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我校大氣科學教師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2021-02-15 蘭州大學

        建院十餘年來,學院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在「特色學科」「 內涵發展」上下功夫,注重學科交叉、專業溝通,形成了自身學科發展的特色。

  學院現具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下設氣象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氣候學3 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氣象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應用氣象學、氣候學4 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擁有1 個大氣物理與大氣環境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甘肅省高校省級重點學科、1 個大氣科學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1 個大氣科學省部級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

  在教育部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學院先後得到「211工程」「985 工程」平臺建設經費、教學實驗設備費等約3800 萬元的支持,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半乾旱氣候與環境觀測站、國際知名的半乾旱氣候變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擁有K 波段雲雷達觀測系統、雷射雷達系統、微波輻射計、邊界層湍流梯度觀測系統、輻射觀測系統、氣溶膠觀測系統、大氣成分監測系統、高性能計算集群系統等一系列國際先進的觀測實驗儀器設備。目前,學院擁有專業實驗室和科研用房6500 平方米,氣候與環境觀測站場佔地20 萬平方米,氣象觀測場佔地1 萬平方米。

  學院現已形成獨具特色的大氣科學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一流團隊和平臺。其中包括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國家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局校合作人才培養基地、甘肅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教學平臺團隊和平臺。該學院現已建成教育部創新團隊、甘肅省重點實驗室、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教育部創新團隊、國家外專局「111」引智基地、國家人口與健康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等科研團隊和平臺以及環境影響評價甲級資質、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社會服務團隊和平臺。

  目前,在學院的62 名教學科研人員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 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 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 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 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2 人。學院以培養現有教師為基點,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通過聘請客座教授和校外專家,形成了一支具有國際視野、銳意進取、師德高尚、素質精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為實現創辦一流學院的目標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資源基礎。

  學院堅持「 立足西北、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辦學指導思想,實施發揚學科優勢,注重局校合作、軍地合作、國際合作,建設研究型大學大氣科學教學體系的戰略發展模式,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新發展。該學院現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 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 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 門,教育部高校特色專業1 門,省級精品課程4 門,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 個。

  學院目前在讀本科生750 人,設有大氣科學和應用氣象學兩個本科專業,每年新招收本科生近200 人。為了向部隊輸送大氣科學專業技術人才,經教育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批准,該學院在本科階段專門開設國防生班。近年來,學院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深造率一直穩居全校前列,本科生就業率連續三年高於95%。此外,學院本科生先後在校內外各項活動和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多項本科生科研參與項目先後榮獲中國專利年會「校園發明與創新」銀獎,世界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及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世界一等獎」「國家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二等獎,甘肅省大學生挑戰杯一等獎。學院目前有在校研究生242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74 人,碩士研究生168 人。學院研究生教育以提高創新能力為出發點,在個性化培養、國際交流、導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研究生培養質量大大提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勵1 項、提名獎2項,「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2 項。

  學院與中國氣象局廣泛合作。自2004 年起,先後與吉林、遼寧、內蒙、陝西、湖北、西藏、新疆、甘肅、河南、寧夏、青海等11 個省、自治區氣象局合作開辦了「3+1」「4+1」氣象預報員培訓班6 期,培訓學員398 人。受中國氣象局人事司委託,自2004 年3 月至2008 年1 月開辦了「 蘭州大學氣象基礎知識培訓班」8 期,共培訓在職人員370 名,表彰優秀學員58 名。受訓學員中產生了227 名高級工程師、18 名正研級高工。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院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多次與國際同行聯合開展大規模野外觀測試驗,實施中美沙塵暴聯合觀測試驗、北方乾旱半乾旱區協同觀測、民勤沙塵觀測試驗、北方地區黑碳氣溶膠觀測試驗、北方沙塵及生物氣溶膠野外試驗,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主辦多次國際會議,包括半乾旱區域氣候研究國際學術會議、第五屆和第十二屆氣候系統與氣候變化國際講習班、第九屆東亞氣候與環境國際會議、第二屆大氣光散射與遙感國際會議、2015 亞洲沙塵暴與環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並與中國氣象局聯合舉辦兩屆乾旱氣候國際會議。

