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更有用!
提供在線招聘、求職服務
(進入公號菜單或點擊https://cohirer.com/suzhoujingji/m/)
商務合作等諮詢,請加微信:gegangcun
免費發布招商、買賣、租售等經營信息
不定期派發優厚福利!
11月26日,很多杭州市民的微博和朋友圈中,瘋傳著一則杭州市行政區劃即將調整的消息。有自媒體公眾號甚至發布了所謂的「杭州行政區劃調整具體實施方案」稱:江幹區、上城區和下城區的部分區域將進行合併,拱墅區與下城區部分區域進行合併、建德市將撤市設區……
一時間,引發了市民的熱議。
緊接著11月27日,都市快報採訪杭州市相關主管部門闢謠,稱「目前未公布杭州行政區劃調整實施方案」。
很快,一些網絡上所謂的杭州行政區劃調整實施方案,已刪除。
對於網絡上熱傳的行政區劃調整相關消息,快報記者立即向各相關部門進行求證,均回復,迄今未公布過所謂的「實施方案」。11月22日,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了《
中共浙江省委關於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高水平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的決定》。「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部署要求,緊密結合浙江實際,研究了高水平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問題,做出如下決定……」「探索推行扁平化的行政管理體制,完善省管縣體制機制,提高中心城市統籌資源配置能力,有序穩妥推動中心城市行政區劃調整,開展嘉興強化市域統籌、推進市域一體化改革試點……」但
具體需要行政區劃調整的中心城市是哪座,《決定》中
未說明。
再往前追溯,我們發現,去年,負責杭州城市化、城市規劃的中長期發展戰略、城市規劃編制方法研究、重大項目可行性的前期規劃研究等職能的
杭州市城市規劃編制中心,曾對杭州市行政區劃研究進行過一次「採購招標」(招標項目為「
杭州市行政區劃研究」)。研究的簡要技術要求和用途,是「對杭州市行政區劃的優化進行研究等」。在
採購方式專家論證意見中,明確寫著:
隨著杭州市區面積的不斷增大和進一步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要求,以及城市「擁江發展」戰略實施和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等背景,有必要對杭州市行政區劃的優化進行調整。行政區劃調整,事關城市的發展。幾十年來,杭州的行政區劃也一直隨著城市的發展在進行著調整。從上世紀開始,杭州人熟悉的中城區、半山區被撤併,同時又新建立了濱江區,到了本世紀,蕭山、餘杭、富陽和臨安四地相繼撤市設區,最終形成了現在由10個行政區構成的市區板塊。
目前,
杭州市區的面積已從過去的
430平方公裡擴展至8000平方公裡,是
江蘇、浙江、上海範圍內市區陸域面積最大的城市(備註:上海市總面積6340.5平方公裡)。那麼,杭州目前的城市發展現狀,是否需要對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對此,記者諮詢了部分專家學者。杭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湯海孺表示,杭州自430平方千米的行政區劃面積擴大到現在的8000平方公裡,內部的區劃基本沒變,但城市結構、功能區和經濟區劃都已經有了很大變化。由於行政區劃與經濟區劃、功能分工已經不相匹配,在調動區的積極性,避免重複建設、惡性競爭上存在缺陷。同時,區一級的行政單位,小的很小,僅18平方千米,大的過大,達1000多平方千米,也不利於區一級管理權限設定的公平性。加上國內許多大城市實行了郊縣全部改區的區劃調整,以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帶動周邊縣市的發展作用,為此,分析杭州存在的問題,加強杭州市行政區劃優化的研究,使行政區劃與經濟區劃匹配起來,促進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是利市利民、迫在眉捷的大事。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的一位博士研究員也認為,杭州的行政區劃調整很有必要。他說:「杭州要進一步增強自身輻射力,就需要擴展自己的輻射範圍,將周邊部分區縣市納入市內版圖,是國內很多同類城市的作法。
