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被同盟國分區佔領的奧地利,為何沒像德國一樣分裂

2020-12-15 船長趣談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1945年德國投降,英、蘇、美、法達成協議,分區佔領奧地利。1955年英、蘇、美、法籤訂《奧地利國家條約》,四國軍隊退出奧地利,奧地利維持了統一。為何奧地利與德國都被同盟國分區佔領(德國在1945年被同盟國分區佔領,於1949年分裂為西德、東德),奧地利卻避免了分裂,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蘇軍佔領奧地利

蘇軍攻入維也納

1943年英、美、蘇三國發表《莫斯科宣言》,認為1938年德奧合併無效,奧地利要在戰後成為一個獨立國家。1945年德軍節節敗退,盟軍節節勝利。4月蘇軍發動維也納攻勢,德軍敗退,蘇軍迅速佔領了奧地利全境。

二,同盟國分區佔領奧地利

同盟國分區佔領奧地利

1945年5月德國投降,二戰歐洲戰場結束。7月英、蘇、美、法達成分區佔領奧地利及其首都維也納的協議。

英國佔領:施泰爾馬克州、蒂羅爾州、凱恩藤州、維也納部分區域

法國佔領:蒂羅爾州、福拉爾貝格州、維也納部分區域

美國佔領:上奧地利州西部、薩爾茨堡州、施泰爾馬克州、維也納部分區域

蘇聯佔領:布爾根蘭州、下奧地利州、上奧地利州東部、維也納部分區域

三,同盟國對奧地利的管治放寬

1945年歐洲

1945年同盟國分區佔領奧地利後,成立盟國委員會共同管治奧地利,為奧地利的最高軍政機構。11月奧地利舉行戰後第一次選舉,人民黨成為第一大黨,社會黨成為第二大黨,兩黨組成聯合政府,人民黨領袖利奧波德·菲格爾成為奧地利總理。

利奧波德·菲格爾的立場親近英美,雖然蘇聯對他不滿,但只是沒收了大量的奧地利企業資產,並未否認利奧波德·菲格爾政府的合法性。利奧波德·菲格爾組建的政府得到了四個佔領區的承認,維持了奧地利的統一。

1946年英、蘇、美、法達成協議,放寬對奧地利的管治,給予奧地利政府更大的自主權,減少在奧駐軍。不久美蘇因為爭奪全球霸權,進行冷戰,奧地利成為雙方對峙的前沿之一。

四,同盟國對奧地利分區佔領的結束

1953年史達林病逝,赫魯雪夫逐漸掌握蘇聯。面對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赫魯雪夫主張緩和美蘇關係,對英美法提出奧地利獨立的三個條件:奧地利永久中立、奧利地不能有外國軍事基地、德奧不能合併。

奧地利國家條約

1955年英、蘇、美、法籤訂《奧地利國家條約》,結束對奧佔領。不久奧地利發表《中立宣言》,承諾永久中立,不會加入北約或華約,不允許外國在奧地利建立任何軍事基地。英、蘇、美、法佔領軍立即撤出奧地利,奧地利保持了統一與獨立。

五,奧地利沒有分裂的原因

同盟國分區佔領德國

(1)同盟國將奧地利與德國區別對待。1945年二戰勝利後,同盟國視德國為二戰的罪魁禍首,竭力削弱德國,以防止德國崛起報復,導致了德國的分裂。奧地利雖然1938年與被德國合併,同盟國認為他實力弱小,並沒有犯下多少戰爭罪行,所以沒有竭力削弱奧地利。

(2)赫魯雪夫對美實行和解政策。1953年赫魯雪夫掌握蘇聯後,積極緩和美蘇關係,放鬆對奧地利的管治。放棄對奧地利的佔領,是他向美國釋放的一個善意信號。

(3)奧地利人的努力。1953年奧地利大選,人民黨領袖尤利烏斯·拉布獲勝,擔任奧地利總理。尤利烏斯·拉布實行嚴格的中立政策,罷免了親西方的外交部長,顯示對蘇聯的善意。

(4)奧利地的戰略意義不大。奧地利的戰略位置相對德國並不重要,美蘇在奧地利的對峙沒有德國嚴重。1955年蘇聯成立華約,有了對抗北約的資本,使得奧地利的戰略意義大為削弱。

