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大多數時候家長都會參與進去,陪伴孩子一起進行遊戲,可等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就會發現自家的小孩和別人家的小孩差距越來越大,明明都是天天在家玩遊戲,為什麼隔壁家的小孩越玩字越認越多,學習速度越來越快呢。
那是因為家長沒有搞清楚家庭感統訓練和普通親子遊戲的區別,同樣都是通過遊戲的方式來陪伴孩子,別人家的小孩是是在遊戲的過程中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而自家的小孩就只是單純的在玩遊戲而已。
01 什麼是家庭感統訓練
家庭感統訓練是家長藉助各類小道具,為孩子創建出一個模擬的訓練環境,通過豐富多彩的遊戲項目,讓孩子在玩樂中刺激大腦功能的開發,有效提高孩子前庭覺、視覺、聽覺、觸覺和本體覺感受,實現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發展,也就是一種在遊戲和玩樂中的訓練方式。
02家庭感統訓練和親子遊戲的區別
雖然都是藉助遊戲的形式,但是普通的親子遊戲並不能代替家庭感統訓練,兩者在目的和效果上都有很大的區別。親子遊戲並沒有過多要求,主要是強調家長的參與,培養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而不會過度強調對兒童基礎能力的提高。家庭感統訓練雖然也是通過遊戲的形式進行,但是針對性會更加明確,有意識的對孩子注意力、身體協調性、平衡感等進行訓練。所以早期經歷過感統訓練的孩子,在接收信息和學習能力上會比同齡人要稍強一些。
03家庭感統訓練方法
孩子的成長教育不僅是要靠老師,更是要靠家長的配合,在日常的遊戲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加入感統訓練的內容,將會對孩子各項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下面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10個在家也能做的感統失調訓練方法,幫助孩子贏在起跑線。
一、舒爾特方格訓練
訓練目的:培養注意力集中、有效擴展視幅、加快閱讀速度
玩法:家長在一張紙片上畫上5X5的25個方格,並在每個格子內寫下1-25任意一個阿拉伯數字,不能重複。根據家長念到的數字要求孩子在紙上指出該數字的相應位置,同時家長在一旁記錄時間,數完25個數字所用到時間越短,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就越高。平均一個數字用1秒的成績為優良,即25格用25秒及以下可達優秀,如果有興趣也可以提高難度,製作36個、49格等等。
二、接球遊戲
訓練目的:提升視覺追蹤能力、訓練手眼協調能力、提高社交能力
玩法:家長和孩子面對面坐在桌子的兩端,家長把球拋給孩子,同時鼓勵孩子用受接住並且把球拋回來。在遊戲開始時,家長可以先直接把球放在孩子手中,讓他適應接球玩法。如果還沒並沒有主動接球的意識,可以請其它家人為孩子做一個示範,直到孩子可以主動有意識的開始自己接球為止。
三、猜猜看
訓練目的:提升聽覺理解力、聽覺記憶力
玩法:將不同材質的物體裝進不同的瓶子中,比如扣子、石頭、沙子等,然後把瓶子的蓋子擰緊,讓孩子把眼睛閉上,通過搖動瓶子使瓶子裡的物體發出聲音,只用耳朵讓孩子來猜猜看瓶子裡面藏的是什麼東西。
四、聽指令做動作
訓練目的:提升聽覺和動知覺統合能力、提高學習能力
玩法:通過家長發出的指令,讓孩子去完成。一種是直接指令,家長說什麼孩子做什麼,舉起雙手、低頭、彎腰等等指令都需要按照家長說的去做;一種是相反指令,孩子要做和家長指令相反的動作,比如要求摸左耳,孩子的動作就要摸右耳,提起左腳孩子的動作就是抬起右腳。
五、刷子脫敏
訓練目的:加強皮膚接觸刺激、減少觸覺防禦
玩法:家長可以用柔軟的刷子輕輕的掃過孩子的手背、後背等觸覺防禦較弱的地方,以緩和觸覺敏感的狀況,然後再慢慢過度到手心、腳心等防禦較強的敏感位置,如果孩子存在過度抗拒的情況,可以減少接觸次數和時間,每次只碰一下,通過少量多次的方式反覆嘗試,直到孩子慢慢接受了這種感覺刺激。
六、拼圖遊戲
訓練目的:培養耐心、提高孩子注意力
玩法:市面上的拼圖遊戲很多,家長可以直接在網上購買,在最開始玩的時候可以先讓孩子進行數量較少的拼圖,從4塊開始然後再逐漸增多到8塊、12塊。如果孩子一開始的速度很慢,一直拼不對位置,家長需要在旁邊進行耐心的鼓勵指導,激發孩子的拼圖的興趣,覺得拼圖是個好玩的遊戲,從而逐步提高拼圖水平,直到可以獨立完成拼圖。
七、跳躍觸摸
訓練目的:腿部運動能力、身體協調能力
在孩子能跳躍起來的高度懸掛一個玩具或者孩子感興趣的東西,鼓勵孩子通過跳躍起來的力量接觸該物體。在訓練開始的時候可以把物體懸掛的稍微低一點,讓孩子不用費力就可以接觸到,等孩子掌握了遊戲的玩法之後,將物體懸掛的高度稍微向上提高一點,但還是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如果前期孩子不會彈跳家長可以用雙手扶住腋下來幫助孩子練習彈跳,之後完全放手讓孩子靠自己的力量進行彈跳。
八、聽寫訓練
訓練目的:提升注意力、聽覺記憶力
玩法: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個故事,並要求對於故事中的某個事物做出反應,比如當聽到一的時候就在紙上畫一道槓,然後在講完故事之後問孩子文中一共出現了幾個一。或者隨便說幾個數字,356、8754、94875從三位數到四位數,然後到五位數逐漸增加難度,每說一組數字讓孩子在紙上用筆記錄下來,使聽寫能力得到提升。
九、找不同
訓練目的:提高注意力強度、視覺覆蓋廣度
玩法:可以在紙上寫上孩子分辨不清容易出錯的相近字,比如甲和由、已和己等,或者是一些外形相似的圖片橘子和橙子、足球和籃球等,網上有不少「找不同」的素材能夠借鑑,先從簡單亦分辨的開始,讓孩子在遊戲中獲得樂趣,然後再識別較為複雜的圖形。
十、魔法口袋
訓練目的:提高認知識別能力
玩法:家長在一個不透明的袋子裡放上3-5樣不同類型的物品,然後讓孩子伸手摸一摸猜猜摸到了什麼,等確認不改之後再拿出來看說的對不對。後期孩子逐漸熟練之後,家長可以加大遊戲難度,讓孩子根據指令拿出相應的物體,比如「把可以吃的拿出來」或者「把沒有毛的拿出來」等等。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等到熟悉感統訓練的方式後,家長會發現其實生活中處處存在可以進行感統訓練的機會,只要細心留意,就算是日常的生活遊戲也可以成為進行成長教育的一種方式。遊戲不僅僅只是一種讓孩子不哭鬧、讓家長忙裡偷閒的手段,更是要讓孩子接受這個寓教於樂的教育模式,在興趣中得到成長,也就是越玩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