵路時,在介休出土了北朝時代的綠釉菩薩三軀,現藏於山西省博物院。
  • 本周日雲南省博物館三件國寶亮相《國家寶藏》
    2019年1月6日19:30CCTV-3綜藝頻道《國家寶藏》第二季終於等到雲南省博物館出場啦作為開年後的第一期《國家寶藏》,雲南省博物館精心選擇的3件文物將於1月6日登陸央視,讓觀眾領略國寶的前世今生,解讀流淌在華夏民族血脈中的文化基因密碼。
  • 自然山水和歷史人文融匯的人間瑰寶|晉地寶藏
    ▲航拍晉祠▲ 晉地寶藏·晉祠博物館 直播現場 掃碼看直播回放▲山西晚報12月18日報導版面晉祠博物館:自然山水和歷史人文融匯的人間瑰寶.mp3來自文博山西00:00>歐陽修、範仲淹曾在此駐足,寫出千古名句;梁思成和林徽因途經晉祠,不斷感慨它是「美麗輝映的大花園」……這就是千年之園——晉祠,也是此次晉地寶藏
  • 介休綿山——忠孝文化的發源地
    介休歷史悠久、形成於夏,從周代開始已成為三晉重鎮;一九九二年二月改設介休市,成為晉中盆地新型區域旅遊中心城市。介休市人文薈萃,因晉國大臣介子推(公元前676年——公元前635年)攜母歸隱綿山,東漢大教育家郭林宗(公元128~169年)、北宋出將入相五十年的四朝元老文彥博(公元1006年——1097年)生長在介休,素有「三賢故裡」之美稱。
  • 大千故裡古牌坊·騎馬踩水遊內江|國慶去哪玩?7條精品旅遊線路總有...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為進一步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精品線路,加快成渝經濟區新興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建設,9月24日,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在整合全市重點景區資源的基礎上,正式推出「大千故裡古牌坊·騎馬踩水遊內江」精品線路
  • 阿富汗金王冠、犍陀羅佛造像,192件(組)文物在長沙博物館...
    阿富汗金王冠、伊朗牛形來通、犍陀羅佛造像……當天下午,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與長沙博物館進行文物點交,一件件閃爍著文明與歷史光芒的文物接連亮相,令工作人員與媒體記者讚嘆不已。據長沙博物館副館長李歷松透露,6月13日,「從地中海到中國:絲路寶藏——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藏文物展」將如期開幕。
  • 介休這10個項目入選!在介休也出名!
    >」,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介休的精彩內容了。序號編碼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保護單位3Ⅱ和順嗩吶吹戲(民間吹打樂)和順縣文化館4Ⅱ昔陽八音會昔陽縣文化館5Ⅱ晉劇四大件演奏技藝太谷縣程氏民間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三、
  • 山西晉東南有個小小「懸空寺」,小巧玲瓏石窟美,堪比大同懸空寺
    金燈寺的美,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欣賞:一是高崖危樓懸空寺,二是明代石窟造像美,三是莊嚴肅穆石塔林。一、高崖危樓懸空寺金燈寺號稱上黨「懸空寺」不是浪得虛名。與恆山懸空寺有點類似,它也是遠看仿佛嵌在峭壁之上,仿佛凌空而築,雖然沒有立柱,但懸空的感覺是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