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完《人生有何意義》這本書,才發現原來自己只是一廂情願而已

2020-12-13 永願書迷

我閱讀《人生有何意義》這本書的初衷是,想知道關於「人生意義」,胡適先生到底做怎樣的闡述。

但是通過閱讀以後,才發現,整本書中只有前面幾章是說「人生意義」。後面的文章就是另一個主題的內容了。當然,這並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否定這本書。若果有讀者帶著「人生有何意義」這樣的問題去閱讀這本書,那麼我建議只閱讀前面幾章就好了。

拋開「人生有何意義」的問題以外,我覺得這本書的組織結構有點不像「人生意義」這類話題的結構,應該是胡適先生的隨筆文章集。這就是我閱讀這本書後的一個感受吧!

以上僅僅是我的閱讀感受,那麼這本書也給了一個很真實確切的答案!

這幾年,我一直有一個疑惑,一個人生下來,是不是多餘的呢?如果不是多餘的,那麼他存在的價值是什麼呢?有人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存在的理由」,那我存在的理由是什麼呢?

很多時候,我們一直在說要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那這個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呢?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那麼我們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呢?

如果我們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義,那我們是不是活著就是沒有了意義呢?

《人生有何意義》這本書給的答案就是「人生的意義全是各人自己尋出來、造出來的:高尚,卑劣,清貴,汙濁,有用,無用……全靠自己的作為。」

人本來就是整個生物系統中一個小個體而已,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們與生物界的任何一個生物都沒有分別,所以也就沒有什麼意義可言了。

那麼我們生而為人,我們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何以有生,而是在於我們怎樣生活。所以有人早出晚歸、有人白日做夢,有人奮筆疾書,也有人遊戲人生。對也好錯也罷,這就是他們的人生意義。

我們的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它什麼意義,它就有什麼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做點有意義的事。

在我產生「人生有何意義」的問題的時候,我僅僅是一廂情願而已罷了!人生的意義在於我們怎樣做和做什麼!而不是我們想什麼!

