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為什麼沒能併入德國?

2021-01-07 澎湃新聞

原創 本星君 讀懂本星球 收錄於話題#讀懂西歐32個

作者▏關山月

出品▏本星君

今天以德語為官方語言的奧地利、盧森堡、列支敦斯登,都與德國有很深的淵源。

而奧地利是其中最特殊的一個。因為它曾多次想放棄獨立,加入德國,甚至國民也想成為「德國人」。至於「奧地利民族」,不過是近幾十年才出現的概念。

▲奧地利現在的國土和主要城市

那麼,奧地利都經歷了哪些波折呢?奧地利為什麼沒能併入德國?

▲奧地利哈爾施塔特不同季節的風光

1.不徹底的德意志民族統一

德意志人是羅馬帝國時代居住在萊茵河以東的一部分日耳曼「蠻族」的後裔,962年以後的德意志王國有「神聖羅馬帝國」之稱。

可惜這個帝國有名無實,境內各諸侯的自主性極大,王權反而迅速衰落,德意志民族陷入了長期分裂的境地。

奧地利最初只是神聖羅馬帝國東部的一個軍事邊區,居民由西日耳曼人一支的巴伐利亞人,外加少量斯拉夫人和阿瓦爾人構成。他們信奉基督教,講一種德語方言,後來統稱「奧地利人」,屬於德意志民族的一部分。

▲公元972年神聖羅馬帝國疆域,奧地利在神聖羅馬帝國的東部、巴伐利亞公國的東邊

1278年,奧地利落入哈布斯堡家族之手,這個家族曾壟斷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達三百年,期間奧地利逐漸成為德意志各邦國的「共主」。1804年,奧地利升格為帝國。人們普遍相信,只有奧地利才能帶領德意志民族走向統一。

▲奧地利帝國第一任皇帝弗蘭茨一世畫像,他同時也是神聖羅馬帝國最後一任皇帝弗蘭茨二世

普魯士的崛起打破了奧地利一枝獨大的局面。1867年,奧地利在「七周戰爭」中慘敗於普魯士。

▲ 反映「七周戰爭」中決定性一戰——柯尼希格雷茨戰役的油畫

普魯士本可一舉吞併奧地利,然而普魯士首相俾斯麥一來擔心引起國際幹涉,二來厭惡奧地利的多民族糾紛,還想留著奧地利阻擋俄羅斯。在他的堅持下,奧地利免於亡國,並改組為奧匈帝國。

1871年,以普魯士為核心的德意志帝國成立,從此德意志民族形成了並存於德奧兩個帝國的局面。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奧同盟慘敗。德意志帝國被魏瑪共和國取代,奧匈帝國則冰消瓦解。

▲奧匈帝國的瓦解

原奧匈的德意志族成立了「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即奧地利第一共和國,這是個地道的內陸小國。為了擺脫戰敗造成的政治孤立、經濟凋敝等困境,德奧兩國走到了一起。

11月12日,即共和國成立當天,奧地利臨時議會即表決贊成與德國合併。首任總理卡爾•倫納說,在德奧合併實現之前,奧地利人民「沒有自己的國家」。

▲奧地利第一共和國第一任總理、社會民主黨人卡爾•倫納。此人在1938年德奧合併後隱居民間。1945年奧地利解放後,又當選為第二共和國首任總統

德國因國內爆發了革命,直到三個月後的1919年2月,總統艾伯特才正式答覆奧地利說:「願意與德國統一的人絕不會被拒之門外。」一時間,兩國民眾群情激昂,呼籲儘快合併。

鑑於兩國國力相差懸殊,合併實質是奧地利併入德國。為此德國議會專門在《魏瑪憲法》第2條規定:「聯邦領土,由德意志各邦構成之。其他地方,如其人民照自決原則願歸屬者,得依聯邦法律接受,使歸入於聯邦版圖。」

第61條亦規定:「奧地利國,在合併於德國之後,其參加聯邦參政會之權利,亦得按人民數目,得同等之票權。」

2月26日,奧地利外交部長鮑威爾秘密赴魏瑪談判。3月2日,德奧籤署合併協議草案,德國為奧地利開出了不少優待條件。興奮的奧地利政府迫不及待地在3月12日公開稱「德意志奧地利是德意志共和國的一部分」。

