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好鄉村教育,是我國社會發展、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振興鄉村教育,鄉村教師又是力量所在。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發現全班50名學生有一半學生不會拼讀,很多學生甚至完全不認識國際音標,當時心情十分複雜。」黑龍江省黑河市嫩江縣九三管理局第一中學英語教師尹葆祺說。
這位青年教師已在邊遠地區從教10年。尹葆祺在8月18日舉行的「麥田守望者:鄉村教師的成長與發展」研討會上說,學生基礎差、學校硬體設施相對落後、教師教學方法滯後、家長和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是他面臨的主要困境和挑戰。
在研討會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介紹,新東方正在搭建農村教師學習平臺,向農村教師提供新東方老師的示範課。研討會由新東方、民盟中央社會服務部、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辦。
「農村教育的關鍵,不僅在於通過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把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通過遠程傳輸的方式傳到學生和老師身邊。」俞敏洪說。
「農村教育要想真正好起來的話,農村老師必須好起來。農村老師的水平提高,就能讓孩子們的水平提高。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陪伴,網絡教育水平再高,沒法達到陪伴的目的。有血有肉、有情懷、有水平的老師陪著孩子成長絕對是必不可少的。」他說。
今年全國兩會上,俞敏洪提交了關於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提升西部鄉村小學英語教學及師資的建議,提出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大力發展「雙師直播課堂」等遠程教學的同時,繼續提升鄉村教師待遇,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
俞敏洪建議,進一步加強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讓鄉村教師住有所居;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繼續提升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在培訓、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等方面向鄉村青年教師傾斜。
「農村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更大,尤其是現在,為什麼?很多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基本上沒有教育上的支持,這樣的話就意味著老師對孩子的人生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俞敏洪說。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教育項目官員裴伯庸也認為,教師是確保教育公平、教育機會和質量、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力量之一,許多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影響是其他學校相關因素(班級規模、服務、設施或領導能力等)的2-3倍。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165個國家約有6300萬中小學教師受到學校關閉的影響,這種前所未有的情況給老師、學生和家庭帶來了巨大壓力,在此背景下,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還要增加對學生心理支持的需求。
裴伯庸呼籲政府和其他社會組織對教職人員進行持續關懷,保證教師崗位和工資,以及健康、安全和福祉,同時呼籲為教師提供心理支持,並把社會情感能力的培養納入教師中長期發展計劃。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 研討會主辦方供圖)
尹葆祺代表了中國鄉村教師隊伍中一個廣泛而特別的群體——新生代鄉村教師。他們在中國快速轉型、高速崛起過程中成長起來,在接受高等教育後,又返回鄉村任教。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鄭新蓉以特崗教師為例,介紹了新生代教師的特徵。
他們學歷較高,女性居多,多出身於農村,多有留守經歷,作為第一代完成離土、離鄉、離農戶以及角色轉變的教師,新生代鄉村教師身上呈現出很強的城市性特徵,在居住地點、子女教育、擇偶與婚戀、網絡消費等各方面,有著和城市青年趨同的態度和行為。
工作方面,他們面臨著教學資源匱乏、教學條件差、基本功欠缺、語言溝通障礙等挑戰,但整體來看,新生代鄉村教師對於教育的功效感更為堅定和自信,他們相信教育的力量,近八成鄉村教師同意「總的來說,我是一個幸福的人」。
為了進一步充實鄉村教師隊伍,2020年教育部出臺了擴大「特崗計劃」規模、保障編制、「先上崗、再考證」等政策,引導更多的畢業生投入到教師隊伍。
近日,中央財政下達94.5億元,落實對農村義務教育特崗教師工資性補助政策,比上年增加6.7億元,增長7%,支持地方在上年增加1萬人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特崗教師招聘規模5000人,達到10.5萬人,優先滿足「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縣,特別是52個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縣,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地區縣的村小、教學點教師補充需求,並向湖北籍和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傾斜。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