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的良心」巴金:愛情背後是深思熟慮後的責任心

2020-12-13 民國情史

愛情背後是深思熟慮後的責任心。

巴金1904年出生於四川成都,是我國著名的作家、翻譯家、更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而巴金大師除了在文學界上兢兢業業,引領反封建鬥爭之外,他對於愛情更是非常的細心及負責任。在那個男人能理直氣壯找小三,女子能心安理得當情婦的年代,他一生卻鍾情於蕭珊,直到逝去。

巴金

說到巴金與蕭珊的相識,就如同現今偶像與粉絲的關係。在1936年,巴金根據自身經歷寫了一本小說《家》,因此名聲大噪,收到了許多讀者的來信,而其中便有蕭珊的來信。

蕭珊大膽地把自己的照片寄給了巴金,照片的背面寫著:「給我敬愛的先生留個紀念。」 白衣黑裙的女孩梳著短髮,頭上戴著花邊草帽,嘴角俏皮地上翹,目光凝神地睇望著遠處。只是巴金先生對照片的第一印象。那年巴金32歲,蕭珊才19歲。

之後兩人便開始了書信來往,於巴金而言,蕭珊就如同粉絲;而於蕭珊而言,巴金便是偶像。以文會友半年後,蕭珊主動提出:「筆談如此和諧,為什麼就不能面談呢?希望李先生能答應我的請求。」

蕭珊

而蕭珊通過那次跟巴金面談之後,更是從敬仰巴金的才華上升到愛慕巴金,只要有空閒時間,蕭珊都會到巴金家裡照料巴金的起居飲食、日常工作。蕭珊的出現,確實也使平日枯燥的寫文生活增加了不少樂趣。

然而兩人之間曾經出現過感情危機。蕭珊的父親找到一戶有錢人家,想要給女兒安排婚姻。而蕭珊把這件事告訴了巴金,本來以為巴金會跟她一同反抗這場包辦婚姻。結果沒想到巴金的回答是:「這件事得由你自己考慮決定。」正因為這句話蕭珊覺得原來自己都是一廂情願,便邊哭邊跑出了巴金家裡。

巴金

其實,巴金之所以說出這句話,是因為他對愛情的謹慎以及對蕭珊的負責,巴金對此曾解釋:「我是說她還小,一旦考慮不成熟,會悔恨終身的。將來她長大能有主見了,成熟了,還願意要我這個老頭子,那我就和她生活在一起。

蕭珊聽到此番解釋之後,更加堅定了對巴金的愛。在1944年5月,兩人最終結束8年愛情長跑,在貴陽花溪結婚,此後一直白頭到來。

巴金、蕭珊

愛情、婚姻意味著的是什麼?是對另一半一生的負責,如果沒有這樣的決心,那就不要耽誤別人浪費時間。在現今快餐社會當中,有多少男人能夠做到如同巴金先生對愛情的態度一般。

如今社會,談一段戀愛,男人對女人離婚的理由大多能概括為:我們性格不適合、我忍受不了你的無理取鬧。曾經的海誓山盟,曾經一輩子愛你的承諾,就如同過眼雲煙,歸根到底實質就是男人沒有責任感。

你們知道愛爾蘭,結婚是不許離婚的嗎?

愛爾蘭,結婚不許離婚。但可以選擇年限1年到100年,過期不續期就自動離了,但是時間越短,費用越高。1年的登記費折合人民幣是2萬多,可100年的只要6元。選擇1年說明你還不懂婚姻,於是會給你一本很厚的婚姻書學習,而選擇100年,只有一張紙:祝你們白頭到老。

我認為在尚為年輕的時候,男人還是以事業為重,多點提升自己吧,直到自己真的下定決心,思想成熟之際,能夠對自己的另一半負責的時候才談婚論嫁。

白頭到老

長久的愛情並不是荷爾蒙、多巴胺的刺激下的產物,而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下半生的負責。

