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語俗語看英國的酒吧文化 | 吳其堯

2021-02-08 文匯筆會


學過英文的人大概都知道「mind one’s p’s and q’s」(注意自己的言行)這句耳熟能詳的俗語,但似乎不是人人都知道它的來龍去脈以及它背後所包含的文化因素,這樣說恐怕不算過分吧,我以為大致應該是事實。這句俗語其實跟英國的酒吧和酒吧文化有著淵源關係。詞典編撰家埃裡克·帕特裡奇(Eric Partridge)在他那部著名的《英語俚語俗語詞典》(A Dictionary of Slang and Unconventional English)裡列有p’s and q’s(or P’s and Q’s)條目,主要舉了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學習字母」(to learn one’s letters),說的是以前英國小孩學習字母分不清p和q的區別,因為兩者都拖著尾巴。所以老師或家長會告誡學字母的孩子說:「注意p和q的區別」。這應該是這句俗語的最原始的意義了,不過詞典裡提醒我們這個意思已經過時,不為人所用,也不為人所知了。第二個意思是「須小心從事之事,得當的言行舉止」。詞典編撰者解釋說這個意思與英國酒吧裡的古老習俗有關,mind one’s p’s and q’s屬於酒吧用語,意為「注意你的酒量,別喝多了」。這裡的p指的是pint(品脫)q指的是quart(夸脫),「品脫」和「夸脫」都是液量單位。在英國,1夸脫相當於2品脫或者1.14升;在美國,1夸脫相當於0.94升。

    

英國人類學家凱特·福克斯女士(Kate Fox)著有一部暢銷書《觀察英國人》(Watching the English,2004),有個副標題是「英國人行為舉止中的潛規則」(Hidden Rules of English Behaviour),該書探討了英國人不為人所知的諸多習慣和舉止,從而進一步說明英國人的民族和文化特性(the Englishness)。迄今為止,該書在英國已經出到第二版,可見擁有一定數量的讀者。據英國朋友說,即便是英國人讀了該書也頗有收穫,有很多的潛規則也不為自己所知。在我國,依稀記得幾年前出過中譯本,我因為手頭有了原版,就沒有去關注中譯本的譯者和出版社。福克斯女士(第一版出版時她還沒有結婚,書中提及了未婚夫;第二版出版時她似乎已婚,提及了丈夫)在書中專門寫了一章「酒吧交談」,指出酒吧文化是英國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職業和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英國人都是酒吧的常客。在酒吧裡,年齡、性別、膚色的差別沒人關注,尤其是階級(class)這個滲透在英國人血液中的觀念也淡漠了。

    

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曾經說過「英國是太陽底下最看重階級分野的國家」(the most class-ridden country under the sun)。對於外國人而言,如果不常去酒吧泡泡,要了解英國人和英國文化幾乎是不可能的。據我的一位在一家英國公司擔任高管的朋友說,平時舉止得體、溫文爾雅的英國同事到了酒吧就像換了個人似的。這位朋友在英國期間也經常去泡酒吧,對酒吧文化有相當的了解。他告訴我說現在的英國人有一個說法:禮拜三就是新的禮拜四(Wednesday is the new Thursday),按照英國人的一般習慣是禮拜五下班後去酒吧,一直消遣到第二天凌晨。後來漸漸變成禮拜四下了班也去了,現在則變本加厲,禮拜三下了班就去了,於是禮拜三就成了禮拜四了。由此看來,酒吧無論對於英國人還是外國人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去處。

    

外國人去泡英國酒吧,首先要注意的是酒吧裡有一條「看不見的隊伍」(the invisible queue),酒吧櫃檯是英國唯一一個不需要排隊買東西的地方。無論是其他什麼場合,英國人都養成了自覺排隊和不插隊的習慣。匈牙利幽默作家喬治·麥克斯(George Mikes)有一句名言:「一個英國人,即便是單獨一個人, 也會排成一個人的整齊隊伍。」(an Englishman,even if he is alone, forms an orderly queue of one.)凡是去過英國的外國人都認為麥克斯此言不虛。酒吧裡雖然不用排隊,但誰先誰後卻是有一條「看不見的隊伍」的,吧檯的服務員和顧客們彼此都心照不宣,無須說破。如果有人大聲招呼服務員「我的酒呢」或者想插隊,那是要招來白眼的,有人甚至會皺起眉頭。對於沒有排隊習慣、喜歡插隊或大聲吆喝的外國人來說,這條規則應該特別注意。

