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日本的這幾個地方差一點被中國接管

2020-12-16 笑林趣史

二戰末期,對德戰爭結束後,盟國為防止德國東山再起,根據戰前協定美、蘇、英、法四國對德國進行了分區佔領。根據協定,日本的命運本該也和德國一樣,被美、蘇、英、中四國分區佔領,但由於種種原因,最後被美國獨佔了。那麼,若按照協定,中國本該接管日本的哪幾個地方呢?

18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後,美蘇中英等11個同盟國在華盛頓召開會議,會議認為蘇、英、中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也應派軍隊對日本進行佔領。隨後由美、蘇、英、中四國成立管制委員會,對日本實行管制。

18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後,美蘇中英等11個同盟國在華盛頓召開會議,會議認為蘇、英、中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也應派軍隊對日本進行佔領。隨後由美、蘇、英、中四國成立管制委員會,對日本實行管制。

會議商定,將日本劃分為四大部分,美國佔領經濟中心本州島,英國佔領工業中心九州島,中國佔領農業中心四國島,琉球群島,蘇聯佔領北海道,其中,東京由四國共管,大阪由中英共管。也就是說,當時劃分給由中國佔領的地方為:東京都(分區佔領) 、大阪府(中英共管) 、琉球群島和位於本州西南部的四國島。那麼,中國後來為何沒有進駐日本呢?

原來,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忙於搶佔抗戰的勝利果實,無暇他顧,因此只想派出一支5000人的部隊象徵性地去日本。但美國一再要求中國至少要派遣一個師,最後蔣介石終於決定派67師去。然而,就當67師要前往日本的時候,蔣介石卻挑起了內戰,六十七師突然被臨時投入到內戰戰場,繼而被解放軍殲滅。於是,駐日一事便不了了之。再之後,蔣介石疲於內戰,再無心力與能力處理駐日的事情了。

