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竟是「心瓣膜被細菌吃掉」!這6種人是心內膜炎高危險群

2020-12-20 新誠智慧藥房

一般感冒症狀也不能輕忽,如果治療 2 、 3 天未見改善,小心是更嚴重的問題作祟!一名 50 歲婦人近日出現發燒嗜睡、頻尿的症狀,本來以為是泌尿道感染,進一步檢查竟然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細菌甚至已經將她的心臟瓣膜都「吃掉」了!

醫院感染科主任廖醫生表示:「心內膜炎發生的原因多是由口腔、腸道或泌尿道的細菌或黴菌經由血液入侵心臟,引起心臟內膜或瓣膜感染,細菌或黴菌會附著在心臟瓣膜上,形成一坨贅生物,並造成心臟瓣膜受損。」

細菌隨著血液來到全身,容易引起各種併發症

感染性心內膜炎發生率不高,初期症狀不易察覺,容易被誤以為是感冒等其他問題。不過,由於感染的位置相當關鍵,如果沒有趕緊發現治療,細菌性心內膜炎都會導致死亡。

而且廖醫生表示,如果這些在心臟瓣膜的贅生物脫落隨著血液流至身體各角落,會影響器官與組織,例如流到腦部恐造成梗塞性腦中風;若流至肺部,可能導致肺動脈栓塞。因此感染性心內膜炎可能會帶來嚴重的併發症,應提高警覺,不可大意。

「拔牙」是高風險感染時機,這些族群需要多留意

廖醫生指出,心內膜炎並不常見,但是如果你屬於高危險群,在看牙時、進行外科手術時,就需要先跟醫師討論,如果身體有傷口時也應多加留意。

先天性心臟病或瓣膜性心臟病合併感染

過去曾罹患感染性心內膜炎

曾接受過瓣膜置換手術

靜脈藥癮者(吸毒者)

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

口腔衛生不佳的病人

抗生素為唯一治療手段! 2 個月內復發機率高

心內膜炎如果感染,症狀會有寒戰、發燒、無力感、呼吸急促、食欲不振、腹痛、皮疹、脾腫大、杵狀指、心雜音、關節腫大及疼痛、腦中風等徵象。甚至會有併發症出現如:腎衰竭、敗血性性休克、肺水腫、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及猝死。

目前,抗生素的使用是唯一的治療方法,一般為連續使用 4 到 6 周。廖醫生分享,針對上述的婦人,醫療團隊先以抗生素治療,再安排轉診至醫學中心接受心臟手術,該病患現已康復出院。不過,因為疾病相當容易復發,建議即使康復,也要觀察 2 個月左右才能夠徹底掌握病情。

同時提醒,預防還是重於治療手段,平時應注重口腔清潔,而本身有心臟疾患的病人或自體免疫力不佳者,進行牙科診療或外科手術時,應主動與醫師進行溝通討論,倘若有不明原因之發燒或不適症狀,應儘早就醫治療,降低感染性心內膜炎發生的機率。

