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省級行政區劃要重劃成50省?僅是傳了十多年的謠傳而已

2021-02-13 探索圈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儘管目前還沒有省級行政區劃改革的確切消息,但改革之呼聲在十多年前已出現。流傳最廣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50省劃分法,另一種是60省劃分法。

十多年前,社科院曾有一個關於省級區劃改革的研究報告,但僅是學術性質的方案,遠沒有提上議事日程。每年的兩會,都有一些學者提出改革建議。

有人提出,中國設立50個省級行政區比較符合當前國情。但也有不少人反對,認為50省劃分是在刻意模仿美國50州的劃分,沒有考慮中國的實際情況。

那麼,中國目前的省級行政區劃有沒有必要重新劃分?

隨著撤鄉並鎮、強縣擴權等行政區劃改革的不斷深化,省級行政區劃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跨省區域治理應該是我國省級行政區劃改革的必經之路。

目前學術界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是「增直分省」,也就是增加直轄市,將部分省拆分重組。第二種是虛化省級政權,將其轉變為地區協調性機構。

類似於上世紀無年代的西北局、西南局。第三種是在保持現狀基礎上,實行跨省區域治理。不少學者支持第一種觀點,這是省級行政區劃改革的方向。

「增直分省」可有效解決省級管理幅度過大的問題,但這一方案一定要伴隨著各方麵條件成熟後才能進行。從現階段情況來看,分省的條件還不成熟。

增設直轄市,可以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通常情況下增設直轄市應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新的直轄市應是大的區域中心城市,有發展空間。

二是人口至少應在數百萬人以上,三是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經濟總量應高於全國大城市平均值。現階段增加直轄市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雖然我國現行省級行政區存在規模過大,省級行政區界犬牙交錯,城市輻射功能弱等弊端,但調整也面臨著巨大困難,如數量大,成本高,任務繁雜。

