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王洪波)1月8日,著名學者陳嘉映攜新版《從感覺開始》《無法還原的象》《旅行人信札》現身北京圖書訂貨會現場,與青年學者周濂展開對談,分享其人生經歷和寫作經驗。
「哲學和數學之類的學科不一樣,雖然哲學也追求一定程度上的精確和乾淨,但哲學思考背後總是有作者人生經歷的影子,也會打上時代的烙印。」陳嘉映說。對談中,陳嘉映回憶了自己「文革」末期讀書、寫作以及遊歷的經歷,認為那些經歷塑造了他的寫作。陳嘉映認為,把哲學文章寫得像自然科學論文一樣古板、晦澀、程式化其實是近幾十年的事情,數十百年前的哲學家並不是這樣的。
「今天很多年輕人對僅僅幾十年前發生的事情也全然不知,這讓我很吃驚。我覺得有責任講一點兒出來。」陳嘉映希望年輕人讀點歷史和哲學,「如果一個人只生活在現實中,他的世界是很狹窄的。多讀點書,就像一個房間有了門窗,就透氣了」。
陳嘉映這次帶來的3本書都是絕版多年的舊作重出。其中,《從感覺開始》《無法還原的象》為學術隨筆集,在其中,即使談論抽象的哲學問題,陳嘉映也寫得非常平易和明晰,並且文字考究,意味雋永。《旅行人信札》則是他遊歷時寫給親友的信。1981年春天,時年29歲的陳嘉映趁博士畢業前兩個月的間隙,遊歷了大半個中國,其間他寫給親友的信後來結集為《旅行人信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