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本星君 讀懂本星球 收錄於話題#讀懂西歐32個
作者▏關山月
出品▏本星君
今天以德語為官方語言的奧地利、盧森堡、列支敦斯登,都與德國有很深的淵源。
而奧地利是其中最特殊的一個。因為它曾多次想放棄獨立,加入德國,甚至國民也想成為「德國人」。至於「奧地利民族」,不過是近幾十年才出現的概念。
▲奧地利現在的國土和主要城市
那麼,奧地利都經歷了哪些波折呢?奧地利為什麼沒能併入德國?
▲奧地利哈爾施塔特不同季節的風光
1.不徹底的德意志民族統一
德意志人是羅馬帝國時代居住在萊茵河以東的一部分日耳曼「蠻族」的後裔,962年以後的德意志王國有「神聖羅馬帝國」之稱。
可惜這個帝國有名無實,境內各諸侯的自主性極大,王權反而迅速衰落,德意志民族陷入了長期分裂的境地。
奧地利最初只是神聖羅馬帝國東部的一個軍事邊區,居民由西日耳曼人一支的巴伐利亞人,外加少量斯拉夫人和阿瓦爾人構成。他們信奉基督教,講一種德語方言,後來統稱「奧地利人」,屬於德意志民族的一部分。
▲公元972年神聖羅馬帝國疆域,奧地利在神聖羅馬帝國的東部、巴伐利亞公國的東邊
1278年,奧地利落入哈布斯堡家族之手,這個家族曾壟斷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達三百年,期間奧地利逐漸成為德意志各邦國的「共主」。1804年,奧地利升格為帝國。人們普遍相信,只有奧地利才能帶領德意志民族走向統一。
▲奧地利帝國第一任皇帝弗蘭茨一世畫像,他同時也是神聖羅馬帝國最後一任皇帝弗蘭茨二世
普魯士的崛起打破了奧地利一枝獨大的局面。1867年,奧地利在「七周戰爭」中慘敗於普魯士。
▲ 反映「七周戰爭」中決定性一戰——柯尼希格雷茨戰役的油畫
普魯士本可一舉吞併奧地利,然而普魯士首相俾斯麥一來擔心引起國際幹涉,二來厭惡奧地利的多民族糾紛,還想留著奧地利阻擋俄羅斯。在他的堅持下,奧地利免於亡國,並改組為奧匈帝國。
1871年,以普魯士為核心的德意志帝國成立,從此德意志民族形成了並存於德奧兩個帝國的局面。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奧同盟慘敗。德意志帝國被魏瑪共和國取代,奧匈帝國則冰消瓦解。
▲奧匈帝國的瓦解
原奧匈的德意志族成立了「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即奧地利第一共和國,這是個地道的內陸小國。為了擺脫戰敗造成的政治孤立、經濟凋敝等困境,德奧兩國走到了一起。
11月12日,即共和國成立當天,奧地利臨時議會即表決贊成與德國合併。首任總理卡爾•倫納說,在德奧合併實現之前,奧地利人民「沒有自己的國家」。
▲奧地利第一共和國第一任總理、社會民主黨人卡爾•倫納。此人在1938年德奧合併後隱居民間。1945年奧地利解放後,又當選為第二共和國首任總統
德國因國內爆發了革命,直到三個月後的1919年2月,總統艾伯特才正式答覆奧地利說:「願意與德國統一的人絕不會被拒之門外。」一時間,兩國民眾群情激昂,呼籲儘快合併。
鑑於兩國國力相差懸殊,合併實質是奧地利併入德國。為此德國議會專門在《魏瑪憲法》第2條規定:「聯邦領土,由德意志各邦構成之。其他地方,如其人民照自決原則願歸屬者,得依聯邦法律接受,使歸入於聯邦版圖。」
第61條亦規定:「奧地利國,在合併於德國之後,其參加聯邦參政會之權利,亦得按人民數目,得同等之票權。」
2月26日,奧地利外交部長鮑威爾秘密赴魏瑪談判。3月2日,德奧籤署合併協議草案,德國為奧地利開出了不少優待條件。興奮的奧地利政府迫不及待地在3月12日公開稱「德意志奧地利是德意志共和國的一部分」。
正在召開巴黎和會的協約國獲悉德奧密謀合併後,看法不一。英國不願過分削弱德國,對此事態度模糊;法國必欲置德國於萬劫不復而後快,總理克裡孟梭揚言,他決不能坐視法國的敵人平添領土和人口。
