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華大學用易經中的「厚德載物」作為校訓?

2020-12-13 易經風水館

為什麼清華大學用易經中的「厚德載物」作為校訓?易經智慧為什麼受到多人推崇?

01《易經》為什麼是群經之首?

在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著作中,《易經》有著最為悠久的歷史淵源。其形成的歷史從傳說中的伏羲氏一直延續到孔子,達數千年之久。

《易經》在長期的歷史演化過程中,積聚了極為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尤其在《易傳》產生之後,形成了儒家系統完整的世界觀和倫理觀,是儒家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

漢王朝統一天下後,接受秦王朝迅速滅亡的歷史教訓,實行德治、仁政,大力倡導儒學、提倡教化,從而把《易經》推上了至尊的地位。

《周易》是全世界歷史最久遠、的一部書。《周易》的創作時間比西方的聖經、印度的《奧義書》更為久遠。

《漢書.藝文志》云:「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三聖指的是伏羲、文王、孔子。伏羲畫八卦、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孔子作易傳。

《周易》成書歷經了上古、中古、下古2500 多年 的時間,由三位聖人共同完成。《周易》把中國文化融入了薄薄一本書中,自春秋戰國起,一直居於中國文化的主流地位。

因此,《易經》作為「群經之首」真正名副其實。

02易經為什麼是「文化之源」?

《易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無論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抑是或《黃帝內經》,無不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繫。

一代大醫孫思邈曾經說過:「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簡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沒有《易經》就沒有中國的文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還專為為易經做講座,他認為,第一,《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而這個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易經》是漢語成為單音語言的原因之一。第三,《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審美觀念。

因此,東方悠久而綿厚的易經,正是中華文化之源。

03《易經》為什麼是「智慧之海」?

《易經》內容廣博宏大,無所不備,既有天道規律、地道法則,也有人道準則。經數千年來的大聖先賢們的精研闡述,易經文化今天已經成為內涵豐厚,精思善辨,包含東方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美學、軍事學、倫理學、修辭學、人才學、決策學、管理學、旅遊學、中醫學、植物學、養生學、有機建築學(風水學)、武術學、氣功學等在內的大文化系統,發展起以易理派、象數派為代表,分化成科學派、氣學派、心學派、理學派乃至於奇門遁甲等眾多的學派和學說,深刻影響了中國從官方到民間的思維方式、道德心理和風俗習慣,對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清華大學校訓取材於《易經》上乾坤二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二卦辭本意為:天(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憤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這句話闡釋了古代先賢對於人與自然之間協調發展的哲學理解,同時也將成為「君子」作為自我修養的目標。

自伏羲「始作八卦」起,易經的思想智慧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稱中國文化的智慧之海。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考考你:

從《易經》、《詩經》、《黃帝內經》、《道德經》、《論語》、《大學》、《中庸》等多部國學經典中,選擇回答以下問題,看看你的答案都是什麼?

1.你認為哪一部最有價值?

2.有一部國學經典,被譽為群經之首,你知道是哪一部嗎?

3.有一部國學經典,被譽為中華文化之源,你知道是哪一部嗎?

4.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您知道這句話出自哪一部經典之中嗎?

5.你知道最能體現中國文化兼收並蓄與智慧圓融特色的一部書,是哪一部嗎?

6. 你知道中國最古老的一部經書,是哪一部嗎?

7. 作為中國當代的大學生,您認為傳承我國文化傳統,最應該讀的一部經典是什麼?

8. 「藥王」孫思邈說,不知(),不足以言太醫;唐代名相虞世南也說,不知(),不可為將帥。

9.在中國所有文化經典中,您認為最難讀的是哪一部?

10.現在國際交流很頻繁,假如外國友人請你介紹一部我們國家文化的經典,你願意介紹哪一部?