正在召開巴黎和會的協約國獲悉德奧密謀合併後,看法不一。英國不願過分削弱德國,對此事態度模糊;法國必欲置德國於萬劫不復而後快,總理克裡孟梭揚言,他決不能坐視法國的敵人平添領土和人口。

一番外交折衝後,法國的意見佔了上風。1919年5月6日,巴黎和會宣布德奧兩國私下簽訂的合併協定無效。奧地利又一次被阻擋在德國大門之外。

2.德奧關稅同盟

1919年9月10日,奧地利與協約國籤署《聖日耳曼條約》,規定「奧地利之獨立如非經國聯行政院之許可不得變更」。

▲奧地利總理卡爾•倫納(左)和法國的奧地利特使籤署《聖日耳曼昂萊條約》時的照片

使用了十個月的「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也被勒令改為「奧地利共和國」,以免名稱上與德國發生聯繫。

▲奧地利第一共和國成立時宣稱的領土範圍。紅線內為《聖日耳曼條約》為奧地利規定的疆域。其中,南蒂羅爾劃歸義大利,蘇臺德劃歸捷克斯洛伐克,另有一些領土劃歸南斯拉夫等國。作為補償,奧地利從匈牙利得到了布爾根蘭

由於需要國際聯盟(聯合國的前身)的經濟援助,1920年起執政的奧地利基督教社會黨比較謹慎。1922年10月,奧地利總理塞佩爾與英、法、意、捷四國籤訂《日內瓦議定書》,承諾在1942年前不謀求與德國合併。

儘管國際聯盟一再輸血,奧地利經濟卻始終起色不大。

1924年「道威斯計劃」實施後,德國經濟突飛猛進,開始從經濟上滲透奧地利,而奧地利也想分享一下「德意志兄弟」的經濟成果。

隨著法國在中歐的控制力下降,「合併」又成了德奧兩國的熱議話題。

1930年底,奧地利外交部長朔貝爾與德國外交部長庫提烏斯秘密磋商成立德奧關稅同盟,打算以經濟聯合推動政治合併。次年3月,兩人擬定《統一德國和奧地利關稅、政策和貿易條件》,計劃5月對外公布。

不料,奧地利政府內部有人提前走漏了風聲。法國總理白裡安立即聯合英、意等國,要求德奧兩國必須終止談判。

▲85後的現任奧地利人民黨主席、奧地利總理庫爾茨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談,奧地利人民黨的前身就是奧地利基督教社會黨

朔貝爾和庫提烏斯不服氣,以德奧關稅同盟是純粹的經濟活動為由,向國聯提出申訴。但不久奧地利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法國趁機向奧地利施壓。朔貝爾被迫屈服,庫提烏斯見狀也只得悻悻作罷。

9月3日,德奧兩國共同聲明放棄德奧關稅同盟。兩天後,國聯的海牙國際常設法院以8:7的微弱票數,判決德奧關稅同盟不違反《聖日耳曼條約》,但違反了《日內瓦議定書》。

這個耐人尋味的判決結果平息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奧合併的第二個高峰,也終結了德奧兩國最後一次以和平方式實現合併的努力。

3.「德奧一體化」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這個土生土長的奧地利人對自己的祖國滿心憎恨。他在《我的奮鬥》中大肆咒罵奧地利,將其視為「統一」的叛逆,揚言要奧地利無條件回歸「大德意志母國」的懷抱。

希特勒把以往德奧合併屢遭失敗歸咎於外交手段太軟弱。他制訂了一個名為「德奧一體化」的策略。即德國不再與奧地利對話,而是憑著優勢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扶植奧地利納粹黨上臺,組成一個聽命於希特勒的奧地利新政府。這樣既可以維持奧地利獨立之名,又可以行德奧合併之實。

▲1934年初,正在發表演講的陶爾斐斯,幾個月後遇刺身亡

希特勒不斷在廣播和報紙中侮辱奧地利政府,致使兩國關係急劇惡化。

奧地利總理、基督教社會黨人陶爾斐斯清楚,德奧合併的性質變了,這時候合併,他和基督教社會黨的政治生命就算完了。因此,陶爾斐斯接連終止議會運作、停止全國選舉、成立「祖國陣線」、強化政府權力,全力對付奧地利納粹黨、抵制德奧合併。

