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日報》英文全媒體推介詩畫東湖:讓世界遇見最美武漢

2020-12-11 武漢發布

連續兩天,《中國日報》三次英文報導武漢東湖,圖文並茂,加上兩段唯美視頻《夜色東湖》《詩畫東湖》,以全媒體方式向世界呈現大美東湖城市「綠心」,展示武漢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中國日報》是中國國家英文日報,全球期均發行90餘萬份,其中,海外期均發行60餘萬份。《中國日報》作為中國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是國內外高端人士首選的中國英文媒體,是唯一有效進入國際主流社會、國外媒體轉載率最高的中國報紙。

3月11日,中國日報網用一段精彩視頻,展示了東湖綠道三期建設夜景亮化工程「聽濤畫卷」如夢如幻的美麗夜景。全英文的圖片說明中,介紹東湖因美麗的櫻花,將迎來一年中的賞花旅遊旺季。

3月12日,《中國日報》以《Car?free zone brings East Lake to life》(《無車區讓東湖煥發生機》)為題,圖文並茂地報導了東湖的生態保護和修復。摘要部分醒目地標出了一句話——「當我們遇到一棵大道旁的紅杉樹,我們會建一座橋來避免砍斷紅杉。」

3月12日,《中國日報》相繼在其海外社交平臺上以《Spring in the air at Donghu》(《春滿東湖》)為題,用一段精美的《詩畫東湖》視頻,向世界展示東湖改善生態的成果。視頻裡,東湖櫻花園的標誌景點五重塔,在燦若雲霞的櫻花樹掩映下,分外妖嬈。

《中國日報》海外社交平臺發布《詩畫東湖》

作為2018「遇見東湖 讀懂中國」東湖國際攝影大賽的領銜大師,瑞典人斯塔凡·威斯特蘭德去年曾來東湖沉浸式拍攝5天,他是《美國國家地理》合作攝影師、荷賽獎終審評委。「去年來東湖,是荷花盛開的時候,東湖的荷花充滿詩情畫意,我拍了上百幅照片,還生平第一次吃到了蓮藕。」斯塔凡看到《中國日報》海外社交平臺發布的視頻報導後,對長江日報記者說:「長長的東湖綠道,動人的荊楚文化,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跟許多攝影師朋友都推薦過東湖,這些報導更詳細展示了武漢東湖的美麗,我都轉給朋友們看了,叫他們都來東湖逛一逛。聽說今年東湖還計劃舉辦國際攝影大賽,我希望還能來,帶更多國際友人來。」

從武漢外國語學校畢業讀完大學,武漢姑娘秦柯目前在紐約從事國際文化交流工作。看到海外社交平臺轉發的報導後,她對記者說:「每年櫻花開的時候,我都會和家人一起去東湖賞櫻花,出國後已經四五年沒有看過櫻花了,很是想念呢!許多海外同事以前都只知道去華盛頓、日本看櫻花,我要把視頻發給他們看,讓他們來武漢東湖看櫻花。」

斯塔凡·威斯特蘭德去年在東湖綠道拍攝。記者傅雪嬰 攝

12日,東湖磨山景區旅遊管理科工作人員馮欣忙碌了一整天,因為13日,一年一度的東湖櫻花節就要開幕了。「去年3月,央視兩次為『東湖櫻花』點讚,東湖櫻花園聲名遠播。這次央媒大規模報導,正趕上櫻花節開幕,估計遊客量還會增加,這幾天我們全員加班,努力將最美的東湖櫻花呈現給廣大遊客。」馮欣說。

記者12日在東湖看到,今年櫻花園再度刷新「顏值」。大氣的中式門樓、典雅的唐式建築群,人文的楹聯佳句,藝術的疊石小灘,靈動的戲水錦鯉,匠心的園藝搭配,和春日裡初綻的粉白早櫻相映成趣,自然天成,宛如一幅秀麗畫卷。

「白天燦若雲霞,夜晚的流光溢彩,今年東湖櫻園將給世界遊客帶來更完美的體驗。」東湖風景區旅遊局負責人介紹,近兩年來,秉承綠色、協調、創新、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101.98公裡的東湖綠道沿線,月月有花看,四季有花賞,匯集成33平方公裡的東湖花海。東湖持續多年的生態保護,讓這裡的湖光山色一年更勝一年,四通八達的高鐵動車,帶來了五湖四海的遊客。每年三月,百萬計的海內外遊客來東湖賞櫻賞花。綠水青山成為了金山銀山,東湖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賞花勝地。

