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人是什麼人?一個因為一句「八抬大轎」而壓上所有的人!

2020-12-17 莊周居不易

站在寶玉的角度,襲人仍是非常貼心的一個稱職的大丫鬟,對於直屬上司,她是一個好員工。但對於同事,那真是誰共事過誰知道啊。而襲人表面上對誰都不得罪,實際上在主子面前上眼藥的功夫一點不差。 然而這就說明她是個壞人嗎?

也不能這麼說。她低微卻並非家生子的出身和她的榮國府最受寵嫡子大丫鬟的位置加上她爭榮誇耀的性格導致她的行為罷了。最起碼她沒有直接害過人命,還是有起碼的底線。

她的階級決定了她要嫁寶玉只能用這些方式為自己爭取最大優勢,畢竟丫環再怎麼面子上好看,寶玉再怎麼叫她們姐姐,實質上都只是奴隸,真開罪了主人,一句打發出去或者配人就處置了,根本沒有自主權。

她再怎麼為自己爭取,也脫離不了自己的階級,生了兒子也只是姨娘,一輩子被貴族出身的嫡妻壓著,但賈府的富貴,寶玉的溫柔小意經歷過了,怎麼甘心出府做一個普通平民呢,即使是hard模式也要走下去。

她比心比天高丫鬟命小姐心的晴雯更現實更清楚自己的位置,所以她必然要用盡擁有的的資源和優勢爭取後半生可能的最大幸福,這是一個底層女性對命運發起的抗爭。可惜的是,她的命運還是掌握不在自己手裡。

十二釵又副冊和蔣玉菡的汗巾子等伏筆多次暗示她最後沒有達成自己的心願。 歸根到底,她也是紅樓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悲劇之一。

根據書中明寫暗寫,讀者冷眼看去,得出她的確是眼線的結論全無不妥,但不影響她作為一個大丫鬟的成就。同時也很好理解寶玉為什麼器重依賴她。非要把襲人理解成白蓮花才是看低了她。

襲人家要贖她是要贖出去嫁人的意思,所以才有"八抬轎我也不去"的說法。賈母是誥命,平時就可以坐這個轎子,平民百姓家只有嫁女(還得是嫁不錯的人家)才有這種可能,所以民間說"八抬轎"是有"風光出嫁"的意思的。

襲人此時是家裡真的考慮要贖她,她這話等於是在許諾:你要依我,我就鐵了心跟你(做妾),外面再有好人家娶我做平頭正臉的夫妻我也不稀罕。

所以寶玉接口就說了"你跟我,我也可以正經娶你呀。"

襲人此時正是要逼寶玉認真思考,給自己一個將來的時候,好不容易逼到寶玉千肯萬肯了,正是嚴肅的節骨眼,沒想到寶玉說這種完全不可能的話,顯得一點都不認真,因此襲人才冷笑著堵了回去。

這裡她的表現和書中說她越發自重起來是一致的,襲人對自己的打算非常精,選擇要不要跟寶玉的時候,她想的是必須確保寶玉能帶給她的回報。正因為她此時把本錢壓在了寶玉身上,之後就絕對不能容忍寶玉行差踏錯,連寶玉身邊哪個女生露出一點不完美的樣子,她都要嚴防死守不讓寶玉接近。

