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公眾號發過關於自己學英語的一些文章(自學英語的「悲催故事」,「八年抗戰」說的就是我,二戰雅思——口語真題)。我是在大四漢辦項目培訓期間(2010年)了解到面試部分有專門的英語面試,所以才開始自學英語的。(大二課程結束,四六級都考過後,就徹底擱置了。)之後因為在菲律賓、美國工作,加上來英國讀書,一直都在一邊工作一邊學習。
下面這篇文章是妹妹麗君寫的,關於她這些年學習英語的故事,這個「痛」並不是她的「痛」,但是我相信,是很多中國學生的「痛」。公眾號訂閱者中有不少在校生,還有一些想成為對外漢語老師的小夥伴,對你們當中的很多人來說,英語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都能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有正確對待考試、凡事認真準備的態度。
英語之痛 by 劉麗君
被問到的考研問題集中於兩個:1、怎麼考北大六院?已經寫過一系列的小文章了,公眾號及丁香園(ID:不休蝙蝠)自取。2、考研英語怎麼準備?
第二個問題一直覺得自己沒資格寫,也多次好心腸在電話裡回答過這個問題,發現講不明白。為什麼呢?
因為相比於西綜的準備,考研英語我幾乎沒花時間準備,因為我西綜部分實在太弱了,如果和大部分人一樣既要準備西綜又要準備英語,我肯定和大部分人結局一樣,考不上北醫。
因此,標題的英語之「痛」,不是我的痛(然而也夠不上驕傲的資本)。
我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不知道是不是睡覺的時候被什麼奇怪的力量植入的):英語很重要。
說不上來為什麼英語很重要,只知道我從初中開始學英語,一直要考英語,高考、大學四六級、考研。
大學期間我考了兩次四級(第一年和畢業之前)、五次六級(每年考一次)。原因是那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導致我覺得必須得每年監測我的英語水平。大一四級549,六級505。之後每年考六級,每次都比前一次多考15分,畢業前四級660,六級594(同一天考),考完四六級一周後就是考研,英語70分。
很多人瞧不上四六級考試,然而就是有奇葩如我,充分地利用了它(考一次才25塊錢),進步倒也明顯。
考研英語複習我花的時間:考前2個月開始做真題,30套真題+英語閱讀150篇,每天花1.5小時;考前20天開始背作文,本來計劃背50篇的,結果只背了15篇就考試了。
這個複習方法對大家沒什麼參考價值,但是對我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原因如前。(另:報到的時候發現北醫考研英語70分或兩年內英語六級550分免修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簡直跟撿到錢一樣開心。)
廢話到此。
1、
大一的時候,我姐發給我一本電子書,叫《把時間當作朋友》,那時候實體書還沒出,我湊合著看完了,沒什麼感覺。過了幾個月這本書出版了,我姐乾脆給我買了一本(彼時她在菲律賓,簡直操碎了心)。我讀完覺得跟打了雞血似的,感覺這本書和普通的成功學不太一樣啊,有點來真的啊!
書裡有一句話大意是:你要熱愛考試,考試是你的通行證。
以及你要準備考試。
我到現在也沒能熱愛考試。不過還算幸運,直到目前人生升級通關的考試都沒出岔子(祈禱以後也別出啊)。
李笑來還寫了一本書《人人都能用英語》,這本書作者說自己懶得出版,免費掛在網上。我讀過兩遍,四年前和今年。
今年李笑來老師出品了一個直播欄目《天天用英語》,感興趣的可以自行了解一下。
2、
「每天堅持做同一件事」真的是挺難的。比如每天學(用)英語,比如每天吃一包「對大腦有好處」的零食,對我來說都不是100%能堅持下來。
但是,每天堅持做同樣的事情,比如每天讀半小時書、跑幾圈步,重點不在於幹什麼,而在於每天堅持,會讓人覺得有安定感,每天的固定時間有(自主決定的)固定要做的事情,任何事情也不能影響你做這件事,感覺有種鎮靜劑的作用。
3、
我曾經幹過很無聊的事,看到網帖說「只花一年時間,日語從零到N2」,然後我想著哎呀我也試試看。事實上,我花了兩年,在考完研之後去考了N2,低空飛過。同時,為了學日語,我開始看動漫(大多數人是反過來的)。(然而現在一年多過去,五十音恐怕都寫不全了)
這件事教會我,別人一年做成的事情,我花兩年做成也很厲害啊,重點是,做成了呀。
4、
研二又考六級了,之前成績過期了,考了520。真是用進廢退啊。
