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來不容易記住人的名字,也對一些所謂的專家、教授的話不感興趣,主要是他們太偽了、太虛了、太自以為是,不接地氣的飄在空中,爭名奪利還自我感覺甚佳,在真正的為國為民的時候,不是忽悠、危言聳聽、盲目誇大,就是為利益驅動時誇誇其談,到處跳,讓人極其厭煩。我不知道他們看到如今因為他們而來的不滿的詞語「磚家」會不會感覺羞愧,這樣的詞因何而來,有沒有自知之明。我更不知道他們在想起聽到那些真正的大師為國為民的大公無私時會不會心虛自己佔用了那聖潔的名譽地位。
因為不滿現在一些專家不專家,教授非教授,我也極少閱讀這些偽傢伙的言論,不認可他們的觀點,所以無處可談知道他們是何方人士何名何姓,但我卻以極快的速度記住了浙大的鄭強教授。
因為他說了句真話讓人痛快至極,當然也說出了大多數人的心聲。
他說:「說英語不好就是文盲的,誰說的?文盲說的。誰說外語不好就是文盲?中國的教育界,還說計算機學不好就是文盲。」
如今在這樣在乎外在形象的社會,一個有身份的人不顧惜自己的身份、地位,敢怒敢批,有思想主見,實比那些毫無立場,膽小慎微,拍馬溜屁的強多了。也難怪深受網友和學生們的喜愛,成為「網紅」教授。
他在一次演講中說,外語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年輕人寶貴的時光,這二十來年來,一直有聲音過度誇大了外語在中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
這句話話音未落,臺下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掌聲,這是多少人的心聲啊!
的確如他所說,這其實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在我看來,也是形式主義作風,對自己的國家沒有正確的定位,全民學英語,是對自己國家最大的不自信。
要孩子們愛國,要國人愛國,卻又在無形中,時時刻刻提醒著孩子我們國家不行,不如國外,我們要學習他們的。
的確,是需要學習,但不需要這樣刻意,更不需要它和語文相提並論。
成人有足夠的見識和判斷,但孩子呢,從小就被有形無形洗了腦。我們不行,要學別國的,這樣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怎麼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我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在孩子問為什麼要學英語時,得到回答的是國外的技術好,要通過英語學習;有多少回答是可以很好和外國人交流,向他們學習。
我不知道這樣的告訴會給幼小的孩子什麼樣的心理影響,對他們未來看待我國和國外是什麼樣的心態。
更何況是必考,這些孩子受到家長、老師和社會多少或明或暗的提示和教育,想想不寒而慄。
有一次,女兒問:「媽媽,為什麼一定要學好英語,為什麼要必考,是因為外國比我們強嗎?為什麼我們國家不行?如果國家行,為什麼我們必須學習他們的語文?為什麼不是外國學我們的?」
因為女兒這一連串的問話,不是因為背誦英語單詞氣急敗壞而來,她的語氣平和,我知道她定是思考的結果,心裡讚賞而又為自己的國家被孩子這樣認為而心痛。
俗話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我的孩子如果被人引導或者無意帶向嫌氣我的方向,我定是要惱的痛的,孩子無知,她哪裡知道別人只是利用和毀壞她而已,她哪裡知道誰會像親生母親一樣的真正的愛她,她哪裡知道她永遠帶著我的基因,是我的血脈?連一個愛她的母親她卻不愛嫌棄,那麼誰會真正的愛她?
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關係亦如母親和孩子的關係。
那些自以為是在外國人面前找到存在感的人,卻愚昧無知的感覺不到在外國人面前是多麼卑鄙和可笑可憐!一個不愛自己國家的人,會真正愛別人的國家?不過是貪圖罷了,因為一點點的貪念就出賣靈魂的人,就是個跳梁小丑,只不過供人家消遣玩樂一下罷了。
有人說現在的小孩子不愛國,受到高等教育的學生卻在國家需要的時候離開了國家,僅是父母教育的不夠努力嗎?僅是家長、老師、國家的思想教育不夠嗎?
