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譯作合集出版,精選了巴金一生的翻譯作品

2020-12-11 好奇心日報

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巴金研究會會長陳思和曾和巴金的兒子李小棠做過同班同學。他問李小棠,你爸爸到底懂多少種語言,李小棠回答,十五六種語言。

「其實對於巴金先生來說,從事翻譯的世界可能比寫作要早。他是一個偉大的作家,同時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翻譯家。巴金懂十幾種語言,這在中國當代作家裡,是非常少的。」 5 月 18 日,陳思和在《巴金譯文集》新書分享會上談道。

在巴金誕辰 115 周年之際,由巴金故居策劃、浙江文藝出版社與草鷺文化合作推出的《巴金譯文集》出版。十冊譯文精選巴金一生中的翻譯作品,其中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寧與巴布林》《散文詩》,高爾基的《草原故事》《文學寫照》,迦爾洵的《紅花集》,赫爾岑的《家庭的戲劇》等。譯文集根據巴金生前親自校訂的最後版本排印。

巴金畢業於成都外國語專科學校。畢業後,巴金赴法國留學,學習了法語和世界語。通過世界語,巴金又接觸了俄語、日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翻譯了數量可觀的文學作品。

在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善看來,整個世界文學的發展歷史,都在巴金的藏書室裡:「巴金是個手不釋卷的人。除了和朋友一起聊聊天,吃吃館子,除了寫作,他就是讀書。他的藏書之豐富非常驚人。在中國現代作家當中,能夠跟他比的,大概只有魯迅。其他作家是沒辦法跟他比的。」

陳子善認為,巴金的翻譯和創作並不是對抗的。想要研究巴金,不僅應該讀《家》《春》《秋》《寒夜》《隨想錄》,也應該讀他的翻譯。巴金非常重視翻譯,否則他不會花那麼多的時間精力在翻譯上,而是會寫更多的小說。

巴金翻譯了不少自己反覆閱讀的書籍。他曾讀過世界語版本的斯託姆《遲開的薔薇》,去北平看沈從文時,他又在火車上閱讀了德語版本。抗戰時,巴金住在林語堂哥哥家的隔壁,從林語堂哥哥家借來了德語版本,繼續閱讀。在這樣的基礎上,巴金才親自翻譯了《遲開的薔薇》。

巴金所翻譯的文學作品,大多都同他的理想接近。他願意通過翻譯作品來傳達自己的理想,而外國文學作品也反過來影響巴金。陳思和認為,在文革前,巴金接受了思想改造,覺得自己應該被批鬥,在託爾斯泰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想法。

在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宏圖看來,如果沒有翻譯,20世紀的中國新文學是很難想像的。儘管今天的社會已經發生了變化,但巴金當年翻譯的作品,依然滋養著今天的青年。巴金的翻譯並不完美,但不能因為後面有了更精湛的翻譯就否定他的翻譯。巴金這一代作家的翻譯塑造了中國新文學的進程,成為了漢語文學傳統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說,翻譯不僅僅引薦了外國文學,也構成了中國的新文學。

