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爻辭】
六二:鳴謙,貞吉。
【譯文】
二爻陰爻:以「謙」修身、修德,固守、堅持下去,吉利。
【注釋】
貞:定、固;為「從一不變、固定」,義為「定於…狀態不變、固守…狀態」,詳見《弄懂《易經》的「貞」字義,才能讀懂《周易》自身的本義和內涵》。
【解析】
二爻為地位,是卦象顯現於世,大行其道之時;爻辭講的是「謙」卦顯現於世時,應如何施為。
「鳴謙」在謙卦中先後出現兩次,現今一般將六二爻「鳴謙」之「鳴」解為「聲望、名聲、宣揚」,「鳴謙」解為「有聲望且謙虛」、「名聲在外且謙虛」、「宣揚謙虛的美德」。
但我個人卻不認可這種解釋!鳴:《說文解字》「鳴,鳥聲也。」;《玉篇》「鳴,聲相命也;嗥也。」(獸亦曰鳴,《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悠悠旆旌。」);《增韻》「鳴,凡出聲皆曰鳴。」;《說文解字注》「鳴,引申之凡出聲皆曰鳴」。
我認為,六二「鳴謙」之「鳴」為「鳳鳴」之「鳴」;上六「鳴謙」之「鳴」為「雞鳴」之「鳴」。本節僅解析六二「鳴謙」之「鳴」。
六二「鳴謙」之「鳴」解析,此為「鳳鳴」之「鳴」
《玉篇》「鳴,聲相命也」,「鳴」是互相應和而發出的聲音,和鳴;《周易·中孚》「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意為:鳥由深谷飛往高大樹頂,高聲鳴叫,求其友也;鳥相和鳴,廣結良朋,尋求志同道合、同氣相求、意氣相投的良友。
《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雝[yōng]雝喈喈[jiē]。」(雝雝喈喈:鳥和鳴聲,鳥和諧地鳴叫。);意為:鳳凰高鳴,百鳥和鳴,此為百鳥朝鳳,相處和諧的景象。
《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意為:一群麋鹿悠閒地吃著野草,不時發出呦呦的鳴聲,此起彼應,相處得十分和諧。如同君子之宴,主賓、賓客之間相處熱烈而又和諧。
「鳳鳴」之「鳴」為「優美的樂聲」,其友聲,則百鳥和鳴;鳳與百鳥聲樂和諧,相處融洽。
「鳳鳴」之「鳴」,也是「金玉」之「鳴」;古人在腰間佩帶玉飾,行走時使之相擊發聲,鳴玉。《國語·楚語·王孫圉論國之寶》「王孫圉聘於晉,定公饗之,趙簡子鳴玉以相。」,「鳴玉」鳴其佩玉以相禮也。
古人「以玉比德」,認為「玉」為「德」之聚,「玉」是「德」的代名詞;《荀子·法行》言玉有七德,《管子·水地》言玉有九德,《禮記·聘義》言玉有十一德。
故,古人常用「玉」來比喻人品德高尚;《詩經·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詩經·魏風·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詩經·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將君子的道德與行為比附於玉,君子比德於玉,故佩玉成為君子有德的象徵。《詩經·秦風·渭陽》「渭陽何以贈之?瓊瑰玉佩。」;《詩經·秦風·終南》「佩玉將將,壽考不忘!」
《禮記·玉藻》「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
《大戴禮記·保傅》「居則習禮文,行則鳴佩玉,升車則聞和鸞之聲,是以非僻之心無自入也。在衡為鸞,在軾為和,馬動而鸞鳴,鸞鳴而和應。聲曰和,和則敬,此御之節也。上車以和鸞為節,下車以佩玉為度;上有雙衡,下有雙璜、衝牙、玭珠以納其間,琚瑀以雜之。行以採茨,趨以肆夏,步環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
《禮記·聘義》「(玉)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意為:輕輕一敲,玉聲清脆悠揚,響到最後,又戛然而止,就好比動聽的音樂。
君子「以玉比德」,「玉鳴」即「德音」,「鳴玉」即「揚德」;《詩經·小雅·南山有臺》「樂只君子,德音不已……樂只君子,德音是茂。」;《詩經·大雅·卷阿》「貊其德音,其德克明。」(貊(mò):通「莫」,傳布);《國語·周語·單穆公諫景王鑄大鐘》「德音不愆以合神人,神是以寧,民是以聽。」; 《國語·楚語·申叔時論傅太子之道》「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國語·楚語·白公子張諷靈王宜納諫》「心類德音,以德有國。」。故,君子行則鳴佩玉,以此和諧天地、修身處世、待人接物。
君子比德與玉,然「金石有聲,不考不鳴」(《莊子·外篇·天地》),玉雖有聲,但不敲擊則不鳴響。故君子佩玉,行走時通過身體帶動玉佩互相敲擊,以鳴響。
不考不鳴,君子之「德」,以何考之?謙也。以謙考之,使其德音鳴之,此為「鳴謙」。以「謙」敲擊、反省自身,鳴其「德音」,以此來修身、修德,此為「鳴謙」。
故《韓詩外傳·周公誡子》講說「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又講「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說苑·敬慎》「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故,爻辭講說「貞吉」,堅持、固守用「謙」來修身、修德,吉利。
綜上,「六二:鳴謙,貞吉」講的是:以「謙」修身、修德,固守、堅持下去,吉利。古人言「金石有聲,不考不鳴」,金玉雖有聲,但不敲擊則不鳴響;故,君子修德,守之以「謙」。以「謙」來敲擊、反省自身,此為「鳴謙」;以「謙」修身,才能「君子之行,德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