總的來說,奧地利在二戰時對同盟國的侵略不大,沒有大的戰略意義,加上赫魯雪夫想要同美國和解,奧地利人也積極保持中立,使得奧地利雖然被同盟國分區佔領,但保持了統一。

相關焦點

  • 拿破崙戰敗後,法國為何沒像二戰後的德國般慘遭分區佔領?
    對於如何處置戰敗國,相信人們都了解二戰結束後,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對於德國的分區佔領。當時的德國被一分為四,由美蘇英法派軍進駐。那麼這樣一種做法,為什麼沒有在19世紀初期被用到法國身上呢?而最後的結果,卻是以反法聯軍僅僅佔領法國東北邊境的幾個堡壘,另外要求法軍退出義大利、尼德蘭和瑞士而匆匆了事。不但如此,當法國繳納全部賠款後,反法聯軍便由法國撤退。這樣一種處置結果,對於法國而言,可以說是再寬鬆不過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法國在拿破崙戰敗後,逃脫被分區佔領的殘酷命運呢?
  • 二戰勝利後,中美英蘇四國為什麼不將日本像德國一樣分區佔領?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投降,軸心國只剩下亞洲的日本仍然在負隅頑抗做困獸之鬥。早在1943年11月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邱吉爾、蔣介石三國首腦就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歸還一切侵佔的土地,並對戰後東亞局勢進行了大致安排。1945年7月,美蘇英三國首腦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舉行會議,商討對戰後德國的處置問題,解決戰後歐洲問題,以及爭取蘇聯儘早對日作戰。
  • 為何1938年德國人一槍未放就佔領了奧地利
    那麼德國人為何一槍未放就佔領了奧地利,而且還受到了民眾的熱烈歡迎?第一,德國和奧地利同屬日耳曼民族,同根同種,本就是一家。奧地利最初就是從德國拓展出去的邊區,奧地利和相鄰的德國巴伐利亞地區語言和文化沒有什麼區別。直到近代德國崛起獨立後,兩國才分道揚鑣。不過獨立後的德國和奧匈帝國(奧地利和匈牙利二元體制國家)還是和親兄弟一般,一戰同盟國的主力就是他們哥倆。
  • 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處於分裂狀態?德國和奧地利算是分裂的嗎
    說道統一,就讓人想到了德國,因為德國在歷史上多次為統一而奮鬥。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實現了小德意志的統一;1936年,希特勒吞併了奧地利,真正實現了德國統一。二戰後,德國再次分裂。1990年,兩德統一。不過,兩德的統一也只是小德意志的統一,因為奧地利還是獨立的。德國和奧地利都屬於德意志,都說的是德語。
  • 日本侵略軍為何沒佔領澳門
    日本侵略軍為何沒佔領澳門? 1941年12月25日,港英政府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日本,標誌著香港淪陷,日本統治香港的開始。
  • 丟掉40%土地,德國的領土為何越來越小?
    ,一戰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一個月後,波蘭滅亡。此後,德國又佔領了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和法國,一時風光無限。在進攻了大半個歐洲之後,德國相繼向英國和蘇聯宣戰,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境地。此外,法西斯德國發動的戰爭是非正義戰爭遭到了歐洲各地的頑強抵抗。
  • 二戰後,日本的這幾個地方差一點被中國接管
    二戰末期,對德戰爭結束後,盟國為防止德國東山再起,根據戰前協定美、蘇、英、法四國對德國進行了分區佔領。根據協定,日本的命運本該也和德國一樣,被美、蘇、英、中四國分區佔領,但由於種種原因,最後被美國獨佔了。那麼,若按照協定,中國本該接管日本的哪幾個地方呢?
  • 英法為何不允許德國和奧地利合併?
    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失敗後,宣布匈牙利自治,奧地利聯合匈牙利重組為奧匈二元帝國,德奧正式分裂。納粹黨在奪取了德國的政權後,積極準備向英法復仇,其中重要一步,就是撕毀和約,與奧地利合併。二戰結束,德奧作為侵略者也再次被強制拆散。兩國都被英美法蘇四大國佔領,德國是主犯,直到1990年兩德合併,各國的軍事佔領才結束。
  • 二戰結束,日本四國島劃給中國軍事佔領,但是我們沒去
    1945年二戰結束,德國和日本無條件投降。德國被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四國分區佔領,連小小的柏林市也被一分為四。冷戰開始後,德國正式分裂為東德和西德,直到1990年兩德才重新統一。二戰後對德國的領土處分圖:而對於戰敗後日本的處理,盟國剛開始也有類似的計劃。有中國、英國、美國和蘇聯四個戰勝國分區佔領日本。其中劃分給中國的佔領區為:東京都(分區佔領) 、大阪府(中英共管) 、琉球群島包含釣魚臺(中美共管) 和位於本州西南部的四國島。
  • 德國和奧地利難合併,是自己不願意,還是大國有顧慮?
