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閱讀障礙的孩子成績差、識字困難,但大多數家長卻從沒聽說過

2020-12-27 常青藤爸爸

前些日子,一個朋友跟常爸抱怨:「孩子上三年級下學期了,很聰明活潑,可就是學習很差,尤其語文,成天說他甚至斥責也沒用,真是急死了,有沒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常爸問:「孩子的閱讀能力怎麼樣?」朋友說:「愁的就是這個,讀都讀不成個句,也不知道他成天都學什麼了。」

常爸問:「孩子是不是有閱讀障礙啊?」朋友很詫異:「閱讀障礙是什麼?是病嗎?我聽都沒聽說過。」

於是,常爸建議朋友帶孩子到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給孩子做個測試。測試結果,孩子有輕度閱讀障礙。朋友一家這才恍然大悟,之前錯怪了孩子,以為是孩子學習不夠認真努力,還耽誤了他沒有儘早做幹預訓練,真的是懊悔不已!朋友夫妻倆也是高知,但卻對閱讀障礙全無認知,常爸覺得真的是需要普及一下。

常爸約訪了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劉麗,請她來跟我們談談關於閱讀障礙的相關問題。

常青藤爸爸:什麼是閱讀障礙?

劉麗:閱讀障礙是指孩子智力正常,有正常的受教育機會,但閱讀能力的發展卻明顯落後於同齡孩子。閱讀障礙是學齡期兒童學習困難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一般到三年級能夠明確診斷。

閱讀障礙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記字特別困難,學過的字很快就忘了,還經常搞混那些形近字。在閱讀的時候經常是隨意讀的,他認識一段文字其中的幾個字,就猜著讀出來了而不是很準確地讀出來。

另外,孩子的閱讀速度非常慢,即使到了成人之後,識字準確性的問題可能不大了,但是他閱讀的速度還是提不上去。還有就是比如說有的孩子到了三年級,甚至四年級,他還用手點讀,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讀完了之後他能理解的內容,或者能想起來的內容也非常有限。

為什麼呢?因為大腦的資源是有限的,他大部分的資源都用來努力地認這個字了,剩下能用來理解、分析、整合、推理的這些資源太少了,閱讀的流暢性太低,就限制了他進行這種高級信息的加工能力。

常青藤爸爸:閱讀障礙是個病嗎?是怎麼引起的?

劉麗:這要看「病」的概念如何界定。早期大家的觀點是只有身體的問題才是病,後來才有了心理疾病的概念。閱讀障礙是一種認知上的問題,那麼認知上的問題算不算病呢?

在國內其實沒有把閱讀障礙劃定為病症,大家更接受的說法認為它是一種認知障礙。但是在國外它被認為是一種病,因為它的產生有生理基礎,有很多醫生在研究這個問題,有很多言語治療(speech therapy)的診所對它進行幹預。

它的成因包括遺傳因素、腦發育過程當中的異常、認知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等,這些因素之間也會相互影響,非常複雜。以環境因素為例,母親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閱讀環境等會影響一個攜帶風險基因的孩子最終是否真的會發生閱讀障礙的問題。

我還想提醒大家注意的一點,就是家庭當中的方言使用情況。舉個例子,家庭使用普通話的孩子閱讀的時候,他的普通話口語已經建立好了,只需要把這個字跟普通話口語建立聯繫就行了。但是,如果家裡習慣使用方言的孩子,他讀這個字的時候,必須要先跟普通話建立聯繫,之後他得再把普通話跟方言建立聯繫,才能理解他所讀的那個字的意義,所以多了一個步驟。這對正常的孩子來講影響不大,但如果他是有閱讀障礙的高風險的孩子,對他來講就又多了一層阻礙。所以,如果早期發現孩子有閱讀障礙風險,家裡的語言環境可能也是一個要考慮的因素。

常青藤爸爸:有沒有研究,有閱讀障礙的孩子的比例?

劉麗:有的。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有一個研究,漢語閱讀障礙的比例是大約5%到8%左右。我自己做的研究是在8%左右的範圍,樣本基本上是北京城區和部分郊區的孩子。

常青藤爸爸:這個比例不低啊,但閱讀障礙在國內好像是個比較新的概念,很多家長沒聽說過。

劉麗:對,我們以前沒覺得它是一個科學的問題,好像就是覺得孩子學習不好,成績差,或者懶惰,學習態度有問題,其實對孩子不公平,也沒有給孩子有針對性的幫助。

常青藤爸爸:閱讀障礙要到三年級才能明確診斷,那麼早期有沒有什麼「徵兆」?