相關焦點

  • 不是只有新娘才能坐「八抬大轎」,還有哪些人可以坐?
    八抬大轎 十裡紅妝你也許常常在古裝劇裡看到這樣的場景:新嫁娘拜別父母,喜婆將紅蓋頭給新娘蓋上,由新娘的兄弟背上坐到由八個身著紅服的轎夫抬起用紅綢裝飾的花轎上,在奏響喜樂裡緩緩地向新郎官家進發花轎看到這裡也許你會認為八抬大轎就是娶親用的,只能新娘才能坐。但這種想法其實是錯的,這裡講到的八抬大轎實際上是指八個人抬的娶親大花轎。
  • 在古代,誰才有資格乘坐「八抬大轎」?估計很多人不知道!
    前面有差役鳴鑼開道,後面是八抬大轎。一時間行人急著閃避,當官的耀武揚威而去。「轎子」是中國古代官員或貴族必備的交通工具,產生的年代非常早。古代的轎子,大致有兩種形制或類型,一種是不上帷子的涼轎,也叫亮轎或顯轎,一種是上帷子的暖轎,又稱暗轎。不同的官品,在轎子的形制類型、帷子的用料顏色等方面都有嚴格的區分。
  • 在中國古代社會,官員達到什麼級別,才有資格坐八抬大轎?
    在一些影視劇中,也常常出現女子要求男方用「八抬大轎」來娶她的場景。殊不知,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並不是人人都有資格坐「八抬大轎」。那到了什麼級別才能坐八抬大轎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雖說轎子還不太流行,但皇室貴族中已經有一小部分人開始使用軟轎。而轎子作為一種交通工具,真正得到普及是在宋朝。尤其是在南宋建立後,因為政治動蕩不安,南方道路崎嶇難行,所以皇帝特準百官乘轎。到了明清時期,王公貴族越來越喜歡乘轎,因為這種用人抬的出行方式四平八穩,沒有車馬勞頓之苦。在明朝中後期,連中小地主也開始痴迷坐轎。
  • 「交友不善,人生慘澹」:這四種人請我們吃飯,八抬大轎請也別去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往往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們要往往一時難以辨別自己所認識的人,是否值得交往。其實,要想真正的交往一個人,是要通過一定的時間去認識的。所以,老百姓常常說:「交友不善,人生慘澹」。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往,卻可以一看便知的,特別是這四種人,就是八抬大橋請我們吃飯,我也不要去啊。
  • 為什麼《紅樓夢》中,襲人會遭其他女孩子討厭?
    襲人無疑是溫柔和順的,這點曹老先生是承認的。襲人被賈母派往寶玉身邊,負責寶玉身邊的大小事情,照顧他的日常生活,只要有她在,怡紅院裡總是她在管著,小到要喝口水,大到怡紅院的財政權,都是襲人作主。平心而論,她也做得挺好,寶玉出門行走,沒出過什麼差錯,禮數周全身體健康,也有她一份功勞。換作是任何一個丫頭,不會超過她的細心,最多也就持平吧,十幾年如一日的,不簡單。
  • 一分錢不用花,弄來八抬大轎,娶了心儀的女神
    子陽真是機智如我呀,女生要八抬大轎,子陽聰明的想到去吧檯大叫,並讓吧檯的服務員去跟楚楚說,有個人在吧檯大叫說喜歡你。你們覺得子陽是不是真的很聰明,不僅沒有讓女生難堪,還達到了想要的效果。不過我曾經聽說過,一些可以在廣場,在很多人面前表白的人,是那種可以放下尊嚴的男生,越是追求猛烈的男生,在婚姻離開的時候,越是心狠。老張就是這麼的一個人,他在外地打工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女生,女生很漂亮,老張也是瘋狂的追求,天天送花,送禮物,沒幾天,女生就答應了老張的追求,當晚就魚水之歡了。
