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2020-12-17 民主與法制網

  「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一個國家的法治道路,必須與本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發展階段相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明確工作要求,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和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國是一個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成為世界獨樹一幟的法系,古老的中國不僅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提供了歷史參照和法治傳承,還為人類法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苦難命運,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和法治道路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辛亥革命之後,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闢、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正確答案,中國依然是山河破碎、積貧積弱,列強依然在中國橫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難和屈辱之中。」事實證明,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種方案,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都不能讓中國政局和社會穩定下來,更都談不上為中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提供道路選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掌握國家政權,成為國家主人,走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長期實踐。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持之以恆將馬克思主義法學基本原理運用於全面依法治國新實踐,不斷探索解決中國法治問題的新路徑,不斷進行艱辛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這一科學思想指引下,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在歷史坐標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基礎上,秉持開放創新精神,代表先進生產力、先進生產關係和先進文化的法治成果,是歷史與現實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從人類法治文明發展的世界圖景看,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法治道路可以引導所有國家實現法治現代化。法治道路的多樣性是法治理論的一個重要原理,也是當今世界的普遍現實。

  一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法治道路。他們在本質和定性問題上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有著明顯區別,這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法治道路,既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照抄照搬。因為「照抄照搬他國的政治制度行不通,會水土不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體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基本前提,也是不容討論、毋庸置疑的立場問題、原則問題和方向問題。

  二是其他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法治道路。我們所走的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具有「中國特色」。中華民族的歷史基因和歷史沿革,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現實國情和社會條件等綜合因素,決定了我們的法治只能走適合自己的道路,只能學習借鑑,而不能複製或克隆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法治道路。

  三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述的理想社會主義社會。這是對未來社會的構想,是迄今為止人類最美好的夢想。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我們的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學習領會、切實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國政治方向。既要立足當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又要著眼長遠,築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促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長期性的制度保障,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夯實基礎。

  在世界方位中,各國的法治運行都有其自身規律,法治道路要與一國國情、發展階段相適應,這是一個國家面對自身社會發展需求形成的具體制度文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傳承歷史、立足國情、積極借鑑國外法治有益成果的法治發展道路,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和中國特色。

  (作者單位:江蘇省社會科學院)

相關焦點

  • 翟國強: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可以列舉出很多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在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闊步向前。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的理論演變
    作者:蔣立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命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命題的邏輯延伸和具體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
  • 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的三大要點
    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要深入學習和研究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論斷,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內容、路徑和方法的理解。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地位、核心內容、總目標、基本原則、根本保證等基本問題,集中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根本性問題,標誌著我們黨已經形成了系統完整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管總的東西。具體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對於這一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一起學習!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強國的理論支撐
    正是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領下,法治中國建設的戰略部署日益明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戰略部署安排,可以概括為「一二三四五」。「一條道路」, 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的核心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用習近平法治思想...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國建設走什麼路的問題,科學指明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正確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
  • 馬懷德: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具有深刻的理論內涵和重要的實踐價值,對於發展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期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 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程序法治的品格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程序法治既有對立法程序、行政程序的關注,也有對訴訟程序的探討,筆者研究的重點是通過訴訟程序呈現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程序法治,更確切地說是圍繞程序法發展的規律性與科學性,探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程序法治更深層次的內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程序法治必然要考慮兩大層面的內容:其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解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如何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思想內涵十分豐富,既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各方面的基本問題,也包括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
  • 哈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發展的不二選擇
    新華社法蘭克福3月6日電 專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發展的不二選擇——訪德國波恩大學教授哈克中國兩會正在舉行,中國所選擇的發展道路以及所取得的成就,連日來也成為海外輿論關注的話題之一。「我一如既往地認為,目前沒有第二條更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
  • 深刻認識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法治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意義,進而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道路問題至關重要。沿著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前進,直接關係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敗。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治模式。
  • 深刻認識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法治對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意義,進而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 道路問題至關重要。沿著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前進,直接關係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敗。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治模式。
  • 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
    原標題: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同時也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戰略步驟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點亮了強國復興的「思想燈塔」,成為新時代具有開創意義的開篇巨作,成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最具創新特色、最具時代價值、
  • 以「五大體系」為重要抓手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黃婷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要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基本前提和制度基礎。雖然我國已於2011年形成了以憲法為統率,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部門法為主幹,以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與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等為分支細化的三個層次法律規範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但隨著社會實踐的不斷發展,法律規範體系仍須不斷完善、與時俱進。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與發展」的幾個熱點問題解析
    1.如何理解「四個走出來」  主持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
  • 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原標題: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各級領導幹部要把它作為行動指南,帶著信念學、帶著感情學、帶著使命學,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品格與精神特質。
  • 高中政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說課稿
    一、說教材《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單元第九課第一框題的內容,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明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原因和要求。論從史出,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轉折點;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始終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七個...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是貫徹落實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論述,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 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基本問題的新成果
    近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基本問題研究》一書,讀後深受啟發。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基本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該書的作者以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對中國歷史脈胳的準確把握,遵循理論和實際結合、歷史和邏輯統一的原則,以流暢的文字,從8個方面對問題作了明確的回答。這8個方面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既為讀者提供了宏觀的視野,使他們了解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基本問題到底包括哪些問題,同時又具體深入,闡述了每一個基本問題的主要要素及其邏輯關係,從而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