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校不應畏懼「公民同招」

2020-12-14 半月談網

半月談記者 鄧倩倩

當下,「公民同招」、電腦搖號入學政策正在全國各地推進,此舉將有效解決民辦校掐尖問題,同時,這也是對民辦學校的一次考驗。

作為多年來中考平均分一直名列福建福州前茅的華倫中學來說,同樣面臨極大挑戰與壓力。至一教育集團董事長、華倫中學校長林捷冬認為,一體化精細化辦學是民辦學校未來的出路。

華倫中學學生在操場上體育課

仍有信心培養出好學生

多年來,福州市的初中教育處於「公弱民強」的狀態,自2018年開始循序漸進地試行民辦校部分生源搖號,引發不少家長重新審視選擇民辦校的動機。「以前孩子考上優質民辦校是優秀的體現,大家擠破了頭,現在純屬靠運氣。」家長林女士說。

搖號之後,學生層次分化、差距拉大。對此,林捷冬認為,入口生源差異不是關鍵,學校仍有信心培養出好學生,因為「可以通過校風、班風帶動學風」。

「民辦教育作為公辦教育之外的補充,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林捷冬告訴半月談記者,比起成績,近年來,學校更加注重個體的成長狀態,給予學生更多關愛,並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意願。在他看來,培養人才重在尊重孩子成長規律,包容不足並肯定他的努力和進步。

在華倫中學,科藝節、運動會、十佳歌手及社團等是不可少的文藝活動。但學校有個不成文規定,主持校園活動的學生人選,原則上每個人不超過兩次,給更多人鍛鍊機會。初三學生林可恩說:「學校對每個學生都很關注,不在乎最初水平高低,關鍵是看到進步。」

林捷冬在新教師籤約儀式上講話

首要任務是提高教學水平

作為一所民辦校,華倫中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與公辦校不同的是,民辦校的辦學質量關係到生死存亡。」林捷冬說,教師隊伍是學校的根本,為生存而奮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是學校的首要任務。

每一位進入華倫中學的教師,林捷冬都會給他們布置一份開放性作業:聽取優秀前輩經驗,不斷總結、不斷進步。華倫中學通過師徒結對、入職培訓、教研會等方式幫助新教師更快成長。在日常教學中,從聽課點評到教學研討,新老教師一對一傳幫帶。學校還成立了課程中心,聘請教育界專家進行一線指導。

「在華倫中學,老師的自我成長意願很強。」教師張恩說,大家會主動尋求開課以及和外界交流的機會。

「成長和安心是穩定教師隊伍的兩大要素。」林捷冬說,除了探索高效教學管理,從去年開始,為減少教師後顧之憂,學校為每位教師購買了商業補充養老保險。

曾是湖南一所公辦學校校長的陳冠宇,如今被聘為華倫中學晉安校區執行校長,他認為,學校吸引了一批有著相似理念的教師融入,「自上而下擰成一股繩,可以較好地沿襲一些教學觀念、管理模式」,也因此,老師付出的主動性更強。

半月談記者在學校辦公區看到,學校特別設置了家校與心理健康中心,開展親子培訓,開設家長課堂,指導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等。 「和家長互動,彼此賦能合作,這是學校正在研討的課程體系和工作模式。」陳冠宇說。

變革和創新是民辦校制勝法寶

自今年起,福州市實行民辦校招生100%搖號。林捷冬表示,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他內心是歡迎的,「因為能一定程度降低社會對升學的焦慮,也能緩解學校選拔學生及應對社會輿論的壓力」。

由於體量小、自主性強,民辦校更能及時回應社會需求。林捷冬早已「嗅」到過熱的民辦擇校現象不能長久,並提早做出應對。3年前,華倫中學就開始進行「縮班」改革,將每班人數縮減到40人;同時開設小學和高中部。

「一體化和精細化辦學可能是民辦校未來的出路,這既是對教學模式的完整實踐,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升學機會。」林捷冬說,變革和創新是民辦校制勝法寶。

「雖然形勢在變、生源在變,但是學校教育回歸教育本質、堅持立德樹人的初心不變。憂患意識能促使學校多一份敬畏之心,對自身辦學行為、從教行為進行反省,我們也希望得到民眾和政府更多的認可和支持。」林捷冬說。

