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校園霸凌曝光!我們無權傷害別人,也無義務承受傷害

2020-09-07 愛宜賓

01

這兩天,宜賓衛校和宜賓的熱搜「搭上線」了。

宜賓衛校一學生在學校被同學圍毆的事情持續在網絡上發酵,事態有愈演愈烈之勢。小編從網帖了解的情況如下——

9月2日,晚自習時一名學生和來收體溫表的學生可能有點不愉快,結果這名學生晚上回寢室時被一群帶口罩的同學圍毆,據孩子家長說打人者換了幾批,被20多個同學輪流毆打。

家長接到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暫無大礙,報警後警察建議家長找學校協商,學校通知等孩子情況好轉再聯繫打人者家長一起協商。

事件的脈絡大致就是這樣,娃娃被打得並不嚴重,按照常理,校方把各方家長召集到一起,批評教育打人者,再道個歉,被打者點個頭,就完事~


但是,事發第二天,被打學生家長在宜賓網絡論壇公開了此事,就此引起了軒然大波,校園霸凌演變成了網絡暴力!

02

「正義」的鍵盤俠們在留言板上重拳出擊,有的把矛頭指向學校,有的建議家長追查到底,有的指責這個被霸凌的孩子,幾撥」勢力「不分高下。

不少人為霸凌事件義憤填膺,站出來譴責施暴者,但是隨著輿論的火焰蔓延開時,不少網友以衛校學生的身份紛紛跳起來,指責被打者詆毀學校名譽。他們的言辭中,無不展露出為了母校榮譽鬥爭到底的決心,似乎他們也成了受害者。

小編也很同情這位被打的同學,要遭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打擊。

網上已經爭論的不可開交,這個時候學校就應該出面以正視聽——

03

為什麼校園霸凌的消息一曝光,就有很多人關注。主要是因為現在的網友大部分都經歷過校園生活,可能自己的孩子已經在上學,而他們自己大都遭受或經歷過校園霸凌。

他們也知道校園霸凌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撫平,甚至是帶來終身陰影。

小編在學生時代,幾乎每隔幾天就能親眼看到或聽說,在校門口或放學回家路上有人被打。有的同學被拳腳打踢,有的被收「保護費」,有的理個髮就被威脅……而被同學亂取外號、扔書包、排擠是常有的事。

可是,過了這麼多年,同樣的戲碼仍然在上演。

04

那麼有人會問了:「為什麼不告訴老師呢?」小編曾和一些教育工作者聊過校園霸凌,從他們口中得知,校園霸凌確實存在,但學校更多也只能批評教育,處理起來很困難。

校園霸凌的問題很尖銳,也很複雜,這不僅僅關乎學校,而是每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問題。

而隨著網絡的發展,校園霸凌已經不再局限於校園或街角,通過人肉、朋友圈以及論壇等,」網絡暴力「又成了一種新的霸凌方式。

我們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霸凌行為,用行政手段無法解決或阻止校園霸凌行為,就需要強大的司法保障,用法律的強制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校園安全環境。而完善法律,在這方面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沒人有權利,無端給予傷害。