相關焦點

  • 原來我們已經不再相愛,只是我一廂情願而已
    原來我們已經不再相愛,只是我一廂情願而已有的時候真的該放下了,因為我們都變了。1:其實,沉默就是答案,躲閃就是答案,不再主動就是答案,其實,你早該明白了。別太善良了,別太大方了,也別太能幹了,時間久了人家會覺得,你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
  • 讀完這3本書,我為迷茫的人生找到了出口,你呢?
    你是否跟曾經的我有一樣的感覺,明明已經努力過了,自己的人生卻依舊是一片黑暗?不知自己的前路在何方?懷揣著夢想的我們,不知疲倦地重複著別人的人生,這一刻,我們不再是自己,而是一個庸庸碌碌的人,如行屍走肉一般。
  • 「你對我好,我就得嫁給你?別開玩笑了,只是你一廂情願而已」
    王聖就是萬千之中的一個,這半年來,他一直以慕名者的身份給張曉點外賣,不管過什麼節都買禮物,只是送的時候他讓快遞員給送去,而是自己一個人默默的在旁邊偷偷地看著。每次送去之後,一直看到張曉上了樓,屋裡的燈亮了,他才走。
  • 讓努力,變得有意義!這三本書推薦給你
    楊絳老人曾經說過,「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的確,自己的世界與別人無關,由你自己掌握,培養自己的品德,做一位「君子」誠於中,形於外。人山人海,人來人往,自己自尊自愛,才自由自在。要使心意誠實,表裡如一,做到「誠於中,形於外」,最終達到「身修」。
  • 從《人生有何意義》來看如何堅持寫作
    最近我讀了一下胡適的《人生有何意義》,說實話,以前像這樣子的書我基本上是看不下來的。之前參加過諾爺的寫作課,一直希望能夠提高寫作能力。諾爺建議我們多讀一些經典作品,剛好有人推薦,所以找了這本書來看。這本書的作者胡適先生是20世紀中國著名的學者、思想家、教育家。他擁有32個博士頭銜,在很多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讀完這2本書後,你會找到自己的答案
    活在世界上,我們總希望給自己找到生存的意義。因為不同的選擇,生命便有了不同的目的:有些人為事業而活;有些人為愛情而活;有些人為自己而活;有些人情願犧牲自己成全他人。但是,無論選擇是什麼,最終你的生命便成了你的選擇。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 總是一廂情願地去喜歡一個人,但到頭來被感動的只是自己
    生活中有很多人,明明不甘平庸卻又在平庸中沉淪,明明很想改變卻又一堆藉口無動於衷,於是到最後生活依然一潭死水半死不活。不要給自己設置太低的天花板,人生只有一次,你有資格活成想要的樣子。我流淚的時候,你也在流淚。我認為你沒我孤獨。我微笑的時候,你還在流淚。原來你比我寂寞。
  • 這本書,破解你———升級成更好自己的正確行動步驟
    儒家經典《論語》的這句話,最普遍的意思是形容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感嘆人生世事變化之快,亦有惜時之意在其中。讀完手中這本《讓我們和時間做朋友》,我發現孔子的的時間觀和這本書的主旨驚人的一致。
  • 韓安冉剛與小豬複合,男方就約會「新女友」,原來複合只是一廂情願
    而在網紅圈也同樣有一位叫做「小豬」的網紅,他本名叫做邱斯鈿,同羅志祥一樣,邱斯鈿在網紅圈也是出了名的「渣」,就連其本人都調侃自己是「豬油渣」。 韓安冉今年才21歲,但是人生經歷卻比大多數人都要豐富多彩,小小年紀就已經經歷了結婚生子再到離婚。
  • 大快人心,讀完50本書後,我終於找到了有效讀懂一本書的方法
    他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出「筆記讀書法」讓我們知道,在讀書過程中,寫筆記、重讀筆記和活用筆記才是讀書的標配。書中不僅僅是教我們單純地記住書中的內容,還告訴我們如何把書中的知識化為己有,並且在日常中運用自如。
  • 一年讀完700本書,別不信,看看這本書你就知道了
    俞敏洪上大學期間,在醫院住了一年,那一年他讀了將近300本書,羅振宇每天閱讀一本書,這一習慣堅持了七年。不禁感嘆,快速閱讀真是能人必備技能。可同事李姐有不同意見:「書讀那麼快,一點東西都沒學到,那讀著幹嘛?」原來讀得快,在別人看來也是不求甚解的表現。
  • 讀完這6本書
    3、《婚姻的意義》作者:提摩太·凱勒 (Timothy Keller)豆瓣評分:8.6本書作者認為:「沒有兩個人完全合得來,結婚後,兩人都會發生深刻的變化並且無法預知會有哪些變化,我們必須學會去愛自己選擇的陌生人
  • 婚後發現老公並不愛我,怎麼破?
    我一直以為婚後的我們會一直相親相愛的走下去,可是到最近我才明白,也懂了原來老公並不愛我。他只是想要一個可以陪他過完下半輩子的人,但這並不是愛,只是他對她的承諾而已。我一直以為老公是愛我的,可是最近因為一條簡訊,讓我從幸福的懷抱裡直接墜入了冰窖,原因很簡單,我無意間發現了他的前女友發過來的一條信息,信息的內容是這樣的:"冬,你現在過來好嗎?有沒有結婚?還有木有遵守我們之間的承諾,找個人好好的替我照顧你。
  • 我忙我沒時間|看完《女傭的故事》,才發現原來我的時間這麼富有
    之前加入了寫作群,但我沒有時間寫作,別人一個月可以寫很多文章,而我只有寥寥數篇,看著她人的進步,真是徒增了自己的煩惱。無意間,看到朋友圈有人推薦了這本書《女傭的故事》,朋友寫道: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時間寫作,你看看這本書就有動力了。這句話打動了我,於是毫不猶豫,網購了這本書,書買回了,我竟然著迷一樣用一天多的時間讀完了。
  • 現在的你多久讀完一本書?
    問這個問題沒有特別的意思,只是想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最近的讀書時刻。前一段時間在上當代文學課時,老師在課上為我們做了一個小小的計算:大學四年,每年有四十八周,如果每周讀一本書,四年至少可以讀二百本書,縱觀現當代文學教材提到的重點作品,差不多就有兩百本,完全可以讀完。
  • 別瞧不起範進中舉,讀完《儒林外史》,才發現原來範進是人生贏家
    可是,如果你把這本書讀完的話,才會發現範進才是標準的人生贏家。如果你知道他後來當了多大官,就不會笑話他了。實際上,吳敬梓的這部《儒林外史》本來就是諷刺小說,作者借用範進的遭遇來諷刺當時的科舉制度以及人情冷暖。但是在這本書中,作者最後也沒有忘記範進,給範進安排了一個比較不錯的結局。雖然範進上半輩子為了科舉吃了不少苦,可是最終還是依靠科舉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 買了幾百本書,僅讀完幾十本,收穫比全讀完還多,這樣讀書就對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讀書方法,不同的時代亦有不同的讀書方式。比如「半聖」曾國藩教育他的子侄們讀書時經常說的是:一書不盡,不讀新書。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不把一本書讀完讀透,不要著急去讀其他新書。然而,現在時代變了,社會的高速發展,碎片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我們不得不在海量的書籍中篩選出對自己有用且有效的書籍。如何選擇?唯有多讀兩字。合適的就讀完,不合適的就留待以後再讀吧。
  • 對我影響比較大的幾本書
    那麼,我們應該讀什麼樣的書,讀書對人生到底有沒有用,讀書真的能改變人生嗎?下面,我就以自己粗淺的學識來解釋一下。人的知識層次不同,書也有三六九等。同樣一本書,被有些人奉為經典,也被另一些人嗤之以鼻。為什麼呢?那是因為讀書好比吃飯,每個人的口味不同而已。所以,讀什麼樣的書,完全取決於您的個人喜好。就拿本人舉例來說,我學的是機械工程,純理科專業。但是本專業的各科成績,經常補考,原因無非是不喜歡。
  • 一周讀完一本書,幫你實現一年讀完52本書的小目標
    很多人對於讀書有深的恐懼,一聽說一年讀幾十本書,甚至是上百本書都會感到不可思議,其實讀書真的沒有那麼難,一周讀完一本書,一年就可以輕輕鬆鬆讀完52本,關鍵是你要明確讀書的目的、掌握讀書的方法。一、明確讀書的目的首先,讀書是為了獲得新知。
  • 原來喜歡你,只是一種錯覺而已
    只是,你讓我知道了,原來你離開我會不捨得。沒有了青春期的熱情洋溢,也沒有了當初的衝動,只是安靜地坐著,就讓人覺得這是一個滿是憂傷的姑娘。每個人都是一本書,讀不懂會錯過,讀懂了會心疼。莫憂姑娘告訴我,以前的她也如她的名字般,無憂無慮。春賞花,夏聽雨,秋採果,冬玩雪。日子雖然是平淡無奇,但是卻其樂融融,歡快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