相關焦點

  • 「公民同招」民辦校降溫
    早報8月3日訊 近日,民辦小學陸續公示了符合要求的報名名單及錄取名單。公民同招首年,大部分民辦學校熱度驟減,報名超過計劃招生數的熱點學校需要通過派位來確定最後錄取名單。
  • 「公民同招」落地,擠進好民辦校還是買學區房,家長們更焦慮了
    圖/人民視覺「公民同招」落地,民辦校跌落神壇?2018年,上海宣布當年在幼升小階段,實施公民辦校的同步招生,簡稱「公民同招」,包括統一入學信息登記、同步網上報名公辦小學或民辦小學、同步進行公辦小學第一批驗證和民辦小學面談等環節。「公民同招,搖號入學」近期在全國範圍內推開,各地做法大致相同。最大的變數隱身在這一新政背後。
  • 圍觀:公民同招,民辦搖號
    目前,全國已有包括北京、上海等20多個省份實行了新的小升初政策——公民同招,民辦搖號。根據新政策均規定,對民辦中學要和公辦中學一樣,實行就近入學、電腦隨機錄取,並且對所有報名超招生計劃數的民辦學校實行100%搖號。
  • 從「多校劃片」到「公民同招」,擇校難題何解
    教育部辦公廳下發的《關於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指出:「 在目前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衝動強烈的地方,要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穩妥採取多校劃片,將熱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片區,確保各片區之間大致均衡。」「多校劃片」意味著一個居民住宅區可以對應多所小學、初中,一個學齡兒童可以選擇多所學校。
  • 江浙滬​「公」「民」同招,民辦校掐尖告終
    綜合江浙滬三地的政策,2020年民辦學校招生政策主要變化有三:不得跨域招生、公民同招、民辦超額搖號。相較於江蘇、浙江兩省需要下屬各市分級落實,上海作為直轄市,已明確了日程安排表以及中小學報名入學流程,給出的政策最為具體。
  • 民辦學校:「公民同招」對我們不公平!公辦學校:「掐尖」就公平?
    最近,一直有很多家長在問什麼是「公民同招」,它到底對孩子上學有什麼影響?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 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公民同招」,以及它的一些常見問題回答。
  • 多地出臺「公民同招」細則 民辦雙語學校亦在調整之列
    從各地方案看,公辦小學及初中的招生規則與去年基本一致,最大的不同在於民辦學校招生,將實行「公民同招」。3月以來,各省市陸續下發關於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除上海外,目前已有廣東、江蘇、浙江、安徽、雲南等多個省份明確實行「公民同招」。而其他省份、地區的招生入學新方案也已經在來的路上。
  • 公民同招第一年,民辦老師崩潰,公辦老師驚呆……
    今年是公民同招的第一年,近日,有一張篇名為「民辦預初,老師在群裡發飆了」的帖子在家長群裡傳開,引起了家長們的激烈討論與廣泛關注。最讓民辦校長發愁的,還有學生的習慣:老師發現:有考試遲到的;有找不到考場的;有做錯座位的;有帶智能手錶、手機來考試的;還有戴項鍊、手鐲穿不得體的衣服來學校的……還有在教室走廊上大聲喧譁,如入無人之境的……有新生在考場上不遵守考試紀律,不經過允許就離開座位;還有考試中坐姿不端正、趴著的、蹺二郎腿的
  • 「公民同招」下,民辦學校的出路在哪裡?專家解答
    民辦教育新政下,民辦校摸索前行。是退出還是進取?是否還有新的發展路徑……危機也是契機,如何應對挑戰、實現跨越式發展?本期《教育家》雜誌線上圓桌論壇聚焦後疫情時代民辦基礎教育的發展方向與路徑選擇。專家、校長共同探討電腦派位、「公民同招」政策下,民辦中小學的定位和發展思路。
  • 【教育熱點】吳潁惠:從「多校劃片」到「公民同招」,擇校難題何解?
    「公民同招」試圖緩解民辦學校「擇校熱」>多校劃片政策實行以後,在某種意義上為各地的「學區房」降了溫,卻沒能降低老百姓為子女選擇學校的熱望,反而催生了「民辦學校」熱——由於各地民辦學校實行提前招生、自主招生,不受「就近入學」政策影響,所以出現了入學火爆現象,在北京市甚至出現了1000人搶一個學位的現象,嚴重地破壞了義務教育招生秩序,這就是「公民同招」入學政策出臺的背景。
  • 「公民同招」怎麼理解?擠進好民辦校還是買學區房
    最近有幫一些客戶在找學區房,家長焦慮的心真的是能理解,這一次的學區房熱潮,我覺得很大意義上來自這四個字:公民同招。秋季校園招聘會也就是說,你選了民辦等於自動放棄對口公辦優先錄取的機會,學區房相當於「作廢」了;如果民辦沒有錄取,那就要重回公辦池子裡重新排序或是統籌入學,進入那些還沒招滿的本區公辦學校。
  • 海信、市南新世紀超額錄取,公民同招第一年民辦小學「不香」了?
    今年,是青島全市實行「公民同招」政策第一年,按照今年我市公民同招有關政策要求:從目前的幼升小民辦學校報名以及錄取情況來看,在「公民同招」政策的實行下,民辦小學熱度大幅降低,除高新區青島中學和嶗山金家嶺報名人數超出計劃招生數外,其他民辦小學基本均未報滿