是什麼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的成長?這些孩子成長為父母后又會對他們的下一代形成什麼的影響?這些教育學家和專家應該好好思考吧。
從前父母教育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對孩子說的好象最多的是要學習好英語,英語為什麼必須學,學好了英語有什麼好處,學不好英語有什麼壞處……
家長較為現實的經常重複的回答是:「因為它必考。它比較容易,容易提上來,學不好它最容易拉分,你整體就會受到影響,它又是必考,考不好就容易考不上大學。你將來大學也需要學好才能畢業,萬一考研也要,連工作也需要,公司招聘都有一條英語要過四級,整個社會都這樣,誰也避不開,你不學能行嗎?」
哄騙著的回答是:「你不是喜歡旅遊嗎,國外許多地方很美的。你不是想吃好吃的嗎?要是英語學不好你想走遍全世界都沒有意思,象個啞巴一樣,是不是?」「你要是英語說的特別好,是不是感覺特別酷,可以臭美啊,你不見會說英語的人都感覺自己比學習好的還高一等。」
孩子大了後會頂嘴說「我不去國外,有什麼好的,亂得很,還到處打仗。」「反正咱們國家這麼大還沒有旅遊完,中國更多好吃的。」「不是有好多翻譯軟體嗎?還有做翻譯的人。不學一樣知道全世界。」
我不知道家長們聽到這樣的話,是怎麼反駁的,反正我心裡默默的贊同,給予極大的同情。
但是卻又不得不開始空洞無味的老生常談:「你說的有道理。可是沒有辦法啊,現在你們學生必考,你學不好就考不上學,考不上你將來就沒有機會改變一些社會現象。」 「學了你不會吃虧。將來一定有用」這一類的話,說的自己心裡越來越感覺無趣,越來越心虛,都想吐。
自己從心裡只認可英語是有用的,連這有用的認可還是建立在對一定的人具備一定學識和工作需要基礎上,連做計算機編程也僅僅是用一小部分。
從沒有認可英語有必考的必要,怎麼能義正言辭的來教育孩子學好英語。更何況哪裡來的底氣讓自己義正言辭說英語要必須學好?
可,不認可也沒有辦法啊,我作為家長不認可也得假裝認可,感覺真是心累,無可奈何。
孩子總得有學習的動力吧,我總得盡到家長的責任吧!我們總要響應國家的號召吧!
因為自己吃過口語的虧,所以在從女兒三歲起就開始報英語培訓班,更別提從她出生就開始聽英語兒歌,看英文小動畫了,反正在她沒上小學前,我是每天沒有間斷的堅持著,家裡的男人都佩服我的毅力和強大的執行力,連我都對自己刮目相看,真瘋狂。
可結果花了那麼多心血與精力。最後孩子還找不到學習英語的意義,我再有強大的包容力和樂觀性,也難免心塞。
因為未來的需要對於年少的他們太遙遠,因為我們沒有和我們母語樣的學習環境,因為我們找不到真正學習好英語的意義,至少在孩子小的時候。
而且我們又不移民,也不打算出國留學,更沒有想把孩子嫁給外國人,為了生個美麗的混血兒。
真的好沒有動力。
只為了小升初、初升高、高升本而學,好單調蒼白。
更何況我這個母親有些叛逆,一直不認為學好英語比學好其它學科,具備其它良好的素質更重要,我實在看不高它。
體育作為必考,我喜歡。它可以讓孩子有個健康的身體,這是一切的基礎。
如果是美術,我也喜歡。它可以讓孩子學會欣賞美麗的事物,具備發現美的眼睛,可以用到工業、建築、商業設計上去,最不濟還可以裝飾家庭、打扮自己。總之學習美術既實用,又可以讓人賞心悅目。
可惜我真心喜歡不上英語作為必考。
但是,現實總要面對。
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無論在考學時吃過英語的大虧,還是得益於英語的便宜,都希望孩子學好英語,對眼前來講,升學必需。對未來,有待提高想往上研究的時候會起很好的輔助作用。
我們在考試面前只能被迫變得現實的不能再現實。
因為學生要升學,就業者有英語門檻。
我大概從小就是有太多想法的人。
從學生時代到成為學生的家長,都沒有想明白為什麼升學要必考英語,而不是物理、化學?