    

在酒吧裡還不能忘記遵循p’s and q’s規則,也就是前面說到的要「注意自己的酒量,別喝多了」。值得注意的是,這條規則現在有了引申義:這裡的p成了please,q成了Thank you或Thanks了。酒吧裡喝酒的顧客在點單時一定要說這兩個字,同樣吧檯服務員也必然會遵守這條規則。因此,mind one’s p’s and q’s在酒吧裡還有一層「注意要說『請』和『謝謝』」的意思。

    

最後必須得說說酒吧裡支付小費的規則。這條規則也充分體現了英國人的習慣和英國文化的特徵,那就是在任何場合都儘量不要提及「多少錢」或「怎麼賣」、「什麼價」之類的字眼。非但不可提及,甚至連暗示都不能有。英國人連罵人都很文雅,髒字自然是絕對不會有的。舉個例子,有人如果說「某某先生最近買了一套價格不菲的新家具」,他這是在罵對方。明明知道某某先生是花錢買了家具,但你最好說「某某先生最近繼承了祖上留下來的一套家具」。

    

話題有些扯遠了。回到該說的話題吧,酒吧裡該如何支付小費。通常的做法是在點單的時候就要支付:「要兩杯酒,一杯是我的,一杯是你的。」服務員自然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他或者她會高興地回答一聲「謝謝」。語氣上最好是這樣:「你也來一杯嗎?」,用英語說就是:「And one for yourself?」或者「And will you have one yourself?」這樣對方更容易接受,你也顯得更有涵養。

    

飲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語中有關飲食的俗語和其他表達方式特別豐富;與此同理,既然酒吧文化在英國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有關酒吧文化的俗語應該還有不少。筆者讀書不多,涉獵不廣,就平時閱讀所及知道英語中還有一句跟酒吧文化有關的俗語,不妨也寫在這裡供讀者一粲:wet one’s whistle,意思是「喝點酒潤潤嗓子」。在古代英國,常去泡酒吧的人往往自帶盛酒的陶瓷杯子,杯子的杯口或杯把上用一種工藝鑲嵌了一個哨子,他們喝完了杯中酒需要續杯時就吹響哨子,以此告知吧檯服務員。這句俗語出現得較早,在十四世紀的文獻裡就有了,英國詩歌之父傑弗裡·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管家的故事」裡有一句「So was hir joly whistle well y-wet」(因為她的好嗓子潤溼得舒暢)。塞繆爾·詹森的《英語詞典》裡提供了另一個例子:十七世紀英國傳記作家沃爾頓(Izaak Walton)寫有一部描寫釣魚的快樂和技巧的古典田園詩《高明的垂釣者》(The Compleat Angler,又譯《釣客清話》,繆哲譯),其中有一句「Let’s drink the other cup to wet our whistles,and sing away all sad thoughts.」(讓我們再喝一杯酒潤潤嗓子,把所有悲傷的念頭都吹走。)吹哨子要求續杯的習慣已經成了傳統,不可能出現在現在的酒吧裡了,而這句俗語卻保留了下來,直到如今仍在英語中使用著,只不過使用時帶有些許英式幽默的成分了。順便說一句,英國人是很為自己的英式幽默感到自豪的,他們不大瞧得起其他文化尤其是大西洋彼岸的幽默。

    

一句無關本文主題的多餘的話,p’s and q’s在美式英語口語中的意思略有不同: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工作。Mind one’s p’s and q’s就成了「管好你自己的事吧」;He knows his p’s and q’s的意思是:他了解自己的工作。英美兩國人說的英語差異越來越大了,語言背後的文化差異也不容小覷。