  • 重磅|四川省教育廳宣布:小升初公民同招,民辦校100%搖號
    幼升小:公民辦小學要堅決落實免試入學有網友問道:公辦幼兒園教的內容有限,很多內容不讓教,不上幼小銜接,上小學就跟不上,但是幼小銜接這一塊基本都是私立機構,對於這一塊有什麼考慮?一方面所有公民辦小學要堅決落實免試入學,實行零起點教育,注重教學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家長要樹立科學的育兒觀,不盲從,不跟風,積極配合幼兒園和小學科學做好幼小銜接教育。減負:規範校外培訓社會協同給孩子減負關於管理與服務的問題。
  • 小升初實行「公民同招,民辦搖號」後,家長為什麼依然如此焦慮?
    公民同招,民辦搖號進入第二年去年開始,大部分地區的」小升初「實行了」公民同招,民辦搖號「的政策。從去年新政執行的程度看,雖然有些地方政策貫徹的不是特別的徹底,還存在著一些小規模的選拔考,但是民辦學校大規模的提前招生和掐尖考已經成為了歷史。
  • 公民同招,公辦學校免費,民辦學校還有優勢嗎?
    今年是義務教育階段公民同招的第一年,而最近有一部分學校已經陸續公布了秋季入學的錄取名單。從已經公布錄取名單的地區來看,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同步招生確實有效的遏制了擇校熱。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公民同招之後,民辦學校的優勢還能否保持?如果優勢不能夠保持,那麼根本就沒有必要花錢送孩子去民辦學校。畢竟公立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不收取任何學雜費。
  • 從「多校劃片」到「公民同招」,學區房未來價值幾何?
    無數中國家長心中的「寶地」,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省吃儉用也要買學區房,尤其是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大城市中,買到學區房就是跨步名校的第一步。鄭州的「公民同招」北京「多校劃片」在前方探路,鄭州本地的教育改革也颳起旋風。
  • 2020年公民同招,民辦學校應該如何破局!
    近日,24省市發布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其中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的公民同招舉措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民辦學校例如上海浦東的張江集團學校素有魔鬼學校之稱,學生的課下作業十分繁重,學習壓力之大是超乎想像,該學校走的是標準的應試之路,在巨大的學習壓力之下,學生的成績不用多想那自然是相當的不錯。瘋狂的應試教育模式讓民辦學校比公辦學校更容易出成績,每年的升學率一出來,大量的數據,一個個升學數字更加為學校錦上添花,而家長們都趨之若鶩,都想將自己的孩子送進去,「進了那個學校啊,一隻腳就踏進清華了!」
  • 公民同招,溫州學區房越來越值錢了!
    民辦學校在審批地範圍內招生;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批設的民辦學校招生範圍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但不得跨市域招生。民辦學校在審批地招不足的,可由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在本市域內的其他縣(市、區)補招。 各地建立統一招生平臺,全面推行公民同招。公辦民辦學校同步報名、同步開展錄取、同步註冊學籍,基本流程和具體步驟由各地統一設定。
  • 「公民同招」剝奪了民辦學校自主招生權?市教育局這樣回應
    實行「公民同招」政策,是否剝奪了民辦學校自主招生的權利……9月17日,青島市教育局總督學尹明琴做客《行風在線》,與網友互動交流,回應教育關切。青島如何把控外教資質?還有網友表示:「姑且相信西海岸教體局是真不知情,那他們有沒有俯下身子去學校調研?這樣冷漠的態度和工作作風,怎麼能辦出令人們滿意的教育?」  在節目中,尹明琴也表態說,私下增設高中銜接班,既是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也是規定所不允許的,線下將會進一步調查,調查屬實會給家長一個說法的。
  • 公民同招,民辦搖號政策元年,升學擇校如何選?
    今年是上海實施公民同招,民辦搖號政策元年,相信"搖號"這個詞,已經深深地印在了各位家長的腦海裡。以前上民辦靠的是實力和努力,但是新政實施後,完全靠運氣!今年民辦搖號錄取比如何?而兩所牛校所在的徐匯區、楊浦區,本身就是滬上兩大教育強區,區內民辦教育資源豐富,兩區無論是本區還是外區招生,都是爆熱。當然兩區也各有一所民辦招生未滿,就是楊浦的民辦滬東外國語和徐匯的民辦位育。如此,這兩區的家長可以考慮填外區民辦,而徐匯的還可以考慮世外的集團內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