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底有一種寶貝,因開採費用過大,現在很少有人打它的主意了

2020-10-18 歷史解密坊

提到水下寶藏,估計不少讀者都會立馬想到神秘的古沉船或是大批的金銀珠寶。但是今天小編要說的寶藏,不僅沒有所謂的珠光寶氣和神秘色彩,而且還又髒又臭,但是它們卻依然被稱為「河下黃金」。它們究竟是什麼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黃河是國內僅次於長江的第二大河,全長約5464公裡,流域面積達到752443平方公裡。其流向分布呈幾字形,自西至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九個省或自治區,最後灌入渤海。黃河歷史文化悠久,是華夏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之一,被國人稱為「母親河」。

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在詩中寫道:「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黃河中遊經過黃土高原地區,因此也為下遊帶來了大量的泥沙,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幾百萬年泥沙的滾滾而下,也讓黃河底部覆蓋了一層很厚的河泥,而它正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
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黃河水中的沙子是黃色的,河底的淤泥也肯定是黃色的。其實不然,黃河水下的淤泥都是青黑色的,因為水下的環境是極度缺氧的狀態,淤泥中的鐵離子都會被還原成亞鐵離子,故此來說才會顯現出青黑色。可一旦淤泥被撈到岸上,幾天後,淤泥外表顏色就會變黃,而內部的顏色變化卻需要幾天時間。

幾十年前,黃河的河道中總是能看見不少壯勞力撐船勞動,他們所做的工作叫做「捻河泥」,也就是打撈河泥的意思。打撈河泥並不簡單,它是一種既需要體力又需要技術的農活,一般人根本做不來。
捻泥需要幾個壯勞力輪流操作,取河泥的的專用工具是捻泥篰,是用粗壯竹竿製作而成的,長度從5-米到0米不等。捻泥方式也很簡單,需要將捻泥篰從河面插入到河底,以抓取的方式打撈淤泥,此時有讀者會提出問題,黃河之下的河泥既然又臭又髒,為何還要打撈上來呢?其實您可能不知道,如此做法有三個好處:

1.疏浚河道
正常來講,黃河底部淤積的河泥屬於河流中的廢物,它們的形成多是來自於黃河本身所攜帶的泥沙,其中一部分還有大量的水生浮遊物與魚類的糞便。
一旦淤泥堆積過多,很可能會阻礙河流的正常流淌,甚至當其堆積到一定程度時,還可能引發黃河改道,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不僅如此,大量的排洩物一直滋養在水中,會產生大量的細菌,使水體富營養化,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故此來說,只有及時清理淤泥,才可以有效防止上述情況的發生。

2.積肥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黃河河泥中一大部分都是浮遊生物與魚糞,可以滋生大量的細菌。雖然它們在水中會汙染水體,可一旦上岸,就成了可以用於發酵的優質肥料。
魚糞中含有高量的氮、磷肥料,其肥力遠高於現代糞肥中的豬糞與牛糞,所以用黃河河泥做化肥,絕對是農民朋友們的首選佳品。