1934年7月,納粹分子發動政變,殺害了陶爾斐斯。所幸,政變沒有成功,因為這時的國際形勢還不利於希特勒。

▲1938年3月21日美國《新聞周刊》雜誌封面:戈林在德奧合併後檢閱德軍。下方引用了戈林的一句話:「俾斯麥想做的事情……現在由元首實現了」

然而奧地利也只堅持了四年。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把「德奧一體化」拋到腦後,藉口奧地利違反「德奧君子協定」,下令出兵奧地利。

德軍兩天後佔領奧地利全境。14日,納粹德國公布《關於奧地利和德國重新統一法》,獨立的奧地利消失了。

這次德奧合併過程出乎意料地平靜。德軍未遇任何抵抗,一槍未發,一人不失,還總有受「德意志民族感情」鼓舞的奧地利人為他們加燃料和帶路。

亨利•基辛格評價說,奧地利人覺得「孤立無援的奧地利與其做個中歐小國,不如成為德國的一省。」這證明之前對德奧合併的抵制只停留在政府層面,奧地利民眾仍舊被德國的發展成就所吸引,渴望成為「德國人」。但是,他們真的得償所願了麼?

▲現在德國和奧地利兩國的國旗

4.共和國重生

合併初期,奧地利人確實撈到不少實惠。納粹德國正忙於備戰擴軍,國內勞動力嚴重不足,這正好消除了奧地利居高不下的失業率。

例如,薩爾茨堡地區1937年12月的失業率為23.26%,到1938年12月就下降到3.83%。更重要的是,合併滿足了奧地利人重溫昔日帝國榮光的虛榮心。

▲與希特勒在一起的奧地利總理塞斯-英夸特。他出身律師,在德奧合併中扮演重要角色。1938年加入納粹黨,此後一路官運亨通。1946年被處以絞刑。

希特勒不歧視奧地利人,奧地利人也投桃報李。從1938年到1945年,共有130萬奧地利人在德軍中服役,其中24.7萬人陣亡。

參加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德國第六集團軍有5萬奧地利籍士兵。戰後審判的奧地利籍戰犯遠高於奧地利佔德國人口的比例。

形成反差的是,奧地利本土沒有積極反抗納粹政權,奧地利人對納粹的忠誠度「高得驚人」。二戰期間,在英軍中作戰的奧地利人僅3000名,南斯拉夫遊擊隊中有一個奧地利營,自由法國軍隊直到1945年4月才組建起一支奧地利部隊。

只是到了戰爭後期,當納粹德國節節敗退時,奧地利人才預感情況不妙。他們精明地重新拾起了「奧地利人」的身份,要為自己找一條出路。

1945年5月,奧地利全境解放,新成立的臨時政府極力將奧地利描述成納粹德國的受害者。幸運的是,盟國沒有追究奧地利的戰爭罪責。

▲1945年以後奧地利國徽。鷹爪上掙斷的鐵鏈象徵著奧地利被從納粹德國的統治下解救出來

1955年5月,奧地利與英美法蘇四大國籤署《重建獨立和民主的奧地利的國家條約》。規定1938年納粹德國合併奧地利的相關文件均系非法,今後奧地利也將不再謀求與德國任何政治和經濟上的合併。

時隔十七年,奧地利再次獨立。它留在了西方陣營,還得到了馬歇爾計劃的援助。藉助二戰後西歐經濟騰飛和緊鄰聯邦德國的有利條件,奧地利一躍成為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聯合國在奧地利維也納的辦事處,聯合國四大辦事處之一