  學院積極與美國華盛頓大學、猶他州立大學、馬裡蘭大學、德克薩斯農工大學,日本東京大學、名古屋大學、福山大學,英國雷丁大學、利茲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友好合作關係,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近年來,學院先後選派30 餘人次出國進修學習,邀請大氣科學國際著名專家學者100 餘位來學院講學,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學院組建以來,圍繞國家、地方重大需求和重大科學問題,積極鼓勵全體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申報國家和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產生一批原創性成果,社會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

相關焦點

  • 華電傳聲筒 || 徐進良教授團隊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日前,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於公布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通知》(教師函〔2018〕1號)文件,公布了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我校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
  • 信息科大機械工程教師團隊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日前,教育部公示了「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入選名單,共有來自全國200所高校的201個團隊入選,信息科大機械工程教師團隊名列其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信息科大機械工程教師團隊,認識一下這個充滿實力與魅力的團隊吧!機械工程教師團隊是以機電系統測控與信息化、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機器人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的教學科研團隊,涵蓋3個本科專業。
  • 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西南政法大學的這個團隊不一般!
    由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院長盧代富教授擔任負責人組成的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教師團隊成功入圍首批&34;,在這耀眼光環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這盛放花朵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執著堅守?本期推送,讓我們一同走近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教師團隊。
  • ——記湖南師範大學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外國語言文學教師團隊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開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活動,在部委院校高校自主申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遴選推薦、專家評審基礎上,2018年初,教育部確定首批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 許光文:黃大年精神是一種激勵 給教師團隊提出更高要求
    「黃大年精神激勵著大家,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或教育工作者,本身要對自己有嚴格要求,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在履行實踐黃大年精神上,把自己角色賦予的責任做好,我覺得就是最好的體現。」瀋陽化工大學副校長許光文在「走進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對話沙龍上說到。
  • 中北大學儀器與電子學院劉俊團隊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近日,中北大學傳來消息,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進入公示,中北大學儀器與電子學院劉俊團隊入選。
  • ——浙師大非洲研究院煉成「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十年裡,以劉鴻武院長為帶頭人的創新團隊在非洲研究領域逐漸展露才華,相繼獲得了浙江省首批高校創新團隊、浙江省文化創新團隊、全國總工會全國工人先鋒號、中國僑界創新團隊貢獻獎、教育部首個非洲研究長江學者擁有團隊等榮譽稱號,還有用教育部首個非洲研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7年又獲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  十年來,非洲研究院勇於擔當,奮力前行,可謂榮譽等身。
  • ——記榮獲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軌道...
    團隊帶領學生在鄭州動車所進行檢修技術跟崗實習  1月15日,從教育部傳來好消息,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軌道交通技術團隊榮獲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從1951年伴隨京漢、隴海鐵路合攏修復應運而生的鄭州鐵路局中級技術學校,到1958年舉辦本科鐵道學院,再到1994年全國首批舉辦高職;從最早的蒸汽機車、內燃機車,到電力機車,再到CRH高速機車;從2001年2個國家級教改試點專業,到2015年6個國家骨幹院校重點建設專業,再到2017年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戶學校,一路篳路藍縷,一路鏗鏘前行,現代軌道交通技術團隊始終堅持與共和國鐵路事業同呼吸
  • 北華大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木材科學與工程教學團隊...
    北華大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木材科學與工程教學團隊」簡介 2018-01-24 來源:教師司   北華大學「木材科學與工程教學團隊」始建於1952年,在65年歷史傳承中