題圖來自:Wikipedia

相關焦點

  • 巴金的譯著及出版
    而或許尚未被廣大讀者所熟知的是他的譯作。實際上,巴金的文學創作與他的文學翻譯是同時開始的,1922年,18歲的巴金根據英譯本翻譯了俄國作家迦爾洵的小說《信號》,由此開始了持續60餘年的翻譯工作。六十餘年,他有數百萬字的譯著傳世,其中很多已成為文學界公認的外國文學經典名譯。
  • 巴金:「純白的心,沸騰的血」
    該譯文集精選了巴金一生譯作的經典,這些譯文不僅是他對外國文學的譯介,更成為影響他思想和文學創作的一個源泉。《巴金譯文集》責任編輯之一李燦的這篇編輯手記,講述了這些譯作背後的翻譯故事與文學思想。  還記得是2008年的秋天,我坐在復旦大學的教室裡,在上一堂陳思和老師的現當代文學課。
  • 巴金兩篇佚文面世,用譯文打動更多人的心
    (均出版方供圖)視覺設計:李潔全新彙編的十冊《巴金譯文集》精選巴金一生翻譯的經典譯作,集結巴金從浩瀚世界文庫中拾取的珍珠,每本篇幅在10萬字上下,體裁涵蓋了詩歌、短篇小說、回憶錄等說起巴金先生,很多人讀過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寒夜》《憩園》《隨想錄》等。
  • 一頁珍貴的巴金譯稿
    她比我有才華,……我很喜歡她翻譯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說。雖然譯文並不恰當,也不是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風格,它們卻是有創造性的文學作品,閱讀它們對我是一種享受。」 因為只有這一頁譯稿,對於巴金與《李爾王》,筆者始終查不到有關資料,無從知曉巴金先生是在什麼時候開始翻譯《李爾王》?他停止該文的翻譯是出於什麼原因?關於這些問題,現有的出版資料很難給予答案。
  • 彼得羅夫的巴金作品翻譯
    我們發現,在這個不大的片段裡,巴金把著重點放在覺新愛「能夠理解他給他安慰的梅表姐」上,這是他的美夢,但是彼得羅夫並沒有把「才子佳人」譯出來,而且句式上也沒能忠實傳達原文的式樣(он так же фантастически мечтал о любви как талантливой юношии красивой девушки),也沒有翻譯出「錢家」這個字樣,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已經充分傳達出他想和讀者一起分享的信息
  • 巴金:用我的譯文打動更多人的心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時值巴金先生誕辰115周年,由巴金故居策劃,草鷺文化與浙江文藝出版社於3月合作推出全新彙編的《巴金譯文集》(共十冊),這套書精選巴金先生一生翻譯的經典譯作,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寧與巴布林》《散文詩》,高爾基的《草原故事》《文學寫照》,迦爾洵的《紅花集》,赫爾岑的《家庭的戲劇》等作品。
  • 十卷本《巴金譯文集》面世 「用譯文打動更多人的心」
    這套書精選巴金一生翻譯的經典譯作,包括屠格涅夫《木木》《普寧與巴布林》《散文詩》,高爾基《草原故事》《文學寫照》,迦爾洵《紅花集》,赫爾岑《家庭的戲劇》等作品。該譯文集根據巴金生前親自校訂的最後版本排印,並以「附錄」形式在部分作品正文之後匯集了巴金與譯文相關的注述,每本書內配有巴金珍藏的原版書影、插圖以及作家手稿等,幫助讀者深入理解作品。
  • 巴金省吃儉用勤買書 一生藏書七萬多冊
    在現代作家中,西文藏書能夠超過巴金的恐怕不太多。就文學作品而言,巴金喜歡的作家託爾斯泰、屠格涅夫、但丁等不同時期不同版本所見倶收,插圖本、限定本等豪華版本也很多。如《神曲》就有1888年版的匯注本,1921年版的袖珍精裝本,聖·彼得堡印的俄文舊版本,還有法文的、英文的譯本等多種。人們經常提到的俄文豪華版十卷本《託爾斯泰文集》,出版於1916年,內有兩百多幅精美插圖,中國只此一套。
  • 巴金:我的願望絕非「歡度晚年」 要問心無愧
    [導讀]八年前「20世紀中國的良心」、「人民作家」——巴金,永遠地離開了他的讀者。他曾說「儘可能多說真話,儘可能少做違心事。」他寫過哪些作品?他一生在反思什麼?1928年,完成《滅亡》,開始翻譯波蘭廖·抗夫的《前夜》。12月回到上海,參加世界語協會,編輯會刊《綠光》。1929—1930年(25歲),第一本小說《滅亡》出版,完成《俄羅斯十女傑》。譯作頗豐。
  • 巴金是我國一個十分大膽以及剛正不阿的人