劉麗:有的,我們稱之為閱讀障礙的風險因素。一般的孩子一歲半時會經歷詞彙爆發期,這時學習詞彙的速度會很快,但有的孩子到了兩歲還不開口說話,就有可能有這種風險。咱們俗語有一句叫「貴人語來遲」,其實這是有誤導的。

但是,這個現象只是一個風險因子,也不一定真的就會變成閱讀障礙。為什麼閱讀障礙一般要到小學三年級左右才能確診呢?因為必須得是書面語閱讀方面有問題才叫閱讀障礙,僅僅是口語方面的問題,我們不能叫它閱讀障礙。

常青藤爸爸:閱讀障礙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和危害呢?

劉麗:閱讀是現代人類最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而閱讀障礙是學習障礙最主要的類型之一,孩子的學習障礙問題有70%-80%是由閱讀障礙的問題引起的。閱讀障礙孩子的智商沒有什麼問題,有的孩子甚至還蠻聰明,但是他的閱讀成績卻非常差,他的識字量、閱讀速度,要比同齡的孩子落後差不多兩個年級左右。一般到三年級的話,他基本上就相當於一年級左右的一個閱讀水平。有的家長和老師會誤解這個孩子就是不用心、不努力。

而且,年級越高,閱讀障礙的影響越大,因為需要自主閱讀的材料會越來越多,涉及到各個學科,而不單單只局限在語文這個學科裡。比如數理化,你只有讀懂了題目,才能解題,如果連題目都理解不了,怎麼解題呢?由於閱讀障礙所帶來的學業困難,往往還會影響孩子的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和同伴關係,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幸福感影響很大。閱讀障礙如果不進行幹預,往往會持續到成年期,對成年期的職業生涯造成影響。

常青藤爸爸:如果孩子兩歲還一個詞都不說,那就要去醫院檢查了是嗎?

劉麗:我建議首先去醫院,看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是什麼,比如有的孩子出生時宮內窘迫,造成腦損傷,或者別的腦發育的問題。如果醫生看完了之後,比如做一個核磁之類的,確認孩子的腦部發育沒有什麼大問題,就可以到一些兒童語言和閱讀發展的研究機構來,做一些語言能力的促進訓練,同時也可以檢測一下他有沒有閱讀障礙的風險。

常青藤爸爸:怎麼測呢?如果沒有條件到咱們機構檢測,有什麼方法家長可以自測嗎?

劉麗:會有很多測驗內容。比如在幼兒階段有一個測驗是考察孩子的語素意識:如果長脖子的鹿叫長頸鹿,那麼短脖子的鹿叫什麼?答案就是短頸鹿。

還有的測試考察孩子語音的短時記憶能力:我們讓孩子重複一些新造出來的詞,這些詞是不存在的,比如說「拉拔燈」,這個東西從來不存在,讓孩子重複。因為孩子學說話,必須從成人的連續語音流裡分解出詞彙來,他得有對語音流的分割和記憶能力。如果孩子在這些測驗上表現的比他同齡的孩子要差,孩子就有風險。

如果孩子的父母或者是兄弟姐妹當中,有人就有閱讀能力差的問題,那這個孩子有可能也是有這個風險的,這就是遺傳的因素。

不方便到機構測試的家長也可以通過類似的方法自己做個簡單自測,但是家長自測的話,專業性無法保障,還是到專業機構測一下比較放心。

常青藤爸爸:聽說有一些名人比如李光耀、小布希,都是有閱讀障礙的。

劉麗:小布希的閱讀障礙是經過診斷的。他小時候有閱讀障礙,經過幹預訓練,他的閱讀水平應該已經提高到平均水平了。但以前美國的媒體經常會譏笑小布希,拿他的語言能力說事兒。畢竟人們對一個總統的語言水平的要求,和對普通人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李光耀和他的女兒據說也尋求了心理語言學家的幫助來克服閱讀障礙的問題。