一些根本不需要什麼英語水平的公司偏偏在招聘上來一句英語四級,口語如何。
我一度懷疑這些公司是人云亦云,人要我要,仿佛這樣才是順應潮流,才能彰顯地位,不落於人後,真心為其悲哀。
被綁架的學生、被綁架的家長、被綁架的員工,被綁架的公司……被綁架的忘記了是綁架。
因為升學的競爭,因為地位的競爭,因為要評職稱,因為公司要,因為可以賺錢多,因為各種各樣的目的,我們早已經忘記思考掌握英語就一定需要作為必考科目存在嗎?
當然,沒有人否認多學幾門語言是壞事。恰恰相反,我們首先要承認多多益善。
對於英語來講,它是世界通用語言,可以自由方便直接的開闊頭腦,打開世界的大門,可以提高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對科技研究者更非常重要,因為沒有人可以否認國外的技術強於我國,科技研究者掌握好語言可以更好的更自由更直接的尋找自己想要的資料。
我個人也認為,馬雲的成功很大部分得益於他的英語水平,首先他了解到了最新最前沿的國際信息,並用他智慧的總結歸納性極高的頭腦找到了方向,將即將在中國發生的東西提前梳理出來。
就象有人在一線城市發現很好的項目,但二、三線城市卻沒有,那麼把這些項目以最快的速度複製改造過去,就會容易成為當地的成功人士。比如自選超市,很多年前回家鄉一家沒有,都還是古老的站櫃檯模式,那時我也曾想像開第一家自選超市,一定讓沒有見過的人很新穎,可惜沒有資金也不懂經營,前幾年回去,多的令人驚訝,處處散發著蓬勃生機。再比如房子,一線城市周邊處處拆遷,我認為下面沒線的城市也遲早會走向同樣的道路,讓父母買城市周邊小院,父母不以為然,但時間證明果然如此。
所以,多了解新聞、經濟發展是極其有好處,但我卻不是學經濟的。很多人利用信息的不對等與發展的時間差,從國外借鑑經驗實施在國內,從一線城市實施到其它線城市,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們同樣不一定是學經濟的,但並不影響他們的成功。
因為了解,因為敏銳,因為自我的學習,所以產生了效果。就如同英語,像電腦和開車一樣,可以具備這種能力,而不需要成為必須的能力,它作為輔助工具是有必要的。所以,我不認為它有作為必考課的必要。
幾年前,曾有媒體進行網絡投票表示,贊成取消英語考試的網友比例高達82%,我相信他(她)們不是不認可英語,而是不認可作為必考,而那18%未必就是認可英語有作為必考的必要。就如同鄭強教授在希望取消英語時,他講外語只是一個工具,大部分人不用把外語太當回事。但同時也強調這不是說外語不重要,對外語老師來說,它就是重要的。他想表達的就是不應該把英語放在高考主科上,可以放在選修科目上,不考並不代表孩子不要學,考試和學習並不是同一回事。可惜在某個陰暗的地方被某些陰暗的人給陰暗的曲解著。
之所以曲解取消的原因,積極反對英語取消必考的,大多是英語的利益既得者。有利用英語來賺取金錢的產業,有利用家庭優勢靠英語提分的家長,還有來顯示優勢的傲嬌者——有條件去國外接受語言,沒能力在中國比拼數理化的。當然還有一部分被洗腦的、搗亂的說出國遊玩方便,甚至還有說打遊戲要英語。
高考取消英語的建議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存在,可這麼多年依然沒有變化。我不明白困難和阻力在哪裡?真是很難選擇嗎?