12日,夕陽下,東湖櫻花園早櫻初綻,靜待開園迎接海內外遊客。記者傅雪嬰 攝

《中國日報》:無車區讓東湖煥發生機

當我們遇到一棵大道旁的紅杉樹時,我們會建一座橋來避免砍斷紅杉。

刊發媒體:《中國日報》3月12日7版

文章標題:《Car?free zone brings East Lake to life》

《中國日報》報導版面

《中國日報》以《Car?free zone brings East Lake to life》(《無車區讓東湖煥發生機》)為題,圖文並茂地報導了東湖的生態保護和修復。

文中這樣形容東湖綠道:「像兩條玉項鍊,環繞著東湖。」摘要部分醒目地標出了一句話——「當我們遇到一棵大道旁的紅杉樹時,我們會建一座橋來避免砍斷紅杉。」

來自武漢大學的46歲教師李金傑(音譯)說,他每周都會在綠道上慢跑,「幾年前,東湖有很多車,在路邊跑步很危險。現在自行車都已經被禁止通行,我們可以在整條綠道上自由奔跑」。

文章中還引古喻今,告訴海外讀者,戰國的屈原和唐代詩人李白,常在東湖邊吟詩。毛澤東主席40多次訪問東湖,在此接待了60多個國家領導人。今年第七屆世界軍運會帆船比賽也將在東湖水域舉行,東湖的優質湖水很適合帆船比賽。

《經濟日報》:東湖綠道 讓世界遇見最美武漢

與倫敦、荷蘭、日本等地的世界知名綠道相比,東湖綠道有獨特之處。在國外,綠道通常建在郊野,而東湖綠道就在城市中心地帶,人們出門不遠即可享受綠色生活。

刊發媒體:《經濟日報》頭版大圖、15版綜合新聞

文章標題:《東湖綠道 讓世界遇見最美武漢》

《經濟日報》15版綜合新聞

長江為帶,東湖為心,百公裡生態綠道串接成網。《經濟日報》對東湖綠道的報導飽含深情,文章全篇2600多字,細細描述了水岸同治、生態環保、綠色時尚的大東湖美景。

3月的武漢東湖,藍天白雲下,碧波蕩漾,水鳥翩躚。人們在湖邊的綠道上散步、騎行或小憩。不時有歡快的笑聲迴蕩在湖畔,令人陶醉。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好東湖,「生態優先」成為武漢人的共識。近10年來,武漢市圍繞構建「大東湖」生態水網,持續不懈治水,還東湖一汪碧波。數據顯示,東湖水質持續向好,近年來東湖整體水質基本穩定在Ⅲ至Ⅳ類。

2015年12月份,東湖綠道一期開工,建設之初,就打上了綠色環保的標籤:少些人工雕琢,多些自然野趣。東湖綠道秉持「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採用「滲、滯、蓄、淨、用、排」等多種生態措施,改良生態系統;並通過植被規劃、人工溼地等方式,有針對性地淨化東湖水體,促進東湖生態系統的修復。

2017年底,東湖綠道二期建成。山攬翠,水涵青,湖光山色與人文融合的美麗畫卷讓人們真切感到,「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

宜居的環境不僅吸引人,也引來了鳥。喻家湖畔,攝影師劉曙松和友人帶著專業攝影裝備來拍鳥。「我們看到了紅嘴鷗、白鷺。它們對氣候和環境非常挑剔,環境不宜居是不會來的。」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東湖綠道匠心打造「生態綠心」

沿著東湖綠道行走,最先親密接觸的是綠道邊的湖塘。湖塘環境好壞,決定遊客對東湖的第一印象。

刊發媒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文章標題:《東湖綠道匠心打造「生態綠心」》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導截屏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3月12日早間,播出《東湖綠道匠心打造「生態綠心」》報導,這段時長1分30秒的播報,介紹了東湖改善水質的良方,把東湖綠道打造成一片「生態綠心」。

武漢近年來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首要位置,依託東湖特有的自然風貌,建成集生態、文化、休閒、景觀、通行於一體的百公裡東湖綠道,開啟了武漢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

湖北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康玉輝表示,他們對東湖的8個小湖和湖邊塘,通過排乾湖水、晾曬底質殺菌,清除湖底垃圾、種植水生植物和放養水生動物,構建健康食物網,恢復了湖泊自淨能力。整個東湖的水質這兩年都是在逐步好轉,目前是穩定在三類水左右,整體達到三類水。(長江日報融媒體 記者傅雪嬰 甘娟 實習生寧秀梅 通訊員彭衝)