確實,每一個人對於行政區劃調整方式都有著自己的看法,有些市民還編寫了方案,發布在了論壇或者自媒體平臺上,並進行了傳播。截至發稿前,一些自媒體平臺上所謂的杭州行政區劃調整實施方案,已刪除。
杭州的行政區域究竟是否要調整?怎麼調整?確切的消息,最終肯定是要由權威渠道統一發布。2018年5月底,浙江政府採購網一紙「關於杭州市行政區劃研究的單一來源公示」,在1000萬杭州人民心中掀起波瀾,杭州市行政區域或將進行優化。概而括之,簡易言之,杭州規劃專家湯海孺先生的意見大致為——城市擴張太快,現有行政區劃弊端盡顯,而同類大城市也有經驗可鑑,因此,行政區劃調整正當其時。
以下是2018年5月25日,專家組對《杭州市行政區劃研究》,得出的論證意見匯總:
老城區,上城、下城、拱墅,都是袖珍區;新城區,餘杭、蕭山、臨安,都是特大區。縱觀國內其他大城市,都完成了袖珍區的「2並1」或「3並1」,例如:(1)
北京西城區+宣武區=西城區;東城區+崇文區=東城區;(2)
上海黃浦區+南市區+盧灣區=黃浦區;靜安區+閘北區=靜安區;(1)上城區、下城區,對於不了解杭州歷史的外地人或新杭州人而言,單從地圖上看,上下城的位置分明是顛倒的嘛!我想很多人心中都會打個「?」Why?(2)江幹區,「幹」字到底念第一聲還是第四聲?江幹區的核心是錢江新城,為什麼不叫「錢江區」or「錢塘區」(錢塘江不僅是杭州的母親河,「錢塘縣」也是杭州以前的曾用名)。(3)濱江區,全國叫濱江、濱海的新城、新區多了去,怎麼體現特色。(4)杭州已經申遺成功的大運河、良渚遺址,大名鼎鼎的西溪,這些「城市名片」,已被廣為使用於街道名、新城(組團)名、商圈名、校區名、樓盤名,為什麼不擴大她們的知名度,成為行政區名呢?今年6月,杭州市政府發布的《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發展戰略》,預測2050年杭州城市人口規模將達到1300萬-1500萬。主城區常住人口將全面超過南京,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級「超大城市」,全球中樞性城市,與上海形成華東雙子星,共同啟明長三角的未來,成為中國參與世界治理的主導力量。在杭州城市未來的空間布局方面,戰略研究成果提出構建「一主四片三副城」的開放緊湊城市格局,兼顧18個城鎮圈、16片特色村區的協同發展,構建廊道生長、多中心組團式聯盟城市格局。其中,「一主四片三副城」包括了作為杭州建設世界名城核心載體的主城區;城西、錢塘空港、之江-富陽、臨平四大主城片區和桐廬、建德、淳安三個副中心城市。
根據戰略研究成果對杭州未來的城市人口規模預判,2050年杭州的城市人口規模將達到1300萬-1500萬。按照東湖哥的朋友,杭州政治經濟研究學者,微觀察君的設想,推出了30年後的設想方案:
行政區劃調整前:12區(含錢塘新區、西湖風景名勝區)、2縣、代管1縣級市行政區劃調整後:12區(含錢塘新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和新增的天目山旅遊度假區),2縣。西湖風景區體制機制不變,新增的杭州天目山旅遊度假區為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
行政區劃:原西湖區全域(除去西湖風景名勝區外),西溪溼地東區,東沙島富陽區部分設定理由:西湖是杭州的標誌,西湖區以「西湖」為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也是識別杭州的第一站,調整較小。考慮到西湖區實力強勁,不僅有紫荊港科技城,還有浙江大學、西湖大學等一流資源,也有足夠的發展空間,故不進行拆分,本次加入西溪溼地東區部分,同時為便於杭州南啟戰略落地,將富陽區的東沙島部分劃入西湖區。功能定位:世界名城建設核心區、城西科創大走廊策源地、擁江發展重要板塊發展目標:世界「網際網路+」創新創業核心區、商務旅遊休閒特色區、國際文化交流重點區、生態宜居核心示範區,行業頭部企業集聚區發展中樞:紫荊港科技城(紫金港科技城數字信息產業平臺)、之江新城(之江文化產業帶核心區)等產業脈絡:北部三墩地區重點建設紫金港科技城,打造城西科創大走廊的策源地;南部之江地區則對接「擁江發展」戰略,打造落實生態、文化、創新等「擁江發展」要求的示範板塊,建設之江文化產業帶的主中心。