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卦:六二「鳴謙,貞吉」解析;君子之行,德音不已

2020-12-19 梓歸文化

【爻辭】

六二:鳴謙,貞吉。

【譯文】

二爻陰爻:以「謙」修身、修德,固守、堅持下去,吉利。

【注釋】

:定、固;為「從一不變、固定」,義為「定於…狀態不變、固守…狀態」,詳見《弄懂《易經》的「貞」字義,才能讀懂《周易》自身的本義和內涵》。

【解析】

二爻為地位,是卦象顯現於世,大行其道之時;爻辭講的是「」卦顯現於世時,應如何施為。

鳴謙」在謙卦中先後出現兩次,現今一般將六二爻「鳴謙」之「」解為「聲望、名聲、宣揚」,「鳴謙」解為「有聲望且謙虛」、「名聲在外且謙虛」、「宣揚謙虛的美德」。

但我個人卻不認可這種解釋!:《說文解字》「鳴,鳥聲也。」;《玉篇》「鳴,聲相命也;嗥也。」(獸亦曰鳴,《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悠悠旆旌。」);《增韻》「鳴,凡出聲皆曰鳴。」;《說文解字注》「鳴,引申之凡出聲皆曰鳴」。

我認為,六二「鳴謙」之「」為「鳳鳴」之「」;上六「鳴謙」之「」為「雞鳴」之「」。本節僅解析六二「鳴謙」之「」。

六二「鳴謙」之「鳴」解析,此為「鳳鳴」之「鳴」

《玉篇》「,聲相命也」,「」是互相應和而發出的聲音,和鳴;《周易·中孚》「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詩經·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意為:鳥由深谷飛往高大樹頂,高聲鳴叫,求其友也;鳥相和鳴,廣結良朋,尋求志同道合、同氣相求、意氣相投的良友。

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雝[yōng]雝喈喈[jiē]。」(雝雝喈喈:鳥和鳴聲,鳥和諧地鳴叫。);意為:鳳凰高鳴,百鳥和鳴,此為百鳥朝鳳,相處和諧的景象。

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意為:一群麋鹿悠閒地吃著野草,不時發出呦呦的鳴聲,此起彼應,相處得十分和諧。如同君子之宴,主賓、賓客之間相處熱烈而又和諧。

鳳鳴」之「」為「優美的樂聲」,其友聲,則百鳥和鳴;鳳與百鳥聲樂和諧,相處融洽。

婦好玉鳳-商王武丁時期-婦好墓出土

鳳鳴」之「」,也是「金玉」之「」;古人在腰間佩帶玉飾,行走時使之相擊發聲,鳴玉。《國語·楚語·王孫圉論國之寶》「王孫圉聘於晉,定公饗之,趙簡子鳴玉以相。」,「鳴玉」鳴其佩玉以相禮也。

古人「以玉比德」,認為「玉」為「德」之聚,「玉」是「德」的代名詞;《荀子·法行》言玉有七德,《管子·水地》言玉有九德,《禮記·聘義》言玉有十一德。

故,古人常用「玉」來比喻人品德高尚;《詩經·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詩經·魏風·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詩經·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將君子的道德與行為比附於玉,君子比德於玉,故佩玉成為君子有德的象徵。《詩經·秦風·渭陽》「渭陽何以贈之?瓊瑰玉佩。」;《詩經·秦風·終南》「佩玉將將,壽考不忘!」

禮記·玉藻》「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

大戴禮記·保傅》「居則習禮文,行則鳴佩玉,升車則聞和鸞之聲,是以非僻之心無自入也。在衡為鸞,在軾為和,馬動而鸞鳴,鸞鳴而和應。聲曰和,和則敬,此御之節也。上車以和鸞為節,下車以佩玉為度;上有雙衡,下有雙璜、衝牙、玭珠以納其間,琚瑀以雜之。行以採茨,趨以肆夏,步環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

禮記·聘義》「(玉)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意為:輕輕一敲,玉聲清脆悠揚,響到最後,又戛然而止,就好比動聽的音樂。