相關焦點

  • 東湖綠道 讓世界遇見最美武漢
    長江為帶,東湖為心,百公裡生態綠道串接成網—— 東湖綠道 讓世界遇見最美武漢東湖綠道秋景一角。樊祥敘攝(中經視覺) 湖中道是東湖綠道的7段主題景觀道之一,橫穿東湖中心,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日前,東湖綠道三期「顏值」提升工程完工,101.98公裡東湖綠道串接成網,國內最長5A級景區城市環湖綠道驚豔亮相,帶動了一座城市近400公裡的綠道網絡體系建設,進行了一次將城市生態、人文、功能融於一體的生動實踐。東湖邊上這一條路,讓湖北、武漢成為「美麗中國」的典範,贏得社會各界讚譽。
  • 用視頻珍藏東湖四季美景,「95後」女孩花樣推介武漢
    長江網12月3日訊(記者寧秀梅)近日,長江日報發起「尋找武漢的丁真」行動,邀約全城網友推薦身邊「丁真」,代言武漢,推介武漢。有網友推薦了「東湖版丁真」——東湖小七。(右一)本人供圖  東湖小七來自湖北十堰,是個愛漂亮、愛美食的「95後」女孩。由於工作原因和東湖相遇,第一眼便愛上了這裡。  「第一次來是圍觀『跳東湖』,選手們在棧道上衝刺,用各種酷炫的姿勢躍入湖中。岸邊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弄潮兒,端著飲料小吃,隨音樂歡快舞蹈。」東湖小七介紹說,典雅秀麗的東湖和新潮時尚相碰撞,繪成一幅獨具魅力的東湖畫卷,一下子就被東湖的包容性迷住了。
  • 8家央媒邀請世界遊客來東湖綠道享受詩和遠方
    如同一幅美麗的水墨畫鋪展開來,百餘公裡東湖綠道從最初的一條蜿蜒曲線逐漸編織成網,深入湖邊,走向山林,成為市民都市休閒新方式 長江日報記者任勇 攝  3月6日至8日,8家中央級媒體重點打卡東湖綠道沿線
  • 權威媒體關注丨中國日報網(英文版)推介慢城大花園
    2019-01-06 22:5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章晨潔近日,記者了解到,中國日報網及浙江省臉譜帳號推送《何處心安 慢城常山》宣傳片,向全球推介常山深厚的文化底蘊、美麗的慢城風光。在自然與美景交融的慢城大花園中,開啟一段曼妙的視覺之旅……中國日報網是中國最大的英文資訊門戶,是國務院新聞辦(中共中央外宣辦)主管的中國日報旗下網站,為國家級重點新聞網站之一;它服務於國內外中高端讀者群,是海外人士了解中國的首選網站,已經成為溝通中國與世界的網上橋梁。
  • 在東湖遇見夏天的福氣
    就在東湖風景區裡 美味之處,免費賞荷 「好玩武漢」東湖小分隊「東湖小野」 專門去東湖走了一趟 為您搜羅了與荷有關的美食
  • 中國光谷發出英文名片 官網對標矽谷、劍橋科技園
    中國光谷英文網站截圖  湖北日報網(荊楚網)消息(記者周三春 通訊員張珊妮)中國光谷越來越有國際範兒了,這一次向全球遞出的是自己的英文名片。3月20日,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又稱「中國光谷」)英文官方網站(http://www.chinaopticsvalley.com/)正式上線。該網站的全球推廣同日啟動。  記者看到,此次上線的中國光谷新英文網站設有走進光谷、新聞中心、園區縱覽、商務投資、生活社區、企業風採等版塊。
  • 2020中國旅遊推薦地,四月武漢,最美櫻花,加油!
    武漢,歡迎你回來,我們愛你!四月武漢,你最美,正直春暖花開時節,能確定你的回歸,真是最好的消息。今天,我想帶大家了解武漢和你們最喜歡的櫻花。武漢是我們國家的英雄城,它抵住了壓力,擋住了質疑,它真正的回來了!
  • 向英文讀者推介第七屆世界軍運會東道主城市
    武漢軍運會執委會訊(記者萬建輝)26日,英文中國日報罕見使用兩個整版的聯通版,報導正在籌辦軍運會中的「精彩武漢」。聯通版配發10幅精美照片,圖文並茂反映武漢籌辦軍運會以來日新月異的城市面貌。與這些照片相關的4個板塊文字報導,分別透過4名在漢留學、工作的外國青年的視角,詳述他們在武漢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故事,來把「精彩武漢」推介給全世界。報導在回顧近代武漢成為中國區域性的紡織業中心、教育中心、物流與商貿中心的歷史的同時,著重介紹武漢如今仍然是中國製造業的領導城市,尤以汽車製造業的體量與技術為世人矚目。
  • 《中國日報》新版面世 將打造世界一流英文媒體
    《中國日報》於3月1日實施自1981年創刊以來最大規模改擴版,全面推出新版。《中國日報》創刊於1981年,日均發行量30萬份,讀者遍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形成了包括兩大報系、三大語種九個網站、三大手機傳播平臺為核心的現代傳播體系,其中中國日報網日均訪問量達 2000 萬次。
  • 武漢市非著名景點,東方裡約熱內盧,武漢大學凌波門旁東湖風光村
    碧水、藍天、綠樹、色彩斑斕的屋頂和彩牆展露出斑駁房屋的歲月肌理,湖面上隨波蕩漾的各式遊船,此時正值武漢最美好的季節,從東湖綠道一棵樹方向望去,眼前的景色仿佛是一幅色彩濃鬱的異域風光大片,這裡便是東湖風光村,被多少文藝青年稱為武漢的「裡約熱內盧」。 2020年,武漢城區將不再有「城中村」,東湖風光村也會在這樣改造中消失。讓鏡頭定格此時仍在的「風光」!
