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小哲學

2021-03-01 愛智悅讀

 

      幼兒園裡的教學可以看做是啟蒙哲學,孩子們天真發問,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星星月亮是什麼?就是哲學問題真諦的源泉,從某種語境上,兒童哲學不是讓孩子學哲學而是讓成人反思自己的思維。孩子每天成長就像一面鏡子,反映成人與孩子打交道的方式。

Kindergarten teaching can be regarded as enlightenment philosophy, and children's naive questions are the source of the true meaning of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In a certain context, children's philosophy is not to let children learn philosophy but to let adults reflect on their own thinking. Children's daily growth is like a mirror of the way adults interact with children.

 

      在日復一日與孩子進行對話和遊戲的過程中會自覺認識到孩子不再是一無所知的,從我們習慣關注孩子們缺乏的問題上,轉而把注意的中心放在孩子提出的問題上。

      在我們這個美麗星球的任何地方,孩子都是一樣的,他們感到驚異、產生好奇、開始懷疑、提出問題,想要發現世界。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經在《形上學》提出哲學來源,「不論現在還是最初,人都是由於好奇開始哲學思考,開始對身邊所不懂的東西感到奇怪,繼而逐步前進,從而對更大事情產生疑問」。例如關於月相變化,關於太陽星辰變化,以及萬物的生成。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

      兒童哲學探究不再僅局限於當下國內流行的兒童哲學課程既繪本課教學活動中,而是融入到兒童完整的生活世界,沙坑旁、堆滿樂高玩具的構建區,河邊草地等互動的環境中,可以隨時隨地與孩子進行智性探究。我們也關注到和意識到「身體經驗」對兒童哲學探究的重要性,為我們探求其實操的遊戲策略方便家長和老師們互動,正像盧梭所言:「我們最初的哲學老師是我們的腳、我們的手和我們的眼睛」。

      與幼兒一起做哲學就應當避免像成人學習般久坐,應當嘗試多種途徑調動孩子的感官,通過繪畫、戲劇、遊戲等多元化來做哲學,多角度展現兒童精神世界,這才能使幼兒園的兒童哲學賦予更多意義。

小小哲學的探究存在日常生活的互動中

願我們能在哲學的甜蜜遊戲中收穫童年的果實將之珍藏,讓童年的氣息瀰漫到整個生命中去。

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

他們總是在打量世界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問題,

幼兒園孩子每天都在對世界進行探究,

對他們來說,

許多東西都是新奇未知的,

每天都在進一步發現這個世界的不同面向,

幼兒園的老師們可以在這種對世界的認識中支持兒童,

幼兒園的偉大在於,

它可以為兒童的探索之旅提供空間,

為了促進孩子健全發展,

老師應當儘可能地為孩子們提供探索世界的機會。  

      幼兒園適合做兒童哲學的另外一個原因,孩子和大人們總是在一起,孩子們在園區不是孤零零的,周圍總有許多其他孩子和大人,孩子們不斷互相交流想法論語、思考、學習、並得出結論,在幼兒園中,人的多元性是我們可以積極利用的寶貴財富。

結構化思維

構成事物整體的組合方式

     在幼兒園內孩子們可以不斷了解自己意願,可以支持和反對,以發展他們的判斷力和決定能力,他們可以決定自己交往和友誼的行為。

      兒童哲學同上述情況融合一起,凝聚了對世界探索,共同對話和方式及自我決定能力。

      與兒童一起做哲學是一種思考與對話的過程,它是開放且動態的,在這其中每個人的可能性都得到了擴展。

語言是思維的傳聲筒

開放意味著沒有結果,

哲學探究並不是意味著傳遞知識。

動態意味著在進行哲學探究時,

人們的思維必須敏捷並且保持靈活。

可能性擴展意味著哲學有助於,

我們發展許多能力保持同理性,

換位思考、認知能力、做判斷的決心、

語言修辭、自我感知等。

兒童哲學探究是日常的,

它能夠使得兒童和成人獲得樂趣,

哲學探究是實踐的,

與象牙塔裡的哲學無關。

它不是哲學史的傳遞,

而是人們在一起思考和談論世界。

兒童哲學不是課程、不是教條,

而是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共同反思和對話。

孩子們非常適合哲學思考,

他們對一切可能的事情都感到驚訝,

並且充滿好奇。

孩子通常會比成人產生更多懷疑:

真的是這樣嗎?確定嗎?

