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鄧倩倩
當下,「公民同招」、電腦搖號入學政策正在全國各地推進,此舉將有效解決民辦校掐尖問題,同時,這也是對民辦學校的一次考驗。
作為多年來中考平均分一直名列福建福州前茅的華倫中學來說,同樣面臨極大挑戰與壓力。至一教育集團董事長、華倫中學校長林捷冬認為,一體化精細化辦學是民辦學校未來的出路。
華倫中學學生在操場上體育課
仍有信心培養出好學生
多年來,福州市的初中教育處於「公弱民強」的狀態,自2018年開始循序漸進地試行民辦校部分生源搖號,引發不少家長重新審視選擇民辦校的動機。「以前孩子考上優質民辦校是優秀的體現,大家擠破了頭,現在純屬靠運氣。」家長林女士說。
搖號之後,學生層次分化、差距拉大。對此,林捷冬認為,入口生源差異不是關鍵,學校仍有信心培養出好學生,因為「可以通過校風、班風帶動學風」。
「民辦教育作為公辦教育之外的補充,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林捷冬告訴半月談記者,比起成績,近年來,學校更加注重個體的成長狀態,給予學生更多關愛,並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意願。在他看來,培養人才重在尊重孩子成長規律,包容不足並肯定他的努力和進步。
在華倫中學,科藝節、運動會、十佳歌手及社團等是不可少的文藝活動。但學校有個不成文規定,主持校園活動的學生人選,原則上每個人不超過兩次,給更多人鍛鍊機會。初三學生林可恩說:「學校對每個學生都很關注,不在乎最初水平高低,關鍵是看到進步。」
林捷冬在新教師籤約儀式上講話
首要任務是提高教學水平
作為一所民辦校,華倫中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與公辦校不同的是,民辦校的辦學質量關係到生死存亡。」林捷冬說,教師隊伍是學校的根本,為生存而奮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是學校的首要任務。
每一位進入華倫中學的教師,林捷冬都會給他們布置一份開放性作業:聽取優秀前輩經驗,不斷總結、不斷進步。華倫中學通過師徒結對、入職培訓、教研會等方式幫助新教師更快成長。在日常教學中,從聽課點評到教學研討,新老教師一對一傳幫帶。學校還成立了課程中心,聘請教育界專家進行一線指導。
「在華倫中學,老師的自我成長意願很強。」教師張恩說,大家會主動尋求開課以及和外界交流的機會。
「成長和安心是穩定教師隊伍的兩大要素。」林捷冬說,除了探索高效教學管理,從去年開始,為減少教師後顧之憂,學校為每位教師購買了商業補充養老保險。
曾是湖南一所公辦學校校長的陳冠宇,如今被聘為華倫中學晉安校區執行校長,他認為,學校吸引了一批有著相似理念的教師融入,「自上而下擰成一股繩,可以較好地沿襲一些教學觀念、管理模式」,也因此,老師付出的主動性更強。
半月談記者在學校辦公區看到,學校特別設置了家校與心理健康中心,開展親子培訓,開設家長課堂,指導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等。 「和家長互動,彼此賦能合作,這是學校正在研討的課程體系和工作模式。」陳冠宇說。
變革和創新是民辦校制勝法寶
自今年起,福州市實行民辦校招生100%搖號。林捷冬表示,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他內心是歡迎的,「因為能一定程度降低社會對升學的焦慮,也能緩解學校選拔學生及應對社會輿論的壓力」。
由於體量小、自主性強,民辦校更能及時回應社會需求。林捷冬早已「嗅」到過熱的民辦擇校現象不能長久,並提早做出應對。3年前,華倫中學就開始進行「縮班」改革,將每班人數縮減到40人;同時開設小學和高中部。
「一體化和精細化辦學可能是民辦校未來的出路,這既是對教學模式的完整實踐,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升學機會。」林捷冬說,變革和創新是民辦校制勝法寶。
「雖然形勢在變、生源在變,但是學校教育回歸教育本質、堅持立德樹人的初心不變。憂患意識能促使學校多一份敬畏之心,對自身辦學行為、從教行為進行反省,我們也希望得到民眾和政府更多的認可和支持。」林捷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