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晨5點半開市,8點半閉市。北京營業時間短的早市——隆福寺早市今天將走完它後的三個小時,營業以後撤市。
6月11日早上6點多,隆福寺早市正在營業,已經人頭攢動。
清晨5點半開市,8點半閉市。北京營業時間短的早市——隆福寺早市今天將走完它後的三個小時,營業以後撤市。
這只是隆福寺地區改造升級的第一步。早在2015年初,隆福寺改造進一步明確定位,提出將隆福寺地區建設成為以文化體驗與生活休閒商業為核心的、體現北京城市風貌特色的「首都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示範街區」。
早市萬象叢生人潮擁擠
「隆福寺早市將於2016年6月12日早市結束後停業閉市,為減少給您生活帶來的不便,我們特意為您梳理了景山街道及周邊地區蔬菜水果的部分售賣點……」
昨日早上6點多,隆福寺街的東西街道已被趕大集的商販與市民堵得水洩不通。廣播中不斷回放著關於早市閉市與蔬果售賣點的消息,音量堪堪蓋過早市中火熱的買賣與吆喝。在隆福寺街不甚寬敞的街道上,擺滿商販們的攤點。幾根鋼管支起幾塊木板,木板上堆滿蔬菜、水果、散裝零食。
大部分趕大集的市民都拉著小拖車,也有市民直接推著輪椅和自行車,甚至有市民抱著寵物犬前來趕大集。放眼望去,趕大集人以老年人居多,有些身軀已然佝僂、拄著拐杖在人群中小心地移動。
而在五點半之前,這條街道還是一片寂靜。
商戶:閉市後去向未知
「每天一點多就要去批發市場拿貨,兩點半就要來這兒排隊,來晚了只能排後頭。」來自安徽的商販錢大姐坐在街邊,身旁的地面上碼著大堆香菜。她動作利索地將香菜中的枯黃葉子擇掉,一把把捆成小束堆好。早上四點半,隆福寺早市南側的東四西大街上已經停滿了商販們的白色小貨車,靜靜等待5點半早市「開市」,錢大姐來得不算晚,但也只能排在隊伍的中間。
錢大姐已經在早市擺了十多年的攤,被問及早市閉市之後怎麼辦時,錢大姐搖頭表示不知道。
被問到這個問題的商戶,大多與錢大姐一樣,尚且處於去向未知的狀態。他們說,隆福寺早市閉市之後,沒有可以賣菜的地方,想留在北京只能轉行幹別的,但是具體幹什麼,沒有人給出明確的答案。
「來這兒八了,早市閉市之後也不知道幹什麼,找找別的工作吧,不過工作很難找。」來自河南的商販趙大姐決定留在北京,原因是家中兩個小孩都在北京念書:「有念三年級的,有念六年級的,總之老家是回不去了。」
而另一位河南的男性商販則表示,閉市之後如果找不到別的生計就回老家:「家裡還有20來畝地,大不了回家種田。」
早上8點20分,管理人員吹響哨子,提醒趕大集的商販收攤。閉市的過程持續了約半個小時,居民們流連於攤點前想買到更加優惠的商品,而商販們也越發賣力地高聲吆喝。8點40分,環衛工人已經推著垃圾車走入早,開始清理部分商販撤走後留在地面的大量垃圾。一個操著北方口音的漢子一邊將攤點支架上的木板撤下,一邊對周圍的聲喊道:「明天再來!明天還有!明天!」
■ 居民說法
早市雖方便但阻礙交通造汙染
對於居住在隆福寺街的居民來說,早市雖帶來了的方便,但也存在諸多問題。
住在胡同中間部位的孫老太太告訴記者:「我們都上了年紀,萬一身體不舒服,連救護車都進不來。」她說,早起時如果要推著自行車從市場通過,至少得20分鐘,經常有人因為擁擠和磕碰發生口角。
「快關了吧,每天他們賣完東西,垃圾運好幾車,夏天都是味兒。」在早市東側經營美甲店的小霞說,垃圾清運車有時候就在她店門口停著,流出的汙水噁心。「
而一位阿姨聽見早市二字之後,臉上露出一絲厭惡:「早市的東西是比超市多,但是他們不讓挑啊,那要是買回一堆爛東西有什麼用?」她告訴記者,她曾經也去早市買菜,有的商販故意少找錢,有的見她買得不多,不僅拒絕她挑選蔬菜,還會惡語相向,讓她「不買就起開」。
昨日早上七點半,隆福寺早市旁某超市門口已有不少老人等待開門。
對於早市與超市的蔬果價格到底誰更,居民說法不一,有些覺得早市比超市很多,有些則表示未必。記者分別走訪隆福寺早市與某超市,對比了兩者在同類蔬果上的價格,發現兩者各有高低。
11日當天,早市中黃瓜約1.25元/斤,超市為2元/斤;早市黃姜為4元/斤,超市為4.8元每斤;早市桑葚8元/斤,超市中為15.8元/斤。
同時,早市西紅柿約1.67元/斤,超市則是0.98元/斤;早市茄子為2.5元/斤,超市為1.98元/斤;早市花菜為2元/斤,超市則是1.58元/斤。
從這些數據來看,早市並不存在絕對的價格。
■ 官方說法
隆福寺早市存在「擾民佔道」等問題
上世紀90年代初,經歷過大火的隆福大廈經過休整重張,但這個曾經名震京城的商業「金地」還是難以找到昔日的輝煌。一來是為了聚人氣,二來是周邊小販自發聚集,隆福大廈門前這條百米長的東西向小街漸漸形成了市場,由於不能影響隆福寺地區店鋪的正常經營,管理單位規範了市場經營,將其定位為早市。
東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隆福寺早市存在擾民、佔道經營、堵塞應急通道等問題,直接影響了地區整體風貌和市民的生活質量,老北京的原生態「胡同——院落」肌理被嚴重破壞。
東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升級後的隆福寺地區將發展成為以文化休閒體驗與文化創新創業為核心,體現北京城市風貌特色的「首都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示範街區」。未來的隆福寺商業區將與中國美術館、首都劇場、三聯書店、華僑飯店等現有文化、商業元素有機融合,注重城市內涵發展,提升產業和環境品質,走低碳化、可持續發展之路。
■ 連結
那些消失的早市
1 團結湖早市
時間:1990年至2014年12月
撤市原因:擾民、影響交通、汙染環境
24年來,市場從少量攤位逐漸發展成一條500米的長街。即使早市關門以後,很多商販都給老主顧們留下了電話,打算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2 西苑早市
時間:1993年至2014年10月
撤市原因:環境髒亂、交通擁堵
西苑早市經歷了20多年的風吹雨打,迎來送往了不知多少街坊。2003年,西苑早市更名萬泉河商品市場,但老主顧們還是習慣將它稱之為「西苑早市」。
3 望京南湖西裡早市
時間:2006年至2014年12月
撤市原因:建商品房
已發展成為望京地區第二大市場的南湖西裡早市,2014年年底完成清退。管理方稱,市場關閉後騰出的空地,將用來建設商品房,建議居民去超市買菜。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房天下」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房天下贊同其觀點。
買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價房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