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東北過年的年味兒,看的讓人懷念,現在的年味兒都哪去了

2020-12-13 騰訊網

  標題1:70年代東北過年的年味兒,看的讓人懷念,現在的年味兒都哪去了

  標題2:以前過年,街面上年味兒十足,現在過年當天都靜悄悄的,年味兒呢

  東北人過年是年味兒最足的一個地域,尤其是在70年代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最足的時候,那時候的人們的經濟已經有點緩和了,過年的時候辦年貨還是很有興趣的,那時候過年的前一個月就有那種超級大的大集市,每一天都會有很多人去辦年貨,可能買的不多,但是也都會去湊個熱鬧,畢竟那時候的過年是真的熱鬧!那時候的大街小巷都滿滿的年味兒,不像現在,城裡不讓放鞭炮,一到過年的時候,街面上幾乎沒人、沒車,一點響聲都沒有,整個城市都靜悄悄的!

  而大集市上最不缺的就是「年味兒」,對聯和燈籠什麼的都是高高的掛起,看著就很喜慶,70年代的人們雖然不買太多,但是還是會買,每個人去大市場都會拿點什麼東西回家,那時候就是一個大集市,每天拿回家的東西,家裡面的小孩都會翻兜兒,看看有什麼東西,每年準備的都很充分,過年的時候過的也賊爽,每天都有好吃的!

  70年代的時候,雖然肉不是很貴,但是和農民的收益也是成正比的,所以正常的情況下,也不會買太多的肉,但是有一些有點錢的,或者是賊貪吃的人,會買不少的肉,就是真的差點抗半頭豬回家過年,要是放在現在的話,應該是最常見的,每家都得自己殺頭豬,然後把吃不了的地方給賣掉,而且從那個時候開始,東北人就已經開始喜歡吃豬肉了,便宜、常見、能負擔的起,真的一直是辦年貨的必備一種!

  再有就是過年時候買的糖或者是那種小甜品,小零食什麼的,70年代的時候還是很少的,沒有現在這麼豐盛,但是那時候的人也是很滿足的,有點糖就可以了,然後大家都會省著吃,一塊糖放在兜裡,有的時候就會拿出來吃一口,然後再包起來再吃,不像是現在吃的都不愛吃了,可能都哪哪扔了,或者還是第二年過年可能還有!

  再有就是小孩的天下了,那時候拿著玉米去大街上,有蹦爆米花的人,就可以把玉米放進那個小桶裡面,然後崩爆米花吃,現在基本上都少見了,也沒有現在看電影,然後買的爆米花,沒有那時候的好吃,那時候看著真的就很有食慾,也有那種年味兒,和愛吃想吃的那種寶貝感,畢竟那時候吃爆米花還是很奢侈的!

  最後就是年夜飯了,畢竟70年代的時候,相機和手機都沒有,所以沒有留下什麼年夜飯的場景,只能是在電視上看見他們正吃飯的場景,並不知道吃什麼,但是大家也是可以猜的出來的,那時候的菜,肉菜是很少的,素菜佔大多數,一頓餃子也是比較奢侈的,雖然那時候沒有現在吃的好了,但是年味兒確實比現在的年味兒要足很多,真的是比較美味的!