3.改善土壤
除此之外,黃河河泥還有改善土壤的能力,對於沙土、新土有補充肥力與提高溼潤度的功效。往往在新開墾的土地上覆蓋一層河泥後,該塊土地立馬就會變得相當肥沃,適合種植各種莊稼。
雖然捻河泥具有如此多的益處,可是現代人已經很少有人在從事這項工作了。因為捻河泥實在太費力,而且採出的河泥量又非常少,不符合現代社會的快節奏需求。與此同時,隨著化工產業的不斷進步,各種快速見效的肥料充斥著市場,見效慢又不衛生的河泥也被漸漸淘汰了。如今黃河河道上雖然還有挖泥船,也可以採用洩洪衝沙法,疏浚河道,但河泥能否成為化肥,還得進一步爭論下去。
不過話說回來,現代農業中所使用的肥料雖然方便衛生,卻很容易令土壤板結,造成土壤被重複利用率降低。若是以此角度來看,黃河河泥退出「積肥」的歷史舞臺,可能還真的為時尚早。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黃河古道生長著古桑樹,樹上產一種寶貝,專家說:誰看到就發財了
    山東省德州的夏津縣有一個黃河古道,古道生長著上萬棵古桑樹,古桑樹上面還生長著一種極為珍貴的寶貝,甚至還有一位專家開玩笑似的說:「這寶貝誰找到誰就發財了!」這句話其實不是開玩笑,你知道這是一種什麼寶貝嗎?
  • 水底「打怪獸」
    當很多同齡人痴迷於玩手遊時,她卻泡在水底玩曲棍球「打怪獸」。她玩「水曲」已有兩年時間,在廣佛隊算是一名老隊員。她還進入了國家隊,參加了去年亞洲杯的比賽。在潘穎琳看來,水下技巧、閉氣和團隊配合,是水底的一隻只「怪獸」。「我們是一幫水下打怪超人,已經重整旗鼓。換一種心態,進入下一個打怪獸關卡。」潘穎琳打趣說,「我的下一個目標是4年後進入中國專業隊,參加世界賽。」
  • 它的營養比甲魚還高,全身都是寶貝,只要5元1斤,卻很少有人吃
    它的營養比甲魚還高,全身都是寶貝,只要5元1斤,卻很少有人吃!它就是草魚了,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草魚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淡水魚,但是因為草魚的價格便宜,我國產量又大,魚刺也多,導致很少有人吃它,其實草魚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在過去老一輩人眼裡草魚可以和甲魚相媲美,營養師大喬就曾說過,草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經常食用可以補脾益氣、健腦益智和增強免疫力,大人小孩都要多吃了。
  • 時髦建造閩南大厝,很少看到有人居住,幾乎空無一人
    熟悉福建閩南的客人,不難發現,福建閩南人最時髦做到一件事,就是如何規劃興建一種建築風格叫閩南大厝,當你走在福建閩南鄉間村落裡,隨處可見的閩南大厝比比皆是,錯落有致。然而,如今的閩南人,家家戶戶卻居住在自家的小別墅、小樓房,祖輩遺留下來的大厝很少看見有人居住,幾乎空無一人。
  • 1986年,黃河突然斷流,人們在河底發現的寶貝,如今已成傳說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黃河是中國的第二長河,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幾千年來,黃河一直奔流不息,從未發生過自然原因引起的斷流。但是從1972年開始,黃河下遊河段卻屢屢發生斷流的事件,直到近年來才得以改善。在黃河斷流期間,人們從黃河河底的淤泥裡,曾經有過驚人的發現。虎哥今天給大家來點新鮮的,講講黃河斷流後,人們發現的東西。
  • 遠看是朵花,近看以為還是花,實際是臺灣特色水果,很少有人吃過
    遠看是朵花,近看以為還是花,實際是臺灣特色水果,很少有人吃過其實在我們平時生活當中,很多人都非常愛吃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因為除了我們平常吃到的一些常見的水果蔬菜美食小吃之外,世界那麼大,還有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美食,等待著我們去探索,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一種外表
  • 藥店有一種乳膏,去眼袋黑眼圈不在話下,可惜現在很少有人知道
    女人眼皮底下有一個部位如果鼓起來的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臥蠶會顯得我們的眼部迷人,還有一種是眼袋會顯得我們無神,很多女人嘗試用了許多的方法來消除眼袋,但是效果並不顯著,其實我們不要單純地利用眼霜來消除眼袋我們可以用它來抹一抹,能夠比較好淡化我們的眼袋和黑眼圈,只是可惜知道的人少!
  • 它還有下一句,只是很少有人提
    「此地無銀三百兩」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它給予人們的啟示很大,常常用來對別人的「譏諷」。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還有下一句,下一句才應該成為整句話的精髓。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呢?「此地無銀三百兩」是什麼意思?它還有下一句,只是很少有人提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句話的來歷,話說這是一個叫做張三的男人,他一直有一個攢錢的夢想,是希望有一天可以攢到三百兩白銀。
