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回顧
【2010-47病理學A型題】風溼性心內膜炎時,心瓣膜疣狀贅生物的主要成分是
A細菌菌落與炎症細胞
B血小板與纖維素
C肉芽組織與瘢痕
D小血管與風溼肉芽腫
題目解析
風溼性心內膜炎又稱疣狀心內膜炎。贅生物由血小板和纖維素組成,不含細菌,故選B。A選項細菌菌落和炎症細胞是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贅生物的成分(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贅生物的組成包括血小板、纖維素、細菌菌落、炎症細胞、壞死組織)。C選項肉芽組織和瘢痕多由組織壞死後周圍組織二期癒合形成。D選項小血管和風溼肉芽腫多見於風溼病心肌間質內,Aschoff細胞多位於小血管旁。
故本題選B。
考點解析
【2015年西綜病理學(七)風溼病、感染性心內膜炎與心瓣膜病 2.心內膜炎的分類及其病因、發病機制、病理改變、合併症和結局。】
一、感染性心內膜炎(IE)的分類
1.根據病情和病程分為急性和亞急性心內膜炎。
2.根據瓣膜類型可分為自體瓣膜和人工瓣膜心內膜炎。
二、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1.自體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原體主要為鏈球菌,而葡萄球菌(尤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腸球菌有增多趨勢。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最為多見,少數為肺炎球菌、A族鏈球菌、流感桿菌和淋球菌等;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仍以草綠色葡萄球菌最多見,腸球菌次之。
2.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分早晚兩種。早期是因手術感染所致,主要致病菌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晚期多由一過性菌血症所致,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50%以上)。
3.器質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易患感染性心內膜炎,如風溼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人工瓣膜置換術及老年性退行性心臟病等。
三、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理改變
1.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又稱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主要是由致病力強的化膿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和肺炎球菌等)引起,主要侵犯二尖瓣和主動脈瓣,引起急性化膿性心瓣膜炎,在受累的心瓣膜上形成贅生物。贅生物主要由膿性滲出物、血栓、壞死組織和大量細菌菌落混合而形成。贅生物易脫落,形成細菌栓子,可引起心、腦、腎、脾等器官的感染性梗死和膿腫。
2.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也稱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主要是由毒力相對較弱的草綠色葡萄球菌所引起。臨床上,除有心臟體徵外,還有長期發熱、點狀出血、栓塞症狀、脾大及進行性貧血等遷延性敗血症表現。病程較長,可遷延數月,甚至1年以上。
(1)心臟 常侵犯二尖瓣和主動脈瓣,在病變的瓣膜上形成贅生物。贅生物由血小板、纖維蛋白、細菌菌落、壞死組織、中性粒細胞組成,贅生物易脫落,形成細菌栓子。
(2)血管 細菌毒素和贅生物脫落形成栓子,引起動脈性栓塞和血管炎,栓塞最多見於腦,其次是腎、脾。多為無菌性梗死。
(3)變態反應 微栓塞可引起局灶性或瀰漫性腎小球腎炎。皮膚出現Osler 小結。
(4)敗血症 脫落的贅生物內的細菌進入血流,並在血流中繁殖,形成敗血症。
四、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合併症和結局
1.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受累瓣膜可發生破裂、穿孔或腱索斷裂,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起病起病急,病程短,病情嚴重,患者多在數日或數周內死亡。
2.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贅生物脫落可致腦,腎、脾等器官梗死,進入血流,形成敗血症。病程較長,可遷延數月,甚至1年以上。
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與風溼性心內膜炎的比較:
回復「手冊」,可以下載《丁香園醫學考研手冊》,解答你關於西綜的疑惑。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包含十年真題的西綜題庫 App。
醫學考研「醫學考研路上,你不孤單 」
歡迎分享,請勿轉載
有問題請聯繫 app@dx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