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風景道是全域旅遊及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是鄉村發展戰略構建下產業融合的有力載體。在「快進慢遊」旅遊交通網絡下,建設鄉村風景道能夠實現道路沿線及周邊區域的景觀化、產業化和現代化,鄉村風景道也將成為當地的「生態路、景觀路、旅遊路、文化路、產業路、致富路、精品路、共享路」。
綠維文旅在對「快進慢遊」旅遊交通網絡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梳理了鄉村風景道的五大功能,並對其結構與建設進行分析。
一、「快進慢遊」旅遊交通網絡
《關於促進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的運行機制,基本形成「快進」「慢遊」旅遊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旅遊交通產品供給能力明顯增強,旅遊交通服務功能明顯改善,服務質量有效提升。
隨著自主旅遊時代到來,人們對旅遊交通的多樣性和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進慢遊」旅遊交通網絡成為連接旅遊客源地和旅遊目的地的橋梁,「快進」縮短了區域通達時間,「慢遊」提升了旅遊目的地的交通體驗。
二、鄉村風景道的五大功能
(一)交通運輸功能
鄉村風景道的本質是交通道路,是旅遊交通網絡的一環,用以確保旅遊目的地與外界溝通順暢,屬於社會基礎設施和公共資源,具有交通運輸功能。
(二)休閒遊憩功能
鄉村風景道通過打造獨特的景觀風貌、文化體驗及豐富多樣的休憩、娛樂節點,成為具有獨立吸引力的線性旅遊目的地,具有休閒遊憩功能。
(三)生態保護功能
鄉村風景道以生態綠廊為基礎,既是具有審美價值的景觀道路,又是構建區域生態涵養的重要手段。此外,風景道風貌的綠化美化也體現了生態保護功能。
(四)經濟帶動功能
鄉村風景道能夠供遊客觀光遊覽,產生休閒消費,具有旅遊經濟價值。同時風景道打通了旅遊目的地與沿路地區的聯繫渠道,能夠促進空間優化、產業融合,具有經濟帶動功能。
(五)文化體驗功能
鄉村風景道的景觀風貌、標誌物、節點等,能夠根據區域特徵打造成獨特的文化載體,具有文化體驗功能。
三、鄉村風景道的建設與結構
(一)鄉村風景道的建設
1.圍繞風景道布局整合資源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旅遊環線的區位交通、自然人文資源、旅遊市場、三產融合、生態敏感區等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利用多等級鄉村風景道,打造風景道閉環網絡,有效串聯沿線最具價值的景區景點、富美鄉村、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等節點、項目。
2.進行分段定位與空間優化
進行主題定位、形象定位、產業定位、功能定位、市場定位、目標定位等系統策劃,並對區域的主題文化和產業發展模式做出合理預判,以帶動沿線區域發展。
3.構建風景道服務體系
布局安全設施、標識系統、環衛設施、交通服務設施、旅遊服務設施、休閒遊憩設施,融合「吃住行遊購娛」以形成完整的服務體系,將旅遊與交通充分融合。
4.生態風貌改造與環境景觀營造
進行生態景觀美化,利用植物及水體達到四季可賞可遊。提取當地文化元素,以景觀小品和設計要素的融入打造獨特文化氛圍,最終實現審美與文化價值,將舒適愉悅的理念貫穿旅遊的全過程。
(二)鄉村風景道的結構
鄉村風景道從空間結構來講由道路系統、服務系統、景觀系統、沿線資源四部分構成。
1.道路系統
鄉村風景道的道路系統是具有交通運輸功能的道路本身,包括機動車道、步行道、自行車道、綜合慢行道。
鄉村風景道是一個線性旅遊目的地,在道路系統的打造中,要順應遊客的體驗節奏,把握合適的遊覽信息密度,達到張弛有度的遊覽效果。在遊覽過程中,利用風景道路設計的起承轉合,調動遊客不同的情感,處理好重點區域與一般區域的關係,形成遊覽區域的主次結構。
2.景觀系統
鄉村風景道的景觀系統存在於向外延伸一定距離的區域範圍內,是沿線生態景觀、人文景觀的重要載體,是風景道旅遊經濟腹地,也是旅遊目的地最為集中的區域。
植被綠化:根據實際情況,為路段選取不同的主題,運用植物配置突出環境景觀。
水體景觀:在做好原有水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前提下,選取合適的表現形式,考慮生態效應、美學效應、社會效應和藝術品位等方面因素,做到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綠維文旅原創作品
文化景觀:利用恰當的材料、色彩、元素搭配、文化符號、表現形式,達到使遊客產生鮮明文化印象的效果。
綠維文旅原創作品
景觀照明:根據的定位、特徵、文化內涵、藝術風格等,將燈光與環境有機地組合成一個協調、優美、壯觀和富有特色的夜景圖畫。
綠維文旅原創作品
3.服務系統
服務系統是鄉村風景道的配套設施系統,是實現風景道的旅遊體驗、景觀、安全等多功能服務的重要載體,主要包括風景道安全設施、道路引導設施、交通連接設施、解說服務設施、戶外遊憩設施以及旅遊接待服務設施等風景道各類配套服務設施。
4.沿線資源
沿線資源包括風景道沿線的江、河、湖泊等景觀廊道和風景道周邊植被,以及周邊的自然、人文景觀斑塊,如傳統居住聚落、旅遊節點、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旅遊度假區和歷史文化遺址等。
四、綠維實踐:長子縣金山銀山風景道
2019年4月,中國首屆「金山銀山文化旅遊節」在山西省長子縣盛大開幕。「金山銀山文化旅遊節」由長子縣委、縣政府主辦,北京綠維文旅集團承辦,是縣域「全域旅遊+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裡程碑式活動,也是綠維文旅基於農文旅融合發展思維的又一落地運營案例。(擴展閱讀:金山銀山節 | 林峰:兩山理論下鄉村振興創新探索)
在「金山銀山文化旅遊節」中,綠維文旅打造了一條17公裡風景道及「一帶、兩核、八區、十二節點」的工程建設,成功引爆了節慶文化旅遊市場。
金山銀山風景道除了十二節點的設計,綠維文旅還導入了自主創意IP——綠維管舍,這是一款以親近自然、節能環保、互聯共享為研發理念,採用艙體結構的景區旅遊共享產品。管舍分布在各個景觀節點上,不僅為遊客提供休息場所,還成為遊客爭相拍照的打卡地。
總而言之,鄉村風景道的建設滿足了旅遊者主題化、深度化、自主化、隨意化的旅遊需求,實現「快旅慢遊」的旅遊方式。隨著自主旅遊時代的發展,鄉村風景道將迎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