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不知不覺,如今已入了秋。入秋後氣溫涼爽,對成年人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對於寶寶來說,卻不是那麼回事了。
因為換季期,又稱寶寶的「生病多發期」。
表妹的寶寶這幾天生病了,原因是睡覺時沒注意,一夜醒來後就變成了「病怏怏」的小人兒,鼻涕、咳嗽不斷,可把表妹心疼夠嗆。
說到生病原因,是表妹認為如今天氣轉涼,寶寶也需要保暖,就給寶寶換成了厚被子,導致寶寶早上起床後就因為溫差太大就受涼了。
對於很多像表妹這樣的新手媽媽來說,在照顧寶寶方面沒經驗,入秋後就光顧著給寶寶做保暖,忽略了寶寶捂熱,難怪寶寶會生病。
1) 穿著衣服睡
入秋後天氣轉涼,媽媽們擔心寶寶睡覺會著涼,所幸就給寶寶穿上衣褲睡覺,認為這樣能多一重保障。但實際情況卻是,這樣做後孩子反而更容易生病。
入秋後早晚溫度較大,早上起來後溫度較低,離開被窩後涼風很容易趁著這個空檔侵襲孩子的身體,一個冷顫後,孩子就容易著涼感冒了。
2) 穿襪子睡
小寶寶的手腳血液循環較差,所以在溫度上會偏低一些,往往就會給家長帶來「寶寶冷」的錯覺。於是很多家長在寶寶睡覺的時候,選擇給寶寶套上襪子。
而穿襪子睡覺,大人都覺得不舒服,何況小孩子呢?穿襪子睡覺會嚴重影響睡眠質量,睡眠質量不佳,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抵抗力會嚴重下降。
免疫力不足,自然更容易生病,所以還是建議家長們不要讓寶寶穿襪子睡覺,以免「好心辦了壞事」。
3) 睡覺時蓋的過於單薄
老人言:「春捂秋凍」,意思就是說在春天的時候不要過早地脫下厚衣服,在秋天的時候也不要過早地穿上厚衣服。
雖然有些道理,但這樣的說法在寶寶睡覺和身體差的時候,是不適用的。在睡眠的過程中,身體內的血液流通減緩,溫度本就降低,尤其到了半夜後,就會更冷了。
如果這時候睡覺蓋的過於單薄,那麼很容易著涼生病,所以在寶寶睡覺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保暖的。
1. 別蓋太厚的被子
即使如今的氣溫日漸轉涼,但依舊沒有那麼涼爽,氣溫忽上忽下,如果一味地讓寶寶蓋過厚的被子,很容易讓本來就容易熱的寶寶體溫過高。
孩子體溫過高,很容易導致缺氧,熱氣積攢在體內揮發不出來,對代謝也有影響,甚至還會誘發生命危險。
所以即使在入秋後,給孩子蓋的被子也要注意厚度,家長要時不時地去查看一下熟睡的寶寶,是否有面色通紅,冒汗等情況,如果存在,那麼就需要給孩子少蓋一些被子了。
2. 單獨的小被子
很多孩子都有和爸爸媽媽一起睡的習慣,自然也會和爸媽共用一床被子。但實際上,大人的被子對於嬌小的寶寶來說,實在是過於沉重,很容易造成缺氧,甚至有窒息的風險。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可以和父母同室,但不建議同床,所以,小寶寶應該有屬於自己的被子。
給寶寶選擇被子,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不能太薄也不能過厚,要大小、薄厚都適當,以免影響孩子的身體代謝。
這款寶寶專用被,共有6層結構,面料吸溼抗菌,科學透氣、保暖性強,給寶寶溫暖的觸感。
3. 穿上合適的睡衣
入秋後,家長在給孩子做好保暖的同時,也不要忽略「捂熱」的問題,因為孩子一旦覺得熱就會踢被子,反而更容易受涼生病。
所以,如果擔心孩子睡覺踢被子,家長完全可以給孩子穿上睡衣,然後蓋上相對薄一些的被子。如此一來,既不用擔心寶寶受涼問題,也能避免高溫捂熱的情況發生。
幼兒階段的寶寶還小,自然無法開口表達自己的冷熱感受,所以需要家長根據一些表現,來觀察是否給寶寶蓋對了被子。
一般情況下,只要摸摸寶寶的後頸和後背,就大概能知道寶寶的全身溫度。如果寶寶的後背溫熱無汗,那麼就說明蓋的被子是恰到好處的。
否則,如果後背有汗或者後背冰冷,那麼就說明被子蓋多了或是蓋少了。
寫在最後:
給寶寶蓋被,可是一項技術活!因為一個被子蓋得好,寶寶就能有一個好的睡眠質量,而睡眠質量的好壞決定了寶寶的身體和大腦的發育程度。
所以在寶寶的睡眠上,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尤其在季節轉化的這個階段,一定要保證寶寶有一個好的睡眠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