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熟,才會奇怪。俗稱「少見多怪」。
而奇怪的原因不一而足:有和漢語思維相左的;有和漢語諧音太像的(the Gobi Desert);有和之前所學英語不一樣的。
一、打電話用語
相信接觸最早的就是This is ... speaking. 這個自報身份的電話用語。當時考試,很多人都因思維定式選I am...這個熟悉的表達。
其實除了上面的表達,還可以說This is he/she.(根據自己性別選擇he/she)還可以說You’re speaking/taking to her/him.(還是根據自己性別選擇he/she)或者簡單說That’s me. 或This is ...
二、英語標點符號
報刊雜誌或現在的一些自媒體裡的英語標點符號,有三大高頻錯誤。
首先,英語裡的書名號和漢語裡的(《 》)不同。英語裡一般直接把書名大寫或把書名裡的實詞的首字母大寫再加斜體。如《動物莊園》可寫成 ANIMAL FARM或 Animal Farm 這兩種常見兩種形式。很多人都覺得不習慣或不夠顯眼,會寫成《Animal Farm》甚至《animal farm》,目前來看,這都是錯誤的。
其次,英語裡出現標點符號後,要空一格。這是很多人常犯的錯誤。比如:
1. Don’t speak French.They speak English here.(×)
2. Don’t speak French. They speak English here.(√)
這兩句話,不是強迫症的可能都看不出區別。第二句中的 French. 後有個空格。
最後,英語不要用漢語的句號(。)結尾。
Don’t speak French。They speak English here。(×)
三、部分否定
部分否定「Not all + 名詞」這個結構,不是否定整個群體。在初學時非常容易理解錯。例如:
All birds cannot fly.
=Not all birds can fly.
=Some birds cannot fly.
並非所有的鳥都會飛。
那怎麼表達「所有鳥都不會飛」?用「No + 名詞」結構,即No birds can fly. 但要注意,句意和事實相悖。
四、反義疑問句回答的理解
此處不討論以Let’s 或 Let us 開頭的句子在考試中要用什麼來進行回答。
A: We don’t imagine the twins have arrived, have they?
B: Yes, they have.
C: No, they haven’t.
此處也不討論賓語從句中的反義疑問句如何反問。
在回答「否定主幹」的句子時,回答中的Yes 要理解為「不」,而No 要理解為「是」。可以簡單概括為「用事實說話」。
五、口語I couldn』t agree more.
This sentence means that you are totally in agreement with the other persons.(現在有些人把它翻譯成「不能同意更多」。)
本句用的是虛擬語態,不要把句子中的couldn’t 替換成can’t來用。
六、節目主持人介紹嘉賓
第一次聽英語節目介紹主持人時用「You are...」這個結構感覺很奇怪,明明是向觀眾介紹,為什麼不用「He/She is ...」? 如介紹大學教授,說「You are a professor.」 現在熟了,覺得You are 比 He/She is... 更具對話感,更親切。
昨晚想到這個話題時,應該還有其他句式表達。但當時只在腦子中過了一遍,沒用筆記下來,現在只剩這六條了。以後想起再進行補充。
其實,奇怪的不是英語,而是我們學習英語時的思維定式。現在市面上經常宣傳的「英語思維」,也不過如此。
前兩天在和其他老師討論問題時,吳老師的總結高屋建瓴,在此分享共勉:「吃透英語詞典、英語語法,就不會局限於字面意思了。直接設法體會原文解釋,就不會受中文版語法困惑了。因為英文文法的事,漢語有時說不清。初學者可把中文版語法當做入門,進入中級水平後,就儘量體會英語原文。難為了編中文版的人。看著中文的兵法打著英文的敵人,時間長了就不好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