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一個不安分的本科學生小楊。在大學期間,利用寒暑假到農村搞課外輔導班。
他的操作模式分三步:
(1)租賃培訓場地
每學期臨放假前,組織同學到鄉鎮中小學租教室為培訓場地。鄉鎮中小學普遍缺錢,假期教室空置,所以能很容易租賃到教室。
(2)招聘師資
師資來源兩個,一是招聘伶牙俐齒的高考成績優秀的大學生,有親和力的女生優先;二是在各個鄉鎮聘請老教師,形成一支有經驗和有活力的培訓師資隊伍。
(3)宣傳招生
發動同學和校友、同學的同學、校友的同學等資源,回鄉招生。父母被迫出去打工,孩子和老人留守家中,老人無力輔導孫子孫女的學習。父母出去辛苦打工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學習,將來有個好的前程。
原來孩子沒有機會像城裡孩子一樣上輔導班,現在有機會了,雖然收點培訓費,但是家長們還是趨之如騖,幾乎整班整班的孩子在假期中走進輔導班學習。
就這樣,小楊領頭的培訓班在幾個縣的各鄉鎮搞得如火如荼。鄉民們是淳樸的,一屆培訓結束了,隨後一學期孩子們的成績有所進步,他們就將功勞歸功於培訓班。
很快培訓班以培訓效果好、收費公道在當地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後面的招生和培訓非常順利。小楊所在的團隊也獲得了不菲的收入,大三時回去將家中的土房改成了大瓦房。
畢業前,小楊告訴我他很糾結,一方面農村培訓市場仿佛大有可為,但是也容易複製,原來跟著他幹的很多同學紛紛出走,自立門戶,感覺又很難做大做強;另一方面,覺得搞培訓看不到未來,心裡不太踏實,又捨不得多年學習的專業,所以他很糾結。
當時我告訴他,既然你現在內心糾結,培訓班已經嘗試過了,那不如找個工作去再嘗試一下搞本專業吧。果然,他畢業後去了新疆,……
半年後,他回來了,我想他也待不久,吃慣了肉的人去吃素,肯定是不行的。
他回到家鄉——那個沒有一所大學的人口大市,重整旗鼓準備走城鄉結合的道路繼續搞培訓學校。
我知道,這次他的路子走對了。
(1)市場一片空白
這裡沒有大學,沒有大學生搞家教和課外輔導。當地也沒有成規模的課外培訓機構。
(2)他當年在農村搞課外輔導的口碑還在
當年他在下面很多鄉鎮搞培訓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老顧客口口相傳,必然能很容易打開市場。
(3)正規化的培訓容易聚集穩定的師資隊伍
不同於以前學生時代的草臺班子,現在搞正規的培訓學校,可以積極一支穩定的師資隊伍,形成穩定而卓越的市場效應。
他的培訓學校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城鄉結合的方式,全面佔領了當地市場。
他很有危機意識,每年組織老師去全國各地交流學習,與時俱進,研究和應用最先進的學習方法。
果然,幾年過去了,當地他的培訓學校是市場上最大最好的培訓學校。
他也成了當地有名的教育專家,青年企業家,去年還當選市裡的十大傑出青年。
今年這次疫情過後,小楊的培訓學校也很快通過當地教育局的評估,在當地學校下線復學第二周就已經已經恢復線下教學。
小楊是我的學生,希望他的事業越來越好!
搞課外培訓可以,但是我們反對過度校外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