歡迎在留言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校訓為何引用易經
    清華大學校訓用了哪句易經?
  • 從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想到了什麼
    那位上級領導同志從陝西出來後,到福建寧德,福建省委,浙江省委等地擔任領導……但是,他官當的很大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老師,後來他的老師調進清華大學。負責著一些研究與教學工作,包括那位上級領導外地來的老同學與老朋友來了京城,都是清華大學這位老鄉大哥教授負責接待。他這是可是厚德載物的行為。今天下午,在清華大學南門口,粉刷一新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赫然在目。
  • 【校訓如燈】清華大學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校訓原本一個由日本引進的舶來詞,在辭海中沒有對校訓的解釋。最早對 「校訓」概念進行解釋的是舒新城主編、中華書局1930年出版的 《中華百科辭典》,它對「校訓」的解釋是:「學校為訓育之便利,選若干德育條目製成匾額,懸見於校中公見之地」,「目的在於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我們將陸續分享,古今中外的名校校訓。今天,先品讀清華大學校訓。
  • 清華大學校訓從何而來——《易經》的智慧
    生生不息,以德載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清華大學的校訓!清華大學建校百年有餘,是莘莘學子嚮往的聖地,亦是民族復興的重要標的。清華園內產生清華大學中華民族是一個在相互戰火中總結洗禮後會冷靜思考的民族。清華大學校訓戰爭是為了更好地反省。德國在戰爭中反省過來,在不斷有難民與流民湧入歐洲時,只有德國向這些流民敞開懷抱。
  • 清華大學校訓的故事:「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2010年5月,時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的顧秉林對來自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校長陳力俊說:「大學有三寶:校訓、校友和校園。兩岸清華的校訓相同,海外校友會是一家。」「兩岸還沒統一,但海峽兩岸清華校友會早就統一了。」顧秉林的風趣講話得到了陳力俊的認同,海峽兩岸的清華同根同源,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被傳為佳話。
  • 【每日校訓】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Self-Improvemen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校訓解讀】清華校訓源於我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學者梁啓超1914年在清華的一次演講,他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完全人格,做「真君子」。
  •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背後的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2010年5月,時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的顧秉林對來自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校長陳力俊說:「大學有三寶:校訓、校友和校園。兩岸清華的校訓相同,海外校友會是一家。」「兩岸還沒統一,但海峽兩岸清華校友會早就統一了。」顧秉林的風趣講話得到了陳力俊的認同,海峽兩岸的清華同根同源,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被傳為佳話。  兩岸清華同樣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緣起於梁啓超先生在清華的一次演講。梁啓超對清華情有獨鍾,將孩子梁思成、梁思永送到清華學校念書,二人都成為享譽世界的名家。
  •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背後的故事
    2010年5月,時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的顧秉林對來自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校長陳力俊說:「大學有三寶:校訓、校友和校園
  •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
    「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出自《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憤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地最大,它包容萬物。
  • 這句經典名言出自易經,道盡人生哲理,還被作為大學的校訓
    中國古代有一本奇書名為《易經》,這本奇書流傳至今的只有其中一部分,那便是《周易》,孔子也曾誇過《易經》。然後也被奉為儒家經典,這本書裡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我們選取其中一句經典的名言來品讀,這句名言如今還被大學作為自己的校訓,以此來激勵學生。
  • 清華大學校訓這兩句校訓,要牢記於心,福氣不請自來!
    清華大學,有這樣兩句校訓,希望人人都拿來使用,若能做到這兩句話,好運自然來找你。這兩句話出自《易經》。第一句:自強不息,第二句,厚德載物。易經的原文這樣寫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句話,分別出自易經的乾坤兩卦。
  • 周易中很吉的兩卦,清華校訓選自此處,悟透的人早晚大有作為
    清華大學人人皆知,是我國的頂尖學府,學校始建於1911年,如今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清華大學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堅持「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辦學風格和「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培養特色,弘揚「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傳統和「人文日新
  • 《易經》:明世間哲理,它其中的一句話還被清華大學當作校訓
    《易經》大家不算陌生吧,說起已經大家都會說《易經》就是《周易》。其實呢,在古代《易經》指的不是一本書,它是指《連山》《歸藏》《周易》三本書。只不過現在其餘的兩本都失傳了,只留下一本《周易》。《易經》是我國第一經,是群經之始,是我國文化的源頭,是諸子百家的開始。
  • 千年智慧,啟迪後人,源於《易經》的著名校訓
    作為全國最著名的兩所大學,清華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北大雖沒有明確校訓,但大多認為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清華的前身是「留美預備學校」,北大的前身是戊戌變法的「京師大學堂」,兩者的校訓似乎互換一下更符合創立初心。不過,細想之下,倒是合乎道理,戊戌變法希望學習西方,進行有限的政治改革,不過,隨著清政府的垮臺,北大也進行了很多改革。
  • 清華校訓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背後
    新中國成立後,高校一度不提校訓,清華曾用一顆紅五星覆蓋了大禮堂主席臺上方帶有校訓的校徽。「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是清華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清華精神文化的支柱與靈魂,它不僅深刻影響了一代代清華學子,而且當畢業生走向社會後,仍然會成為他們激勵自我、影響社會的精神標誌。2004年中國青年報和新浪微博「我最欣賞的十大校訓」評選中,清華校訓居首。
  • 你可知道清華大學校訓真正含義?
    清華大學是我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1911年建校,坐落於美麗的清華園,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勿載「。清華大學在我國的發展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棟梁之才,比如楊振寧,鄧稼先等各領域先鋒人物。
  • 易經:厚德載物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為什麼有些人發財了就出事?
    清華大學的校訓就有一詞叫:厚德載物。《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身邊的人發財,別人出名,當領導,做教授等等你所認為的有出息,你心裡不平衡,但你有沒有想過人家祖上積的德,你沒有?
  • 清華大學開學典禮舉辦,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清華大學開學典禮於8月15日舉辦,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摘要:就在昨日上午,位於我國北京的清華大學進行了2019級的新生開學典禮,有大約3800名學生參加了此次活動,在舉辦活動期間,學生們正式佩戴了清華大學的校徽,戴上了校徽就是清華的一分子,清華大學自開辦以來也秉持著獨有的精神傳承。
  • 一個有「問題」的清華校訓
    我又聽說這八個字的校訓緣於清末著名學者梁啓超來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又是梁啓超在那次演講中運用的《易經》中的二句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由此而來。自此之後,聽說「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便在清華校園裡出名了,成了清華大學的校訓,從校園流傳到社會,從國內流傳到國外。
  • 清華,還記得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嗎
    1914年11月,梁啓超到清華演講,以《周易》的兩個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激勵學子,指出: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剛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應見利而進,知難而退,而應重自勝擯私慾尚果毅,不屈不撓,見義勇為,不避艱險,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