相關焦點

  • 細菌「吃掉」室間隔,緊急「修補」治癒高難度感染性心內膜炎
    從細菌感染到細菌「吃掉」室間隔、瓣葉僅僅用了5周此類病變極其罕見周末連夜手術大膽嘗試,重建毀損部位挽救生命於危難之間4月26日凌晨,成人心外三病區權曉強主任醫師帶領團隊,完成一例高難度感染性心內膜炎致室間隔穿孔合併主動脈瓣、二尖瓣關閉不全手術。
  • 考點複習 · 感染性心內膜炎
    贅生物由血小板和纖維素組成,不含細菌,故選B。A選項細菌菌落和炎症細胞是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贅生物的成分(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贅生物的組成包括血小板、纖維素、細菌菌落、炎症細胞、壞死組織)。C選項肉芽組織和瘢痕多由組織壞死後周圍組織二期癒合形成。D選項小血管和風溼肉芽腫多見於風溼病心肌間質內,Aschoff細胞多位於小血管旁。故本題選B。
  • 感染性心內膜炎是什麼?從幾個方面,對感染性心內膜炎進行了解
    導語:近日,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為一名19歲的孕婦進行了換瓣手術,成功解決了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問題。如今,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患者越來越有年輕化的趨勢,如果自己突然出現反覆性的發燒要重視起來,儘快去醫院排查是否有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問題。
  • 什麼是感染性心內膜炎?什麼因素導致的此病?這2種方法可以治療
    心臟疾病也種類繁多,感染性心內膜炎是不太常見的一種心臟疾病,導致此病的因素也有很多,可能是細菌影響,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多了解一些關於此病的知識,讓自己遠離導致此病的因素。1、什麼是感染性心內膜炎?感染性心內膜炎(IE)是由於細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體、衣原體、螺旋體等)的直接感染而導致的心臟瓣膜或心室壁內層的炎症,與風溼熱、類風溼關節炎等引起的非感染性心內膜炎不同,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也不同。
  • 內科學:感染性心內膜炎
    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因、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音頻講解請點擊這裡哦一、概述1. 感染性心內膜炎分為自體瓣膜心內膜炎、人工瓣膜心內膜炎。2. 急性自體瓣膜心內膜炎的主要致病菌為金葡菌,亞急性自體瓣膜心內膜炎的主要致病菌為草綠色鏈球菌。3.
  • 「警惕」女子反覆發熱,以為是普通發燒,沒想到竟是……這幾類人...
    於是張曉慎團隊再次進行了亞急診手術,手術在腔鏡下進行,清除被細菌侵蝕的瓣膜及心臟內菌落形成的贅生物。手術過程順利,不過,術後仍需予以足量、長程的抗生素治療。張曉慎團隊為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手術。通訊員供圖無獨有偶,54歲的老趙(化名)也是因發熱檢查發現了心臟瓣膜問題,輾轉求醫到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女子反覆發熱,以為是普通發燒,沒想到竟是……這幾類人容易被盯上
    看似普通的發燒,不少人會選擇在家觀察,吃些退燒藥貼上退熱貼以待自愈,實在難受才會到醫院就診求醫。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外科主任張曉慎指出,這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典型表現,這種高危疾病死亡率和併發症發生率都不低,不及時就醫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會極大增加治療難度,治療效果也會打折扣。果不其然,小華經過急診解除栓塞假性動脈瘤並施以積極的抗感染後仍出現發熱,並出現二尖瓣返流的加重。於是張曉慎團隊再次進行了亞急診手術,手術在腔鏡下進行,清除被細菌侵蝕的瓣膜及心臟內菌落形成的贅生物。
  • 心內膜炎的發病率不高,對於其種類、診治手段,您有多少了解呢?
    導語:心內膜炎這種疾病在臨床上的發病率並不是很高,主要的發病原因就是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襲了心內膜,其中瓣膜是最常見的受累部位。該病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心臟健康,還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從而患上其他的疾病,因此及時有效的治療是很有必要的。那麼心內膜炎有哪些類型?臨床常用哪些手段對心內膜炎治療呢?
  • 【考點複習】感染性心內膜炎
  • 女子反覆發熱以為是普通發燒,沒想到竟是……這幾類人容易被它盯上
