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溢嘉 | 生命有何意義?你自己說的才有意義

2021-02-19 超世紀awaker

我生命的意義就是在對我生命的能量找到可以投注的對象。

在臺中一中讀書時,禮堂後面的牆上有一幅對聯:「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初一時懵懂無知,看了也不知它在說啥。後來,慢慢覺得它好像是含藏什麼智慧的格言。又後來,曉得它似乎是某人所說,就轉而覺得它沒啥意思。如是看了六年,看著看著,慢慢就變得無感了。


再度想起它,是在接觸社會生物學的時候。社會生物學之父威爾森說:「一個生物體乃是以其DNA的方式去製造更多的DNA。」更多的DNA,不就是宇宙繼起的生命嗎?把這個視為生命的意義,格調果然不高。而且,如果有人不想生兒育女,那生命豈非沒有意義?果然是霸道人的說法。生命的可怕,在於恣意地規定別人生命的意義


又後來,讀到英國作家布特勒說:「一隻母雞是一顆雞蛋製造更多雞蛋的工具。」覺得它詼諧而有創意,但細思,它豈非就是前面社會生物學說法的的文學潤飾?於是,我給它進一步的潤飾、延展:「一個藝術家是一種藝術形式去創造更多藝術形式的載體。」「一個科學家是一則科學定律去發現更多科學定律的工具。」

這也是我對生命神秘而謙卑的理解。人類文明不管是藝術或科學,也有它們各自的DNA,渴望繁衍、交換和突變的人類文明DNA,在召喚每個人,去創造、開拓更璀璨的人類文明。於是,我把以前臺中一中禮堂那副對聯改成我喜歡的形式:「生命的意義在創造更多生命的意義。生活的目的在開拓更多生活的目的。


如果生命有意義,那也不是來自他人的規定或指派,而應由個人去開創。每個生命都可以有它獨特的意義,我們無須否定它。即使不理想,要改也應該由個人自行去潤飾、延展,讓它變得更好。


弗蘭克是結合精神分析和存在主義的的一位心理治療學家,我年輕時候,很喜歡他提到上初中時的一段往事:有一天,教科學的老師在課堂上口沬橫飛地向學生們解釋,生命分析到最後,「只是一種燃燒,一種氧化的過程。」十二歲的弗蘭克站起來,問:「弗利茲博士,如果你說的是真的,那生命有什麼意義呢?」一下子就把老師問得瞠目結舌。


當時覺得弗蘭克真是早慧,也難怪他後來能開創獨樹一幟、很有哲學意味的「意義治療法」。燃燒?氧化?用科學術語來解釋生命意義,簡直就是要把人看成二氧化硫或三氯氰胺,所以,算了吧!科學!我要到別的地方去尋找更深奧的生命意義


但後來,也許是我無能找到什麼深奧的生命意義,又對科學有了較深的了解後,我開始覺得弗蘭克那位科學老師說的其實也沒錯,「氧化」或「燃燒」可以是個比喻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為自己的生命能量和熱情找到投注的對象,為它們而燃燒,因它們而氧化

在剛上大學的頭幾年,我最喜歡問「我生命的意義何在?」「我生活的目的是什麼?」看似充滿了文藝青年的哲學味,但百般追問,始終找不到明確的答案。後來才了解,在那一段時間,我離開父母家庭,自己一個人租房子住,對所學的醫學逐漸失去興趣,很少去上課,除了讀些文史哲的翻譯書、偶而寫一兩篇文章外,也跟周遭世界缺乏聯繫,幾乎從不看報紙,換句話說,我當時的生命能量缺乏可以投注、並能為之熱情燃燒的對象

但後來,我加入大學新聞社,每個禮拜都要寫專欄、參加主筆會議,並為退出聯合國、中日斷交、中美斷交、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而參加示威、座談、筆戰,就在變得比較忙碌,生命能量有了投注、燃燒的對象後,我也就比較少再去問「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這類的問題。


在我結婚生子、成家立業、將父母接來同住後,除了在普及醫學知識的健康世界雜誌工作外,並和妻子創辦了野鵝出版社、心靈雜誌社,與讀者分享我對生命諸般問題的看法,假日則和家人到山上烤肉、河裡捉蝦,忙得不可開交也不亦樂乎,幾乎忘了有「生命意義」這回事。


在多年後,又想起「我生命的意義何在?」這個問題時,總算對它有了較清楚的看法:我生命的意義就是在對我生命的能量找到可以投注的對象,而對象又可分為人、事、理想三大類,一、「有人可以愛」:我愛我的父母、妻子、兒女,他們都在我身邊;二、「有事可以做」:我辦雜誌、寫文章、與家人出遊;三、「有理想可以追尋」: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對增進大家的身心健康與幸福有所貢獻。


這三個「有」一點也不深奧,甚至可以說十分平常、還有點庸俗,跟我年輕時候在追問「生命意義」時的臆想似乎有著雲泥之別。但我並不認為這是因為我日漸庸俗的關係,反而是我過去太好高騖遠了,我渴望我的生命能有深奧、高超的意義,而且覺得必須先搞懂這點,綱舉目張後,再邁出生命的步伐才有意義。