奧地利前財政部長漢內斯•安德羅施說,高度發達的經濟使「脆弱的奧地利認同感因此而獲得了一個新的基石」。「德奧合併」的想法至此永遠從奧地利人民腦海中消失了。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籤約帳號【讀懂本星球】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原標題:《奧地利為什麼沒能併入德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奧地利:曾經作為德意志的老大,為什麼卻沒有成為德國的一部分?
    令大貴族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魯道夫一世皇帝竟然是個能徵善戰的主兒,1278年,魯道夫一世擊敗波希米亞王國,奪取了奧地利公國。奧地利成為了一個僅有800餘萬德意志人的共和國,令大德意志方案又突然有了可行性。1938年3月15日,在兩國人民的共同支持下,希特勒成功將奧地利併入德國,大德意志主義成為了現實。
  • 從一戰到二戰,西方為何非要拆散德國與奧地利?
    科佩爾港與奧地利最南端的直線距離不過一百多公裡,現在的科佩爾已成為中東歐國家(如德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等)進入地中海並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中東、亞洲的重要港口。德國如果併入奧地利,就等於間接擁有了科佩爾這個重要的港口,不用再受英國、法國的夾板氣。
  • 歐洲國家,為什麼會害怕德國與奧地利合併?合併後會存在不利?
    歐洲國家,為什麼會害怕德國與奧地利合併?合併後會存在不利?德國與奧地利在歷史上有著非常深的淵源。歷史上,目前的德國和奧地利都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從關係上來說兩國可以視為「兄弟之國」。因為德國和奧地利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和文化,如果兩國合併那麼德國將在歐洲地區迅速崛起。一個強大的德國不符合歐洲國家的發展利益,因此歐洲國家不讓德國與奧地利合併。歐洲國家之間的關係幾百年來一直很微妙,他們互相通過各種手段兼併對抗並最終維持了某種平衡。
  • 德國奧地利怎麼就合併不了
    那些議會代表認為奧地利作為一個單獨的國家在國際上將面臨種種困難,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和德國合併。在《凡爾賽條約》籤訂時,德國代表被拒絕參與和約討論,他們只是在條約公布後被迫籤字。在後來與奧地利籤訂《聖日耳曼條約》時,奧地利也面臨與德國相同的處境。奧地利代表團被拒絕直接參與條約討論,只能夠提交書面建議。最後,條約公布,奧地利及其盟國承擔所有的戰爭責任。
  • 為何1938年德國人一槍未放就佔領了奧地利
    那麼德國人為何一槍未放就佔領了奧地利,而且還受到了民眾的熱烈歡迎?第一,德國和奧地利同屬日耳曼民族,同根同種,本就是一家。奧地利最初就是從德國拓展出去的邊區,奧地利和相鄰的德國巴伐利亞地區語言和文化沒有什麼區別。直到近代德國崛起獨立後,兩國才分道揚鑣。不過獨立後的德國和奧匈帝國(奧地利和匈牙利二元體制國家)還是和親兄弟一般,一戰同盟國的主力就是他們哥倆。
  • 目的是離間奧地利和德國的關係
    奧託說:「他又能說些什麼?」「他提出召開四國會議,居中調停奧地利和塞爾維亞雙方。」馮凱塞爾說:「浪費時間。」沃爾特沒去搭理他,對他的父親問道:「您是怎麼想的?」奧託眯起眼睛。「很有趣,」他說,「格雷倒是狡猾。」沃爾特掩飾不住他的激動:「您認為奧地利皇帝會同意嗎?」「絕對不會。」馮凱塞爾竊笑了幾聲。沃爾特被噎了回去:「但為什麼呢?」
  • 在奧地利留學和在德國有什麼不同?
    奧地利:相當一部分專業都有選拔流程,申請者可能要參加好幾輪選拔考試。總結一下:德國大學對語言成績和專業課成績的要求總體高於奧地利,但是奧地利「只有本科生能申請本科,只有研究生能申請研究生」的奇葩規定讓相當一部分人無論成績好壞都無法申請。
  • 19世紀的奧地利歷史
    同年,德國聯邦(德國國債)在奧地利總統任期內成立。由於未解決的社會、政治和國家衝突,1848年革命旨在建立一個統一的德國,德國的土地動搖了。統一德國的各種不同可能性包括:大德國,大奧地利或只有沒有奧地利的德國聯邦。
  • 二戰後被同盟國分區佔領的奧地利,為何沒像德國一樣分裂
    1945年德國投降,英、蘇、美、法達成協議,分區佔領奧地利。1955年英、蘇、美、法籤訂《奧地利國家條約》,四國軍隊退出奧地利,奧地利維持了統一。為何奧地利與德國都被同盟國分區佔領(德國在1945年被同盟國分區佔領,於1949年分裂為西德、東德),奧地利卻避免了分裂,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英法為何不允許德國和奧地利合併?