南北聯動,將西湖區打造成展現杭州文化魅力,呈現名城活力;內生動能強勁,科創大放異彩的「最美城區」。特別建議:撤銷國家級之江旅遊度假區,由浙江省向國務院進行協調,將天目山度假區升級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新區區劃:拱墅區全域、下城區(朝暉街道、文暉街道、東新街道、石橋街道)、江幹區(丁橋鎮)。設定理由:原大城北地區由五區構成(餘杭、上城、下城、江幹、拱墅),為杭州老工業基地核心區,歷史貢獻巨大,但整體發展滯後,部分區域甚至成為杭州城市輻射真空地帶。拱墅區雖位居中樞,所佔面積最大,但綜合實力最弱,靠賣地為生多年。區塊調整後主要由拱墅區和餘杭區進行建設(江幹區提供必要支持),體制機制將得到根本性優化。功能定位:運河沿岸名區、文體旅遊樣板、有機更新頭雁發展目標:世界「雙遺」保護樣板區,宜居宜業宜遊示範區產業脈絡:運河旅遊產業集聚帶、武林新城創新區、半山-申花城市有機更新發展軸(含大運河新城)的「一帶一區一軸」,將新拱墅區打造成國家工業區轉型升級典範、運河沿岸第一區。
新區區劃: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遠景規劃人如上圖所示,供參考)設定理由: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空間小,大江東近幾年建設一般、潛力巨大,合併後有利於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區域資源要素流動。大灣區戰略是浙江發展主戰略,錢塘新區是杭州參與浙江大灣區建設的前哨,意義重大。功能定位:全球未來產業(新智造)中心,長三角品質新區,大灣區科學樞紐發展目標:世界級智能製造產業集群、長三角地區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浙江全省標誌性戰略性改革開放大平臺、杭州灣數字經濟與高端製造融合創新發展引領區發展中樞:下沙科技城、大江東航空航天「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註:中國在航空航天產業擁有全球話語權,是全球供應鏈的大玩家)等產業脈絡:建設擁江發展帶、金沙大道-江東一路產業創新走廊,金沙產城融合發展軸、江東城市生活服務帶、江海生態景觀帶的「三帶一廊一軸」,將錢塘新區建設成杭州東整樣板地,杭紹甬同城化前哨,全面增強杭州對周邊區域的集聚交換與聯動輻射能力。展望建議:目前杭州已設立錢塘新區,錢塘新區由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開發區組成。但縱觀全國,大多數新區往往跨多區域(跨3個行政區以上的佔68.42%,),新區設立的核心功能是促進地方發展資源要素的流通,打破原來的行政界線,重配資源,推動地方再發展。建議後續對錢塘新區進行優化調整,納入臨空經濟示範區等區域。
新區區劃:崇賢街道、塘栖鎮以東原餘杭區全域(上圖臨平副城板塊)。設定理由:餘杭區東西跨度過大,未來科技城和良渚已完全融入杭州老主城,但臨平融入較慢,拆分後臨平將獲得更強勁的動能。功能定位:浙江智造中心,杭州東北門戶、宜居宜業城區發展目標:滬杭融合橋頭堡、世界名城新標杆、都市網絡新中心、北部擁江新支點、宜居宜業主城區、轉型發展引領區產業脈絡:對接滬杭甬區域發展軸,把握「長三角一體化」「G60科創走廊」、「浙江大灣區」、「城東智造大走廊」建設契機,將新臨平區建成面向長三角、與海寧桐鄉融合發展、產業發展強勁、城市宜居和諧的杭州主城區。
設定理由:餘杭區東西跨度過大,未來科技城和良渚已完全融入杭州老主城,但臨平融入較慢,拆分後臨平將獲得更強勁的動能。拆分後可以對新餘杭區進行機構全面改革、流程再造,新餘杭區成為全國創新氛圍最好、創新體制最優、創新潛力最大的數字經濟強區,長三角制度高地功能定位:全球創新中心,數字經濟中樞,文旅消費樣版發展目標:世界名城建設引領區、全面創新創業的引領區、策源地,展現中華文化魅力的高品質都市新區。以之江實驗室、達摩院等為載體,努力將該區建設成為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產業脈絡:對接杭湖區域發展軸,集聚發展文創、休閒等新興業態,拓展創新型經濟發展的腹地,構建城北文化生態大走廊;對接杭黃區域發展軸,聚焦推動科創大走廊建設,以「雙廊」為核心,將新餘杭區面向全球、示範全國、引領浙江的「全球創新中心」,與新蕭山區有機聯動,共築杭州的創新首位度,推動杭州成為世界級創新城市。