常青藤爸爸:如果說孩子確實有這種風險,那家長應該怎麼辦呢?您剛才提到了早期幹預。

劉麗:對,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來進行早期幹預是非常重要的,幹預的越早越好,因為如果等孩子長大了,尤其上學之後,他發現自己閱讀能力跟不上同齡孩子,那種挫敗感是挺強的,而且這個時候再進行特殊幹預,孩子自尊心很強了,他就會覺得是不是我有什麼問題,有什麼病呀?他這種牴觸心理也會比較強。但是在幼兒階段不一樣,他沒有心理負擔。同時,年齡越小,腦的可塑性越高。

常青藤爸爸:這個幹預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劉麗:現在主要的幹預手段是認知訓練,就是我們說的傳統行為訓練,針對孩子不同的特點。比如,如果孩子的語音加工有問題,那就要經常對他進行語音方面的訓練,比如押韻、有韻律節奏感的兒歌訓練,再比如語音記憶和發音速度方面的訓練。如果發現這個孩子視覺、字形的加工有問題,那就要著重這方面的訓練。

現在咱們國家還沒有閱讀障礙的篩查和幹預體系,社會上有一些商業和公益類的做此類培訓的機構,大部分機構主要是依據西方拼音文字閱讀障礙的一些理論方法進行閱讀障礙的幹預,但是漢語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特點,西方的理論和技術體系不一定完全適用於漢語閱讀障礙的幹預。

另外一種手段就是藉助腦科學的儀器設備。腦科學現在比較熱門的領域就是神經調控,藉助儀器設備,像tDCS刺激有問題的腦區。在刺激的同時結合認知訓練,效果就會比單單只用傳統行為訓練好。尤其一些閱讀障礙特別嚴重的孩子,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途徑,但目前這種手段還在探索階段,有一些小樣本實驗的論文發表,離實際應用還有一段距離。

常青藤爸爸:但是我作為家長,一聽電刺激呀,還是有一些……

劉麗:真到廣泛應用的時候,安全性肯定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必須是有保障的。實際上比如像tDCS,現在的絕大多數實驗中採用的那個電流其實非常非常的微弱,就像我們一個人的兩根手指捏住一個5號電池的正負極,就那麼大的電流。

常青藤爸爸:如果孩子可能有閱讀障礙,在家裡父母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劉麗:影響孩子閱讀發展的其中一個關鍵指標就是母親的文化教育水平。因為早期,尤其在幼兒階段,主要是母親跟孩子進行親子交流,充分、良好的親子交流對孩子後續的語言和閱讀能力的發展助益良多。所以,家庭教育很關鍵。

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家長可以通過聽力路徑,幫助孩子學習,建立自信。

另外一個重要的點是:閱讀障礙的孩子往往會伴隨焦慮、挫敗、退縮或者憤怒等情緒問題,家長應該在疏導孩子的這些情緒問題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畢竟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才是最為重要的。

總結一下

敲敲小黑板,一起畫重點!

1、 孩子2歲了還不開口說話,這裡的「不開口說話」指的是一個詞都不說,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是否是語言發育遲緩,還是其他腦部發育問題。如果檢查確認腦部發育沒有問題,就要考慮孩子是否有閱讀障礙風險。

2、 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閱讀環境等會影響一個攜帶風險基因的孩子最終是否真的會發生閱讀障礙的問題。所以,從小陪伴孩子做親子閱讀真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3 、通常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老師和家長都會歸咎為孩子笨、不努力。其實,有可能是孩子存在某些腦部發育問題或認知障礙。閱讀障礙就是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所以父母要早認識、早幹預才能給孩子有效有針對性的幫助,一味抱怨、責罵有弊無益。

4 、大一些的孩子,如果真的確認有閱讀障礙,家長就要付出很多努力和辛苦幫助孩子學習,建立信心。把習題和作業題目讀出來給他聽,利用他的聽覺路徑,有利於他的理解,跟同齡人同步完成學業。

5 、實現人生價值的路徑有很多,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只是在認知的一個面向有障礙,但這並不影響他其他方面的發展,文中說到的小布希、李光耀和他的女兒李瑋玲,甚至愛因斯坦、湯姆克魯斯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閱讀障礙,但這並沒有阻擋他們成為優秀的人,幫助孩子建立樂觀向上、健康自信的性格與心態更為重要。