  • 300多人的賈府裡,為何只有襲人1個人對亂飛的小蟲子格外上心?
    襲人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廝守賈寶玉,穩穩噹噹的當一輩子的準姨娘。尤其是和賈寶玉雲雨過後,他拒絕了母親和哥哥將她贖出去的想法。賈寶玉曾經對她許諾過,將來會有八抬大轎抬她過門。尤其是王夫人將她的月銀從一兩提高到二兩,暗中承認她姨娘的身份後,她更堅定了當好一個姨娘的信心。
  • 一張破席,一束鮮花,寫盡襲人一生的榮辱悲喜
    襲人本姓花,賈寶玉根據古詩中的一句「花氣襲人知晝暖」,給她改名為襲人。在賈寶玉的眼中,這個丫頭當得起這樣的「好名好姓」,她就是賈寶玉眼中一朵嬌媚的鮮花。他對這個丫頭十分寵愛,整個怡紅院,襲人說的話,比賈寶玉還管用。有時候,甚至連賈寶玉都要聽襲人的話。當襲人被王夫人提拔為賈寶玉的「準姨娘」之後,連王熙鳳和李紈,都要對這個丫頭客氣幾分。
  • 知否:顧二叔八抬大轎娶明蘭,曼娘半路攔截,石頭一舉動驚呆眾人
    這可以說明,曼娘即將再次作妖了,因為她手上還有昌哥兒可以要挾,隨著劇情的發展,顧二叔在很短時間內,就憑藉自己的勇氣和膽量擁護著趙宗權奪下了皇位,皇上自然也不會虧待他,讓他加官進爵,成為了汴京的風雨人物,只不過這次的風流和幾年前的風流是兩個話題,也成了整個汴京想要巴結的重要對象
  • 張居正乘32抬大轎回鄉,轎子自帶廚房衛生間,堪稱「行走的房車」
    之後更是輔佐萬曆皇帝,實行革新運動,地位僅在皇帝之下,不過張居正最讓人熟知的還是他乘坐32抬大轎的故事。其父病逝,他奉旨歸葬,坐著32人抬的豪華大轎,內附有清洗排洩等設備,吃飯時菜餚過百品,「居正猶以為無下箸處。」張居正這次返鄉之行,那真是壯觀得不得了:元輔的坐轎要三十二個轎夫扛抬,內分臥室及客室,還有小僮兩名在內侍候。
  • 張居正返鄉:乘32人抬「巨無霸」轎子
    明、清以來,官員的交通工具為轎,二人抬者曰「肩輿」,四人抬者曰「軟轎」,通常所謂的「八抬大轎」。尤其明朝,對公車使用有極其明確的限制。   明、清以來,官員的交通工具為轎,二人抬者曰「肩輿」,四人抬者曰「軟轎」,通常所謂的「八抬大轎」。尤其明朝,對公車使用有極其明確的限制,在《明史·輿服志一》裡,我們看到 「弘治七年令,文武官例應乘轎者,以四人舁之。違例乘轎及擅用八人者,奏聞。」依此制度,張居正的車肯定超標。不過,作為內閣首輔兼皇帝老師,他有資格不在乎,加之奉旨回鄉料理父喪,他有本錢搞特權。
  • 種田文,八抬大轎變老牛推車,十裡紅妝變一畝旱田,作者是親娘不
    女主是重生的,前一世的她嫁了一個假面書生,家裡裡裡外外的活都是女主搭理,男主只負責安心讀書考取功名。只是當男主成就功名後,便是休妻之時。甚至害怕女主拖累把女主的娘家也一起毀了。女主重生後發誓,再也不找小白臉書生了,我就找個老實巴交會種田養家的就行。可是怎麼偏偏又被無良「混混」纏上了呢。2[穿越重生]《吹燈種田:憨夫家的小嬌娘》作者:楊小辣(完結) 。
  • 慈禧用大轎把一麻臉老太抬進京,後來為什麼又派兵追殺其後人
    這樣的人居然得到慈禧的厚待,慈禧用八抬大轎把她抬進京城,而且,傳說兩人還結拜為姐妹,這是怎麼回事呢? 關于于家為何選擇定居榆樹太平川,還有一個奇異的傳說。 傳說於家第一代先祖於居安帶家人逃荒途中,全家人實在飢餓難忍,於居安便前往一戶人家乞求食物。前來為於居安開門的,是這家的男主人。他見於居安骨瘦如柴,衣衫襤褸,便慷慨地為於居安奉上了一筐紅薯。
  • 襲人是一個「無情」的人