記得,在2017年李光宇在兩會上建議高考取消英語,同樣開會的俞敏洪就著急了。
李光宇認為,目前中小學的孩子們花在英語學習中的時間太多了:「如果按照每天8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來計算,在一個孩子最美好的10年時光裡,竟然將近五分之一(18.13%)的時間都花在了英語學習上。」因此,他還建議把中小學生的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則表示不認同:「我覺得取消英語考試這個建議有點倉促,甚至比較魯莽。」他認為,學習英語已經不再純粹由國家決定了,這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必然需求。
當然俞敏洪還是聰明的,他考慮到了他的形象,無論是代表的形象,還是企業的形象。他在並不贊成取消英語考試的同時,他提出降低英語在高考中的比重,或者降低英語在高考中的難度。「如果有的家庭希望孩子未來出國深造,自然會給孩子增加英語學習的量,但英語對於普通老百姓,尤其是邊遠地區的孩子來說,學習起來依然有一定的困難。」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中國走向世界的確是必然的,每一個想強大富強的國家都必然要走向世界,但這和人人學英語,必考英語有必然嗎?學習英語是應該不再純粹由國家相關部門決定了,而應該由我國實際經歷者和多數有識之人決定,由事實來決定。
另外,我極其不認可他說的取消英語作為必考考試的項目這個建議倉促,實際上當初作為必考才是倉促的、盲目的、不周全的。就如同二胎的放開,一些所謂的專家只看到人口會暴增,卻沒有看到一胎那麼明顯的社會與家庭弊端,盯著一點的是鼠目寸光,孰重孰輕,才是重點。
英語對於普通老百姓,尤其是邊遠地區的孩子來說,學習起來何止是一定的困難,它還會阻擋這些孩子的天分。多少人因為考試英語不好,拉分過多,即使其它學科很好也容易被涮了下來。又有多少人因為具備有利的條件而佔了這一項的優勢,這樣最終的選拔,是不是無形中變成英語的較量?那麼這是我國選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目的嗎?
取消英語考試,並不代表一定減少受教育的程度。它可以作為象美術、音樂課一樣存在,也可以作為選修進行修分,它是一種工具,看懂讀懂就可。現在的孩子學習英語途徑比二十年前要多的多,英語對於普通老百姓,尤其是邊遠地區的孩子來說可以通過網絡、電視進行學習,作為選考並沒有對這些孩子造成困難。恰恰相反,現在英語必考給大多數的孩子和家庭造成了困難。沒有輔導老師,沒有足夠的課外班很難比過那些有條件的孩子,英語不象語文考得那麼深刻,這就造成了有條件的人提前讓孩子進入英語語境,那麼這些孩子勢必佔盡優勢。
現在,總有一些人誇大英語的影響力以達到不要取消英語考試的目的,說什麼會影響我們走向世界,影響我們的發展,那麼我想問,物理、化學、地理、歷史這些沒有作為必考的學科呢?是不是它們沒有作為必考讓我國的發展受到影響了?讓我們的孩子沒有很好的受到教育?在未來我們需要這些學科知識的時候,因為不是必考影響了我們的學習和進步了嗎?
很多年前,一次活動中遇到一位加拿大男孩,他的中文說的非常好。一直好奇為什麼外國人有許多人會很多種語言,抱著尋找原因的思想與他聊天,他說自己是大量看了一段時間的中國電視劇、電影,學會的。那時想如果英語不作為必考,不需要我們急切的提高,在具備了基本的入門後,大家都大量的閱讀、聽看,如果作為選考,孩子們更不需要迫切的用來應付升學,是不是英語培訓機構要倒閉一批了?畢竟支撐英語機構的大部分是學生的家長。
目前為了阻止取消英語考試日益高漲的民聲,有人開始危言說現在取消英語考試,下一步會有人提出文言文的取消,會提出取消數學等等怎麼辦?