一番外交折衝後,法國的意見佔了上風。1919年5月6日,巴黎和會宣布德奧兩國私下簽訂的合併協定無效。奧地利又一次被阻擋在德國大門之外。
2.德奧關稅同盟
1919年9月10日,奧地利與協約國籤署《聖日耳曼條約》,規定「奧地利之獨立如非經國聯行政院之許可不得變更」。
▲奧地利總理卡爾•倫納(左)和法國的奧地利特使籤署《聖日耳曼昂萊條約》時的照片
使用了十個月的「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也被勒令改為「奧地利共和國」,以免名稱上與德國發生聯繫。
▲奧地利第一共和國成立時宣稱的領土範圍。紅線內為《聖日耳曼條約》為奧地利規定的疆域。其中,南蒂羅爾劃歸義大利,蘇臺德劃歸捷克斯洛伐克,另有一些領土劃歸南斯拉夫等國。作為補償,奧地利從匈牙利得到了布爾根蘭
由於需要國際聯盟(聯合國的前身)的經濟援助,1920年起執政的奧地利基督教社會黨比較謹慎。1922年10月,奧地利總理塞佩爾與英、法、意、捷四國籤訂《日內瓦議定書》,承諾在1942年前不謀求與德國合併。
儘管國際聯盟一再輸血,奧地利經濟卻始終起色不大。
1924年「道威斯計劃」實施後,德國經濟突飛猛進,開始從經濟上滲透奧地利,而奧地利也想分享一下「德意志兄弟」的經濟成果。
隨著法國在中歐的控制力下降,「合併」又成了德奧兩國的熱議話題。
1930年底,奧地利外交部長朔貝爾與德國外交部長庫提烏斯秘密磋商成立德奧關稅同盟,打算以經濟聯合推動政治合併。次年3月,兩人擬定《統一德國和奧地利關稅、政策和貿易條件》,計劃5月對外公布。
不料,奧地利政府內部有人提前走漏了風聲。法國總理白裡安立即聯合英、意等國,要求德奧兩國必須終止談判。
▲85後的現任奧地利人民黨主席、奧地利總理庫爾茨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談,奧地利人民黨的前身就是奧地利基督教社會黨
朔貝爾和庫提烏斯不服氣,以德奧關稅同盟是純粹的經濟活動為由,向國聯提出申訴。但不久奧地利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法國趁機向奧地利施壓。朔貝爾被迫屈服,庫提烏斯見狀也只得悻悻作罷。
9月3日,德奧兩國共同聲明放棄德奧關稅同盟。兩天後,國聯的海牙國際常設法院以8:7的微弱票數,判決德奧關稅同盟不違反《聖日耳曼條約》,但違反了《日內瓦議定書》。
這個耐人尋味的判決結果平息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奧合併的第二個高峰,也終結了德奧兩國最後一次以和平方式實現合併的努力。
3.「德奧一體化」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這個土生土長的奧地利人對自己的祖國滿心憎恨。他在《我的奮鬥》中大肆咒罵奧地利,將其視為「統一」的叛逆,揚言要奧地利無條件回歸「大德意志母國」的懷抱。
希特勒把以往德奧合併屢遭失敗歸咎於外交手段太軟弱。他制訂了一個名為「德奧一體化」的策略。即德國不再與奧地利對話,而是憑著優勢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扶植奧地利納粹黨上臺,組成一個聽命於希特勒的奧地利新政府。這樣既可以維持奧地利獨立之名,又可以行德奧合併之實。
▲1934年初,正在發表演講的陶爾斐斯,幾個月後遇刺身亡
希特勒不斷在廣播和報紙中侮辱奧地利政府,致使兩國關係急劇惡化。
奧地利總理、基督教社會黨人陶爾斐斯清楚,德奧合併的性質變了,這時候合併,他和基督教社會黨的政治生命就算完了。因此,陶爾斐斯接連終止議會運作、停止全國選舉、成立「祖國陣線」、強化政府權力,全力對付奧地利納粹黨、抵制德奧合併。