相關焦點

  • 東北的年夜飯,南方人看後一臉「懵逼」北方人:這才叫「年味兒」
    東北的年夜飯,南方人看後一臉「懵逼」北方人:這才叫「年味兒」!美食人人都愛吃,每個人眼裡對於美食的定義也不盡相同,有人認為美食不關乎價錢,只要對自己的胃口,讓人吃了有幸福感覺的就是美食;而有的人則注重食物的價格,認為越貴越好吃,山珍海味就是美食;對於許多普通家庭來說,山珍海味並不能經常去吃,因為價格貴,偶爾去吃一頓享受一下也是可以的,人嘛,就是吃家常便飯長大的,家常便飯有的時候也可以變著花樣來做,給家人一點新鮮感。
  • 這才是東北最地道的年味兒
    這才是東北最地道的年味兒 越鄉土的地方,年味越濃 東北最正經最接地氣的年味都在這裡了 感受一下最地道的年味吧 吃 養了一年的二師兄肥了,該收拾了 這不是平時的普通豬肉,是人送綽號的玉面小「笨豬」 殺豬燉菜,
  • 很多人過年不走親戚不會朋友,年味兒越來越淡與此有關係嗎?
    不走親戚,不去參加一些無謂的同學朋友聚會,但是和自己的家人一起開開心心的過年,也不能說就是沒有過年的味道吧。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愛好不同,有的人喜歡熱鬧有的人喜歡清靜,我覺得這個跟年味兒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呢?老農民的這些話,道出原因
    導語: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呢?老農民的這些話,道出原因小編記得以前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是紅紅火火的鞭炮齊鳴,每家每戶都顯得是那麼幸福,畢竟外出打工的家人都已經回來陪伴自己團聚了。而且過年的時候,外出打工的家人也會給家裡的孩子帶來很多的禮物,給家人帶來一些合適的禮物,這樣的話讓一家人都會感覺到非常開心,也會有過年的感覺。而且過年的時候走上大街上,每個人嘴裡都在互相說著過年好,都在說著吉祥話,鄰裡之間的感情也覺得是非常好的,所以說大家也都有過年的感覺。但是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呢?小編覺得老農民的這些話道出了原因。
  • 蒸糕、蒸饅頭、曬臘腸,這才是最懷念的南通年味兒!
    今日小寒,距離春節越來越近,年味兒也越來越濃,南通人家已經開始了蒸年糕、蒸饅頭,還有臘腸飄香,這年啊,是叫人越來越期盼了。你還記得記憶裡這些南通年味兒嗎?一起來看看吧。
  • 初八 在古城的夜色中品味不同的年味兒
    過年——就是團聚、就是親情。初八,走出家門去正定古城去找尋濃濃的年味兒。年味的最大的特色是什麼?就是人多。如果沒有人多,哪兒來的年味。就是因為人多才有可能在摩肩擦踵的人群中發現你久違的同學和眾裡尋它千百度的她。
  • 管它有錢沒錢,先殺個肥豬好過年?曬年味兒照就有錢啦
    記憶中的年,是從殺一頭年豬開始的,"管它有錢沒錢,先殺個肥豬好過年!"是重慶人過年常掛在嘴邊的話,過年前都會宰頭豬,請親戚朋友左鄰右舍來吃一頓熱熱鬧鬧的刨豬湯,親朋好友圍坐在豐盛美食桌前分享快樂,享受"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熱火朝天的年味。
  • 它們是我們小時候的年味兒
    每年過節,很多人四處尋找年味兒而不得,慨嘆年味兒越來越淡。年味兒是什麼呢,對我這樣的70後北京人來說,經歷過那個物質和食物匱乏的年代,年味兒就是各種魂牽夢縈的食物的香味兒,比如點心匣子,對它的渴望曾經貫穿我童年的每一個春節。
  • 記憶中的年味兒
    前幾天初中同學群裡有人說現在過年很無趣,小時候過年才最有味,我深以為然。昨天在雲君閣看到「記憶中的年味兒」,突然讓我想起了我們小時候過年的情景。 ❤️好難寫完的寒假作業小時候放寒假沒有現在這麼早,基本上都到了臘月二十。寒假作業基本上也就語文數學各一本練習冊,老師也不會另外整出其他抄寫或者作文。
  • 家鄉的年味兒,回憶著像陳年的老酒,彌久恆香;眼看著像離去的背影...
    全家定居在外多年,不常回去,最思念家鄉的時候是春節,因為剛好是假期,有時間想,更因為對於我們這一代剛在北京定居的外地人來說,走親訪友缺少對象,春節毫無年味兒,所以常常在此時回憶起家鄉曾經的年味兒,家鄉的年味兒就像陳年的老酒,彌久恆香。小時候,每到放寒假的時候,心情總是無比的激動,因為快過年了。