            你若喜歡,點個

相關焦點

  • 關於中國行政區劃,還曾有「重新劃分為50個省」和「拆分為100個省」的提法
    中國在近幾年是不是會重新劃分成50個省?必須要報請人大審議才能通過,況且行政區域劃分須要人民,「中國要重新劃分省」新聞上說的只是一種提議。       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司長戴均良認為,從中國的國土面積和人口考慮,設置50個左右的省級行政區比較合理。
  • 優化我國行政區劃的原則、思路和策略
    一、優化我國行政區劃的原則 (一)統籌內外因素,因時因地制宜 一是優化行政區劃設置要內部各層面協調配合,不能單打獨鬥,有時要同步進行,有時要依次遞進,有時要互為補充。二是行政區劃體系要與其它各制度體系相互協調。三是行政區劃改革必須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在憲法和法律框架內進行,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規範。
  • 全國重新劃分50個省?為何行政區劃話題始終讓人無法釋懷?
    全國重新劃分50個省?為何行政區劃話題始終讓人無法釋懷?有沒有發現,我國很多人都喜歡行政區劃的問題。幾乎在每個地方,都有一個熱門的行政區劃問題。比如,在河北,總有人討論省會是不是應該搬到保定或唐山。比如在江蘇,總有人說南京是安徽的省會。就連在我們這個呂梁山區,總有人要說當年那一半是鬼子,那一半是國軍。
  • 中國行政區劃名稱省、縣、鄉的來歷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行政區劃實行的是省、縣制,現在全國有省級區劃單位34個,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又包括數量不等的縣。那麼,你知道,「省」、「縣」、「鄉「這些區劃名稱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嗎?「省」的區劃名稱是直到元代才產生的。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以後,整頓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構,創立了行省制度。
  • 【今日頭條】2020年中國新行政區劃50個省 是真的嗎?
    ◆ ◆ ◆「2020年中國新行政區劃50個省」中國共劃分為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合計34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中國大陸共有293個地級市、7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盟(合計333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967個市轄區、387個縣級市、1323個縣、117個自治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個特區、1個林區(合計2848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4個直轄市,293個地級市,387個縣級市,共有684座城市。
  • 中國「50省行政區圖」從何而來(圖)
    其中關於劃小省份的兩段原文是:「分省、縮省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問題。戴均良認為,省的規模過大,既不利於管理,對國家長治久安也沒有好處。從中國國土面積和人口考慮,中國設50個左右省級政區比較合理。」  「戴均良同時強調,縮省雖然有必要,但一定要等到政治環境、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麵條件成熟時才可以進行。
  • 建國後,我國實行過3級行政區劃,為何僅4年後就變成四級制?
    大家都知道,我國現在實行的是省-地(市)-縣(縣級市)-鄉(鎮)四級行政區劃制度,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1949年,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那時候我國實行的是三級行政區劃制度,只是這種情況並沒有維持多久,僅僅四年之後,就被取消了。
  • 初中地理《中國的行政區劃》教案
    一、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能夠在行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記住他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3.通過了解我國的行政區劃分,增強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集》首發 省級行政區劃全涵蓋
    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套涵蓋我國全部省級行政區劃的分省系列地圖集——《中國分省系列地圖集》,經星球地圖出版社編制出版,6月16日該地圖集在北京首發。出席首發式的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指出,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百種重點圖書中率先出版的大型出版項目《中國分省系列地圖集》的出版發行,是出版界獻給共和國60華誕的一份厚禮,它填補了我國地圖出版領域的一項空白。    中國版協主席於友先、總參作戰部副部長王家聲、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聶震寧出席了首發式。
  • 新中國成立後的行政區劃變遷
    1955年撤銷熱河、西康2省,新疆省改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地方改為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昌都地區劃歸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至此,省級行政區劃基本穩定下來。1969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轄境也有重大改變,這是由於當時中蘇關係緊張,為了備戰的需要,將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和東北部地區分別劃歸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西部地區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僅保留中部和中東部一段,作為一個省區,其國境線的長度大大縮短。至1979年5月又將以上地方劃回內蒙古自治區。
  • 上海行政區劃的擴大:曾經從臨省划走十個縣,形成今天的規模
    1933年出版的上海市地圖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此後上海管轄內有黃浦、老閘、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長寧、普陀、閘北、靜安、新成、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集》編制完成並發布
    這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以專題地圖集的形式公布省、縣兩級陸地勘界成果,是全國勘界成果的系統集成。圖集中的政區名稱的標註,系統、準確地反映了2004年底全國各級政區的設置情況和地名標準化成果。    三是實用性。圖集由序圖、省級政區圖、附錄和索引等三大部分組成。序圖部分,包括中國的地理位置、地勢、行政區劃、行政區劃沿革、民族自治地方及建制市分布等。
  • 摸索中改革,民國時期的行政區劃改革與變動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時,在這期間,中國的行政區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北洋時期中華民國建國初期,承襲清朝。可是在1912年辛亥革命之後就開始撤道,並且廢除府,將所有不管縣的州、廳全改為縣,還再次之餘開展了存縣並縣的工作。1913年,中華民國開始全國普遍廢除府州,實現省道縣三級制,同時命令省行政長官稱為民政長,其行政機關為省行政公署。
  • 我國哪個省級行政區的管轄面積最大?
    此外我國由於擁有大約1.8萬千米的海岸線,所以我國的內海和邊海水域面積總和約為470萬平方千米。在我國的行政區劃劃分中,總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面積大小差異極大,題目中的「管轄面積」並沒有明確,我們可以有兩種理解,第一種理解是這裡的管轄面積是指「陸地面積」,那麼在我國所有的省級行政單位中,管轄陸地面積最大的是
  • 裴秀獎作品展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集》(八開)
    問為什麼要專門編制本世紀初,我國近48萬公裡的省、縣兩級陸地行政區域界線全部勘定,成為法定行政區域界線。隨著國務院《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地圖管理條例》等公布實施,我國的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科學化、規範化軌道。2014年至2018年,國務院組織開展了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摸清了全國地名基本情況,對一批地名進行了規範化和標準化處理,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地名公共服務體系。
  • 省級行政區!行政區劃代碼!河北!
    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 走近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集》
    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集》由民政部組織力量,由中國地圖出版社精心實施,充分利用最新的成果資料編制而成。圖集全面系統反映了當前我國法定的行政區劃設置情況,是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的作品。行政區劃是國家治理的基本框架,關係國家疆域、領土和主權,關係生產力結構與布局,關係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適時編纂行政區劃圖集,是為國家和社會提供權威、準確的行政區劃信息的需要,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本世紀初,我國近48萬千米的省、縣兩級陸地行政區域界線全部勘定,成為法定行政區域界線。
  • 方法指導:中國行政區劃
    一、三級行政區劃   目前,我國實行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鄉(鎮)三級行政區劃
  • 一篇文章帶你讀懂中國行政區劃
    我國的行政區劃調整並不罕見,行政區劃本身也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內容,但多數人卻並不十分了解我國的行政區劃體系。我國的基本大法憲法的第三十條規定: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
  • 中國行政區劃的由來
    元朝行政區劃圖元朝時推行的行省制度,決定了之後我國行政區劃的大體結構。然而光有大體結構是不行的,還必須在結構內進行補充與優化。元明清三朝都在各自的歷史背景下,找到了較為適合自身的行政區劃制度。在新時代、新背景、新面貌下,我國需要對行政區劃制度進行改革,讓它能夠與新社會相輔相成。改革二字意味著改變與革新,這是基於舊制度的改變,基於新環境的革新,而這一切都要從清朝的舊制度說起。清朝時,我國的行政區劃是基於省(正式稱呼為布政司)、府、縣的三級行政制度。然而《內政年鑑》一書卻將「道」與省府縣相提並論,稱為四級行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