5、
美式英語發音教程:公眾號後臺回復「美語發音」自取。(也可自行搜索關鍵詞:賴世雄 美語從頭學、Pronunciation WorkshopVideo Training Program)
附:我的那本《把時間當作朋友》的扉頁,How time flies 啊!(真是冷汗涔涔,前幾天還在和我姐說筆記還是寫不好、英語還是這麼個水平,看阿蘭·德波頓的the school life 裡的文章仍然霧裡看花,似懂非懂。)
豔君:
不同的書,對不同的人影響是不一樣的。當讀過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之後,我給身邊的朋友都推薦了一遍。有的是QQ留言,有的是專門發郵件並附上電子書,見下圖(歡迎在2011年收到相關郵件的小夥伴看到文章後給我點兒反饋):
除了上網買了本寄給麗君,還寄給了另一個好友。最終,對他們的生活有沒有影響呢?對哪些人的生活產生了影響呢?我猜後者的答案是:不超過五個人。每個人因為自己的經歷、理解力的差異,相同的書到不了不同的人手裡,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在我看來,書讀了之後,你覺得再好但是不去實踐都是不夠的。而是要真正影響了你的行為,你處事待人的態度和方法,換種說法就是:知行合一。你知道了,那麼你去做了麼?麗君說,她隱隱覺得英語很重要,她上大學那年,剛好是我大學畢業去菲律賓工作那年,這些年英語對我有多重要我也曾多次和她提起過,但是一切的一切都在於,她去行動了,每年考一次六級,是一種自我監測,也是一種自我提醒。我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那麼,問題來了:你為自己覺得重要的東西做了什麼?
同一本書,不同階段讀也是不一樣的。麗君的文章中提到她讀過兩次。這本書我讀過至少四次。這兩年,更加意識到理解力的重要性。從舊書裡,讀出新的東西來,從側面也能看出自己的成長。想想讀過這本書後,曾經認同的觀點,對自己這些年的生活產生了什麼影響,或者是沒有產生任何影響,也是一種反思。麗君最近還寫了篇文章,關於第三次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感受,也是一個驗證。
世界上有沒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種東西呢?我覺得是有的。「聽君一席話」不一定真的是聽的,也可以是讀一本書。對我和麗君來說,這本書特別有用,李笑來的論述方式說服了我們,僅此而已。其他人或許有看其他書進而突然頓悟的經歷。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很多時候我們翻來覆去想不清楚的東西,人家已經寫好了放在那兒了。這也是在我看來要不斷學習的原因之一,謙虛不是和人說「我不行」,而是知道自己的局限的同時,不斷去尋找答案(思考)、去讀書(學習)。
說說我對考試的理解。我記得麗君還在高中的時候,有一年我和她閒聊,聊到一個話題,說:如果我們不上大學會怎樣?第一次談話結果是:不上大學也沒什麼大不了啊。兩三年後,又聊了一次,這次的結論是:大學畢業證、本科學位證也是通行證。畢業之後,有機會看到各色各樣的「通行證」,之後明白了一點,通行證後面的東西是你想要的嗎?想要的話,那就努力去拿到那張通行證。
我和麗君兩個人的自我評價都比較低,所以常常互相鼓勵。我們是姐妹,也是好朋友。我畢業至今七年,聚在一起的時間可能不超過一個月。即便如此,我們可以說是見證了彼此的成長,文字也是一種交流方式。如果不是這篇文章,我都不知道她大學五年(臨床心理學)年年都去考六級,以監測自己的英語水平。考研英語70分是怎麼來的呢?是多年準備來的。我真的覺得她特別棒!
此外,這篇文章讓我看到的另一點是:時間的力量。有的事情一個月兩個月看不到成果,一年兩年就能看到一些了,時隔若干年再回去看,有時候就是「驚嚇」。大多數時候,我們只能看到眼前的收益,能看到更長遠一些的未來,並為之努力的終究是少數吧。
註:點擊文末的「原文連結」,可以跳轉到麗君的原文,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她的公眾號:LLJ的精神病世界。
近期文章
免費資源:手繪漢字圖卡
成長之路:你的突出優勢是什麼?
陌生人給我的啟示
更多文章,請在公眾號回復「目錄」查看。(另外,歡迎從菜頭叔的槽邊往事那兒過來的朋友們,實在是太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