    襲人是《紅樓夢》裡我最不喜歡的一個人。我喜歡真實的、有個性的人,所以我喜歡林黛玉。而襲人,卻是無情。其實,在《紅樓夢》裡,「無情」通常是用來說薛寶釵的。但薛寶釵與襲人不同,薛寶釵懂情而不動情,襲人則根本不懂情。
  • 史載張居正坐轎三十二人抬 得罪皇帝遭秋後算帳
    最嘆為觀止者,是他此行的座駕,稱得上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公車。黃仁宇對這臺特製的「巨無霸」有過一段不失幽默的描寫:「張居正這一次的旅行,排場之浩大,氣勢之烜赫,當然都在錦衣衛人員的耳目之中,但錦衣衛的主管者是馮保,他必然會合乎分寸地呈報於御前。直到後來,人們才知道元輔的坐轎要三十二個轎夫扛抬。內分臥室和客室,還有小僮兩名在內伺候。」
  • 城隍爺半夜三更巡城,「城隍像」坐八抬大轎,信眾人手一柱香緊跟
    「城隍爺」出巡,人們用八抬大轎抬著「城隍像」在城內巡走,氣勢很大,儀仗威嚴,鳴鑼開道,肅靜迴避,旌旗傘扇,全份執事。轎前後有捨身還願者,扮成判官、鬼卒,扮作罪犯,慢慢跟行。城隍從自然神,隨著社會的發展演變,它的社會職能越來越多,由最原始的城池守護神,演變成為驅災除患、揚善懲惡、督官懾民、保障人們生命財產的全能神明。
  • 曾國藩當三品官,仍乘藍轎,轎前沒有引路官、扶轎人
    曾國藩在道光年間連年被提拔,升遷極快,十年之間連升十級,這是難得的恩遇:在升為正三品大員後,按規定,轎呢要由藍色換為綠色,護轎人也要增加倆人,而且乘轎是需要配備引路官和護衛的。但令百官詫異的是,曾國藩從升為三品官之日起,除身邊不得不增加兩名護衛外,轎前不僅沒有引路官,連扶轎的人也省了去,且轎呢也沒有換成綠色,仍乘藍轎。不久,曾國藩又升為二品大員,下人就為他薦舉了四名轎夫,要把曾國藩的四人大轎換為八抬大轎。按清朝官制,四品以下官員準乘四人抬的藍呢轎,三品以上官員準乘八人抬的綠呢轎,俗稱八抬大轎。
  • 「襲人」名字的奧秘——也談談「襲人」這個人
    襲人在賈母那裡時本喚作「珍珠」,一看就是賈母的取名風格。珍珠,琥珀,鴛鴦,鸚哥,符合一個富貴老婦人的珠圍翠繞的風格。而「珍珠」到了小清新的寶玉那裡,自然有點不搭,所以,要改名。珍珠,寶玉靈光一閃,「花氣襲人知晝暖」,那就改名「花襲人」吧。
  • 聊齋故事|書生被仙人點化,和青樓女定終生,三年後八抬大轎娶她
    待到月升東天,彭好古越發覺得無聊,只好將邱書生請來,二人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著。正在這時,書童進來說道:「外面有人前來拜訪。」彭好古離開席,禮貌地將客人請進了書房,相互作揖以後,三個人圍著桌子坐了下來。期間,二人如同老朋友一般暢聊,彭好古發現,海秋一直對那邱書生沒有什麼好臉色,邱書生向他問話,他也只是禮貌性的應答著,神情頗為倨傲,絲毫沒有和彭好古相談時的那種暢歡之感,這個行為博得了彭好古的好感,畢竟那邱書生並不是有好名聲的人,自己只是實在無聊才將他請過來罷了。
  • 明朝萬曆六年張居正返鄉 乘32人抬"巨無霸"轎子
    明、清以來,官員的交通工具為轎,二人抬者曰「肩輿」,四人抬者曰「軟轎」,通常所謂的「八抬大轎」。尤其明朝,對公車使用有極其明確的限制,在《明史·輿服志一》裡,我們看到 「弘治七年令,文武官例應乘轎者,以四人舁之。違例乘轎及擅用八人者,奏聞。」依此制度,張居正的車肯定超標。不過,作為內閣首輔兼皇帝老師,他有資格不在乎,加之奉旨回鄉料理父喪,他有本錢搞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