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小說編年史
導讀:對於崔東山這個角色,基本只有「人精」兩個字可以概括,因為前身是文聖首徒,上五境的大修士,不僅實力強,學問也是一等一,本身最為注重的心機詭計,更是到了一種算無可算的地步,只是因為和崔瀺魂體分開後,才成了一個全新的角色——崔東山。
這個角色,在我的印象中整體是不太佳的,最重要的是,無論從哪個方向都有點看不透他,哪怕本身身為讀者,已經是站在上帝視角查看全局了,但好像崔東山卻站在更高的維度一般,身上有著太多的迷霧。
在小說中,整體上的論調,多是一副山上好風光的局面,尋常百姓羨慕山上神仙的神通廣大,江湖綠林也是嚮往山上風光的自由,哪怕是人間帝王,對於山上風光也多有嚮往之心。
於是,一個疑問就來了,山上的風光真有這麼美嗎?
對此,站在上帝視角,對於各大山上風景也有些了解,類似於桐葉洲的桐葉宗以及玉圭宗等等存在,這些站在一洲之地上最頂尖的名門大派,對於整個一洲之地,基本可以做到俯視,隨便一個門派子弟,在山下都能成為被稱為神戰般的存在,可謂是好不自在。
不過,山上也有山上的煩惱,要忙於修煉,要忙於各種山上山下各種大小事物,影響更大更深遠的,還要忙於算計別人以及不被別人算計。
總之,山上風光是好,可也不太自由,各種各樣的大事小事,一點也不比凡人來的輕鬆,特別是修煉一事更是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旦普通了,哪怕曾經再耀眼,如同蘇稼一般,還有幾人看重呢?
不過,在所有人中,崔東山卻是一個異類,一個徹徹底底的異類。
修煉對於崔東山來講,從來都不是打發時間的首選,各種算計,各種復盤,才算有一點打發時間的意思,所以,整體上對於崔東山這個角色來講,更多的時候,都是為了打發時間而做一些事,而不是為了達成一些目的而去做一些事(當然,可能是看的章節不夠多,理解不夠深,所以最終才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在章節《煉製》中,就有這樣一幕:
董靜怒斥道:「崔東山,你一個元嬰修士,做這種勾當,無不無聊?」崔東山理直氣壯道:「我就是快無聊死了,才來你這兒找有聊啊,不然我來幹嘛。」
之後,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亂做一通,如同孩子搗亂一般模樣,這般行為舉止,和一尊元嬰境大修士簡直不相匹配,這種小孩子過家家般的舉動,在元嬰這個境界,怕也就只有崔東山樂意去做。
雖說如今崔東山也是頂著一副孩童稚嫩的模樣,但是,模樣稚嫩不代表涉世不深,一個曾經兩三百歲的老怪物,也擁有曾經的記憶,能夠從崔瀺轉變成崔東山,的確也是讓人印象深刻。
最後,崔東山的理念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會如此無聊?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長按點讚,一鍵三連,感謝大家的支持。
小小說編年史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