  • 打造中國內湖帆船之都 東湖帆船公園年底建成
    今年底,港池和百個泊位,賽事廣場、船庫及賽時指揮中心、媒體及行政中心等場館設施基本建成,片片白帆揚帆東湖的美景將展現在人們眼前。  教練給市民上帆船科普課  武漢將打造「中國內湖帆船之都」  東湖湖心亭帆船公園位於東湖風景區湖心亭附近郭鄭湖水域,將承擔軍運會帆船比賽。
  • 武漢東湖——遊覽勝地,中國第二大城中湖
    武漢東湖是以大型自然湖泊為核心,湖光山色為特色,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科普教育為主要功能的旅遊景區,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達數百萬人次,是華中地區最大的風景遊覽地,2014年前曾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2014年因武漢中心城區擴大,東湖退居武漢市江夏區的湯遜湖之後,是中國第二大城中湖。
  • 「來武漢上大學」刷屏網絡,10位在漢名校書記校長招生直播引全國媒體關注
    武漢晚報訊(記者吳曈)微博話題閱讀量累計破3000萬,國內百餘家媒體關注、轉發,人民日報客戶端、微博,央視頻、中國日報等央媒直播聯動,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十餘所高校官微多次轉發,長江日報客戶端在線觀看量接近800萬……
  • 中國日報網哈爾濱頻道打造「哈爾濱英文名片」
    中新網哈爾濱6月26電(記者王曉丹 王琳)26日,哈爾濱市委宣傳部聯合中國日報共同推出的中國日報網哈爾濱英文頻道在哈爾濱舉行上線儀式。該頻道致力於打造「哈爾濱的英文名片」,進一步擴大哈爾濱在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中國日報網總編輯楊春亞告訴記者:「黑龍江與俄羅斯接壤,在地緣政治和中俄經濟、文化交流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哈爾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和旅遊名城,具有較高的國際報導價值和對外宣傳需求。」
  • 借鑑矽谷和英國劍橋科技園經驗光谷全新英文網站上線 全球推廣同時...
    為進一步提升中國光谷的國際化形象和品牌影響力,推動光谷建設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創業中心,3月20日,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又稱「中國光谷」)全新英文網站( http://www.chinaopticsvalley.com/)正式上線。該網站的全球推廣同日啟動。
  • 國慶首日百家媒體奔向武漢
    長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百城百媒·打卡武漢」活動正式啟動曾在武漢參與抗擊疫情報導的北京日報記者和冠欣情不自禁歡呼闊別半年武漢的變化讓他欣喜還有湯包、魚糊粉等不少美食「城市文化,往往蘊藏在煙火氣之中」昆明日報記者任翊翔從未來過武漢
  • 來武漢上大學,這10個理由讓你無法拒絕
    7所高校共計29個專業入選其中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以其過硬的實力入選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則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華中科技大學在喻家山旁華中師範大學在桂子山下華中農業大學在獅子山頂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南望山為伴
  • 詩詞東湖:煙雨湖畔,邂逅醉美古風珞珈岸;西風微寒,水色闌珊……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出自魏武帝曹操的《冬十月》一詩。(曹操:字孟德,155年---220年)在冬月,北風微寒,在煙雨濛濛的中國第二大城中湖東湖旁,感覺一眼望不到邊際。東湖水域面積33平方公裡,東湖景區總佔地面積87平方公裡。東湖水域是杭州西湖的六倍。
  • 重返芥子園 重返藝術原點 丨「詩畫中國行」走進浙江蘭溪
    11月25日至26日,「詩畫中國行」大型主題採風活動在浙江蘭谿市圓滿舉行。國內眾多知名詩人、畫家、書法家和新聞工作者相聚芥子園,走讀諸葛八卦村和千年古鎮遊埠,以詩書畫為媒,謳歌蘭溪大地生態美景和建設成就。
  • 關注| 重振!東湖百公裡生態綠廊按下「升級鍵」
    近年來,東湖堅定不移踐行綠色發展之路,緊緊圍繞武漢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的戰略部署,按照「世界名湖、生態典範、城市綠心、最好景區」的總體定位,全力建設「生態之心、人文之心、融合之心」三心合一的世界級城市生態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