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攸縣皇圖嶺一帶有個遠近聞名的接生婆。由於她有較高的新法接生技術,皇圖嶺醫院以及縣人民醫院曾想調她去醫院擔任助產士,可都被她拒絕,原因是她害怕暴露其日本人的身份。她的中國名字叫李桂芳,她的日本名字叫森川千代乃。
攸縣皇圖嶺
日本昭和二年(1927)7月25日,森川千代乃出生於日本熊本縣一個木材商之家。千代乃出生時,其父在中國瀋陽其好友藤原街衛處承辦了土建工程。母親帶著不到一歲的千代乃和二姐來到瀋陽居住。1930年,母親病逝。
「九一八」事件爆發後,日本軍隊佔領瀋陽。1934年,父親也病逝。二姐夫接替了父親的土建工程,並照顧撫養千代乃。藤原街衛無兒無女,便收千代乃為養女。過繼後,千代乃進入日本人辦的學校讀書。小學畢業後,就考入龜山醫院護士專科學校學習,學成後進龜山醫院工作。
1945年,日本投降後,千代乃與一些在龜山醫院工作的日本同事一樣,留在了瀋陽。年底,千代乃被分配到瀋陽「滿鐵醫院」當護士。
有一天,又一批新傷兵住進醫院,千代乃被安排負責特別護理一位斷腿的重傷兵,他叫陳德明,湖南攸縣人。由於千代乃日夜精心照料,陳德明的傷情得到較快的恢復。陳德明給千代乃講當年在中緬邊境抗日作戰的經歷,講他在叢崇山峻岭中與敵人周旋,九死一生,單獨一人回國的經歷。千代乃也向陳德明講述自己的身世。兩人的感情悄悄發生了變化。
陳德明痊癒出院時,千代乃決定把終身託付給他。在請幾個朋友吃了一頓飯後,就算結婚了。1947年6月,千代乃生下一個女兒,陳德明給她取名陳玲玲,千代乃還給女兒取了個日本名森川香代子。
1948年,東北的情況越來越緊張。陳德明於5月,帶千代乃和女兒回到老家——攸縣皇圖嶺譚家村。誰知陳德明老家的妻子不同意離婚,帶娘家人打鬧了幾天,最終由陳德明家補償前妻十擔水田和四根金條等才擺平。結果,使陳家幾乎破產,這也讓陳家在解放後得了個好成分。
本來陳德明是打算回家過平安日子,不再為國民黨賣命,可接下來家庭生活陷入困境,陳德明只好重返部隊。
解放後,陳德明起義回到家鄉。李桂芳(千代乃)憑藉一技之長擔任了村裡的接生婆。因為過去農村都是舊法接生,母嬰死亡率高。而李桂芳在護士學校學的是新法接生,母嬰死亡率很低,使得李桂芳很快在皇圖嶺及周邊幾個鄉鎮都出了名。皇圖嶺醫院和縣人民醫院幾次想調她去醫院工作,但她都不敢去。因為她擔心日本人身份被暴露,不僅不能在醫院幹下去,回鄉可能連接生婆也幹不成。
文革中,陳德明被打成「歷史反革命」,李桂芳的日本身份也被暴露,造反派硬說她是「日本特務」,幸虧有公社、大隊幹部和廣大群眾的保護,她才躲過這場災難。
四十年的時間裡,李桂芳在皇圖嶺一帶親手接生的嬰兒數以千計,有的已長大結婚生子。1983年李桂芳被推選為縣政協委員。
1972年9月,中日建交。在這之前,森川千代乃只能將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埋藏在心裡。1984年底,千代乃試著按原來的地址給姐姐的女兒典子寫了一封信。1985年1月25日,終於盼到了日本親人的回信。
1986年11月,辦好了申請回國探親的手續,千代乃在女兒、女婿的護送下到達北京,在辦好入境手續後,單獨一人飛到日本大坂市,見到了日本的親人。
千代乃在日本住了幾個月時間,因掛念丈夫、女兒、女婿、孫兒們以及朝夕相處四十年的攸縣鄉親們。儘管日本親人們力勸她留在日本安享晚年,但她還是離開了總共居住了不到一年時間的日本故鄉,回到了第二故鄉攸縣。
森川千代乃曾任政協攸縣第二屆、第三屆委員。
特約撰稿人/牛八
編輯/黃盼
【來源:株洲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