新區區劃:上城區(全域),江幹區(丁蘭街道以外區域),下城區(潮鳴街道、長慶街道、天水街道、武林街道)設定理由:該板塊是杭州老城核心,也是最黃金的區塊,整體開發潛力相對有限,當前最關鍵的是做優做強,且目前各板塊在規劃上有重疊相似。如上城區定位為中央活動區、江幹區定位為城市新中心、下城把發展目標定位為世界名城一流核心區。杭州的慶春路金融區並不在錢塘江金融港灣,劃定入江幹有利於疏解主城,做大做強錢江新城金融聚集區。上城區的望江新金融集聚區和玉皇山南基金小鎮,也能與錢江新城更有效產業共振。發展目標:世界新金融中心、世界名城首善之區、世界名城首位核心區、最能體現杭州「歷史文化名城、國際化大都市」的中心城區、發展中樞:錢江新城、錢塘智慧城、城東新城、湖濱、望江新城等(都市化、樓宇經濟為最大發展特色)產業脈絡:杭州名城都會核心功能區(錢江新區、武林-湖濱片)、以錢塘智慧城為代表的南翼複合創新功能區、沿山(沿江)文創旅遊帶的「兩區兩帶」,將錢江新城CAZ建設成中國首個國家級CAZ(中國三大國家級CBD為廣州天河CBD、北京朝陽CBD、上海陸家嘴CBD)。
空鐵樞紐:杭州南站(即將開通)、機場站(高鐵站、代建)、蕭山國際機場新區區劃:蕭山區(減去大江東產業集聚區部分。遠景規劃將杭州臨空經濟示範區、益農黨灣等併入大江東。調整後蕭山將重回杭州第一區,經濟規模和財政均為杭州第一,動能更強勁,發展各個明確)、濱江區全域併入設定理由:錢塘江南岸錢江世紀城分屬兩區,影響協同建設;合併後有利於濱江與蕭山資源要素流動,合作開發蕭山南部區域。濱江區原屬蕭山,文化相通,體制機制靈活,合併難度小。兩地都是杭州實體經濟、創新創業高地,能夠在合併後實現「1+1>2」。有利於增加蕭山區杭州老主城融合發展,推動杭州對諸暨、義烏等區域的聯動能力,全面推動杭州擁江發展走向實質化、具體化。功能定位:全球創新中心、魅力國際門戶、智慧品質城區發展目標:世界名城建設標杆區,浙江創新發展策源地,擁江發展戰略主平臺,先進位造轉型中樞區,美麗杭州實踐樣板區發展中樞:濱江科技城、蕭山科技城(萬向創新聚能城產業平臺)等產業脈絡:建設江南大道總部經濟帶、錢塘江新興產業帶、機場臨空經濟帶、風情科創走廊和時代智造走廊、南部文創智造走廊的「三帶三廊」,將新蕭山區建設成為面向全球、示範全國、引領浙江的「全球創新中心」,與上海全球科創中心雙星同耀。
設定理由:富陽與主城聯動逐漸緊密,東沙島附近區塊調整後將從「四區」(富陽、蕭山、濱江、西湖)調整為兩區「新西湖區、新蕭山區」,利於地方協調發展。發展目標:現代版富春山居圖最美示範區、富裕陽光的大都市新型城區,杭州大灣區產業創新基地、高新製造業強區組團結構:「江城相擁,全域景區」,在「擁江時代」構築「一軸兩帶,一城兩翼三景區」的山水田園組團結構。
設定理由:臨安區面積過大,歷史上其系臨安區系原臨安、於潛、昌化三縣合併。故此進行拆分,使得各個板塊都能聚焦發展。產業脈絡:「一廊」:即杭徽魅力大走廊,作為城西科創大走廊的延伸,以杭徽高速、杭臨績高鐵等為交通骨架,實現杭徽文化復興以及沿線科創、旅遊、農業聯動發展。「一軸」:即臨金天目溪發展軸,以臨金高速、天目溪、分水江沿線城鎮和鄉村為空間載體,導入創新創意功能和農業休閒體驗功能,連結長三角與杭州擁江戰略。特別說明:撤銷國家級之江旅遊度假區,由浙江省進行協調,將天目山度假區升級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新區區劃:太湖源鎮(含)、玲瓏街道(含)以東原臨安區全域設定理由:臨安區面積過大,歷史上臨安區系原臨安、於潛、昌化三縣合併。故此進行拆分,使得各個板塊都能聚焦發展,也便於杭州進行主城區優化定位。功能定位:生態科創長廊、國際湖城都心 、城鄉共美新區發展目標:世界名城建設核心區、杭州創新發展主陣地,杭州「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的重要組成產業脈絡:由北部發展軸、科技大道發展軸、02省道發展軸串聯起宜居錦城、創新湖城、青山湖科技城,激活臨安創新價值,提升臨安發展能級,成為杭州「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的重要組成,
空鐵樞紐:建德站、建德東站(待建),建德南站(待建)設定理由:建德為杭州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未來還將繼續。設區能增強杭州對建德的資源導入能力,提升建德對周邊區域的吸引力,打造杭州城西的強勁增長極。發展目標:浙西綜合空鐵樞紐,綠色轉型發展典範,美麗杭州實踐樣板區、富春江—新安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建設示範區