君子「以玉比德」,「玉鳴」即「德音」,「鳴玉」即「揚德」;《詩經·小雅·南山有臺》「樂只君子,德音不已……樂只君子,德音是茂。」;《詩經·大雅·卷阿》「貊其德音,其德克明。」(貊(mò):通「莫」,傳布);《國語·周語·單穆公諫景王鑄大鐘》「德音不愆以合神人,神是以寧,民是以聽。」; 《國語·楚語·申叔時論傅太子之道》「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國語·楚語·白公子張諷靈王宜納諫》「心類德音,以德有國。」。故,君子行則鳴佩玉,以此和諧天地、修身處世、待人接物。

君子比德與玉,然「金石有聲,不考不鳴」(《莊子·外篇·天地》),玉雖有聲,但不敲擊則不鳴響。故君子佩玉,行走時通過身體帶動玉佩互相敲擊,以鳴響。

不考不鳴,君子之「德」,以何考之謙也。以謙考之,使其德音鳴之,此為「鳴謙」。以「」敲擊、反省自身,鳴其「德音」,以此來修身、修德,此為「鳴謙」。

故《韓詩外傳·周公誡子》講說「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又講「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說苑·敬慎》「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故,爻辭講說「貞吉」,堅持、固守用「」來修身、修德,吉利。

綜上,「六二:鳴謙,貞吉」講的是:以「」修身、修德,固守、堅持下去,吉利。古人言「金石有聲,不考不鳴」,金玉雖有聲,但不敲擊則不鳴響;故,君子修德,守之以「」。以「」來敲擊、反省自身,此為「鳴謙」;以「」修身,才能「君子之行,德音不已」。