【想知道更多好玩有趣的歷史,就點一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二戰結束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軍隊差一點就進駐了日本
    日本政府投降儀式日本宣布投降後,在各方激烈博弈之下,按照二戰反法西斯同盟國商定的結果,盟軍總司令部設在東京,中、美、英、蘇被稱為「四強」的國家開始準備分別派出武裝部隊進駐日本。 盟軍總部最初想把中國軍隊安排在以新潟縣為中心的日本北陸區駐防。但是,中國代表團認為,新潟縣既不是日本重要地區,也不是工業區,而是日本的農業地區,且山多人口少,這讓中國佔領軍的很沒有面子。因此,中國代表團要求把日本四國島上的四個縣作為中國佔領軍駐防區。四國雖然不是大的工業區,但是一個完整的島。如果中國軍隊在這裡駐防,不與其他部隊接觸,管理控制也相對容易。
  • 好險:二戰時日本差一點就造出原子彈 到底差哪一點?
    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美軍一架B—29轟炸機悄然飛臨日本廣島市區上空,投下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三天後的8月9日,美軍又出動一架B-29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將原子彈用於實戰。
  • 二戰時日本的工業處於什麼水平,和美蘇英德差多少
    不過不錯歸不錯,但也僅僅是停留在不錯的水平,和美蘇英德四大工業強國相比,日本的工業實力真的有點弱,甚至可以說和其他四大強國根本不是一個檔次。那麼二戰時的日本工業處於什麼水平,比美蘇英德差多少?從工業規模來看,日本的工業規模明顯比其他四大強國差了一大截。
  • 二戰時,原本決定由幾個戰勝國瓜分日本,中國能得到日本的四國島
    在二戰結束後,德國被瓜分成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甚至連柏林都分為東柏林和西柏林,為此還修建了一道有名的柏林圍牆;但是作為二戰主要發起國之一的日本,難道能避免被瓜分的命運嗎?當然不能。中國佔領四國。英國佔領中國地方(日本的一個地區)、九州、琉球群島。東京都由美、中、蘇、英共同佔領。福井縣在內的近畿地方由美國和中國共同佔領。第二種分治方案:蘇聯佔領北海道及東北。美國佔領關東、中部、福井縣以外的北陸、三重縣、琉球群島。中國佔領四國。
  • 二戰美同時打贏德國和日本,為何會敗給志願軍?這一點根本比不了
    眾所周知,在二戰後,美國的實力當屬世界第一,基本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承受得住美國的攻擊,而且美國除了軍事比較強大之外,經濟也非常好。因為美國在二戰中就發了不少戰爭財,擁有了大量的資金用來研製先進的武器。而我國,在二戰後,國力並不是很強大,因為戰爭讓我國損失慘重,當時的我國正處於艱難的恢復期,不僅經濟上面比較差,在軍事武器上面的研究也一度陷入僵局。可以說當時的我國與美國的實力相比,根本就是一個天一個地。不過,美國卻在此後的兩場戰役中,卻輸給了我國。第一次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是越南戰爭,這兩國的戰爭,都是美國進行攻打,我國在後期派出了志願兵進行了救援。
  • 二戰時中國和英國的差距:國力相差數倍,工業差了一個時代
    英國控制了世界的金融、航運和貿易,在二戰結束前連美國都難以撼動英國的金融霸主和世界貿易中心的地位,世界貿易交易和結算權都集中在英國人手上,英鎊是世界貨幣,美元都比英鎊差了一個等級。在經濟總量上,中國和英國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僅僅英國本土,經濟總量就已經遠遠超過中國,其經濟總量至少是中國的3-4倍,如果考慮到人均,雙方相差幾十倍。
  • 「少年強則國強」——以《給食法》為例,看日本二戰後的小學供餐
    二戰以後,日本在國民經濟嚴重凋敝的現實條件下,依然儘可能的為小學生提供供餐福利,尤其是《給食法》的頒布,對戰後日本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再具體一點,就是特指日本在二戰後,於1954年出臺的,對於給小學生提供供餐福利的制度,類比於我們國家現在正在施行的小學早餐國家供給制度。其目的不用多說,自然是為了能夠為小學生們提供更豐富的營養保證,以「強健其體魄」。日本對於小學生的福利供餐,更早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紀末期,也就是日本明治維新前後。
  • 日本動漫裡的二戰
    這篇文章讓我寫了好幾年,最早應該是從2007年開始動筆,原稿改了又改,中途有好幾次想棄之,但最後還是勉強堅持了下來。 劇情不斷地在現代和二戰兩個時期回來切換,突顯戰爭的殘酷,以及對和平生活的期望。 其他的就不用多說明了,這類故事都一個基調。 這部作品曾被拍攝成真人電影,但我看了一點後就看不下去了。
  • 二戰中表現最差的手槍:日本南部14年式手槍
    日本南部14式手槍是原南部式手槍的改進型,由名古屋兵工廠製造,1925年列為日本陸軍制式武器。二戰期間裝備於將校級軍官,該槍俗稱「王八盒子」。這種手槍使用南部式8mm子彈,指向射擊精度極高,子彈傷害力極大基本與達姆彈相同,無防護人員被擊中,通常非死即殘。
