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孩子學習潛能,成功的家長都做到了這些

2020-09-14 九智九慧

父母在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往往也是孩子學習能力具體表現的第一個發現者。

每一個孩子的學習能力或學習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這種獨特性反映在他們各自學習能力的發展程度和學習能力的優勢與弱點上。因此,想要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首先要了解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揚長避短、因勢利導。這樣,在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可以更清晰地判斷孩子的情況、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讓孩子得到鼓勵、看到希望,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提供足夠的關注、尊重和機會,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得到允許發揮的重要條件。

下面我們針對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向家長們提供一些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原則和方法。

1.尊重孩子的個性

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個性特點理應得到充分尊重。你的孩子也許沒有他同伴那樣的音樂天賦,但是他活潑好動;他可能數學成績遠不及你當年,可是他在語言方面卻有極強的領悟能力。某種獨特的才能在每個人的個體成長過程中都是存在的,同時也體現出每個孩子的個性。因此尊重孩子的個性實際上就是尊重孩子與他人的不同,也能讓他在成長過程中獲得自信。

2.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都有向上的願望,都希望自己成為優秀的、受人尊重的人。孩子的這種願望正是他們成長的動力。父母每次賞識的目光,每句肯定的話語,都會有效地燃起他們身上積極向上的火苗,使他們獲得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3.了解孩子的興趣

很多父母周末奔波在各個興趣班和補習班之間,把原本快樂的學習活動變成了身心俱疲的「苦差」。大多數孩子只能消極地順從這種安排,儘管有些活動對他們來說要求過高,或者與自己的興趣不一致。這樣做的弊病顯而易見,不僅讓孩子的能力與興趣得不到施展,更容易讓孩子產生厭煩情緒。

任何學習活動都只有在發動孩子內在動機的情況下才會有好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在充分了解孩子的興趣和能力的基礎上,再來決定孩子的各種學習活動。

4.學會鼓勵

有的父母看見孩子在鋼琴上興致勃勃地「亂彈」時,總愛說:「你彈的這是什麼呀?我來教你吧!」或者看到孩子隨意塗寫畫板時,表現出冷漠、批評孩子等,這些實際都會阻礙孩子學習能力的發展。

每當歌唱家帕瓦羅蒂回憶起小時候父親和奶奶對他的鼓勵時,總是像個孩子一樣幸福。在他很小的時候,他就經常自編自唱地哼一些誰都不曾聽過的曲子,這時他的奶奶總是會說:「看著吧,我的孫子一定會成為一個大人物。」上學後,他仍然特別喜歡唱歌,以至於影響了學習,可他爸爸卻不斷鼓勵他說:「我相信你,你有唱歌的天賦。」

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合理想像出的肯定性語言,能夠使孩子不斷地認識並發展自己的才能。

5.創造適合的學習環境

美國國家學習實驗室專家研究表明,許多不同的因素決定了個人學習方式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決定了人們是如何接受、儲存和利用知識的。

有的孩子喜歡獨立的學習;有的孩子則喜歡幾個人聚在一起;還有的孩子需要在班級裡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我們還經常看見,有些孩子邊寫作業邊聽音樂;有些孩子則只有在安靜的屋子裡才能進入學習狀態。這些都表明,每個孩子都有最符合自己學習方式的環境。那麼,什麼是合適的學習環境呢?答案很簡單,只要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激發起他們主觀能動性的,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們自身的能力的,就是最合適的學習環境。

所以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方式、並創造適合他們學習方式的環境,就能更好地達到促進孩子學習的效果。

6.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現在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沒有責任感,做事缺乏自主性,只會向下看,不會向上比,沒有榮譽意識等等。其實我們應該知道,責任感並不是憑空建立起來的。

我們可以讓孩子在生活中承擔一份自己能力做的事情,或讓他了解自己在家裡或在某個團體裡應負的責任,並在執行過程中得到認可。這樣他就能一步一步地獲得責任感,並把自己的生活、學習與周圍的人事物聯繫起來。一個總是受到別人指責的人,是很難具有責任感和榮譽感的,所以一味地責備孩子沒有責任感是於事無補的。

因此我們要多為孩子提供承擔責任的機會。如讓孩子自己體驗做事的後果(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而不是每次都由家長來替他承擔。這樣一來,才會讓孩子真正感覺到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現狀,去獲得榮譽。幫助孩子樹立責任感,也是挖掘自身學習能力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方式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只有找到針對每個孩子自身學習能力的個性化訓練方法,才能真正達到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相關焦點