  • 擅自開採黃河河砂4000立方米能賺多少錢?能判啥刑?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段偉朵擅自開採黃河河砂4000立方米能賺多少錢?能判啥刑?1月11日,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聯合河南省人民檢察院鄭州鐵路運輸分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黃河流域環資案件集中管轄的典型案例。
  • 水底「打怪獸」:95後女孩的水下曲棍球競技夢
    當很多同齡人痴迷於玩手遊時,她卻泡在水底玩曲棍球「打怪獸」。她玩「水曲」已有兩年時間,在廣佛隊算是一名老隊員。她還進入了國家隊,參加了去年亞洲杯的比賽。&nbsp&nbsp&nbsp&nbsp在潘穎琳看來,水下技巧、閉氣和團隊配合,是水底的一隻只「怪獸」。「我們是一幫水下打怪超人,已經重整旗鼓。換一種心態,進入下一個打怪獸關卡。」
  • 這些農村美食,我已經多年沒吃過了,現在很少有人做了
    現在的農村生活,和10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電飯煲、電火鍋、液化汽灶,還在用大鍋土灶煮飯炒菜的家庭,已經很少了。不過我還是覺得,用大鍋炒的菜好吃,用柴火燜的飯香,而且有好多農村美食,因為沒有柴火灶而沒法做了,正在逐漸消失。下面這些美食你吃過嗎?
  • 這六種紫色蔬菜好看又好吃,最後一種最稀有,很少有人吃過
    在六種健康美味的紫色蔬菜中,很少有人吃過三種以上的蔬菜,最後一種蔬菜太少了。我想向你們介紹的第一種紫色蔬菜叫紫菜苔。這種蔬菜可以說是非常健康美味的。新鮮嫩的紫菜苔很好吃。它可以說是美味的舌尖。它是可取的,特別喜歡。而且,這種蔬菜特別好吃,尤其是清炒的時候。味道好極了。
  • 黃河石林有一處地貌堪比美國羚羊谷,卻很少有人來,充滿了荒涼
    很多人來過黃河石林,但也許並不知道在黃河石林還有一處堪比美國羚羊谷的大峽谷,這就是神龍谷。神龍谷是黃河石林八條神奇的溝壑之一,地勢與地貌「奇」字當頭,神龍谷不僅是一處影視劇的取景地,也成為拍攝星空、婚紗寫真的絕佳之地。
  • 哪些國家之間在歷史上曾合併過,第一個很少有人知道,現在是仇敵
    我們知道世界上目前有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國家和地區之間各不相同。不過世界上的國家並不是一直都是這麼多的,自古以來就不斷發生改變。有很多國家之前不存在,也有很多之前存在的國家後來消失在歷史上了。我們今天看一下那些曾經在歷史上是一個國家的國家。可以說很少有人知道第一個。
  • 在我們國家「最珍貴」的沙地,現在的旅遊景點
    我國地域遼闊,所以有許多地區非常偏僻,這些地方的土地條件很差,有的地方就像沙漠一樣。眾所周知,沙漠這種地方非常乾旱,不適合人類生存,所以在這種地方生存的人很少,甚至連植物都沒有。所以這樣的地方平時很少有人來,雖然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
  • 教場頭那些事(教新)——現在很少有人了解了
    有駐軍在城內,它的南面有一片沙地,城內駐軍在大將湯和的帶領下,經常在這塊沙地上演兵操練。這個沙地為此就稱作「校場」。校場頭就坐落在這校場的前頭而得名。因校教諧音,故又稱「教場頭」。教新村是由教場頭、婁宅、南蕩、廖宅等四個自然村組成。教場頭地方不大,佔全村人口約一半左右。
  • 司玉笙:在水底的房間裡沉思
    ——司玉笙小小說集《沉在水底的房間》賞析 文:趙福治(原創)「苦向心塵尋淨土,一滴水意荷自露」。大千世界因有水而生機盎然,因有水而能洗去汙垢。如今,放在案頭的這部司玉笙先生所著的《沉在水底的房間》小小說作品集因有「水的成分」,自己雖已翻來覆去閱讀了好幾遍,但一直不敢輕易地就本書的寓意和本質蘊涵作出結論——作品集「沉在水底的房間」的名字從起初讓我思索良久而不得其解,到後經一次次地閱讀,一次一次地有所感悟,並把每一次閱讀的感悟緊緊地捂在心間,久而久之,這種一個個緣自發生在黃河故道上空故事中的感悟,在人情物語的不斷演繹中漸漸地構築起自己心靈體驗的平臺才得以領略和開竅
  • 中國老字號:平價珍珠霜,好用又不貴,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它
    中國老字號:平價珍珠霜,好用又不貴,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現在的藥店越來越不像是藥店了,因為裡面已經不僅僅只賣藥品了,也會賣一些國貨護膚品甚至還賣糧油,說是說藥店,但是裡面還是可以買到很多生活所需要的東西。
  • 鄭州黃河古道中,出土「神秘」石硪,專家經研究說:它的功能特殊
    黃河作為華夏民族的母親河,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因此在滾滾黃河的泥沙下,也埋藏了大量的稀世之物。比如,1991年的時候,在鄭州的黃河古道中,人們發現了一個造型怪異的石器,後經專家鑑定為一件難得的「寶貝」。那麼它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 這種「憨憨」的海鮮,韓國人直接生吃,在中國卻很少有人吃過
    那當然不是,雖然它也生活在海裡。其實海菠蘿就是海鞘,是一種水產品。外形酷似菠蘿、茄子和花朵,頭上還有一個小孔,用手戳一下它,還會噴水,所以又得名「海水槍」。海菠蘿就像一個小型吸盤一樣,海菠蘿喜歡附著在礁石和輪船艙底,雷打不動的性子確實很懶,如果不仔細去看,根本想像不到原來它是一種「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