但這其實只是在「務虛」。哲學家黑格爾夠深奧、夠高超了吧?年輕時候讀他的哲學,雖感深奧難懂,卻心嚮往之。後來對他實際的生活有了認識,發現他在四十一歲時,在給友人的一封私信裡說:「我終於達成了我在這個塵世的目的。因為人活在世上,只要有了職業和妻子,就萬事皆足了。這兩件事是我們做人應有的主要目標,其餘不過是枝節罷了。」(在寫這封信前不久,黑格爾剛和一位議員的女兒結婚,而且擔任一所學校的校長),這跟他的哲學論述顯得很不搭,但「有了職業和妻子」,豈不是我在前面說的「有人可以愛,有事可以做」?(他對哲學的探討,則屬「有理想可以追尋」

所以,會追問「生命的意義何在?」覺得它深奧難解,很可能是因為你沒有人可以愛、沒有事可以做、沒有理想可以追尋,生命的能量和熱情還找不到可以投注、為之燃燒的對象。至於你要愛什麼人、做什麼事、追尋什麼理想,那是你個人的事,因為生命是你的,你自己說了算,也才有意義

相關焦點

  • 我讀完《人生有何意義》這本書,才發現原來自己只是一廂情願而已
    我閱讀《人生有何意義》這本書的初衷是,想知道關於「人生意義」,胡適先生到底做怎樣的闡述。但是通過閱讀以後,才發現,整本書中只有前面幾章是說「人生意義」。後面的文章就是另一個主題的內容了。當然,這並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否定這本書。
  • 人生有規劃,生命才有意義
    人生有規劃,生命才有意義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為了什麼而活?如果遇到一點點小困難就放棄,如果面臨著壓力就逃避,那麼我們還要繼續走下去嗎?人活著就是為了解決困難,知難而上往往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手段。沒有規劃的人生叫做得過且過,迷迷糊糊的過了一天,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 從《人生有何意義》來看如何堅持寫作
    這本書是他的精選文集,其中有他關於人生的思考,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都很有指導意義。看過這本書以後,我有以下幾點收穫:(1)開始學會去思考自己工作的意義,生活的意義。從每一件事情上來看,都有它的目的和意義。拿我目前在學習的思維導圖來說,我希望能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總結的能力,便於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 生命的意義,就是完成自己
    不知從何時起,我終於習慣了一個人去看電影;不知從何時起,我開始了尋求與家人及長輩靜靜的聊天或喝上一杯茶,不知從何時起,我慢慢學會了承受自己的傷痛而不是大肆宣揚發洩。上面這段話似乎在說明自己有很大的提升一般,其實不然。我的人生依然迷茫,我的現狀仍舊不堪。
  • 生命的意義——願你的人生充滿陽光,笑容滿是坦蕩
    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他什麼意義他就有什麼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做點有意義的事——(胡適《人生有何意義》)人生短暫,切莫虛度,做有意義的事,過精彩的人生,才不枉我們在這世上走一遭那麼怎樣的人生才算精彩呢?
  • 生命的意義在於「生命的延續」!
    生命的意義生命存在於世間有何意思?人活著最終會死去;植物最終會枯萎;動物始終會死亡;地球終究會毀滅。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無數人有無數種答案,無數哲學家在探討這個問題時也是各執其詞。那麼生命在世間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如果人早晚都要死去那麼活著有何意義?如果食物早晚都要腐壞那麼食用有何意思?
  • 探討「生命的意義」有意義嗎?——《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
    此外,這本書還介紹了作者結合牢獄經歷創建的意義療法,我作為心理學資深愛好者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學習的機會。對於普通的讀者而言,這是一個走近集中營去了解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感受那些在極端環境中遭遇磨難的人的情感,聆聽一位智者閃爍著光輝的思想的機會,更是反思自己生命的意義的契機。所以,我想邀請您,一同走進書中的世界。
  • 語文碎思之2020:螞蟻的生活有何意義?
    1螞蟻的生活有何意義但,螞蟻對人類的生活世界是有意義的,它是人類的生活圖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物的意義在與他物的關係中獲得。我的生活的意義,在我的生活中顯現,而我自己無法看到。我得跳出我的生活,在其之外,才能看到它的意義。怎樣才能跳出自身?這是一種高難度的跳躍技術。
  • 《活出生命的意義》:我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義
    對於這個問題,有一個人是這樣回答的:「我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這個人就是《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維克多E.弗蘭克爾,這句話也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弗蘭克爾說:人需要做的,不是像某些存在主義哲學家所教導的那樣去忍受生命的無意義,而是忍受自己不能以合理的方式去把握生命之無限意義。2.
  • 活著只是暫時,死亡才是永恆,再次思考生命的意義
