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新手月嫂,總是擔心害怕學習技能在初步上手時,月子期吃什麼這件事,總是讓新手月嫂們左右為難,寶媽們有自己的說法,網絡上的知識鋪天蓋地又是千百種說法,究竟月子期補不補,怎麼補?
補or不補,到底怎麼補?
事實證明,古人不誠欺我。產婦在月子期間最需要注意的是飲食,不論是自然分娩還是剖腹產,新媽媽在產後的最初幾周裡都會感覺身體虛弱、胃口較差。如果這時勉強吃下重油膩的食物,只會讓胃口更加減退。所以,在這一階段「利水消腫,使惡露排淨」是主要目標。那麼,產後30天的飲食要如何安排才好呢?
產後第一周的月子餐重點是開胃而不是滋補,胃口好,才會食之有味,吸收更好。
科學坐月子:月子餐5大烹飪要點,月嫂要記牢!
1、水分要足。
在新媽咪坐月子期間的飲食,各種食物的水分可以多一點,如多喝湯、牛奶、粥等。奶水奶水嘛,沒有水肯定也不下奶的。
2、量少質精。
月子餐主要還是要葷素搭配,量少質精,菜量和飯量不需要太大,但要精選食材,品種儘量豐富多樣。
3、不宜煎炸。
為了讓新媽咪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產婦的飯菜要煮得軟一點,在烹調方法上多採用蒸、燉、燜、煮,儘量減少營養素的損失,不宜採用煎、炸的方法。
4、熱補為主。
在南方很多地方,坐月子都堅持了中醫產後「熱補」的原則,以麻油、老薑、米酒水做料理,如廣州人常吃豬腳姜,客家人多吃娘酒雞。
5、清淡少鹽。
新媽咪的月子餐應做到口味清淡,在烹調時儘量少放鹽和醬油等,同時不可做得過分油膩,以免加重新媽咪腸胃的負擔。
那究竟要怎樣吃才能既保證月子期間的營養攝入,又不會讓身材走樣呢?這就要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增加肉類、蛋類的攝入,保證足量的優質蛋白。
肉類(魚肉、豬肉、牛肉、雞肉以及海產魚蝦)和蛋類中的蛋白質含量豐富,且易吸收。特別是母乳餵養的媽媽,每天攝入肉類和蛋類,總量應在100g~150g。如果你對增加肉食感到困難,可以多食用一些大豆類食品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
2、適當增飲奶類,足量喝水。
奶類含鈣量高,易於吸收利用,是鈣最好的食物來源,每天最好飲用500ml左右。如果無法達到這個量,可以適當多攝入一些小魚、小蝦、豆製品以及深綠色蔬菜等含鈣高的食物。
對於母乳餵養的媽媽,奶水的分泌量與每天攝入的水量有密切聯繫。水量攝入不足會使奶水分泌減少;此外,新媽媽的基礎代謝較高,比如多汗,需要補充大量的水分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所以每天應喝足湯水。但需要注意湯水不要太油膩,比如雞湯、豬蹄湯需要先將表面厚厚的一層油花舀出來之後再喝。
3、重視蔬菜、水果的攝入。
新鮮蔬菜、水果含有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有機酸等都是新媽媽不可或缺的食物,既補充身體必須的營養和能量,還能有效預防便秘。
很多地方民間流傳產後不能吃生冷食物,水果首當其衝。其實,水果和我們平時一樣,正常吃就可以。即便是寒冷的冬天,只要你的腸胃能夠適應,水果直接洗乾淨就可以吃。如果感覺太冰涼,可以適當進行加熱。
4、少吃零食,適當鍛鍊。
產後的體重控制是許多新媽媽痛心疾首的問題。產後減重需要適當的鍛鍊就不多說啦,可既要保證營養,又要控制飲食,這該怎麼做呢?
首先,脂肪是肥胖的天敵,想要減肥,在飲食上就需要控制脂類的攝入,也就是少吃太油膩的食物。但導致肥胖除了高油脂類食物還有一樣——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糖類、澱粉)就是使我們身體各個器官正常運轉所需的燃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熱量。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少將導致全身乏力、頭暈、腦功能障礙,嚴重會導致低血糖;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就會轉化為脂肪貯存體內。
月嫂姐姐們,看到這裡您覺得平時還有哪些細節需要注意,想要提醒一下其他的姐妹們,可以給我們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