    恰恰相反,貝多芬出生在德國,成名於奧地利;希特勒出生於奧地利,日後卻成為了德國的元首。為什麼英國人如此鍥而不捨地從中作梗?每當德奧聯合起來,英國就會頭痛不已,長期以歐陸大國自居的法國也如芒在背。德國和奧地利一旦合併或聯盟,英法就會一起發愁。
  • 「沉默之夜」奧地利點燃8萬支蠟燭反思二戰
    新華網維也納電 3月12日晚,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市中心的英雄廣場,8萬支蠟燭匯成了燭光的海洋,廣場大屏幕上不斷滾動著當年被納粹殺害的奧地利人的姓名,其中絕大多數是猶太人。紀念奧地利「併入」納粹德國70周年「沉默之夜」燭光示威在這裡通宵舉行。
  • 奧地利vs德國,生活性價比大比拼!
    物價水平:奧地利高於德國 在德國和奧地利都生活過的人應該會有非常明顯的感受:奧地利物價比德國高。統計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根據2016年底WSI-Institut的報告,奧地利的物價是東歐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的三倍左右,物價水平與英國、比利時、法國持平。維城小編剛剛去了一趟巴黎,發現巴黎的物價真的幾乎和維也納一模一樣。
  • 二戰老照片:德國吞併奧地利,迎接希特勒的竟是鮮花和掌聲
    奧地利的表現,並不是他們的腦袋秀逗了,而是有著深層的歷史淵源的,德國和奧地利,原本就是主體民族相同的兩個兄弟國家,同屬日耳曼人,語言相同,文化相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和奧匈帝國更是盟國,可以說這兩個國家有著強烈的相互認同感。
  • 為何統一德國的是普魯士,不是奧地利?
    1871年,普魯士擊敗法國並在凡爾賽宮鏡廳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國,至此德國才以統一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而在此之前德意志只是一個地理名詞。回顧德國走向統一的歷程,很多人會對普魯士依仗武力強行揉合各邦的做法大加讚賞,但卻少有人會了解到本來有三套德國統一方案。
  • 一個產品汪的奧地利德國遊記
    如果大家覺得這種遊記有點意思,後續我也把這個文章寫成一個系列文,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完成環球旅行。在義大利待了幾天後,從威尼斯出發到了奧地利小鎮因斯布魯克。來歐洲玩的好處就是國與國之間離的很近,基本上一天可以跨一個國家。我特別喜歡那種在途中的感覺,對我來說,在路上放空就是旅行最大的意義,因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放鬆思考的時間。
  • 曾經同出一源,奧地利與德國是如何分家的?
    文/王凱迪在歐洲大陸上,德國與奧地利兩國有著糾纏不清的歷史淵源,行走在維也納大街上的奧地利人說著與的德國人類似的德語方言,他們同樣共屬於日耳曼人。那麼,奧地利人與德國人究竟有著怎樣的關係呢?奧託一世死後不久,這一東方邊區被交由來自德國巴奔堡的貴族統治。因此,從公元十世紀開始,奧地利就成為了德意志帝國的領地,其直接統治者同樣來自德國。
  • 德國的巴伐利亞州為什麼有獨立傾向?
    然而,根據調研機構YouGov在2017年的一份調查顯示,32%巴伐利亞受訪者希望脫離德國獨立。巴伐利亞州為什麼有獨立傾向?他們到底有什麼訴求呢?神聖羅馬帝國的主導權恰恰掌握在南方的哈布斯堡王朝(奧地利)手裡。因為地理上距離奧地利更近,加上經濟發展方式跟奧地利十分相似,巴伐利亞和奧地利一樣,都是天主教的勢力範圍。隨著宗教改革的推進,天主教和新教的矛盾日益凸顯。
  • 德國德語和奧地利德語有什麼不同?
    小編學習過一段時間的德語,偶爾也去德國出差。對於德國人而言,奧地利小夥伴的用詞和發音與自己稍有不同,完交流全無障礙,奧地利口音還萌萌的。真正難溝通的是瑞士鄰居,一聽到瑞士德語,德國人往往忍不住問:Do you speak English?
  • 德國,奧地利,捷克自駕遊
    - 國王湖附近的住宿都非常貴,因為我們有車,所以選擇住在 奧地利 一側的洛弗,距國王湖大概40分鐘車程。- 哈爾施塔特 的住宿更是貴的離譜,我們選擇住在 聖沃爾夫岡 ,大概也是40分鐘車程。事實上那片區域是 奧地利 的湖區,散布著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湖,景色都很好。
  • 同樣是冰酒,德國、奧地利、加拿大和中國的有什麼不同?
    當然像德國、奧地利、加拿大都是有專屬產區的冰酒生產國,一般不允許人工冰凍,必須來自於自然冰凍。冰酒的誕生最早在德國誕生,德國也是冰酒最早記錄的國際。但時至今日,德國並不再具備穩定生產冰的條件,他們自己也承認冰酒每年的產量非常不穩定,而今天,加拿大變成了全球生產冰酒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