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什麼樣的村黨支部書記才是好幹部?對於這個問題,每個村民心中都有一桿秤。替群眾著想,為群眾謀利,幫群眾致富,這樣的村幹部,村民就會擁護。在海東市樂都區蒲臺鄉羊起臺村有一位村民貼心的「當家人」,他就是村黨支部書記餘萬紅。
2016年,羊起臺村遭受山體滑坡,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2017年,羊起臺村開始實施易地搬遷工程。餘萬紅臨危受命,擔任起羊起臺村黨支部書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關鍵時刻,就要衝在前,更何況這是改變家鄉父老鄉親幾代搬遷夢的時刻,我更應該站出來。」餘萬紅說。
易地搬遷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村裡個別群眾心存顧慮,餘萬紅就一戶一戶做思想工作,逐漸消除了老家耕地會荒廢、基本生活不能實現自給、生活習慣難以改變等顧慮。搬遷是個好機會,但搬遷到哪裡,選址問題又擺在了羊起臺村村民的眼前。為了讓父老鄉親住到一個舒適又便利的地方,餘萬紅花了半個月時間走遍了樂都區的每一個角落,最後決定搬遷到離縣城兩公裡的碾伯鎮高家莊村。
回憶起當年為選址奔波時,餘萬紅感慨道:「我是村裡的黨支部書記,就應該肩負起『當家人』的責任和使命,村裡的事情就是我自己的事情,跑半個月對我而言是值得的。」
2019年9月,羊起臺村全體村民搬遷至碾伯鎮高家莊村。青磚灰瓦的二層小樓,整潔乾淨的村莊道路,樹木鬱鬱蔥蔥,新村環境寧靜優美,羊起臺村民邁出了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搬得出」之後是否「穩得住、能致富」是擺在蒲臺鄉黨委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也是餘萬紅的一件心頭事。
為了合理利用高家莊村臨近縣城、與主要以農家院為發展經濟的窯莊村相連的地理位置優勢,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羊起臺村黨支部牽頭成立旅遊公司,採取「支部+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將新村打造成集特色小吃、特色物產、特色民俗(宿)、傳統作坊等為一體的「美麗鄉愁·家鄉記憶」鄉村旅遊基地。通過旅遊形象品牌,將羊起臺新村建設成喧囂城市的小憩樂園。「我們的旅遊基地從今年五一開始營業,截至目前,遊客量達到1.5萬人次,收入達10萬元左右,加上去年的10萬元,現在已經創收20萬餘元。」餘萬紅說。
「搬下來了,老家的耕地被荒廢了怎麼辦?」這是許多羊起臺村村民搬遷後的顧慮,而餘萬紅也一直將村民的顧慮掛在心頭。他積極動員群眾,進行土地流轉,成立了種植養殖協會,種植玉米、飼草等,並利用老家閒置地建立養殖場,進行肉羊養殖。「在餘書記的帶領下,我們搬到了新村,住上了好房子,還能把老家的地種起來,我們兩口子還可以去除草、收割,增加我們的收入,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村民餘萬貴說。
「村民從山上搬到山下,從農民變成市民,每戶至少一人有工作,才能保障全家人的基本生活。」餘萬紅說。2017年成立「海東市樂都區康通水暖工勞務扶貧協會」和「海東市樂都區亮晶晶家政服務有限公司」,在此協會和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蒲臺水暖工勞務綜合體「樂都區蒲臺水暖工服務中心」,2019年成立蒲臺水暖工服務中心,同年,入選省級勞務品牌。目前,蒲臺水暖工從業人員達1600餘人,年人均收入達5萬餘元。
「如今的羊起臺村,與往年不一般,有產業來有發展……」被改編的歌曲《南泥灣》詼諧幽默,恰似羊起臺新村的真實寫照。易地搬遷後的羊起臺新村,相比曾在腦山深處的老村,「洋氣」了許多。在這裡不僅能看到易地搬遷上半篇「搬得出」「穩得住」文章,下半篇「有發展」「能致富」文章也正在走筆成文。
【來源:青海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