對於這樣的話,我只想說他想的太多了。且不說我們中國人家喻戶曉的認可的思想「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拿文言文來說,有些人認為它可有可無,但並沒有到極力反對的地步,更何況它僅是作為語文裡極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存在,了解我國的歷史、我們的文化沒有人對它有太多的牴觸心裡,而那些說通過英語才能更好的了解國外的文化、國外的發展,那麼說這樣話的人你對自己國家的了解有多少?又深刻了多少?有多少人了解國外文化依靠的是自己翻譯?你又能翻譯多少國外知識?而又有多少孩子從英語必考和家長時時說英語的重要(其實是考試重要)受到對自己國家能力的懷疑,對國外的崇拜影響?如今好多流向國外的學生是不是有從小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想影響的原因?
有時候想,英語作為必考是不是變相的思想侵略。感覺甚是可怕。
家長累,學生累,作為必考的學科英語佔了絕大部分的原因。是它佔用我們的大量的時間讓我們累,也是它讓我們犧牲大多數人來成全少部分人,是它困擾和影響孩子和家長的心情,是它沒有重要到我們付出那麼多,所以才讓我們苦不堪言。
英語,作為必考的英語不象語文、歷史可以開拓我們的精神世界與建立我們的民族自豪心,也沒有象物理、化學讓孩子們對科學充滿好奇心與感受到它的魅力引起學習的興趣。
它對孩子來說是枯燥無味的記憶,毫無想像力可言。它對大學生和研究人員來講,絕不是他們研究的重點與方向,而只是學習的工具,找工作的需要而已。
多少人說終於把英語4級考過了,但是畢業後一句英語也沒說過。
是不是好可憐可悲?
真是讓人疲憊無奈被傷害的很!
僅僅作為學習工具的英語,卻被放在高高的位置上,佔用著我們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卻給大多數人帶來不了對應的價值,其目的是為了全國人民一起學國外先進知識嗎?還是為了全部都可以自由的用英語和國外交談顯得我們友好、熱心、有文化?還是有一天,我國發展到做貿易全民都需要?還是僅僅是為了給少數人的未來尖端人才做陪讀?真正的人才需要別人陪讀嗎?
我相信都不是。
那麼,為什麼英語遲遲沒有取消必考,為什麼這麼難?還要思考多久?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對此感覺無法理解,但我知道自己從小到人生過半一直是無法理解為什麼是必考!
誰會把一把扳手或者螺絲刀時時瞻仰並且放在家中顯眼的位置呢?
反正我不。
剛剛寫完,女兒伸過腦袋問我在做什麼,我告訴了她題目,丫頭興奮的扭起來:「媽媽,趕快發,趕快發,我幫你宣傳宣傳。」
望著她一天沒有給我好臉,突然對我甜蜜的樣子,忍不住笑了。
媽媽的責任感讓我忍不住問她:「如果數學和英語選擇取消必考,你選擇哪個?」
「我當然選擇取消英語啊!」
女兒的回答讓我驚訝,真是出乎意料。
要知道她最討厭學的是數學。因為兒時被父親引導的早,所以一直喜歡數學,我也想對她如此。因為受益,所以也從她很小就開始著手建立她的數學思維,卻被她學的慘不忍睹。一度讓我懷疑人生,懷疑我抱錯了孩子,她是我的女兒嗎?
「你不是最不喜歡數學嗎?英語成績比數學好啊?」
「因為數學是實用的,英語是別的國家的語言!」
真是意外驚喜啊!說的真簡潔而明了,樸素真情。
果然女兒是清明懂事的,雖然言談和行為極難一致,不過孺子可教。
心裡突然有些愧疚,戚戚然,寫了半天,累的脖子疼,手痛的,還不如女兒一句話!
好想趴床上哭一會兒!誰也別勸我……
*圖片來源於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