      在這裡成人們可以利用孩子的疑惑,進而共同開啟哲學探究之旅。

      在與孩子們一起遊戲、對話、故事互動中都可激發和支持孩子們進行哲學探究。與孩子一起做哲學不存在一條「正確道路」的過程,而是有趣和簡單的並且能夠在許多方面支持孩子成長。孩子們的無限潛能將在共同思考中得以釋放。

      幼兒園年齡的孩子剛剛開始認識世界,他們當然還沒有成人那麼多經驗,幼兒正處於他們生命的開端,他們不知道的事還有很多,需要訓練才剛開始。但是,孩子們會日復一日提出問題,並探索他們周圍的世界。孩子們擁有屬於自己生活的世界,會對世界產生驚奇和懷疑,他們的好奇心勝過大多數成年人的百倍。這就是與孩子們一起做哲學的基石

幼兒帶著求知和探索的渴望,

帶著他們無盡的好奇和對新事物的喜悅。

與大多數早已對世界感到無聊和習以為常的成人對比,

他們可能是「更好」的哲學家。

相關焦點

  • 艱深的哲學+天真的兒童=奇妙的反應 武漢一小學常設兒童哲學課
    學生每周上一節兒童哲學課,由學校的4名道德與法治教師教授,另外吸納對此感興趣的一二年級學生加入「兒童哲學閱讀」社團。在人們眼中,哲學意味著艱深難懂,為何學校要特意開設這門普適課程?面向兒童的哲學課該怎麼上,如何讓學生愛上這門課並學有所獲?楚天都市報記者進行了採訪。物質概念竟能這麼講昨日下午3時許,在光谷十一小的兒童哲學教室裡,該校305班的學生迎來了這周的兒童哲學課。
  • 【專欄】兒童哲學的內涵、歷史沿革與意義
    孩子們不僅因受濃鬱的好奇心驅動,而提出令成人難以回答的哲學問題,並保持追問到底的精神,甚至也會自覺地進行邏輯推演,發展出自己的「理論體系」。請看下面兩個真實的例子。在實習的時候有小朋友偶爾調皮叫我本名,我糾正他:「你要叫我老師。」於是他問;「為什麼我一定要叫你老師?」我回答道:「因為我是你的老師啊,你看小朋友們都叫我老師。」他又問道:「老師到底什麼意思?」
  • 寧姐137空中課堂|兒童哲學和成人哲學有什麼不同?——《小腦袋裡的...
    給張教授的一封信:我們家的小芋圓已經上二年級了,從他幼兒園老師的朋友圈看到了這個節目。時長也不長,孩子現在可以專注地看完一整期,也會在收看的同時和我討論,頗有番唇槍舌劍的兆頭,令人感動又好笑。雖然我覺得他還不是太能理解哲學是什麼,不過就像上一期張教授說的一樣,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一下子就把我給問倒了——兒童哲學和大人的哲學有什麼不同呢?
  • 臺大哲學博士的兒童哲學體驗活動——傭兵之國的秘密
    2019年春季,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學部開設了兒童哲學閱讀課程。課程開設以來,經常有家長來諮詢:老師,這麼小的孩子學哲學,會不會太難?會不會變得太愛鑽牛角尖?其實,兒童哲學,並不是像外人想像的那樣,講述深奧的道理,而是讓孩子們自己提問、自己思考,讓孩子們用批判性的眼光來看待習以為常的世界。
  • 兩江新區星湖學校開設兒童哲學啟蒙課
    10月31日,兩江新區星湖學校二年級1班的語文老師謝承伶帶領著學生們,正在上兒童哲學啟蒙課。    每周一節課每節課講一句經典    「花壇邊的樹怎麼長成碗口粗的模樣?」「我們的教學樓又是怎樣建成的?」謝承伶問。    「粗壯的樹木都是由小樹苗長成的。」「教學樓是一塊磚一塊磚蓋起來的。」學生們回答。
  • 繪本中的智性探究:什麼是兒童哲學繪本?
    近來,「兒童哲學」這個字眼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教育圈和媒體的視野中。與此同時,兒童哲學不僅進入了國內的某些幼兒園、小學的課堂,也吸引了不少童書出版者的關注,市場上湧現出了一些標有「兒童哲學啟蒙」字樣的繪本。那麼,什麼是兒童哲學,兒童哲學與繪本是怎麼聯繫在一起的,究竟什麼樣的繪本才算是兒童哲學繪本呢?
  • 以繪本為載體的兒童哲學研究初探
    一、孩子是個哲學家在第一次聽到「兒童哲學」這個概念的時候,我的腦袋裡打滿了許多問號。因為一提到哲學,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晦澀難懂的文字、枯燥無味的理論,所以我無法將兒童和哲學這兩個看起來相去甚遠的事物聯繫在一起。但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和學習,我發現正如人們所說——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
  • 遇見智慧 預見獨特 ——瓦市小學兒童哲學周活動
    好的問題和哲思語錄我們學校會在12月份省級的兒童哲學活動中進行談論和展示,請家長和孩子們積極參與。    童心童手繪哲學。畫畫是兒童對這個世界的表達,也是與世界連結的符號。用孩子們的手把自己想到的哲學問題或者哲思語錄用畫畫的形式記錄下來,把思想的火花定格下來,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啊!
  • 我們離「最好的教育」還差一個兒童哲學
    還有些家長對此視而不見,覺得"孩子還小,說多了也聽不懂」,或者認為「知道這些亂七八糟的有什麼用,又不能提高成績。」正因沒有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缺少把哲學貫通進教育理念的意識,導致中國的孩子雖然很聰明,成績也很優秀,但思辨能力卻普遍不如歐美國家的孩子們。中國人所認為虛無縹緲又「無用"的哲學課,恰恰是被歐美國家視為兒童學習的重要課程。
