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話說的好:「人這一生,要跟對人,走對路,做對事。」
沒錯,人的一生,其實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
人們都有過年少無知,有過青年熱血,而這個時候是我們價值觀、人生觀養成的階段,同樣也是我們開始做事的階段,所以跟對人便顯得尤為重要。
因為只有跟對人,才能走對路,最終才能做對事。
同樣,人度過了青年,來到中年,同樣需要有所追隨,但此刻的人們便未必還要跟人,而是要跟對了「道」,選對了「路」。
所以由此看來,其實人這一生都是在不斷地尋找、跟隨以及探索著的。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真正跟對人、走對路、做對事呢?
二
《易經》中有一卦,由兌卦和震卦上下疊加而成,故名澤雷隨。
此卦一陰一陽,上卦兌卦為陰,下卦震卦為陽,陽居陰下,澤中生雷,而且隨卦上下兩卦都是陽爻居陰爻之下,這就有陽剛者謙遜對待陰柔者,並暗中默默幫助陰柔者的含義。
比如丈夫在家中不僅甘居妻子之下,而且默默在各方面幫助妻子,妻子肯定會死心塌地跟著丈夫;亦或是領導謙遜對待下屬,而且還默默提攜培養下屬,下屬肯定會跟隨領導。
這就是隨的含義。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掌握跟人的學問呢?
不妨來看看隨卦的六爻是如何跟隨的。
隨卦有一個與其它卦象不同的特點,那就是不講爻與爻之間應合關係,比如一對三、二對五,而是只講下爻對上爻的追隨。
第一初九,初九爻處在隨卦之初,陽爻居陽位,爻辭:「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官有渝是思想發生改變的意思,所以初九爻告訴我們思想要改變,要出門去接觸人,要懂得去跟隨人。
懂得出門去社交,是人生之初,這就是第一步,是好事,故而貞吉。
到了六二,陰爻居下卦中位,下有初九陽爻,上有六三陰爻,六二選擇追隨上面的六三陰爻。有陽不隨而隨陰,故而爻辭:「系小子,失丈夫。」
自古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因為自己的一些私心,導致自己跟錯了人,因此失去了很多。
有些人明明知道該怎麼做,但卻因為懶惰、私心等等原因而不去做,結果只能失去更多。
而六三與六二非常相似,只不過選擇相反,上有九四陽爻,下有六二陰爻,六三追隨了九四陽爻。故而「系丈夫,失小人。隨有求得,利居貞。」
選擇正確了,故而是有所求得了,但這裡也提到「利居貞」,也就是做出了正確選擇就不要動搖了,這樣才最為有利。
九四,九五陽爻之下,九五陽爻代表君主、領導、貴人等等,不用問,註定追隨。本應是大吉之象,因為見到了可以追隨的貴人。
但爻辭卻說:「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雖然有所收穫,但是兇險也隨之而來。
為什麼呢?「鳥獸盡,良弓藏,狡兔逐,走狗烹。」有古可鑑,比如漢初三傑韓信,沒有韓信劉邦平不了齊,更滅不了項羽,但最終韓信還是被呂后殺害。自古為君主立下卓越功勳的臣子往往都沒有好下場。
我們當代也是,工作中越是是接近上層其實利益關係、辦公室政治越複雜,稍有不慎便容易受到影響。
所以怎麼辦呢?「有孚在道,以明,何咎。」有信譽、有誠意、還能及時明察各種情況,這樣及時調整,那麼還有什麼害處呢?
比如同樣是一起跟著劉邦打天下的張良,最終激流隱退,不僅保住了命,更是在道家方面有所建樹。
順便一提,據說後來道教的天師祖張道陵就是張良的後人。
接下來就是九五,九五已是陽爻居中得正,象徵人達到了頂峰,這個時候沒有什麼人可以追隨了,那麼這個時候就要追隨「善」的道理了,多做好事了。故爻辭:「孚有嘉,吉。」
而到了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把人抓起來,後又放出來,君王在西山祭祀。
這是什麼意思呢?
周文王就經歷過抓放的過程,其實文王本應該追隨商紂王,但紂王昏庸無道,這個時候周文王就不在追隨他了。
上六走到了隨卦的終點,到終點就要開始變卦了。
所以不論追隨誰,若是走到頭了,走不下去了,該斷就應該斷了。
三
所以,我們也就明白了,人在不同的階段是要去追隨不同的人的,《易經》講的就是變的藝術,每一卦本身不變,但不變亦是在變,在不變的卦象中時刻展現著變得意思。
我們人身處社會,時代在變,社會關係在變,我們每個人年齡在變,心態在變,位置也在變,我們追隨的人也是在不斷變化的。
但變亦不變,變的是一切,不變的是道理。
我們只要掌握了這隨卦的道理,那麼便可以以不變應萬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