1934年7月,納粹分子發動政變,殺害了陶爾斐斯。所幸,政變沒有成功,因為這時的國際形勢還不利於希特勒。
▲1938年3月21日美國《新聞周刊》雜誌封面:戈林在德奧合併後檢閱德軍。下方引用了戈林的一句話:「俾斯麥想做的事情……現在由元首實現了」
然而奧地利也只堅持了四年。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把「德奧一體化」拋到腦後,藉口奧地利違反「德奧君子協定」,下令出兵奧地利。
德軍兩天後佔領奧地利全境。14日,納粹德國公布《關於奧地利和德國重新統一法》,獨立的奧地利消失了。
這次德奧合併過程出乎意料地平靜。德軍未遇任何抵抗,一槍未發,一人不失,還總有受「德意志民族感情」鼓舞的奧地利人為他們加燃料和帶路。
亨利•基辛格評價說,奧地利人覺得「孤立無援的奧地利與其做個中歐小國,不如成為德國的一省。」這證明之前對德奧合併的抵制只停留在政府層面,奧地利民眾仍舊被德國的發展成就所吸引,渴望成為「德國人」。但是,他們真的得償所願了麼?
▲現在德國和奧地利兩國的國旗
4.共和國重生
合併初期,奧地利人確實撈到不少實惠。納粹德國正忙於備戰擴軍,國內勞動力嚴重不足,這正好消除了奧地利居高不下的失業率。
例如,薩爾茨堡地區1937年12月的失業率為23.26%,到1938年12月就下降到3.83%。更重要的是,合併滿足了奧地利人重溫昔日帝國榮光的虛榮心。
▲與希特勒在一起的奧地利總理塞斯-英夸特。他出身律師,在德奧合併中扮演重要角色。1938年加入納粹黨,此後一路官運亨通。1946年被處以絞刑。
希特勒不歧視奧地利人,奧地利人也投桃報李。從1938年到1945年,共有130萬奧地利人在德軍中服役,其中24.7萬人陣亡。
參加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德國第六集團軍有5萬奧地利籍士兵。戰後審判的奧地利籍戰犯遠高於奧地利佔德國人口的比例。
形成反差的是,奧地利本土沒有積極反抗納粹政權,奧地利人對納粹的忠誠度「高得驚人」。二戰期間,在英軍中作戰的奧地利人僅3000名,南斯拉夫遊擊隊中有一個奧地利營,自由法國軍隊直到1945年4月才組建起一支奧地利部隊。
只是到了戰爭後期,當納粹德國節節敗退時,奧地利人才預感情況不妙。他們精明地重新拾起了「奧地利人」的身份,要為自己找一條出路。
1945年5月,奧地利全境解放,新成立的臨時政府極力將奧地利描述成納粹德國的受害者。幸運的是,盟國沒有追究奧地利的戰爭罪責。
▲1945年以後奧地利國徽。鷹爪上掙斷的鐵鏈象徵著奧地利被從納粹德國的統治下解救出來
1955年5月,奧地利與英美法蘇四大國籤署《重建獨立和民主的奧地利的國家條約》。規定1938年納粹德國合併奧地利的相關文件均系非法,今後奧地利也將不再謀求與德國任何政治和經濟上的合併。
時隔十七年,奧地利再次獨立。它留在了西方陣營,還得到了馬歇爾計劃的援助。藉助二戰後西歐經濟騰飛和緊鄰聯邦德國的有利條件,奧地利一躍成為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聯合國在奧地利維也納的辦事處,聯合國四大辦事處之一
奧地利前財政部長漢內斯•安德羅施說,高度發達的經濟使「脆弱的奧地利認同感因此而獲得了一個新的基石」。「德奧合併」的想法至此永遠從奧地利人民腦海中消失了。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籤約帳號【讀懂本星球】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原標題:《奧地利為什麼沒能併入德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