  •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與潛能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使得越來越多的家長都開始注重孩子的學習問題了。今天筆者來給大家說說該如何做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潛能?首先、不要一直死讀書,複習是最有效的方式,在還沒有忘記的情況下,通過不斷的複習加深理解並達到牢記的方法會更有效。
  • 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的三個層次,你能做到哪一層?
    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喜歡上讀書,內心自發的喜歡學習,自己內心的喜歡才是孩子進步的動力。我們家長所做的就是輔助工作。這和家長的文化層次無關。我們經常在網絡上看見種地的父母培養出多個清華北大的學子,無知無識的父母培養出哈佛的高才生。這些都是孩子自發的,從內心中想要學習,想要出人頭地,才能做到刻苦用功,積極上進,出人頭地。
  •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內驅力,老師和家長需要怎麼做?
    每個家長和老師都希望孩子們是愛學習的,能以學習為樂趣當然是最好的。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是一門學問,更是教育心理學的體現和應用。然而,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如何激發孩子興趣要就勢論法,就時論法,並不是單單模仿就可以做好的。這需要老師和家長有無窮的智慧。
  • 小學生學習第二外語是拔苗助長還是激發潛能?
    讓孩子學習第二門外語,一方面是給孩子「小升初」攢資本;另一方面,掌握第二門外語也是一個趨勢,給孩子增添競爭力,而且單位的不少同事都請家教教孩子學習第二門外語,有學法語的,還有學德語、西班牙語和日語的。  ●學習第二外語是拔苗助長還是激發潛能  小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母語,英語也是剛剛開始接觸,就要開始學習第二外語,到底是拔苗助長還是激發潛能,一時引起不少家長爭議。
  • 學習樂器可以鍛鍊孩子的大腦,激發孩子大腦的潛能
    現在的父母在孩子們小時候,經常讓他們參加跳舞唱歌特別是樂器等各種興趣班但是,許多家長在孩子的孩子時代,總是投愛好班學習各種樂器,如果丟失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孩子時代剝奪,孩子的孩子不快樂,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其實不然,單憑一種樂器,只需要孩子學習一項技能,很多孩子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會有所收穫,對未來會有很多幫助
  • 激發孩子的潛能
    很多媽媽都希望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教養方法,但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因而因材施教顯得特別重要。因材施教並不是要從上學時開始,而是要從嬰幼兒開始;因材施教不僅要根據孩子的不同性格採取不同的教養方法,而且要詳細分析孩子的身體、健康、性別,然後區別教養。本章提供的就是不同科學家們給家長們提供的不同因材施教的方法。
  •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激發孩子的潛能,這樣做很有效
    自立與潛能是一個強有力的價值觀,具備這一價值觀的人能夠通過承擔起責任以及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幫助別人。一個發揮出自己潛能的人,在提升自我的過程中,會以多種方式幫助到別人。自立和潛能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自立就是為出錯的事情承受責備或承擔責任,潛能就是要為我們能成為什麼樣以及能達到什麼成就有一定的自信和自豪感。
  • 科學培養孩子專注力,激發孩子潛能,塑造良好習慣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結合正確的教養方式,大多數孩子都能夠做到平均水平的注意集中。從外在因素來講,快節奏的生活和電子產品的高度普及改變了人們也包括幼兒的生活方式,進一步就可能造成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變化。
  • 如何激發孩子的閱讀潛能?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因此看了一些關於這方面的書籍,最近看了一本書,是來自美國的唐娜琳·米勒老師的《書語者:如何激發孩子的閱讀潛能》。在這本書中,米勒老師通過自己教學過程中一個個真實鮮活的案例,將十幾年閱讀教學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並給出了詳實可供參考的方法。個人覺得很不錯,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書中一些精華內容。
  • 4個方法激發孩子潛能,家長多堅持,孩子記憶力好、求知慾強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聰明、學習好,我自然也不例外,我從孩子還沒出生就研究各種育兒書,可以說不僅規避了很多的育兒路上可能遇到的問題,也培養出了一個記憶力好、求知慾強的孩子。孩子的潛能是需要激發的雖然孩子的智力水平與遺傳因素有很大的關係,但環境也是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之一,大家應該聽說過一些「狼孩」之類的故事,有些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沒有人說話、沒有任何早教的環境下,跟著動物生活,最後不僅生活習性會和動物很一樣,智商的發展也差不多和動物一樣,遠低於正常人的水平。