    於是張曉慎團隊再次進行了亞急診手術,手術在腔鏡下進行,清除被細菌侵蝕的瓣膜及心臟內菌落形成的贅生物。手術過程順利,不過,術後仍需予以足量、長程的抗生素治療。張曉慎團隊為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手術。通訊員供圖無獨有偶,54歲的老趙(化名)也是因發熱檢查發現了心臟瓣膜問題,輾轉求醫到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女子反覆發熱以為是普通發燒,沒想到竟是…這幾類人容易被它盯上
    看似普通的發燒, 不少人會選擇在家觀察, 吃些退燒藥貼上退熱貼以待自愈, 實在難受才會到醫院就診求醫。
  • 女子反覆發熱,以為是普通發燒,沒想到竟是……這幾類人容易被它盯上
    看似普通的發燒,不少人會選擇在家觀察,吃些退燒藥貼上退熱貼以待自愈,實在難受才會到醫院就診求醫。於是張曉慎團隊再次進行了亞急診手術,手術在腔鏡下進行,清除被細菌侵蝕的瓣膜及心臟內菌落形成的贅生物。手術過程順利,不過,術後仍需予以足量、長程的抗生素治療。張曉慎團隊為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手術。通訊員供圖無獨有偶,54歲的老趙(化名)也是因發熱檢查發現了心臟瓣膜問題,輾轉求醫到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反覆發燒數月,大姐以為自己得新冠,沒想到這種致病菌每個人都有
    反覆發燒數月,她得了什麼病? 經過6周的抗菌素治療,53歲的楊女士白細胞指標終於逐步恢復正常,心臟瓣膜功能也還可以,不需要接受外科手術,這讓她長籲了一口氣,折磨了她近5個月的疾病總算是被成功扼制了。
  • 反覆發燒數月,江西大姐以為自己得新冠,沒想到這種致病菌每個人都有
    反覆發燒數月,她得了什麼病?經過6周的抗菌素治療,53歲的楊女士白細胞指標終於逐步恢復正常,心臟瓣膜功能也還可以,不需要接受外科手術,這讓她長籲了一口氣,折磨了她近5個月的疾病總算是被成功扼制了。同時血培養提示草綠色鏈球菌,這是一種口腔定植菌,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口腔內都有這種細菌,正常情況下它對人體並無大害,但如若進入血管內,有可能導致細菌性心內膜炎。細菌感染還是白血病?
  • 反覆發燒!大姐以為自己得了新冠……這種致病菌每個人都有
    反覆發燒數月,她得了什麼病?在杭州經過6周的抗菌素治療,53歲的楊女士白細胞指標終於逐步恢復正常,心臟瓣膜功能也還可以,不需要接受外科手術,這讓她長籲了一口氣,折磨了她近5個月的疾病總算是被成功扼制了。「她的肺部有新月影表現,首先考慮是肺部麴黴菌感染。」
  • 【警惕】女子反覆發熱,以為是普通發燒,沒想到竟是…這幾類人容易...
    於是張曉慎團隊再次進行了亞急診手術,手術在腔鏡下進行,清除被細菌侵蝕的瓣膜及心臟內菌落形成的贅生物。手術過程順利,不過,術後仍需予以足量、長程的抗生素治療。無獨有偶,54歲的老趙(化名)也是因發熱檢查發現了心臟瓣膜問題,輾轉求醫到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7歲女孩心臟遭細菌啃噬,武漢醫生修復「心門」
    7歲女孩晴晴(化名)自幼患有先天性心臟缺損,因一直未治療引來細菌盤踞並「啃噬」心臟,來勢洶洶的感染性心內膜炎讓年輕的生命岌岌可危。武漢兒童醫院心胸外科專家手術修復被細菌「啃」壞的「心門」,挽回孩子一命。7月13日,逃過一劫的晴晴出院回家。心臟遭細菌「啃噬」病情兇險7歲女孩晴晴來自荊州,一雙眼睛格外靈氣動人,平時總愛咧著嘴露出兩顆小虎牙。
  • 拔牙沒吃抗生素莫名發熱 瑞金醫院成功救治疑難心內膜炎患者
    「特殊時期,沒有什麼比莫名發熱更讓人害怕的。」妻子回憶,38℃高溫天,他得蓋兩床被子取暖。  《發燒一年多,有一種病叫「發熱待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這篇推送文章,讓老劉看到希望,趕緊掛了感染科主任醫師王暉的門診。王暉陪著老劉把肺部感染、腰痛、吃過的藥、幾個月前做過的痔瘡手術……犄角旮旯的線索統統整理、排除一遍。
  • 女子反覆發熱,以為是普通發燒,沒想到竟是…這幾類人容易被它盯上
    於是張曉慎團隊再次進行了亞急診手術,手術在腔鏡下進行,清除被細菌侵蝕的瓣膜及心臟內菌落形成的贅生物。手術過程順利,不過,術後仍需予以足量、長程的抗生素治療。無獨有偶,54歲的老趙(化名)也是因發熱檢查發現了心臟瓣膜問題,輾轉求醫到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20歲少女反覆發熱,以為是普通發燒,沒想到竟這種隱匿又致命的疾病
    看似普通的發燒,不少人會選擇在家觀察,吃些退燒藥貼上退熱貼以待自愈,實在難受才會到醫院就診求醫。廣東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外科主任張曉慎指出,這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典型表現,這種高危疾病死亡率和併發症發生率都不低,不及時就醫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會極大增加治療難度,治療效果也會打折扣。果不其然,小華經過急診解除栓塞假性動脈瘤並施以積極的抗感染後仍出現發熱,並出現二尖瓣返流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