點擊「閱讀原文」可在文匯出版社微店購買

2019筆會文粹《這無畏的行旅》

【筆會近期作品推薦】

本原:敬畏立秋

錢婉約:「艱險我奮進,睏乏我多情」

孫鬱:在學林邊上

鄭榮來:1959年夏天,我的高考

孫小寧:八月的父親

談瀛洲:一位支內者家屬的回憶之三

鄭培凱:陽臺上

劉華傑:雜草襯託著我們的文明

宋明煒:「我也試過要做你的鮑斯韋爾」

林語塵:今夏的晚風

趙晨鳴:華東師大圖書館藏錢鍾書藏書述略

張治:關於錢鍾書早期西文藏書裡的幾處批註

汪湧豪:讀韋力《覓詩記》有感



相關焦點

  • 從英語俗語看英國的酒吧文化 | 吳其堯
    這句俗語其實跟英國的酒吧和酒吧文化有著淵源關係。詞典編撰家埃裡克·帕特裡奇(Eric Partridge)在他那部著名的《英語俚語俗語詞典》(A Dictionary of Slang and Unconventional English)裡列有p’s and q’s(or P’s and Q’s)條目,主要舉了兩個意思。
  • 從英語俗語看英國的酒吧文化|吳其堯
    這句俗語其實跟英國的酒吧和酒吧文化有著淵源關係。詞典編撰家埃裡克·帕特裡奇(Eric Partridge)在他那部著名的《英語俚語俗語詞典》(A Dictionary of Slang and Unconventional English)裡列有p’s and q’s(or P’s and Q’s)條目,主要舉了兩個意思。
  • 新民晚報 | 上外學者吳其堯:倫敦口音英語不是標準英語
    新民晚報 | 上外學者吳其堯:倫敦口音英語不是標準英語 2020-06-16 0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英國文化:習大大訪英 英式「酒吧外交」你造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國文化:習大大訪英 英式「酒吧外交」你造嗎?   【英式「酒吧外交」】   英國首相很喜歡在傳統酒吧裡招待客人,英國媒體乾脆取了個名字「酒吧外交」。除了習近平,以下外國領導人也被英國首相帶去「泡過吧」:   卡梅倫去年帶法國總統奧朗德去了牛津郡(Oxfordshire)的天鵝酒吧(The Swan Inn)。
  • 回憶侯維瑞教授|吳其堯
    我是1995年開始攻讀英語語言文學的博士學位的,當時先生剛從國外回來不久,我還不認識先生,只讀過他撰寫的兩部專著《現代英國小說史》(我國著名的英語文學研究專家、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王佐良先生生前對侯先生這部著作十分欣賞,曾在多個不同場合跟多人提及,說此書對讀者了解現代英國小說助益良多)、《英語語體》和一部譯著《華盛頓廣場》,還有發表在各大學術刊物上、用英語撰寫的文章,但對他精深的學問卻是心儀已久了。
  • 體驗俗語中的異國文化:盤點地道英語俗語
    每個國家的人都會說一些其他國家的人聽不懂的俗語,這些俗語中就蘊含著國家和民族獨有的文化。下面這些英語俗語從字面上你絕對猜不出它們是什麼意思哦,快來看看吧。   我們漢語中有很多成語和俗語,英語(課程)中也是一樣的。不同語言中的俗語代表著不同國家的文化,我們在理解這些俗語的時候可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哦。
  • 英國文化:談談各式各樣的Pub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國文化:談談各式各樣的Pub 2015-06-01 10:38 來源:滬江 作者:
  • 不同國家的飲酒習俗,英國酒吧文化,韓國右尊左卑,那中國呢?
    ,文化的差異,讓他們在飲酒上的禮節習慣,也有所差異,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不同國家的飲酒習俗,看你對哪個國家的最感興趣。英國:酒吧文化英國人的酒量在世界排名中是數得著的,英國酒吧至今已經有一千來年的歷史了,它一直被人推崇著,酒吧裡充滿各種歡聲笑語,大家可以在酒吧裡玩遊戲,聚會,對酒水社交需求,都依賴於酒吧,當地大部分的男女老少們都喜歡喝酒,無論白天的身份是什麼,夜晚在酒吧中都可以一樣平等地享受音樂,品嘗美酒,釋放自我,作為英國特色的文化,
  • 為何英國人愛在酒吧看書?
    我(指本文作者Kieran Devlin,《The 405》雜誌特刊編輯)最愛的消遣之一就是在酒吧看書,不管是在熱鬧的周五還是清淨的周日早晨,都讓人非常享受。這個愛好甚至不受季節的影響。不管是夏日,在露天啤酒屋心跳加速地看驚險小說;還是冬天,在門外寒風呼嘯之時,坐在酒吧的溫暖壁爐前讀一本維多利亞時期的偵探小說,都能夠讓人找到樂趣。
  • 從法國麵包到英國酒吧……隔離下的全球「疫情文化」