  • 春節旅行,去烏鎮感受熱鬧的年味兒過真正的慢生活
    春節旅行,去烏鎮感受熱鬧的年味兒過真正的慢生活 轉眼已至年度,越來也多的人已開始籌劃春節的出遊計劃。如果你既想尋一塊清淨地兒放鬆自己,又想置身於濃濃的年味兒中,去烏鎮是個不錯的選擇。
  • 張頤武聊"年味兒":最重要是團聚 懷念母親做的紅燒肉
    編者按:還記得小時候掰著手指頭數日子,呼喚春節你「快點來,慢點走」,想到那時的春節,滿腦子都是年味兒:家家戶戶屋簷下掛滿了臘肉,大街小巷貼滿了對聯,全家人熱熱鬧鬧圍在一起看春晚……臨近過年,這些溫馨的、有趣的、難忘的回憶就一股腦兒地又冒出來。
  • 最醇的東北年味兒·最美的白色新年記憶
    在有「貓冬」習俗的東北,孩子們自從進了臘月,就開始期盼春節的到來。稻草扎的墩子上插滿了糖葫蘆,糖葫蘆外面裹著的是脆脆的糖衣,裡面是凍得邦邦硬但卻入口生津的果肉。 雪鄉的民宿老闆為遠方來的客人準備了正宗的東北水餃,客人們如果願意還可以一起加入到包餃子的大軍裡。東北人年節的團圓餃子從不嫌參與的人多,一家人熱熱鬧鬧的,日子才能夠紅紅火火。
  • 《2019春節出遊趨勢報告》:中國遊客異地找「年味兒」
    近年來,春節外出旅行已經成為中國人過年的新方式。隨著年輕一代消費者不斷成長,春節的旅遊方式也正在發生變化。近日,馬蜂窩旅遊網發布了《2019春節出遊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春節期間,新年相關的民俗文化成為遊客出遊的新熱點。
  • 凍米糖飄香 那是甜蜜的年味兒
    凍米糖飄香 那是甜蜜的年味兒 發布日期: 2021-01-12
  • 年味兒淡了?看這裡,書家手寫春聯,讓你找回傳統年味兒!
    春聯到,福氣到過年貼春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之一,在增加節日喜慶氛圍的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活動現場,20餘位書法家擺開書案,攤開紅紙,一同揮毫潑墨書寫春聯。一副副寓意喜慶、吉祥的對聯,從他們筆下流淌而出。濃濃的情誼和真誠的祝福洋溢在字裡行間,寄託著人們對新年的憧憬和嚮往。
  • 老祖宗告訴你啥叫「年味兒」!
    現在不少的年輕人在不斷的抱怨過年沒有以前的「年味兒」了,主要的原因在哪裡呢?小編認為主要原因還在年輕人身上,越是接近年尾大家可以去農村的集市上感受下什麼才是真正的「年味兒」!   然而現在的人們過年是一味的追求極簡主義,很多年輕人都認為過年這些習俗很麻煩,所以老祖宗傳下來的過年習俗慢慢的就被我們這輩的年輕人給拋在腦後了。那麼過年有什麼習俗呢?
  • 想念的味道——火鍋裡的年味兒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題:想念的味道——火鍋裡的年味兒新華社記者楊洋、徐弘毅、李倩薇熱鬧的氛圍,豐富的食材,一張張紅撲撲的笑臉,在熱氣蒸騰的火鍋前,談天說地。平日裡受到大家喜愛的火鍋,在春節期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 過年越來越沒年味兒?四招讓孩子的寒假過得有「儀式感」
    每到年前年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現在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話語中透著些許無奈和滄桑。而以年為核心的寒假,對於孩子們而言,除了「不用上學、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玩遊戲」之外,也似乎讓他們覺得越來越沒有意思起來。
  • 年味兒|總把新桃換舊符
    其中有一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中的「新桃」和「舊符」,就是指每家每戶都在新年的時候取下舊春聯換上新春聯。所以說,春聯有著悠久的歷史,可謂是最濃的年味兒。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說說這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