  • 二戰時亞洲第一的日本和歐美工業強國到底差在了哪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之一,是軸心國集團的第二大巨頭。不過別看日本位列軸心國三大巨頭之列,又是當時的亞洲第一工業強國,但實際上,當時的日本和歐美老牌工業強國差了許多,甚至可以說不是一個級別。那麼二戰時亞洲第一的日本和歐美工業強國到底差在了哪?
  • 二戰哪個地方死的日本兵最多,不是中國,而是東南亞一小國
    二戰哪個地方死的日本兵最多,不是中國,而是東南亞一小國 中國進行的抗日戰爭,持續了十四年之久,為了民族解放事業,中國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 日本一支神秘組織,二戰結束以後仍在中國潛伏,至今依舊存在
    特別是在二戰中日本為了佔領我國東北確實下了不少心思,日軍之所以能夠這麼順利的佔領東北,主要是他們擬定出了一張關於東北的軍事圖。 很多人說當時駐紮在東北的我國軍隊作戰能力不如日本關東軍,其實當時在東北的我國士兵單兵作戰能力一點都不比日軍差,最致命的地方就是當時日本根據軍事圖估算出了我國的軍隊陣容和所裝備的武器
  • 這幾個地方被譽為日本的九寨溝
    對於日本旅遊,最吸引我的莫過於是漢唐遺風,從建築到藝術到文學,日本到處散發著屬於中國的古老文化氣息,即便日本很努力的將這些東西消化於具有本土特色,成為自己的文化象徵,但歷史從來不會掩蓋事實
  • 日本二戰唯一不敢入侵的城市,如今是中國最富有地方,人均50萬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在戰前吞併了朝鮮和中國臺灣,之後又開始侵略了中國、菲律賓、越南、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其佔領的範圍有半個亞洲。日軍之所以不敢對澳門下手,源於巴西對給日本的一個照會。眾所周知,大航海時代時巴西成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當時巴西地廣人稀,葡萄牙歡迎其他國家移民巴西。 剛開始葡萄牙把目光投向了清朝,中國人安土重遷,結果葡萄牙又把目光投向了人多地狹的日本。對於葡萄牙的請求,日本當局喜出望外,立即開始移民,到二戰爆發後日本在巴西的移民已經有三百多萬人。
  • 二戰日本軍事實力有多強,真的強於美國?從這小小的一點就可看出
    日本作為一個小島國,在太平洋西岸,與地大物博的中國隔海相望,資源不豐富,卻能與德國一起,縱橫多個戰場,它的軍事實力從哪裡來呢?二戰之前,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是世界綜合國力七大強國。
  • 二戰後,對懲罰日本態度最強硬國家,不是中國而是它
    大家知道,二戰結束後,對侵略國日本,東亞國家都是要求懲罰它的,但說起態度最強硬的,可能是澳大利亞了。我們今天聊聊澳大利亞最近跟日本的關係。了解澳大利亞的可能知道,前任總理是阿博特,現任是特恩布爾。阿博特上任後,開始有親日的傾向。尤其是阿博特宣稱「即使在二戰期間,即使我們不認同日本的作為,但澳大利亞人對日本人戰爭中的技能與使命必達的榮譽感相當欽佩。」
  • 二戰中,日本究竟佔領了多少國家,最多時達到了三十多
    說起二戰中的日本,我們知道是軸心國三大成員之一。而且這個國家在當時的名聲可以說是最差的。因為這個國家在佔領的地方無惡不作,到達任何一個地方軍紀都可以說是最差的。雖然這樣,日本的戰鬥力可以說是非常的高。而且在二戰中佔領了很多國家,最多的時候達到了三十多,我們看一下日本在二戰中佔領的國家。日本最最早佔領的是朝鮮,甲午戰爭失敗之後朝鮮就徹底的淪為日本的勢力範圍了,1910年日本就徹底的吞併了朝鮮了。不過在這之前也佔領了中國的臺灣和澎湖列島。這個時候只是部分,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之後沒多久就佔領了我國的東北,之後在1937年之後開始了全面侵華。
  • 日本拉麵簡史(二戰前華人篇)
    日本拉麵如何起源,又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得以發展呢?拋開歷史久遠、沒有後續發展的傳說暫且不談,本文詳細描述了《中日通商章程》籤訂前後,到二戰之前日本拉麵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起源和發展,以及華人的重要作用。
  • 二戰後,日本新中產階級的國家認同!
    二戰後,日本經濟復甦並迅速發展,一大批職員進入大型企業與政府機構並得到終身職位,工薪族成為他人嚮往的「光明新生活」的代表。
  • 二戰時期,日本的工業水平如何
    二戰時期,日本的工業水平是比較強的。這是因為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正好趕上了人類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末班車,日本得以從農業文明進入工業文明。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以後,也進入了工業化階段,雖然比英、法、美諸國要晚,但在亞洲是獨一份,這也使日本沒有被殖民化。日本也因工業進步,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了農業大國中國,獲得巨大利益和金錢,反過來又促進了本國的發展,亞洲各國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也從這個時候起,日本逐漸看不起亞洲國家,有了「脫亞入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