    你經常思考嗎?如果有一天你問自己,既然所有的生命都會消亡,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在哪裡?要麼,你是遇到了人生的困境,一時難以走出,由此生出的悲觀思想。你必然是在乎的。因為,你的父母生養你,你的配偶陪伴你,你的兒女是你生命的延續,他們是你家庭的組成部分。你寧可自己挨凍受餓,也不願他們受一點點委屈。遇到危險,你會挺身而出,不顧自身安危,也要保護家人的安全。你的家人就是你生命的意義。這些都是從我們自身的立場考慮的,同理,你的家人不僅是你的你家人,你也是你家人的家人。如果你必然的對他們負有責任,義務。
  • 覺知與成長才是生命的意義
    這個壁壘可能是你那個不知道痛苦為何物的習得性無助, 也可能是你那個生活無憂,花天酒地的安樂適應症。 成長是一生的事,但年齡並不代表成長。成長意味著你從向外求認可,轉為向內求自省; 從求他人的關注點讚到精神上的自給自足。然而,這才是真正的強大與自主。
  • 真如的世界:那是一個「有意義」的世界,有「生命的體驗」的世界
    今天繼續說《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獨創「意義治療」,提倡追求生命的意義。其實,我也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有過關於生命的意義的思考。讀完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消化了一天,很多東西,其實很難融入到我們現代人的生命,這也或許他不如弗洛伊德等心理學家更出名的原因吧。大家更知道的是,有那麼一個人,在監獄中,發現自己的心靈是自由的,意志是自由的。他在書中所提出的很多觀點,其實很普遍,甚至就是一種常識。
  • 童年的經歷對以後的成長有何影響?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功夫巨星李連杰曾說過:「以後別說我是什麼國際巨星了,我現在更願意追問生命的意義,想做的是給生命添磚加瓦的事。」也有人說,生命本無意義,只是人為的賦予了它意義。童年的經歷對以後的成長有何影響?2.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 羅家倫:生命的意義
    生命既然很多,人類的生命,不過為宇宙無窮生命之一部分。莊子說:「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菌蟪蛄,何嘗沒有生命?大之如「天山龍」,固曾有其生命,小之如微生物,也有生命。但是在這無量數的生命中,為什麼人的生命,才有特殊的意義?為什麼人的生命,才有特殊的價值?為什麼只有人才對他的生命發生意義和價值的問題?第二,生命是變動的,物我之間,究有什麼關係?
  • 如果生命有著它的意義,那麼所經歷的痛苦也一定是有意義的
    3年後,當他從集中營中被解救出來時,他有孕在身的妻子和其他大部分家人都早已不在人世,但他作為119104號囚犯活了下來。1946年,他用了9天時間寫下了他在集中營中的經歷並出版,這本書名字叫《生命的意義》。1991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和每月一讀俱樂部將《生命的意義》列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本書之一。
  • 傅佩榮:生命的意義
    許多人在退休之後,主動到醫院或慈善機構擔任「志工」或「義工」,這時他們所考慮的不是薪資待遇,也不是社會地位,而只是單純的「有工作可以負責」,因為這樣將使生活變得踏實。 我有一位朋友,當了三十幾年公務員,退休之後一個月就覺得無聊了。原先真的沒有料到,每天的上班「居然」是個甜蜜的負擔。現在不必上班了,反而開始煩惱。
  •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在一起,時間才有意義
    李鴻其飾演的林格在這部電影是一個為愛犧牲自己的人,而李一桐飾演的邱倩是一個被林格用生命在愛著的人。看完這部電影,不禁讓人發出一個疑問:愛情值得拿命去拼嗎?在邱倩還沒記起林格之前,她對林格說:「我好羨慕那個女孩,有個那麼愛她的人。」當時不知自己就是那個被愛的人,所以心生羨慕,而林格明知道邱倩口中自己羨慕的女孩,就是她自己,卻死守著一張嘴沒有說出來。看到這一幕,我覺得挺感觸的,說明李鴻其的演技不錯,打動了我。
  • 在校大學生兼職有何意義?
    費時費力 薪資不多 放著大好時光不好好學習作為大學生卻去做廉價勞動力 大學生兼職有何意義可以讓在校大學生獲取各種知識 大學生在學校學的都是書本知識,從理論到理論,即使有實驗、實習,那也是在實驗室進行的實踐或有嚴格的實習大綱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實踐。這種實驗、實習與在廣闊的社會中進行的實踐是有很大差別的,前者是屬於教學性質的,後者才是真正的社會實踐。實驗、實習的專業性較強,決定了獲得的知識也有很強的專業性。
  • 生命有了恩情才有意義
    釋迦牟尼說過一句話:「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會你一些什麼」。所以我也相 信: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那都是我們該去的地方,經歷一些我們該經歷的事,遇見我們該遇見的人。感恩所有遇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林清玄:生命的意義
    在疾駛的車上,他問我:「林先生,請問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是第一位問我關於生命意義的計程車司機,一時之間使我怔住了。我的腦海浮現出我讀中學時,學校大禮堂門口的對聯。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如果一個人的生命,在一生中都沒有開展,沒有對世界有益,那麼他就白活了吧?我對計程車司機說:「生命的意義就是使自己每一天都有一些心靈與智慧的增長,每一天都對世界有一些奉獻與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