    中新網4月1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當前,為應對新冠肺炎危機,世界各國都採取了不同程度的隔離措施,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居民有不同的應對方法,有些極具創造力,有些發人深省,發展出獨特的「疫情文化」。英國倫敦市長年擁擠的地鐵車廂而今空空蕩蕩。
  • 英語趣味俗語故事三則
    眾所周知,英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英語語言也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停地發展和變化。就像中文中的歇後語和成語文化,英語中也有許多有約定俗成的俗語和說法。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三句十分常見的俗語。   1.
  • 英語俗語:四則俗語的奇異來歷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俗語:四則俗語的奇異來歷 2020-03-10 15:02 來源:新東方英語 作者:譯 / 夏輝
  • 最早的兩家長沙酒吧從名字上看還保持著較為純粹的舶來文化色彩
    pub的全稱是publichouse,直譯為「公共屋」,pub文化起源於英國,遍布鄉村和城市,並且類似於中國的茶館,扮演著社區交流中心和公共空間的角色。一年之後的2000年8月1日,可可清吧在解放西路開了一家分店,這家店是日後長沙酒吧街——解放西路上最早的酒吧之一。那一年,長沙解放西路剛剛拉通,此前,解放路止步於司門口,還未延伸到湘江邊。
  • 酒吧文化和酒鬼,酒鬼除了alcoholic,英語表達有多少?
    到了五世紀,英國人從這種小店的經營中得到啟發,許多人在自己家裡開起了酒吧。這些地方很快就演變成了公眾聚集、閒聊和討論重要社區事務的集會場所,酒吧public house (pub) 就這樣誕生了!如今,僅英格蘭就有48000家酒吧。
  • 英國護士在酒吧講波蘭語遭女子攻擊,被告知「你現在在英國」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6日報導,7月4日在英國的布里斯托,一名護士和朋友在酒吧喝酒並且用波蘭語聊天,但是卻遭到旁邊女子的攻擊。那名女子說:「你們現在在英國。」女子對她們不說英語感到不滿。最終,酒吧的安保人員前來控制了現場。據報導,安娜是在波蘭出生的,她在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內從事護理工作。安娜表示:「這就是酒吧重新開業之後我們第一次來這裡的遭遇。」
  • 留學從小事做起,這些辦法助你快速融入英國
    而且,如今想學習中文的英國人有很多,大家可以在網上發一些消息,找一些想要學習中文的英國人,和他們互相學習,這樣不僅可以練習自己的口語,增強自己的英語能力,還可以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四、接打手機看情況一次聚會上,我的一個英國朋友抱怨中國人總是隨時隨地接聽電話,即便在他們與最親密的家人、朋友一起享受輕鬆一刻的時候也是如此。
  • 英國生活文化,享受異國風情
    印象英國:英國的生活和文化交朋友作為一名英國學生,不僅要上課和做研究,你還要放鬆和娛樂。學生在參加許多文化活動、參觀旅遊景點時都能享受優惠。無論在哪裡學習,你都能找到和朋友們共享或者自我消遣的地方――聽音樂會、去鄉村散步、看電影、參觀博物館、畫廊、花園和城堡、逛街、上咖啡館、運動和去海邊玩等等。英國的教育機構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社交機會,有各種各樣的社團和興趣團體。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學生向我們反映他們很快就能交到來自五湖四海的新朋友,而且,在英國結交朋友還可以幫你迅速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 英國旅遊戰略|探索倫敦6個迷你酒吧,體驗英國人的酒文化
    倫敦是一個充滿酒莊和酒吧的首都。對於在英國地區喝啤酒的人來說,迷你酒吧是一個在工作一周後結識朋友們並發洩情緒的好地方。迷你酒吧有一個友好的社區氣氛,沒有體育遊戲和威士忌服務。取而代之的是啤酒和談話。因此體驗英國酒文化並了解當地倫敦的人的最好方法就是去下班後的這些迷你酒吧。
  • 酗酒的英國人 他們說這是一種文化?
    而在英國的生活裡,去酒吧就像中國人聚會吃飯唱歌看電影一樣,很普遍,很平常。而且只要你是和朋友結伴,而不是深更半夜的獨自醉酒,其實,沒有那麼危險混亂的。英國的酒吧分為pub、bar和club,Club和國內酒吧類似,但開放時間會更晚。Bar和pub類似,偏向於喝酒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