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戰結束之後,澳大利亞堅決要求清算日本的戰爭罪行,尤其是對日本天皇裕仁進行審判。所以說,當時對日本態度最強硬的,非澳大利亞莫屬。而中國就大度一些了。
大家知道,二戰結束後,對侵略國日本,東亞國家都是要求懲罰它的,但說起態度最強硬的,可能是澳大利亞了。
我們今天聊聊澳大利亞最近跟日本的關係。
了解澳大利亞的可能知道,前任總理是阿博特,現任是特恩布爾。
關於這個,日本新聞界的普遍反應是比較失落。為什麼呢?主要區別就是這兩位總理對日本以及中國的認識上有差別。
腦洞先介紹一下阿博特,此人出生於英國倫敦,畢業於雪梨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是政治學跟哲學的雙料碩士。2013年9月,當選為澳大利亞總理。
阿博特上任後,開始有親日的傾向。尤其是阿博特宣稱「即使在二戰期間,即使我們不認同日本的作為,但澳大利亞人對日本人戰爭中的技能與使命必達的榮譽感相當欽佩。」
(歐巴馬、阿博特、安倍晉三)
好吧,腦洞就來看一看。二戰史上,日本人是怎麼在澳大利亞「使命必達」的。
在二戰時,澳大利亞是盟軍的大本營,所以這裡沒有像菲律賓一樣被日本攻陷,但不代表著就置身事外。在1942年的2月19日,日本出動了242架飛機對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進行轟炸,一共造成243人死亡。這被稱為澳大利亞的「珍珠港事件」。
此後兩年,日本一共對澳大利亞進行了上百次空襲。現在,澳大利亞將2月19日列為國家紀念日,這跟我們把九一八列為紀念日是一樣的,就是要記住民族被侵略的歷史。
此外,澳大利亞在與日軍的交戰中,一共犧牲了約1.7萬名士兵。所以,二戰結束之後,澳大利亞堅決要求清算日本的戰爭罪行,尤其是對日本天皇裕仁進行審判。所以說,當時對日本態度最強硬的,非澳大利亞莫屬。而中國就大度一些了。
現在,竟然有澳大利亞的總理宣稱佩服日本人的戰爭行為。不知道曾經犧牲在對日戰爭中的澳大利亞戰士的後人會怎麼想。
而位總理終於成為了前總理,重要原因是執政期間烏龍不斷,又暴出公款私用的醜聞。當然,上面宣稱日軍英勇的話也被澳媒體猛批。最終搞得他所在的自由黨支持率大幅下滑。最終被黨內投票罷免。所以,他其實是被自己人投下去的。
而發動投票把他投下去的就是新任澳總理特恩布爾。特恩布爾跟阿博特算是校友,都在雪梨大學跟牛津大學讀過書,都學過政治學。不過,同樣的學校同樣的專業教出來的學生可不太一樣,跟阿博特親日不同,特恩布爾的歷史觀要端正的多。
特恩布爾以前多次表態,稱讚中國在二戰中的英勇表現,他認為中國在二戰的表現稱得上英雄主義。在東亞各國紛紛淪陷的情況下,中國人堅持抗戰十餘年,為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付出巨大犧牲,同時,這也間接幫助澳大利亞抵抗住了日本的侵略。
他說:「最重要的是,在我們最黑暗的時刻,在敵人已經抵達我們家門口、我們的城市遭受直接的軍事襲擊之時,在那個歷史轉折點,中國是我們堅定而不倦的盟友。」
可以說,這是一個對中國抱有很大好感的政治家。當然,這只是一個良好的基礎,政治家都是為本國利益服務的。但腦洞相信,中國只要與澳大利亞互利互惠,雙方的外交關係自然會有健康長久的發展。
其實就是阿博特期間,中澳的關係也是不錯的。只是沒有達到外界預期的中澳蜜月,而變成了日澳蜜月罷了。
日本的首相安倍晉三十分注意日澳關係。他在訪澳期間,曾經說:「日本和澳大利亞都是美國的同盟國,如果我們同美國協力,將有很多事可以一起完成。」
完成啥,他不說,我們也知道。親們看,日本這是什麼外交啊?這是乾爹外交嘛。一出口,就是我們都是美國罩著的小弟。
日本跟韓國也是這麼說的,但最近大家知道,韓國不太理會日本。韓國總統樸槿惠更傾向於跟北京發展健康友好的關係。而這一次估計日澳蜜月也要結束了。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在收到特恩布爾獲選的消息時,日本的高官驚訝莫名,他們表示完全不了解特恩布爾先生。
不了解還好,了解之後,日本高官不得不承認,日本和澳大利亞的「蜜月」恐無法維持。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想不能單純歸結於政治人物的個人喜好,而是日本在外交上有一個重大的死穴:歷史問題。
在二戰中,日本給亞洲乃至世界造成了重大傷害,至今他們都沒有深刻反思自己的錯誤,反而去參拜供奉戰犯的靖國神社。沒有歷史就沒有未來。無法正視歷史的日本,恐怕無論打幹爹牌,還是美元牌,在外交上的路都會越走越窄。
古人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者,如是言也。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