每天分享民國情史,給大家帶來一段溫暖的民國歷史。

相關焦點

  • 他為何被稱作「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巴金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 巴金文學思想的核心為:真與善。這兩點之間,「真」是巴金文學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學思想的基點,是價值。巴金文學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絕對自由追求的價值觀,這主要得益於他早期所接觸的無政府主義思想。
  • 「二十世紀的良心」巴金:晚年講真話解剖自己
    巴金,二十世紀的良心   代表作《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隨想錄》。現代文學家、翻譯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中國現代文壇巨匠。
  • 巴金研究專家:巴金是孤獨的、不討喜的(圖)
    日前,巴金研究專家、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陳思和,應邀來漢講述巴金生前故事和晚年心境。今年早些時候,陳思和在《人民日報》發表紀念文章,「重讀巴金《隨想錄》」。  在漢講學間隙,陳思和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他說,晚年巴金以高齡之軀持續寫作《隨想錄》系列文章,堪稱一代社會良心,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
  • 巴金:我的願望絕非「歡度晚年」 要問心無愧
    [導讀]八年前「20世紀中國的良心」、「人民作家」——巴金,永遠地離開了他的讀者。他曾說「儘可能多說真話,儘可能少做違心事。」他寫過哪些作品?他一生在反思什麼?「九一八」事變後,寫詩文控訴日本帝國主義。1932年,到南京、晉江、青島、北平等地訪沈從文等友人,寫中篇《雨》。1933年,結識魯迅、茅盾等一批文學朋友,與鄭振鐸等籌辦《文學季刊》。寫成《電》,至此《愛情三部曲》全部完成。1934年(30歲),《文學季刊》創刊,任編委,往返於上海、北平之間。11月到日本,寄住橫濱,寫第一篇童話作品《長生塔》。
  • 巴金——你心裡有光,便是暖的。若無
    他,曾是一位世紀老人被稱為中國的盧梭,中國現代文學巨匠. 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他生前凝聚畢生的激情與智慧,寫下了《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實巴金這個名字的由來是這樣的:巴金曾在1985年回答香港中文大學校刊編輯時表示:「1928年我在法國沙多—吉裡城拉封丹中學寫完了《滅亡》,想取個筆名,剛好當時的中國同學『巴恩波』投水自殺了,為了紀念他,我便取了『巴』字。而我當時正在翻譯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的起源和發展》,我就取了一個『金』字,合成『巴金』的筆名。」
  • 巴金:日·星
    7月22日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巴金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裡,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爭。
  • 文壇巨匠巴金8幅書法手札欣賞,行筆樸素明快,字中皆是真善美
    巴金眾所周知,巴金先生是現當代著名的文壇泰鬥,除了留下多篇經典的著作外,還是赫赫有名的文學翻譯家。他是繼茅盾先生之後的作家協會主席,曾被稱為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之一、中國當代文壇巨匠等。除了寫作翻譯,巴金先生也同所有的傳統文人一樣喜歡在閒暇之餘練習書法。畢竟,正如我們之前所講:書法與文學自古以來便有著一種天然的聯繫。他們二者的最基本承載形式都是漢字,深厚的文學修養可以使書法作品更有可讀性,書法則可以為文學作品提供豐富的表現形式。
  • 他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隨想錄》是他的「遺囑」
    今年是巴金誕辰115周年紀念。本報特邀巴金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作家周立民撰文,追憶巴金晚年的身體狀況和堅持不懈的創作。作者 周立民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作家、翻譯家。
  • 巴金,他的浪漫是心的堅守
    有人說,巴金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他是一個曠世痴情男子。他的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他摯愛的妻子蕭珊。 二十世紀,中國的文壇巨匠紛紛崛起。這些都是大才子,同時也大多是花花公子。
