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媒體以《擎天柱、威震天是哪位?變形金剛差「譯」》為題,稱臺灣網友嘲笑「大陸的翻譯很瞎,把帥氣的變形金剛變俗氣」了,並批「擎天柱之名雖好威卻也被笑好俗氣」。但是遭到大陸網友反擊,並列出了各路角色譯名對比圖,可以看出內地和香港的譯名尚可接受,而臺灣譯名則令人大跌眼鏡,被內地網友反吐槽為「初中生的QQ暱稱」。記者多方了解到,中國內地及港臺地區的電影譯名歷來非常不同,對比之下非常有趣,有些可以說是信達雅兼備,有些則讓人恨不得一口老血噴到屏幕上。
緣起
臺譯「擎天柱」變「鐵牛」,「威震天」成「美陀王」
你當《變形金剛》是《西遊記》啊!
《變形金剛4》在內地上映勢頭正猛,票房已取代《阿凡達》居內地票房榜首位,而近日臺灣東森新聞以《擎天柱、威震天是哪位?變形金剛差「譯」》為題報導了臺灣網友對大陸譯名的鄙視:「擎天柱之名雖好威卻也被笑好俗氣」,「大陸的翻譯很瞎,把帥氣的變形金剛變俗氣了」。但是對比《變形金剛》中角色在內地香港兩地的譯名,內地的翻譯如擎天柱、霸天虎、威震天等,用詞華麗兼有漢語味道,港版的「狂派」「博派」翻譯也為影迷所熟知,但是看看臺灣的譯名吧,汽車人和霸天虎被其英文發音直譯為「歐特巴族」和「迪西康族」這樣四不像的譯名,而「擎天柱」和「威震天」更被譯成了「無敵鐵牛」和「美陀王」,這讓大陸網友大呼「你以為這是拍《西遊記》嗎?還美猴王和牛魔王呢! 」,並紛紛表示難以理解臺灣網友的自信究竟是從何而來。
對比其他經典角色,「攪拌機」翻譯為「萬能膠」,「紅蜘蛛」翻譯成「星星叫」這種令人無法直視的譯名,也令許多變形金剛迷頗為不滿,在《變4》中,蘭博基尼變身的賞金獵人「禁閉」,在臺灣被翻譯成「地獄獵人」……
標誌
臺譯片名除了「神鬼」還是「神鬼」
《肖申克的救贖》慘遭臺灣譯成《刺激1995》
電影譯名依地域各有特色,一般來說內地譯名偏文雅,香港譯名偏商業,而臺灣譯名則有時不知所云。有大陸作者搜集了一些經典影片的兩岸譯名做了詳細的對照,大陸《天堂電影院》pk臺版《新天堂樂園》,《西西里的美麗傳說》pk《真愛伴我行》都是完勝,並嘲笑臺灣將《史密斯夫婦》譯為《史密夫大戰史密妻》根本是貽笑大方。而《燃情歲月》《廊橋遺夢》《暮光之城》到了臺灣,直接變成了《真愛一世情》《麥迪遜之橋》《吸血新世紀》,《這個殺手不太冷》譯成了《終極追殺令》,《碟中諜》則譯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臺譯片名中被人詬病最多,攻擊最強烈的,是影迷們奉為經典之作的《肖申克的救贖》,在臺灣硬是翻譯成了不知所云的《刺激1995》,因為1995年這部電影在臺灣公映,當時的翻譯人員認為這個電影整個講述的就是個騙局,而同類電影中他們最有印象的便是1973年,羅伯特·雷德福和保羅·紐曼主演的《騙中騙》,而《騙中騙》在臺灣的譯名是《刺激》,所以他們將這部片子定名為《刺激1995》!相比之下,香港譯名《月黑高飛》算是有了點意境,畢竟表達了「越獄」的主題,也透露出壓迫之下的反抗精神。
更令人無法忍受的是,臺灣翻譯片名多年來有個一再重複的壞習慣,無論何種類型的電影都給掛上「神鬼」倆字。比如萊昂納多和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傳記片《逍遙法外》,港譯《捉智雙雄》,臺譯《神鬼交鋒》,而奇幻大片《木乃伊》和《加勒比海盜》臺譯《神鬼傳奇》、《神鬼奇航》,間諜大片《伯恩的身份》臺譯《神鬼認證》,熱血史詩片《角鬥士》臺譯《神鬼戰士》,就連恐怖片《小島驚魂》都被臺灣譯成了《神鬼第六感》……實在令人不忍直視。拜託,哪來那麼多的神鬼啊,能不能少點「裝神弄鬼」,翻譯出像樣一點的名字呢?
記者 穆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