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稀缺」,人們往往馬上想到資源。而一位經濟學家和一位心理學家把經濟學的核心概念「資源稀缺」應用到了心理方面,發現人們不只會稀缺金錢、時間,在心態和能力、執行力等方面都會稀缺。
如何擺脫各種稀缺,就是《稀缺》這本書探討的問題。
01 稀缺心態
稀缺(scarcity)不只是一種物質上的缺乏狀態,還是一種心態。
稀缺心態(scarcity mindset)是一種認為自己所「擁有的」少於「需要」的感覺。
覺得錢太少不夠花,時間太少要做的事情太多,飢餓的人覺得食物太少,而節食者覺得自己熱量攝入的控制不夠等等,都是一種稀缺心態。
所有人都可能有稀缺心態,對窮人來說,最廣泛的稀缺是沒錢沒時間,而對富人來說,同樣會覺得沒時間,沒精力,想做的事情太多。
稀缺心態會加劇稀缺,這是因為在稀缺狀態下,人大腦的帶寬被稀缺佔據了。
帶寬(bandwidth)來自對電腦主機的類比,指心智容量,包括認知能力以及執行力。
電腦開了太多的程序會變得很卡,運行很慢。
人腦也一樣,太過於忙碌會過多佔據帶寬,心裡充滿了很多事,就無暇顧及其他了,其實是一種注意力的佔據。
稀缺心態有時候有正面影響。例如在時間節點之前,人會非常專注,全部帶寬都集中在要截止的事情上,效率會提高,很多學生的畢業論文就是在提交節點之前趕出來的。
這是一種專注紅利(focus dividend)。
然而凡事都有兩面。
專注紅利能提高效率,是因為屏蔽了其他事情。
很多人有這樣的體驗,在沉浸一本書的時候,或者在遊戲正酣時,即使距離很近的人說話都不會聽見,進入了全然忘我的境地。
這是專注導致的管窺(tunneling)。
在稀缺心態下,我們就像透過管子看事物,對管子外的東西視而不見。
「攝影就是將景物裝入框內,而框入一些東西就意味著其他景物會被排除在外。」——蘇珊·桑塔格(To photograph is to frame, and to frame is to exclude.——Susan Sontag)
管窺會讓人們專注眼前事物的成本,而在認知裡縮小其他事物的收益。
02稀缺心態的負面影響
管窺影響心智判斷。
有一項很合算的保險,有餘錢的富人會選擇購買,而入不敷出的窮人即使知道保險很好也無力購買,等到真的有事發生,富人通過保險的理賠能損失很小,窮人則不然,到時就會「雪上加霜」。
同樣,人們都知道健身有益於健康,有空閒有錢的人會花很長時間健身,練成一個好身體,而對於沒時間的人來說,即使知道這個道理,也沒法去健身。
注意力的分散不只是看不到那些具有長遠收益的東西,還體現在細節方面。
如果一個人要操心的瑣事太多,帶寬被嚴重佔據了,他就無暇在對他來說不那麼重要的事情上再投入帶寬,例如禮儀、態度方面等,也會影響學習效率。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在同一個班級裡,窮人家裡的孩子往往不如富人家裡的孩子學習好。
拋開課外補課等因素不提,單純在學習效率上,窮人的孩子更多的帶寬被其他事情佔據了,例如幫家裡幹活、兼職工作等等,即使家裡不需要他付出實際的勞動,但「少花錢」這根弦的時刻緊繃,也佔據他的帶寬。
而富人的孩子則會把全部帶寬用來學習,實驗證明,帶寬在其他方面被佔據太多,嚴重影響認知和學習能力。
也就是說,窮,會影響智商。
帶寬同樣也影響情商。
如果說情商是指人的行為舉止待人接物方面的表現,生活裡瑣事纏身的人也不會表現良好。
人的舉止不會短期內改變,影響人的,就是帶寬的負載。
所以不要輕易對別人的行為下判斷,不要輕易定義別人。
因為你不知道在他表現不好的那天經歷了什麼。同樣一個人,在另外一天他的帶寬沒被佔據太多的情況下,表現就完全不一樣。
以前學校有社會實踐活動,一個支隊十幾個人在一個地方一起工作一個暑假,結下了很深厚的友誼,實踐結束之後回到學校我們也會經常聚會,一直其樂融融。
畢業那天,我們本來約定一起照畢業照,然而典禮結束之後其中一個男生卻缺席了,而他前一天明明答應來的。