相關焦點

  • 閱讀障礙,你的孩子有沒有?
    A  學習能力差,可能是「閱讀障礙」造成的  小學三年級男孩小強,入學前健康活潑,看起來和同齡孩子沒什麼不同,可是上學後卻出現了嚴重的學習困難:閱讀與記字困難,不僅拼音學不好,而且學過的字很快就忘了,讀課文讀不成句子,或增字或減字,讀後不知意思。做數學應用題時,由於不認識的字太多,必須家長讀題。
  • 閱讀困難,讀錯字跳字認錯字,孩子或有「閱讀障礙」,得及時化解
    如果一個孩子出現文字理解時間長,做題時間長,容易出錯,閱讀成績差等現象,那麼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可能孩子不是你想要的簡單的不愛學習,而很有可能是有閱讀障礙的。什麼是閱讀障礙?閱讀障礙是一個普遍存在卻又不為大家所知的毛病。公眾對讀寫障礙的認知度還不到1%,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及地區。
  • 什麼是閱讀障礙,閱讀障礙在識字方面有哪些表現?
    什麼是閱讀障礙?閱讀障礙是指智力正常或超常,但在閱讀成績上落後的現象。
  • 孩子閱讀、書寫困難 或是學習障礙
    通常,這類兒童通過專業的學習能力訓練,可以逆轉病情、提高成績。孩子有這些表現當心患了學習障礙孩子有哪些表現,要警惕學習障礙呢?段桂琴主任介紹如下:1.閱讀困難孩子閱讀時經常出現字詞遺漏或增加、語速過急或「語塞」,默讀困難,需藉助手指逐字指點進行閱讀。另外,有些孩子可整句讀出,但不能分讀音節,對因果順序表達欠佳。
  • 孩子總是記不住生字?或是「識字障礙」,這時家長的態度很重要
    不用一天就忘記了"表妹接起來話:"現在孩子記憶力都不太行了,要多吃點豬肝補補腦"表姐擔憂的說"對啊,我一直很擔心他是記憶力不太好,在想是不是得帶他去看下這方面的醫生,孩子識字差,很容易就拉下課程,比別的孩子跑慢一步了"像俊俊一樣,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在孩子上學之後,會出現識字、閱讀等方面的困難
  • 閱讀障礙:孩子成長路上的魔障
    可是上學後他卻出現了嚴重的學習困難:閱讀與記字困難,不僅拼音學不好,而且學過的字很快就忘了。讀課文讀不成句子,或增字減字,讀後不知意思。做數學應用題時,由於不認得的字太多,必須要家長給讀題。同小強一樣,還有不少孩子剛學過的字馬上就會忘記,有的孩子經常分不清「牛」和「午」…… 這些孩子是否真的像一些家長和老師說的那樣「笨」「糊塗」和「懶」,是否真的不堪造就了呢?
  • 孩子成績老是提不上去,有一種病叫學習障礙
    為此有網友為成語「遠交近攻」賦予新解: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離得遠一點,還能稍微交流交流;離得近了,想不攻擊,都難。現在,很多年輕的家長都覺得最傷害家庭關係的事情,就是輔導孩子作業,一方面是親子關係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夫妻關係也會累及,爸爸媽媽總覺得孩子成績不好是遺傳了對方的基因。
  • 孩子成績差,可能中了「學習障礙」的毒
    在兒童早期綜合發展門診,有時會遇到家長反映孩子成績差、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字詞記憶困難、課文朗讀不能成句、抄寫錯誤嚴重等,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這種問題不但沒有改善,反而還會增添其他小毛病。很多家長都將其歸結為孩子貪玩、讀書不努力等,其實孩子或是中了「學習障礙」的毒。
  • 孩子學習困難——讀寫障礙
    讀寫障礙,也叫讀寫困難。是一種特定的學習障礙,有閱讀障礙和寫作障礙兩種(還有少部分聽覺障礙),但是大部分人都是閱讀障礙和寫作障礙同時存在。其形成的原因,是孩子先天大腦神經發育異常,不是後天學習環境不良,或者缺少學習經驗所致。
  • 細說閱讀障礙,孩子很難克服,家長和老師卻都不理解
    閱讀障礙,簡單說來它是一種大腦綜合處理視覺和聽覺信息不能協調而引起的一種閱讀和拼寫障礙症(今天只談閱讀)。具體表現如下:識字方面◎認字與記字困難重重,剛學過的字就忘記。文字在他面前就是總也搞不懂的魔鬼盒,看到文字就發蒙。
  • [考動力]孩子成績差,可能中了「學習障礙」的毒