    不過隨著德意志人的東侵,普魯士人組建被同化為德意志人,而普魯士公國和布蘭登堡公國合併後,普魯士開始向德意志靠攏。尤其是隨著普魯士的崛起,成為歐洲強國之一,已經可以和奧地利平起平坐了。普魯士隨後走上了統一德意志的道路,不過普魯士的方案裡排除了奧地利。既然普魯士不帶著奧地利玩,那麼奧地利扭頭卻和匈牙利組成了奧匈帝國。
  •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可以有國防軍,而日本只有自衛隊
    作為二戰的兩大發起國和策源地,德國和日本推行的法西斯戰爭,給歐洲和亞洲人民帶來的災難可謂相當深重。不過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多行不義的德日軸心國節節敗退,最終不得不向同盟國投降。
  • 德軍大勝為何沒有佔領法國全境?保留維希政權透著德國人四點精明
    如果希特勒的軍隊全面佔領法國,使其事實上成為被滅亡的國家,那麼雖然得到了全部法國本土,卻將永遠失去對法國海外殖民地的間接控制力。幾乎可以肯定,這些殖民地也必然倒向美英或者成為美英的「託管」之地,在整個二戰期間為同盟國服務,如此對德國來說,百分之百得不償失。
  • 二戰實力被小看的小國,擁有全球最強兵工廠,間接幫助我國抗戰
    二戰是由德國、日本以及義大利所組織的法西斯行動,也是世界上發生規模最大的一起戰爭,在二戰期間有一個國家實力被嚴重小看的小國,卻擁有著全球最強兵工廠,這個國家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是位於歐洲中部的一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曾經是從奧匈帝國裡面獨立出來的,但是在二戰爆發之後就被德國給佔領了,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非常的感興趣
  • 二戰後德國是怎樣分為東德和西德的?
    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實際是兩個超級大國在戰敗國的德國博弈的結果。1945年5月8日,希特勒無條件投降。按照《克裡米亞聲明》和《波茨坦協定》的規定,戰敗的德國將來應該成為一個統一獨立愛好和平與民主的國家,在沒有建成這樣的國家這前,暫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首都柏林也由四國分區管制。然而,東西方盟國出於自己的立場、目的和利益考慮,對各項協議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釋,對德國的統一和柏林等問題,四國各持己見,鬥爭激烈,互不相讓。
  • 奧地利為什麼沒能併入德國?
    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把「德奧一體化」拋到腦後,藉口奧地利違反「德奧君子協定」,下令出兵奧地利。德軍兩天後佔領奧地利全境。14日,納粹德國公布《關於奧地利和德國重新統一法》,獨立的奧地利消失了。這次德奧合併過程出乎意料地平靜。德軍未遇任何抵抗,一槍未發,一人不失,還總有受「德意志民族感情」鼓舞的奧地利人為他們加燃料和帶路。
  • 東普魯士、西裡西亞等二戰後被俄羅斯和波蘭佔領的領土,德國為什麼...
    德國在一戰後被割讓了大量的土地,這是導致德國民族情緒上升,以至納粹上臺,二戰爆發的重要原因。二戰後,同盟國吸取了教訓,沒有再割讓德國本土的土地,只是把德國自納粹上臺後掠奪的他國土地歸還,還將德國分成四分,法、英、美管理區形成後來西德;蘇管區為東德。
  • 二戰時波蘭為何亡國:德國和蘇聯對波蘭的仇視,使得波蘭最終滅亡
    在歷史上波蘭曾經三次被普魯士、奧地利、沙俄瓜分。到了1795年沙俄、奧地利、普魯士相繼籤署協定瓜分波蘭領土和居民,波蘭就此亡國。二戰時期的波蘭被德國和蘇聯瓜分也是波蘭的第二次亡國,而波蘭之所以亡國,一方面是國際形勢對波蘭不利,另一方面也是波蘭國家政策的失敗,而波蘭亡國也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爆發。
  • 二戰後日本若脫離美國,能否像德國一樣重新崛起,結果出乎意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偷襲珍珠港,不但將戰火燒到了遙遠的美洲,也讓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加入了戰局,而美國加入同盟國之後,二次大戰的天平開始向盟軍傾斜。也可以這麼說,美國參戰是軸心國由勝轉敗的開始。在戰後,很多人都說美國會報復日本,而日本似乎也免不了德國一樣的命運,但是結果卻恰恰相反,美國不但沒有報復日本,還明裡暗裡幫助日本。讓日本的經濟得以快速發展。
  • 德國奧地利怎麼就合併不了
    歷史上的哈布斯堡家族依靠著強大的聯姻能力統治過歐洲大陸上的廣大領土,但隨著歐洲民族主義的盛行,奧地利並沒有成為像歐洲其他國家那樣的民族主義國家,佔少數的德意志人依然統治著其他人口佔多數的民族,國內矛盾日益尖銳。帶著種種問題,施行二元帝國制的奧匈帝國與德意志帝國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 從一戰到二戰,西方為何非要拆散德國與奧地利?
    當然,現在德國沒有併入奧地利,依然可以使用科佩爾港,但如果併入,使用科佩爾港更加方便。但對奧地利來說,加入德國當然也可以,但奧地利就失去了作為國家的主動性。「寧為雞口,不為牛後」的道理,奧地利當然懂。而且,奧地利的經濟非常發達,並不是很急迫地需要加入德國來提高自己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