設定理由:淳安目前與杭州市區對口協作充分(如:千島湖啤酒小鎮等),整體綠色發展態勢良好,在杭州全市發展中所佔經濟比重較小,無需進行體制調整。功能定位:世界山水公園,東方休閒名湖,國際遊居城市發展目標: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全縣景區化」、「秀水富民」的戰略思路,將「護一湖秀水、富一方百姓」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生態環境綜合保護為先導,以旅遊休閒發展為動力,以現代化城市建設為支撐,打造全域旅遊休閒大景區和國家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實現生態、經濟、社會健康、協調、持續發展。發展結構:「一主兩副、環湖四區,三大中心鎮、特色多節點」的地域發展結構。一主兩副:「一主」指千島湖中心城市;「兩副」分別為汾口和威坪兩個副中心。環湖四區:一是強調環湖發展,依託環湖道路,結合各湖區資源特色分為千汾線、淳楊線、05省道-文左線、千威-梓桐線四段進行產業布局引導。二是「弱化行政邊界,強化分區統籌」,將縣域分成東部片區、西南片區、西部片區、北部片區四大經濟片區。三大中心鎮:即臨岐、姜家、大墅三個中心鎮,是主副中心之外推進城鄉統籌、引導人口集聚、提升服務配套的重要空間載體。
設定理由:西湖風景名勝區為位於城市中心的高密度型景觀,周邊未有連片的成規模的相似景觀,按照目前區塊維持是最理想的選擇。發展目標:世界名城建設標杆區,湖景城融合發展典範地,美麗杭州實踐樣板區,杭黃聯動發展動力源產業脈絡:既有成熟景點,如北山街、白堤、蘇堤,也開發名人故居、古遺址、傳統書院等非成熟景點,在嚴格保護中,全面活化西湖,並進行產業發展延伸,將新西湖建設成文化遺產保護到位、山水風光綺麗、既能通過此感受杭州獨特韻味,又能通過其對其他景區、周邊商貿服務業形成有效共振的「導流型」「擴散型」景區,成為杭州建設現代化國際旅遊城市的「頭雁」,共築華東西湖-千島湖-黃山世界級黃金旅遊綠色發展帶。基礎定位:國家中心城市,全國數字經濟、文創旅遊第一城空鐵樞紐:蕭山國際機場(世界)、杭州東站(中國)、杭州客運中心(長三角)功能定位:與上海大都市聯動發展的世界城市,國家中心城市(長三角雙中心之一), 浙江省省會
發展目標:自然與城市有機發展、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將杭州建設成世界科創的策源地、中國文創產業中心、擁有一流的社會文明水平及生活品質的「獨特韻味、別樣精彩」「天人合一,引領世界」的具有精彩東方魅力和全球重大影響力世界名城。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新餘杭區、新西湖區、新蕭山區(參考原濱江區、新餘杭區全面推進大部制改革,建設國家綜合科學中心)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新餘杭區、新西湖區、錢塘新區、新蕭山區全球未來產業(新智造)中心:新錢塘區、新蕭山區、新臨平區、新富陽區、新江幹區全國文旅協同發展第一城:西湖風景名勝區、新西湖區、天目山旅遊度假區、新拱墅區、新蕭山區、新餘杭區等;發展中樞:錢塘新區、未來科技城、蕭山科技城、之江文化核等產業脈絡:通過建設錢塘江金融港灣、之江文化產業帶、運河文化產業帶、中央活動區、城西科創大走廊、城東製造大走廊等,將杭州建設成為具有全球重大影響力的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遠景展望:到2050年,杭州將與紹興市區形成連片繁華都市片,都市帶總人口超2500萬,主城區人口或達2000萬的超級大都市,核心發展指標全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為長三角除上海之外的第二個國家中心城市,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前30強(科爾尼《全球城市指數報告》)。
長按二維碼 關注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