  • 東華大學朱美芳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所帶團隊入選首批「全國...
    成果在全國30多家企業實現了產業化,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朱美芳教授是纖維材料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曾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青年創新獎、中國青年科技獎、桑麻基金會紡織傑出青年學者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全國創新爭先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和上海市「四有」好教師(教書育人楷模)。所帶團隊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 我校教師在首屆雲南省高校教師教學大賽中喜獲特等獎
    參加本次比賽的領導和老師合影此次大賽由雲南省教育廳主辦、昆明理工大學承辦,旨在進一步提高本科院校教育教學水平,跟上全國高校同步前行的步伐,用實際行動踐行高校教師的使命與責任,唱響立德樹人的主旋律。大賽共有來自全省32所本科高校的132位教師參賽。參賽教師按學科分為6個理工組、6個文科組,以現場授課的方式進行比拼。值得一提的是,由全省各高校選拔出的參賽教師,不乏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和教學能手。參賽教師代表表示,「此次比賽是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一次機會,在今後的教學中,將按比賽要求認真組織每一堂課,做到精彩每一課,努力成為一名深受學生喜愛的優秀大學教師。」
  • 首屆十大優秀教師標兵出爐!
    臨近教師節本著立德樹人、強農興農的初心我校評選出10位首屆優秀教師標兵獲獎人選如下:程安春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程安春,動物醫學院院長、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別津貼、教育部
  • 我校獲批教育部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課題立項
    近日《教育部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課題研究項目的通知》(教師函〔2020〕3號)發布,我校獲批教育部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實踐課題立項——中國雲倉模式研究。我校也是北京市職業院校現代物流管理專業領域唯一立項單位。
  • 吉林省「黃大年式好教師」終選名單發布!通化輝南第二中學教師湯貴清入選!
    近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主辦的2020年度「吉林好人•最美教師暨黃大年式好老師」發布會在長春舉行。輝南縣第二中學教師湯貴清入選「黃大年式好教師」終選名單!今年,全省各地教育部門和省內各高校共推薦「吉林好人·最美教師暨黃大年式好老師」候選人259
  • 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中國日報重慶7月24日電(記者 譚英姿 鄧蕊 王壯飛)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教師團隊」起源於1982年我國知名傳熱學者辛明道教授創建的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03年以來,團隊面向國家可再生能源及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發展的需求,進一步延伸至微生物制氫、乙醇及沼氣發酵、微藻能源等微生物能源轉化過程中關鍵熱物理問題研究領域,取得了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勢和特色。2018年,團隊入選了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和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 ——記湖南大學陳江華及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師團隊
    抱樸守真、創新育人 2018-04-2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4月27日電 教育部首批認定200所高校的201個團隊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 ——記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史教師團隊
    他們「淬鍊」先輩學人身為師者的優良傳統,謹記為人師表的操守情懷,構建「全員育人」長效機制,章開沅、馬敏、朱英等多位老師曾榮獲當代教育家、荊楚社科名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三育人」標兵與先進個人、「我心目中的好導師」等榮譽稱號,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精英人才。  這是一支「求真務實」的教師團隊。
  • 我校《創業管理》課程 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此次課程的成功申報離不開我校創業教育多年來的深耕細作,得益於學校「全覆蓋、融合式、浸泡式、開放式」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特色鮮明,自2005年建校,辦學之初,就定位於辦「多學科、綜合性的應用型、創業型大學」。
  • 海南大學法學教師團隊
    團隊24人中19人是中共黨員,多次獲得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多數人分別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獎、入選省部級以上人才計劃、獲得省部級以上榮譽稱號,廣受師生好評。  王崇敏教授是團隊的靈魂人物。他深刻領悟習總書記的上述殷切期盼,秉承海南大學「熱帶、海洋、旅遊、特區」的辦學特色,整合資源,引領團隊建設。
  • 大氣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前身是1960年南京氣象學院創建時建立的氣象學系,是國務院1978年首批碩士學位招生點掛靠院系。設有大氣科學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大氣科學基礎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學院設氣象學、氣候系統與氣候變化兩個碩士點;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氣象學、氣候系統與氣候變化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