也沒人有義務,無端承受傷害。

相關焦點

  • 校園霸凌所帶來的的傷害
    但現實生活中的校園霸凌又有幾次結局可以像電影中那麼溫暖的,也許比電影中更可怕,甚至孩子被欺負都沒發現在一次採訪中沈夢辰也提起了自己的校園時代,回憶說在校園中也經受過一次校園霸凌是有一天放學,有四個女孩向她迎面走來,這四個女孩過來幹嘛呢?她們是找沈夢辰來要錢的,是一種很典型的校園欺凌事件。
  • 初中生被15人校園霸凌,反擊時刺傷3人!結果被判成故意傷害
    初中生被15人校園霸凌,反擊時刺傷3人!一審無罪二審成故意傷害校園霸凌事件在我們身邊時常發生,甚至很多人都親身經歷過校園霸凌事件,即便是已經走向社會參與工作了 但是這些曾經受到過校園霸凌事件的人在心理或者身體上都一直在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傷害,即便過去很多年聽見「校園霸凌」的相關字眼他們還是會感覺到無力和害怕。
  • 有一種隱蔽的校園霸凌 95%的孩子都不會說 但傷害很大
    近年來,關於校園霸凌的事件層出不窮,並引發了教育界以及家長們的廣泛關注。去年熱播電影《少年的你》的上映,一時間將校園霸凌這一話題推向高潮。其實霸凌事件可能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而在霸凌中,並不只是暴力才算霸凌,朋友間言語上的打擊、關係上的孤立也都是隱形霸凌的一種。
  • 面對「校園霸凌」,孩子該默默承受還是學會反擊?父母該適時教育
    其實不止是小婉女兒一個人在遭受著校園暴力的時候選擇沉默,還有很多的人都會覺得在面對校園暴力的時候,只要忍一忍就沒事了,可越是忍讓對孩子的傷害往往越是大。「校園霸凌」對孩子有什麼傷害?在遭遇校園霸凌的時候,孩子的整個心態都會發生變化,他會因為被人一直欺負,逐漸覺得自己的這一輩子都是這樣。2、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校園霸凌,有時候會涉及到暴力事件,這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 校園霸凌令人氣憤,家長及時關注,避免孩子受傷害
    我找到了孩子及家長經常會被絆倒的15個坑,讓我們來抽絲剝繭,把它們一一解決。引自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2020年11月7日報導:潘某與黃某本是同學,2020年7月8日,在課間活動時兩人因瑣事發生爭吵。在同學的勸解下,爭端很快得以平復,兩人各自離去。
  • 《少年的你》關於校園霸凌,我們低估了未成年人的惡意
    其實校園霸凌一直都存在,因為我們忘了學校本身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我們也低估了未成年人的惡意。影片從胡小蝶跳樓的一幕展開,周圍的學生都在圍觀拍照,只有陳念給胡小蝶蓋上了衣服。而胡小蝶生前的朋友並不多,陳念是稍微親密一點的一個。陳念想起胡小蝶生前的異常,兩個人一起抬著酸奶,胡小蝶的表情明顯就不對。她給陳念說,你們看到他們這麼欺負我不做點什麼嗎?
  • 校園霸凌自救指南(上)
    丨必須守護的「玻璃心」(一)原創:樸生心理校園霸凌,遠比我們想像地更普遍「彭州隆豐中學校園暴力視頻」讓校園霸凌這個詞再次出現在眾人視野中但是當暴力過度,超越承受的邊際,暴力會變為別的東西,「大象」不堪重負爆發了,最後踩死了那些曾經傷害他們的人,同時也傷害了更多「無辜」的看客。
  • 拒絕校園霸凌!讓我們一起保護孩子們的美好童年!
    近日,江蘇省南通市發生一起「校園霸凌」事件,讓人心痛,一名15歲初三少年小盛在青春最美好的時候離開了我們!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不斷被曝光,人們在震驚遭受校園霸凌的人數之多的同時,也憤怒於校園霸凌手段之惡劣。一起又一起的霸凌,傷害的不僅是一個孩子,更是一個家庭。被校園霸凌過的孩子心裡或許會永遠留下陰影,又或許對以後的人生充滿絕望。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關注校園霸凌。
  • 校園霸凌事件頻頻發生,我們該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當我們越來越關注校園霸凌事件時,卻發現,原來很多人就曾經歷過校園霸凌。或是作為旁觀者、或是成為受害者。無論是學生成為哪種角色,暴露於校園霸凌之下,對孩子造成的身心傷害,都是不可估量的。校園霸凌,已經成為扎在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中的一根刺。就在校園霸凌概率如此之高的今天,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擔心過,孩子上學後會不會被霸凌?要想儘可能的避免校園霸凌,我們要做的,首先是了解。
  • 【心旅|校園霸凌】別讓校園欺凌把孩子傷的太深,有的傷害本可以避免
    當然這件事對我的身體傷害不大,跟很多嚴重的校園欺凌事件來說,可以說這是很輕微的。 這個學生會長也是習慣了對人施暴。後來有一次打了我的朋友。這個朋友就叫他的表哥在放學的路上,把這個學生會長打得鼻青臉腫。後來聽說他收斂了很多。