相關焦點

  • 謙卦:君子卑以自牧
    謙卦是六十四卦中最好的一卦,六爻非吉即利。卦辭「亨;君子有終」,通達;君子將有所成就。謙謙君子,有謙卑德行的人能稱作君子。因為他能做到與人謙恭有禮,做到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譽、位高不自傲。謙卦說「君子有終」,難道除了君子之外,其他人就無所「終」嗎?當然不是。謙卦的說「君子有終」的「終」,有三層意思,一是有所成就,二是得到結果,三是有內心真實意願所要達到目標。
  • 33.讀易經體會之謙卦是一種通過貶低自己來保護自己的計謀
    謙卦,謙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謙虛,謙卑,謙遜等詞語。古語「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經常作為座右銘掛在大眾的書房裡。意思是自滿招致損失,謙虛得到益處。簡單的幾個字,教會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毛主席也曾經說過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易經裡的謙卦,專門論述謙德。
  • 易經六十四卦,有哪一卦是六爻全吉呢?六十四卦詳解第十五
    彖辭說:謙卦,亨通,天的陽氣下降,帶來光明,可普濟萬物,地的陰氣上升而與陽氣交合。天的法則是使滿盈逐漸虧損而使謙虛受益;地的法則是把滿盈的變少,流入低下之處;鬼神的法則是禍害驕傲自滿而保佑謙虛的人;人的法則是厭惡自滿而喜愛謙虛。謙虛受人尊重而榮耀,使地位卑下的人不逾越禮制。這就是君子的善始善終。易經六十四卦,惟有謙卦時六爻全吉。
  • 易經破迷|流沙河:謙卦被解讀成這樣,對不起中國的老祖宗
    謙卦給我們提了一個中國傳統的道德標準,就叫「謙」。 易經破迷·謙卦、豫卦(一) 謙,亨,君子有終。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 易經.謙卦第十五(運用宮殿記憶法只要三遍搞定易經背誦)
    :1.首先謙卦是第15卦,首先我們將其定位記憶為鸚鵡2.在要記憶的文章裡每一句找一個關鍵詞3.通過諧音聯想把關鍵詞串聯成一個故事4.形成一個鮮明的圖像5.對這個圖像和位置樁進行連接記憶【會變鸚鵡的劉謙是全國第三的一流富豪,富豪用車接一名老總去侵略以色列國】我們在記憶時一定要和位置樁子緊密聯繫一起,形成鮮明的圖像,先記住每一句話的關鍵詞,通過關鍵詞還原整個句子,然後運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原理適當複習,就可以永久記憶
  • 讀易經,悟六十四卦,謙卦十五
    今天繼續來學習上經的第十一卦,謙卦。謙卦是艮下坤上。謙艮下坤上《謙》:亨。君子有終。白話:《謙卦》象徵謙虛:謙虛的美德可以使百事順利,但謙虛並不是人人都能堅持下去的,而只有君子才能堅持到底。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白話:【一爻】初六,謙虛而又謙虛的君子,可以涉過大河(意思是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排除一切障礙),最終必然安全吉祥。六二,鳴謙,貞吉。
  • 遇見驕橫跋扈、欠德之人,不能謙卑下去,否則讓人覺得軟弱可欺
    《謙》卦卦象:下艮上坤,為高山屈於卑地之下貌卦德:下卦為艮為止,上卦為坤為順全卦喻示:守國守家守自身的要道——謙初六 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六二 鳴謙:貞吉【爻意分析】此乃乾卦第二陰爻,在謙卦中,六二一爻是陰爻有位於陰位,居中得正,有上升之勢,意為事業成就穩步高升,前程遠大,所以爻辭中寫道:「鳴謙。」鳴為鳴放,聲名廣揚之意。
  • 易經最吉一卦,與道德經不謀而合!
    《韓非子》中的「心畏恐,則行端直;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行端直,則無禍害;無禍害,則盡天年。得事理,則必成功」,觀點也是異曲同工。〖原文〗鳴謙,貞吉。〖譯文〗言談謙虛,堅持下去吉利。此爻可以與《道德經》中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相互驗證。
  • 易經解析
    「既雨既處」,德積載也;「君子徵兇」,有所疑也。10、履卦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素履」之往,獨行願也。「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兇,位不當也;「武人位於大君」,志剛也。「愬愬終吉」,志行也。「夬履貞厲」,位不當也。
  • 英雄雖老,壯志猶存;有始有終,謙之至者;《易經》謙卦上六爻解
    謙卦上六爻:鳴謙,利用行師,徵邑國。象曰:鳴謙,志末得也,可用行師,徵邑國也上六爻是謙卦的最後一爻,身處高位,以陰居陰,當位得正,本來應當如閒雲野鶴一般飄逸出塵才是,卻為什麼還要「行師,徵邑國」呢?鳴謙,六二爻亦為鳴謙貞吉,只是六二爻是因為「陽唱而陰和,與九三爻中心相得,結親比之好」,故而鳴謙。上六爻呢,雖然也是鳴謙,但是身處極謙之地,卻未得其志,故而不得其平而鳴之,故而鳴,就是俗話說的不甘心。
  • 天地否卦,君子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注釋】否(pǐ):閉塞不通。否之匪人:匪人,不正當的人、小人。不利君子貞:不利於君子堅持正道。大往小來:乾道強大向外往行,坤道柔小來居於內。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 易經|讀懂謙卑兩個字的真實內涵,則事事順遂全吉!
    外柔內剛,外順內靜,則無往而不利,若持之以恆,則行之自久,故君子有終,前後一也!內卦:雷水解若始終保持謙讓、謙卑、謙恭的心態,虛懷若谷,所有的難題自然迎刃而解!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一陰爻,居艮卦之初、坎卦之下,艮為山坎為水,象徵謙謙君子不畏辛勞跋山涉水,這是比較接地氣的行為,是非常吉利的。六二:鳴謙,貞吉。
  • 豫卦:初六「鳴豫,兇」解析:上天引逸,逸豫滅德;故,君子無逸
    【解析】初爻是地位,是卦之始、卦即將形成時期。豫卦緊隨謙卦而來,謙卦言「德」,豫卦言「安」;謙卦言「修德」,豫卦言「安民」;「修德、安民」所言的對象皆為「君子」;故,謙卦、豫卦在涉及到具體對象時,是言「君子」。
  • 坤卦之德,六二,以身作則,端正立場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元,指大地遼闊,指大地對萬物的恩澤大,指大地永不自滿,能永遠象事物發展的初期那樣,有著旺盛的精力來給萬物謀求福利。亨,指大地給萬物提供享通無阻的各種生長條件,從而使萬物健康發展。利,指大地始終能使萬物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