  • 論壇回顧|高振宇:如何運用兒童哲學構建友好型課堂?
    80-90年代另外一位名叫格瑞斯·馬修斯(Gareth Matthews)的學者出版了兒童哲學三部曲——也是我經常向老師們推薦的小而精的三本書(包括《哲學與幼童》、《與兒童對話》、《童年哲學》),建立起了一種「與兒童一起做哲學」(PwC)的模式。
  • 我與兒童的哲學對話:重拾單純的真善美
    這就是我做兒童哲學所懷抱的理想,希望協助每個人都有機會與自己內在的「哲學小孩」聯結,讓她帶領我們去檢視人生,去好好認識這個奇妙的世界。這就是哲學的本源,就是愛好智慧的根源。愛好智慧的前提必須先肯定困惑。
  • 招募:奧斯卡設計的兒童哲學日間營
    法國兒童哲學教父、出版的哲學兒童叢書風靡全球25國的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1994年開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在世界各地成立哲學工作坊,推廣「成人」和「兒童」的思考訓練課程。
  • 武漢一小學常設兒童哲學課,孩子們說很喜歡
    楚天都市報9月28日訊(記者 張屏 黃士峰 通訊員 宋玄)新學期以來,武漢市光谷第十一小學(武昌實驗寄宿小學光谷分校)開始常設兒童哲學課:三年級(該校是新建校,最高年段為三年級)學生每周上一節兒童哲學課,由學校的4名道德與法治教師教授,另外吸納對此感興趣的一二年級學生加入「兒童哲學閱讀
  • 【新聞隨筆】兒童哲學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
    據媒體報導,浙江杭州一所幼兒園擬於明年年初開設兒童哲學課,並於課程開設前給幼兒家長科普兒童哲學。時下兒童哲學也開始步入中小學的課堂,頗受學生們歡迎。也是在明代,《小兒語》的作者呂得勝、呂坤父子更進一步地看到兒童體認「身心義理之學」的意義,提出讓兒童在「歡呼戲笑之間」獲得「身心義理之學」的教育方式。可以說,「誘、導、諷」,遊戲,思考推理等方法早已運用於兒童哲學教育之中。設置兒童哲學課程,是對兒童進行哲學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無論是開設兒童哲學課程,還是課外開展的哲學探究活動,最終指向都是為兒童提供「哲學」。
  • 重要通知 | 2021年思考拉兒童哲學進幼兒園(學校)志願者招募
    2020年我們開始啟動在杭州未來科技城海曙小學的兒童哲學志願者項目,已經連續開展了多次兒童哲學進校園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開展兒童哲學相關活動,共同推進基於兒童哲學的教學研討與反思改進,從而為普及和發展兒童哲學教育做出自己的貢獻。
  • 學校開設兒童哲學啟蒙課 用故事教孩子學會思考
    10月31日,兩江新區星湖學校二年級1班的語文老師謝承伶帶領著學生們,正在上兒童哲學啟蒙課。▲10月31日,兩江新區星湖學校二年級一班的語文老師謝承伶帶領著學生們,在校園裡認識身邊的事物,培養孩子們的哲學思維。
  • 兒童文學作家薛濤新作「薛叔叔哲學童話」出版 用故事啟蒙兒童哲學...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薛濤新作「薛叔叔哲學童話(全10冊)」精選薛濤的短篇童話作品,用故事啟蒙兒童的哲學認知。作者:張明舟(國際兒童讀物聯盟的副主席)薛濤 秀秀攝我是對圖畫書情有獨鐘的人,我也受過中國原創圖畫書的恩典。我從小出生在非常偏僻的小山村,跟薛濤一樣,是在東北。
  • 兒童如何學習西方哲學?法國人寫了十本普及讀物
    兒童如何學習西方哲學?       這套給少年兒童製作的哲學普及讀物,主角是10位西方哲學家的故事和他們的哲學思想,分別是《神聖的蘇格拉底之死》、《第歐根尼的另類生活》、《伊壁鳩魯的笑》、《笛卡爾先生的小精靈》、《盧梭的歌劇》、《康德教授的夢幻一日》、《萊布尼茨的美好世界》、《馬克思的誓言》、《愛因斯坦的靈感
  • 經典譯作常讀常新 兒童哲學愈探愈真
    馬修斯兒童哲學譯著 關注兒童天生的哲學思考 人死了,影子也會死嗎?什麼東西是有生命的?影子到底是什麼?影子與我們的關係是什麼?大人們會認為與3歲半的孩子進行哲學對話有點天方夜譚,而忘了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
  • 噹噹大促折上折|兒童哲學書上了教育部書單, 精選3-14歲60套哲學讀本, 埋下思考的種子!
    他巧妙地將玩笑、幽默、溫情和深度融合在一起,通過不拘一格的表現形式使小讀者愛上閱讀和思考。在歐美各國,兒童哲學教育已經相當普及,在法國,哲學課是中國法國中學生的必修課,而哲學科目考試例如法國統一的全國中學會考。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國內引進版的兒童書籍多來源於法國。讓正在懂事的孩子學會思考這套被譽為「2015年最具思想深度的兒童讀物之一」的兒童哲學是朋友留給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