  • 校園霸凌事件頻出誰之過?那些被霸凌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校園霸凌屢見不鮮,屢禁不止。本該是最天真、最青春的年紀,在書香滿園的校園,學習,積極向上。可是當一件件觸目驚心的霸凌事件被暴出時,我們甚至都不敢相信,這些未曾被殘酷社會浸染過的天真面孔,怎會做出如此惡劣行徑? 不是說人之初,性本善嗎?我們常見的霸凌事件,大多發生在初高中,青春叛逆期。
  • 向全世界的校園霸凌,說NO!
    相比其他國家,中國對校園霸凌問題的關注較晚,得益於近幾年網絡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盛行,才讓校園霸凌行為被大量曝光。,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校園欺凌進行專項治理。
  • 保護少年的你,前提是充分認識到,校園霸凌對於青少年心靈的傷害
    近日保護少年的你登上微博熱搜,讓我們把視線放到青少年保護和校園霸凌問題上來。對於青少年的成長一直是家庭和學校教育的重點問題。作為親戚我都有這樣的想法,那作為旁觀者目睹這場霸凌的時候他們心裡是不是直接給她判了罪了?我自以為是一個成熟的大人了,我做到了同情弱者,但是還是沒有做到理解,真正去理解她的痛苦,我把這歸結為我沒有這樣的經歷。原來在面對霸凌的時候別人永遠都是局外人。
  • 小學生遭霸凌衣服被塞鞭炮|真實的校園霸凌比電影還要殘忍……
    校園霸凌在我們的身邊常有發生,它沒有被誇大,反而常常被低估。每過一段時間,都會有類似的校園暴力新聞被曝光。對於校園霸凌行為的判斷上,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們在學校中小打小鬧在所難免,只是打鬧而已。殊不知,校園暴力帶來的傷害,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同時,每個家長都該擔負起改善孩子偏差行為的責任,防患未然,教孩子學會自保,學會開口求助,不欺負別人,也不被別人欺負。
  • 校園霸凌的魔爪已經伸向了幼兒園,而始作俑者是護犢子的家長
    提到校園霸凌,不禁讓人想起了《少年的你》,想起2016年的中關村二小事件,想起2019年7歲女童眼睛被塞紙片事件,還有2020年「初二少年刺傷校園霸凌者」案件。每一件都觸目驚心。當我們都在警惕著中小學校園霸凌的時候,幼兒園裡的校園霸凌已經在悄悄地孕育著了。彤彤(化名)經常說不想上幼兒園。媽媽問她:「為什麼不想去?」她說:「壯壯總打我。」
  • 面對校園霸凌,我們該怎麼做?
    面對主流輿論,我們要站在哪一方面呢?面對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我們該怎麼做呢?【上饒五小殺人案】,女孩的父親衝進教室,拿刀連刺男孩多刀,目前得到的消息是男孩對女孩長期霸凌,女孩父親採取極端手段。每次看到【殺人】【砍人】等血腥的詞彙和【學校】【校園】同時出現,都會心裡發涼,那個我們覺得安全純真的象牙塔,一次次面對最殘忍的邪惡,這個社會怎麼了?離開校園太久的我,沒有孩子,也不敢生孩子,害怕自己沒有辦法保護他\她,害怕沒有辦法教會他\她真善美,來抵抗社會的戾氣。面對今天主流媒體一致的對行兇女學生父親的叫好,那個被連刺十幾刀的男孩真的活該嗎?為什麼不給他一個繼續活著改變自己的機會?
  • 關於抵抗校園霸凌
    你不是有特權的少數人,你的家長沒辦法把你送到其他學校,你別無選擇。然後呢?你可能和成百上千被刁難的學生一樣每天忍受這些霸凌行為,或者你迫使自己變得堅強然後熬過去。你也許是唯一一個了解自己所有痛苦的人,你也許想過自殺;也許還想過用暴力報復整個學校,把整個學校看作你的敵人;可能你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只把這種想法停留在幻想範圍,但是對於一個容易受到傷害的人來說,絕望或者憤怒或者兩者同時爆發形成對自己或對學校的暴力,直到校園霸凌引起了更廣範圍的關注為止。
  • 警惕那些沒有成為「新聞」的「校園霸凌」
    挪威學者Dan Olweus 則將校園霸凌定義為:一名學生長時間並且重複地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負面行為之下霸凌並非偶發事件,而是長期性且多發性的事件。  國內校園霸凌現象的特點是:欺凌的邊界不明確,有些事情明明是欺凌和侮辱,卻可能被師長、旁觀者認為只是玩笑和打鬧,另一方面是絕大多人出於各種考慮不願正視欺凌現象。這使得受害者求助無門,甚至受到雙重傷害。
  • 被隱匿的校園之惡——校園霸凌
    Bully可以有「暴力」「怖力」「霸力」等音譯法,但使用最廣泛的還是「霸凌」,意指由少數人帶領的群落,對個別人圍攻、羞辱、孤立、毀謗,並對對方的身心進行持久的傷害。第一類是「傳統霸凌」(Traditional Bully),即靠武力欺凌,通常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強凌弱,採用打罵、恐嚇等方法,可能造成身體和精神傷害。
  • 小學生被同學家長殺害:校園霸凌的毒,究竟該引起我們怎樣深思?
    近些年來,校園霸凌事件一度成為熱搜話題,而這也是社會的黑暗現象之一,相信大家在學生時代也對此有所耳聞,每個學校總有幾個混世魔王,沒人敢惹,他們自恃強壯,甚至會與校外黑惡分子有勾結,常常在學校興風作浪,欺負弱小,而今天我們要講的話題,來自真實案件,到後面愈演愈烈,最後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