  • 巴金專題之良知符號:他是20世紀的良知符號
    ——巴金  僅憑早期的《激流三部曲》、《愛情三部曲》,巴金就已經確立了「巴、老、曹」並稱的巨匠地位。但因為有了5卷本、40多萬字的《隨想錄》,不但使他的文學創作攀上新的高峰,也更使他因「講真話」的巨大的勇氣,而成為一個特殊時代中最具標誌性意義的榜樣。正如魯迅已經不僅是中國文學的旗手,更是民族性格和意志的標誌一樣,巴金是作為民族良心和品質的旗幟而被人們所崇敬。
  • 上百位作家點燃99支蠟燭 慶賀世紀老人巴金生日
    99支星星般的蠟燭,為中國文壇最長壽的老人巴金慶賀「生日」並祝賀《收穫》創刊45年。  由巴金創辦的文學雜誌《收穫》今天擺下宴席,款待這些從天南地北趕來的作家。巴金老人目前在上海華東醫院內休養,5天後他將迎來99歲生日。  45年前,巴金應友人之邀,創辦新中國第一本大型文學期刊《收穫》,並一直擔任主編之職。巴金的影響力和他所確立的辦刊宗旨,使這本雜誌逐漸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的簡寫本」。
  • 巴金的譯著及出版
    作者:梅灣巴金是像魯迅、茅盾等現代文學名家一樣著譯等身的一代大家,他的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寒夜》《憩園》《隨想錄》等,給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 巴金創刊的《上海文學》,在65歲生日之際,有了英文版!
    今天,當代中國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學雜誌之一《上海文學》在創刊六十五周年之際,推出了英文版特刊。據悉,《上海文學》英文版今後將以常態陸續出版,這是中國文學面向世界的一個嶄新的窗口,也是目前上海唯一一種推介中國當代文學的外文版文學期刊。
  • 巴金:「純白的心,沸騰的血」
    該譯文集精選了巴金一生譯作的經典,這些譯文不僅是他對外國文學的譯介,更成為影響他思想和文學創作的一個源泉。《巴金譯文集》責任編輯之一李燦的這篇編輯手記,講述了這些譯作背後的翻譯故事與文學思想。  還記得是2008年的秋天,我坐在復旦大學的教室裡,在上一堂陳思和老師的現當代文學課。
  • 巴金譯作合集出版,精選了巴金一生的翻譯作品
    巴金懂十幾種語言,這在中國當代作家裡,是非常少的。」 5 月 18 日,陳思和在《巴金譯文集》新書分享會上談道。在巴金誕辰 115 周年之際,由巴金故居策劃、浙江文藝出版社與草鷺文化合作推出的《巴金譯文集》出版。
  • 巴金10周年祭: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是因為我有感情
    著名劇作家曹禺曾高度評價他,「你是文學巨人,高舉火炬照亮人心。你是光,你是熱,你是二十世紀的良心。」。他,就是「人民作家」巴金。2015年10月17日,在巴金逝世10周年之際,我們不單只是紀念巴老,更是對巴老的文學作品和思想的一次更深領悟,領悟他的愛恨、領悟他的人生境界、領悟他的青春和理想。
  • 巴金不僅會十五種語言 還翻譯不少外國文學...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5月21日報導:前幾天,滬上幾位文學圈大咖聚在一起,聊起了巴金。「用精神的炬火照亮人生的寒夜」——《巴金譯文集》新書分享對談會上,學者陳思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子善、復旦大學教授王宏圖、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周立民圍談,分享這位文學巨匠創作之外的翻譯生涯。
  • 上海市武康路113號、巴金故居,萬千讀者心目中的文學聖地!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生於四川成都。是享譽海內外的文學大師,傑出的翻譯家、出版家。尤其是他的長篇小說《家》深深喚醒了中國的青年一代。圖為1949年,巴金與夫人蕭珊、女兒小林。
  • 巴金逝世十周年:一個人與一個時代
    在得知巴金去世的消息後,他對我說:「我和巴金雖然沒有私人交往,但我一直尊敬他,喜愛他的作品。他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他的去世是文學事業的巨大損失。」  馮驥才與晚年巴金交往甚多,與《收穫》關係也極為密切。他說:「『文革』結束後不久,我開始文學創作,從《鋪花的歧路》開始,《收穫》發表了我的主要作品。當時,是巴老當年親自決定發表我的作品,對於他的培養和影響,我終生難忘。」
  • 大作家巴金十句經典格言,句句充滿大智慧,流露出崇高品格和人格
    被冠以「人民作家」榮譽稱號的作家屈指可數,2003年巴金被授予這個稱號,對於中國文壇來說可謂實至名歸。估計很多人跟我一樣,知道巴金是通過他的代表作《家》,這部佳作奠定了巴金在文壇上不可磨滅的地位。今天,是巴金先生誕辰116周年誕辰,我們就來欣賞他筆下十句名言,來紀念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