我們等了他很久,打電話也沒人接,等到我們合影完畢,他才發信息來說不好意思忘了。
當時我們對他的印象是這是涼薄的人,畢業了馬上就見不到了,居然還能忘記畢業合影這麼重大的事情。
事情過了幾年,在同一個城市偶然見到他,他居然提到了那次缺席的合影,他說他心裡一直過意不去,因為那個時候他還沒找到工作,心煩意亂,畢業典禮之後真的是完全忘了合影這個事。
我相信他說的是真的,因為經歷了幾年的工作,我也發現了那些讓人煩躁的事情對人的影響。
當一個人長時間工作之後回到家,真的一點別的念頭都沒有,只想靜靜地自己呆著,如果這個時候家人有傾訴的需要,或者頑皮的孩子在周圍吵鬧玩耍,那這個人一定會不耐煩,大概率會發脾氣。
然而我們不能因此而指責這個人,就如同我們不能武斷地說,窮人的孩子學習不好是因為懶一樣。
你的環境和別人不一樣,你永遠無法知道別人所佔據的帶寬對他的影響。
而這種被稀缺所佔據的帶寬是一種惡性循環,就是越拮据越會有突發事件要用錢,越時間緊迫越會有突如其來的任務。
稀缺會導致更多的稀缺,這就是稀缺陷阱。(scarcity trap)
03逃離稀缺陷阱
逃離稀缺陷阱需要的不是偶爾表現出來的警惕,而是持續、永恆的警醒——一種在任何時間裡都能抵住所有誘惑的能力。
就像不會反彈的減肥是養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逃離稀缺陷阱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一次性行為,需要的一種人生態度。
要有節約帶寬的意識,要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和執行力是很寶貴的,也很容易消耗殆盡,要讓最重要的事情佔據最多的帶寬。
在金錢方面逃離的方法是儲蓄。有人會說,本來已經沒錢了怎麼儲蓄,但仔細想想,少買一件衣服,少買一款遊戲皮膚,都是可以省錢的。
注意不能讓自己去做這些決定,因為這些決定同樣會佔據帶寬,甚至會引起報復性消費,就跟節食很久的人暴飲暴食一樣。
不斷進行自我控制,自我控制力就會被消耗掉。
因此要在不經意之間做這些決定,每個月從工資卡中自動劃歸到一些錢去另一張卡,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對自己的自控力更沒有信心,就狠一點,辦一張外地的卡,設置成每個月自動打款5%或者10%到這張卡上,具體比例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不影響基本生活就好,然後把這張卡剪掉,卸掉銀行的app等等,儘量讓取錢的代價高一些,時間久了,就會存下一筆錢以備不時之需。
逃離時間方面的稀缺陷阱,則需要計劃和空閒。
真正有效率的勞動者,不會整天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閒庭信步般的輕鬆愉悅地處理事務。——亨利·梭羅
空閒是很寶貴的,人生要留有空閒,這就需要把那些緊急而不重要的工作,利用截止日期到來之前的「專注紅利」來完成,而不是佔據全部的時間。
留下的空閒,要去規劃那些重要卻不緊急的事情。
例如,個人的自我提升,健身等等,這些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節點,但無限期拖延下去,等到用的那一天(被裁員或身體出問題)就會用非常高額的成本來彌補。
真正重要的是,將有效的帶寬最大化,而不是將工作的小時數最大化。
人們常強調對時間的管理,《稀缺》卻提出了對帶寬的管理,說到底,人的注意力、精力、執行力也是需要管理的。
為人所稱讚的「斷舍離」的生活方式,從帶寬的意義上理解,就是不讓那些瑣碎的不重要的事情佔據你的帶寬,而把「帶寬用到刀刃上」。
就像梭羅說的那樣:「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與他所能捨棄之物的數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