  • 激發生命潛能
    恭喜恭喜,同喜同喜圖/趙森    文/張笑梅圖/趙森    文/劉金玉    2012.01.20今日消費·風尚慈善2012 55    文/李麗霞    中國完形教育的大楊老師認為,教育最重要的兩個目的是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和激發孩子的生命潛能
  • 父母怎樣才能激發小傢伙們的潛能,「揚長避短」是個好方法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小傢伙能夠激發潛能,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績。但是只有父母多關心孩子、了解孩子,客觀全面地評價孩子,平時對孩子多觀察、多分析,留心孩子的特點,發現孩子的優勢,發掘孩子的潛能,然後對此進行培養和引導。
  • 激發潛能,開拓眼界,gogokid帶孩子「玩轉」英語
    一個世紀前,美國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曾給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答案,在他看來,「教育不是把外面的東西強迫孩子去吸收,而是要使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生長」。百年後的今天,人們對於「好教育」的探索從未停歇,如何真正發掘出孩子學習的潛能,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當代教育最為關注的話題。
  • 孩子不願學習?家長要做到這兩點,才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孩子寫作業最讓家長頭疼的三大表現就是拖拉、馬虎、不會寫,這些行為的背後本質上是孩子用實際行動來抵抗寫作業,逃避寫作業的最真實的表現。家長需要注意,孩子不是有時間才能玩,而是有時間必須玩,沒時間創造時間也要玩。如果家長不給孩子玩的時間,那孩子就會一邊寫作業一邊玩。每天要讓孩子有一段時間可以自己安排,這是一段專屬於他自己的時間,這段時間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玩什麼就玩什麼,哪怕孩子什麼都不做,就坐在那裡發呆,家長都要允許。
  • 王新權:激發潛能,關注個性
    在青島弘毅中學,這樣的逐夢少年,都被激發了發展潛能,實現著個性特長發展,享受著成功的喜悅。這離不開校長王新權在立校之初確立的「激發潛能、成就夢想」的辦學理念。自主管理激發潛能發展2018年4月17日,有過11年初中學校副校長經歷的王新權,被青島市市北區教體局黨委任命為青島弘毅中學籌備組組長,著手籌辦即將於當年9月正式開辦的新初中。怎樣讓學校高起點發展,讓每一名學生感覺到弘毅中學上學既快樂又進步,從而辦一所學生嚮往、家長信任的好學校?
  • 告別「填鴨式」教育,「沉浸式」摺疊筆記更好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
    家長如果能夠運用合適的方法來引導孩子,讓他們從小培養起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孩子將來的學習和發展都是有很大裨益的。今天推薦一本特別適合培養幼兒學習思維的書《親子摺疊筆記》,讓孩子通過動手、動腦地「沉浸式」學習,通過遊戲鍛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執行力、演講能力和對生活的熱愛。
  • 帶孩子玩這6個親子小遊戲,激發大腦潛能,建議收藏
    孩子從出生那一刻就開始了學習之路,學習著目之所及的一切,從認識每一個人開始。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有天賦的孩子,只是每個孩子的能力都不一樣,所以作為家長不要逼迫孩子要將自己不擅長的學習的很好。我們都明白要開發孩子的潛能,可是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是每個家長的難題,用什麼方式開發孩子潛能,我在翻閱資料的時候發現了這樣6個小遊戲,可以激發孩子大腦潛能,養出一個聰明的寶寶。
  • 帶孩子玩這6個親子小遊戲,激發大腦潛能,建議收藏
    孩子從出生那一刻就開始了學習之路,學習著目之所及的一切,從認識每一個人開始。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有天賦的孩子,只是每個孩子的能力都不一樣,所以作為家長不要逼迫孩子要將自己不擅長的學習的很好。開發孩子的潛能,可是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是每個家長的難題,用什麼方式開發孩子潛能,我在翻閱資料的時候發現了這樣6個小遊戲,可以激發孩子大腦潛能,養出一個聰明的寶寶。
  • "賞識教育"讓孩子更優秀,家長要善"識"孩子潛能,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也會因為合體的差異性對不同的事情有自己的天賦,只要家長能夠抓住孩子的差異性對孩子的潛能因材施教,會讓孩子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原因有三:1、 對孩子的能力不夠理解很多家長對自己孩子能力局限於自己大腦對孩子的認知,鮮少去全面的觀察孩子,對孩子比較容易呈現出來的表現,比如在學校的學習成績或是某次輔導班的考核結果對孩子產生一些固定的評定,對孩子只有片面的了解,沒有一個全面的認知,自然而然也就難發掘孩子獨特的潛能。
  • 如何從飲食上激發孩子身體潛能?3張思維導圖講明白,家長可收藏
    激發身體潛能人身體的潛能是無限的,如何有效地激發孩子們的身體潛能,那首先得對身體有個全面的了解。畢竟孩子們在現階段孩子不管是身體還是精神上都是有著無限可能性。激發潛能,其實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運動、學習、飲食、睡眠、冥想等。我們來看下思維導圖的創始人東尼博贊用幾張思維導圖勾畫出的潛能訓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