    在兒童早期綜合發展門診,有時會遇到家長反映孩子成績差、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字詞記憶困難、課文朗讀不能成句、抄寫錯誤嚴重等,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這種問題不但沒有改善,反而還會增添其他小毛病。很多家長都將其歸結為孩子貪玩、讀書不努力等,其實孩子或是中了「學習障礙」的毒。
  • 孩子讀書磕磕絆絆,剛學過的字馬上就忘?專家:或有「學習障礙」
    生活中古靈精怪,一拿起書就讀得磕磕絆絆,剛學過的字馬上就忘,寫起字來要麼多一筆、要麼少一畫…… 遇到這樣的孩子,家長、老師總是說:「你也太不認真了!」「你怎麼這麼不努力?」……可無論怎麼提醒,怎麼嚴管,孩子卻起色不大。 「這孩子怎麼這麼笨?」有家長問。
  • 孩子讀書磕磕絆絆,剛學過的字馬上就忘?專家:或有「學習障礙」
    張旭說,如果孩子朗讀時讀得很慢;經常丟字、加字、改字;容易混淆形狀相似的字,能讀對字,但完全不知道字義;或者原本知道字義,但把字放到句子中就無法理解;遇到不認識的字,無法根據上下文去推測;總結深層含義的時候有困難……有這些表現,就可能是「閱讀障礙」。
  • 四個精準問答解決家長在孩子小學識字階段的困惑!識字關卡這樣過
    眾所周知,識字對那些初入小學階段的兒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只有掌握大量的漢字,才能進一步理解語文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的造句、閱讀、寫作等等!而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識字環節總是不盡如人意,前教後忘,互相混淆,導致語文成績差,這讓家長們憂心忡忡!
  • 責怪孩子學習不好,可是你知道麼?近10%孩子是因為有學習障礙!
    孩子學習不好,成績差,家長常常歸結為兩個原因孩子太笨,或是孩子學習不用功,沒有上進心。但是,有權威機構對130餘例14歲以下「差生」進行智商測定和跟蹤調查顯示,他們中的大多數智商並不低,甚至比一些學習好的孩子智商還高。
  • 學習認真,成績卻很差?家長要注意了,提防孩子天生「閱讀障礙」
    也是孩子成績的「分水嶺」。導致兩極分化的原因,我歸類了一下,大概有以下這幾種原因:1、 知識加深我們都知道小學一二年級的知識點比較淺,很多知識有的孩子在幼兒園或者一些培訓銜接班,就已經學過了,重複加深學習,所以考試拿一個好成績並不是難事。
  • 識字的精髓在於「回歸閱讀」
    近年來,隨著小學教育的難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新生在入學後遇到了學習障礙。不少學生在入學後花費了大量時間識字,不僅佔用了休息時間,還會出現由於識字量不足導致讀寫困難,無法理解題意等問題。尤其是在考場上,由於讀題速度慢、理解能力差以至考試成績不盡人意,不僅家長著急,孩子心中也會為此蒙上陰影。
  • 心理| 閱讀障礙,曾困擾很多「天才」
    那些閱讀有困難的孩子,在以上這一系列大腦運轉的環節中,有障礙或缺失。於是,在需要掌握閱讀來提升見識的中小學階段,他或許就變成了別人眼中的問題學生。 塔夫茨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夫的兒子,也是一名患有閱讀障礙男孩。她從中獲得了對這類孩子的洞察力,後來寫成了一本書,叫做《普魯斯特與烏賊:閱讀如何改變我們的思維》。
  • 閱讀障礙,「了你解嗎?」
    小明不是一個特例 全世界,有著千千萬萬的小明 小明—— 是孩子 | 是中年人 | 是老人 小明們有一個代號 「閱讀障礙者」 你也許聽說過這個人群的名字 可是,你真的了解他們嗎?簡單的來說,閱讀障礙就是一種學習困難。
  • 心理師爸爸:發現女兒「識字障礙」後,我做了幾件事
    有些孩子入學後,在識字、閱讀等方面會表現出明顯的困難,成績落後於其他同學,不少爸爸媽媽因此感到無比焦慮。原來,全球有5~1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識字障礙」。「識字障礙」者,絕大多數可以正常的聽、說,但他們讀書、寫字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