    歷代以來,無數的人做了無數的貢獻,有的放上了自己生命,有的放上了自己物質,還有一種人奉獻了自己的精神,巴金的貢獻就是自己的一生。不管是精神上面還是其他的方面,巴金一生創作無數,他以他的文學創作來教育著人們,將愛國精神寫進了他的小說之中,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巴金批評了封建社會思想,主張新文化,並且發揚愛國精神,他的情感他的愛全部流露在他的作品之中,不僅如此,巴金通過自己的作品發揚了一種正義精神,他的文學對人民群眾以及中國的未來有了巨大的印象,而且,這也是在文學壇之中一個重大的提升
  • 上海市武康路113號、巴金故居,萬千讀者心目中的文學聖地!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生於四川成都。是享譽海內外的文學大師,傑出的翻譯家、出版家。尤其是他的長篇小說《家》深深喚醒了中國的青年一代。圖為1949年,巴金與夫人蕭珊、女兒小林。
  • 五年四百場 巴金三哥李堯林的電影記錄
    李林譯的《懸崖》根據的是一個英譯簡本,出版於孤島的上海,是文化生活出版社的『譯文叢刊』之一。李先生的活動範圍只在居處附近,國泰電影院和蘭心劇院,他在前者看電影,後者聽音樂。我常常作為陪客同去。蘭心是『工部局樂隊』的演奏場所,水準不低。他喜歡坐在中排右邊座,看電影也是如此。此外,就是逛書攤,買英文舊書。記得我買過一冊俄國布寧短篇的英譯本送給他,他高興地說,也許就是他翻譯的底本之一。」
  • 「二十世紀的良心」巴金:晚年講真話解剖自己
    巴金,二十世紀的良心   代表作《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隨想錄》。現代文學家、翻譯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中國現代文壇巨匠。
  • 張偉︱一個善良的友人:巴金心目中的散文名家繆崇群
    一生坎坷,貧困交迫,1945年1月,正當人生年華正茂之際,卻以肺結核溘然病逝於重慶北碚江蘇醫院,年僅三十八歲。繆崇群多才多藝,著作頗豐,在小說、散文、翻譯等領域都有耕耘與收穫,但傾其畢生心血的還是散文創作。
  • 巴金不僅會十五種語言 還翻譯不少外國文學...
    《巴金譯文集》透露著他喜歡哪些外國作家  今年恰逢巴金先生誕辰115周年,全新彙編的《巴金譯文集》(共十冊)新近上市,由巴金故居策劃、草鷺文化與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可收錄了巴金先生翻譯的經典譯作,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寧與巴布林》《散文詩》、高爾基的《草原故事》《文學寫照》、迦爾洵的《紅花集》、赫爾岑的《家庭的戲劇》等作品。
  • 11位文藝界人士齊聚,巴金經典譯文的「雲誦讀」進行中
    「翻譯作品是巴金先生內在的東西,不是外在的東西。這些譯文和他的創作一樣,是他生命裡的東西。」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周立民表示,希望讀者能從世界經典文學和巴老優美的譯文中汲取力量,增強重新開展正常生活的信心和勇氣。5月28日,由巴金故居、草鷺俱樂部、可以文化共同舉辦的「初夏有約,共讀巴金經典譯文」活動在線上展開。
  • 巴金研究專家:巴金是孤獨的、不討喜的(圖)
    隨著年歲增高,巴金說話的聲音越來越低,有時聽起來含糊不清。陳思和發現巴金是一個話很少的人,要是一時無話,他就那麼默默地看著你。他可以枯坐終日。他一生相信「人可以管好自己」。  晚年巴金身患壓縮性骨折,渾身疼痛無法站立。中國作協開會,他作為主席要參加:穿上鋼絲背心、坐了輪椅出席,稿子念了開頭不得不交給王蒙繼續念。
  • 探究巴金翻譯觀,與魯迅有共通之處,卻獨具譯眼
    《書鄉》:巴金曾提到「我需要使用各式各樣的武器,也用揀來的別人的武器戰鬥了一生」,也就是說,他把翻譯不只看做一種中介,更看做是對於自己和社會道路的一種探索。這似乎也是一批早期從事翻譯工作的現代作家的共同主張,巴金的翻譯觀在其中還有一些什麼特別之處嗎?周立民:巴金的這些翻譯觀,與魯迅等人盜來普羅米修斯之火鍛造新的民族品格有著共通之處。
  • 北塔談巴金——翻譯是散播火種
    早期的新文學作家幾乎都同時是翻譯家,魯迅和巴金更是翻譯大家。魯迅一生創作的總字數約為700萬,翻譯的總字數接近於這個數字;巴金一生寫了上千萬字,譯了數百萬字。可見,翻譯在他們的文學生涯和文學成就上的分量。當然,翻譯(包括他們自己的和他人的)的意義當然不止於分量。翻譯幫助他們獲得了新的思想、新的手段和新的語感,使他們在中國文壇上開闢了一片蔥蘢而肥沃的新天地。
  • 巴金說:我支持你們!
    巴金與梅朵、作者在寓所門口合影巴老說:「你們的雜誌我每期都看,發了很多好作品,我支持你們!」我非常感動。因為巴老講:「我支持你們!」不是空話,是有所指的,他不僅把他的作品給我們,而且在關鍵時刻支持我們鼓勵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