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養子女也應「放開二孩」 全國人大代表方燕:《收養法》該修了

2020-12-19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網

華夏時報記者公培佳 兩會報導

「二孩政策已全面放開,《收養法》仍規定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這已不適應當前人口形勢,應放開這一限制,在符合當地計生政策的前提下,收養人可以收養多名子女。」3月3日上午,參加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北京金誠同達(西安)律師事務所主任方燕接受《華夏時報》記者專訪時稱。

方燕剛剛履新全國人大代表,她準備了多個議案和建議,其中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議案在經過向民政部門廣泛調研後,目前正聯合30餘名全國人大代表一同形成議案再向大會提交。

據了解,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下稱《收養法》),是1992年4月1日開始施行,根據1998年11月4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進行修正的。

「上次修正距今將滿20年。」方燕稱,民生中的生育問題最近這些年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先放開單獨二胎再全面放開二胎,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沐浴在兩個孩子的愉快生活中;但涉及到無法生育孩子的家庭或已有孩子還願意養育和照顧更多孩子的人卻存在諸多限制。

記者查閱《收養法》看到,第八條規定,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收養孤兒、殘疾兒童或者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和收養一名的限制。

「《收養法》只能收養一名子女的限制已與最新的《計生法》精神不一致,在未來更可能限制地方政策的制定,使得養育更多子女的政策在收養這個渠道上無法順利實現。」方燕稱。

對此,她建議修改第八條為:收養人可以收養多名子女,但收養子女數量應符合當地計劃生育政策,且應證明收養人具備撫養和教育多名子女的經濟能力、健康情況、個人及家庭意願等,個人信用良好。

另外,針對《收養法》中不滿14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包括三類:喪失父母的孤兒、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和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收養人同時具備的條件是:無子女、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和年滿30周歲等多個規定,方燕建議:把被收養人年齡放寬的不滿18歲,並增加「被父母虐待和家暴的子女」這一類;收養人的年齡則應從滿30歲調整為滿25歲。

「建議修改第十二條為:嬰兒的父母均為未成年人,該嬰兒的監護人需要將其送養的,收養人以預收養的方式撫養和照顧嬰兒,待未成年父母達到法定成年條件之後,再進行法定收養關係的確認。」方燕解釋稱,如果這條能修改,將減少未成年人意外懷孕後墮胎的比例,也可讓私生子減少被遺棄。

因為,在方燕看來,無論生養還是收養子女,最後升華到的層次都是人與人之間的愛、家庭之愛、對兒童的關懷之愛,兒童才是未來,涉及兒童的法律根本出發點應是愛心。

事實上,在不知不覺間,我國收養子女的觀念已發生了改變,過去普遍認為,去收養子女大多因為家庭存在生育等諸多問題,現在在許多人看來,一個各方面都正常的家庭去收養子女也可得到理解和尊重。

除了對已有條款建議修改,方燕在議案中還建議增加新內容:建立社會收養後跟蹤體系,建立未成年人收養檔案,利用科學技術及居委會、村委會等社會基層組織長期、定期、實地了解被收養未成年人的生活狀況直至成年,建立收養資料庫;建立對失敗收養關係進行糾正的機制;建議增加評估制度,對送養人和收養人、收養家庭進行有效評估,避免惡意遺棄行為;增加重大災害情況下的收養特別程序,如針對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後孤兒及暫時無法找到父母的未成年人的優先、簡易、特殊收養條件和程序等。

「收養,是一件關乎個人、家庭和社會的重要行為,保護未成年人、保護收養關係中的各方權利,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有糾錯機制,而非全不知情、束手無策,才應該是理想的收養法。」方燕稱。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方燕建議修改收養法:收養子女也應「放開二孩」
    &nbsp&nbsp&nbsp&nbsp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金誠同達(西安)律師事務所主任方燕表示,現在看來制定於1992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的許多條款已經有些「過時」。她建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一些條款予以修訂,收養子女也應「放開二孩」。
  • 人大代表方燕:建議修改收養法,放寬只能收養一名子女限制
    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方燕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在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她將提交修改收養法的建議。方燕。資料圖她建議對被收養人的條件、收養人的條件作出修改,增加對被收養人的長期保障機制等。
  • 委員建議修改收養法以適應全面二孩政策 官方回復
    》以適應國家全面二孩政策的提案答覆的函》(以下簡稱《答覆函》),披露了民政部答覆全國政協委員雲治厚提出的「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以適應國家全面二孩政策的提案」的具體內容。從『兒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出發,應當允許此類家庭收養子女,增加兒童被合適家庭收養的機會。」民政部在《答覆函》中介紹說,「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是綜合我國當前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對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做出的重大調整,關係國計民生,關係國家民族未來,各相關法律法規應主動予以銜接、配合,促進此項決策的全面實施。」
  • 收養法修改完善該儘早提上日程
    修改完善收養法,應當堅持問題導向,回應社會關切,尤其要注意把握和處理好不同法律法規之間的關係,處理好收養制度和計劃生育的關係。家住湖南長沙的胡女士有一個上初中的女兒,雖然符合「單獨二孩」政策,但因為年齡大,她產生了收養一個男孩的想法,收養法卻成了「攔路虎」,因為她不符合收養法規定的條件。近年來,類似障礙在現實中頻頻出現,一些合理的收養訴求被法律無情制止。
  • 專家建議修改《收養法》放寬收養人必須「無子女」的限制
    《收養法》中規定,收養人必須無子女才可以收養孩子。對於這一要求,今年「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了修改《收養法》的建議。現行《收養法》於1999年4月1日正式實施。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認為,由於該法側重於防止計劃外生育以收養名義免除處罰,有些重要條款已經不能適應新人口形勢和新生育政策的需要,突出表現為規定的送養人和收養人條件過於苛刻。比如對收養人「無子女」的要求,既不符合現行「一對夫妻可以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也把絕大多數既有收養意願又有收養能力的人拒之門外;而符合這款條件的人中,多數又無收養意願或無收養能力。
  • 民法典解讀:收養子女相關規定較之收養法有哪些變化
    劉律師:民法典規定了收養制度的基本原則,請問這個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民法典對收養子女的規定較之收養法有哪些變化?河北讀者王萌王萌讀者:你好,以下是對你提出的關於民法典收養制度的相關解答。禁止借收養名義買賣未成年人。」這就是民法典關於收養制度基本原則的規定。它明確了收養應「最有利於被收養人」而不是收養人,要求政府、社會組織等在解決收養關係問題時應該從被收養人的利益出發進行考量,為司法實踐中解決收養關係糾紛提供了統一的價值引導,為保護被收養人身心健康提供法律保障。同時,這一法條還從法律層面禁止了實踐中存在的借用收養形式進行買賣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
  • 全國人大官員:人口普查後決定是否全面放開二孩
    晨報記者 李木易/攝  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負責人答記者問時回應稱:  「單獨『二孩』政策實施一年多實踐證明,政策既受到了群眾擁護,也沒有帶來對人口政策的衝擊,沒有一下子又出現了生育高峰,但全面放開『二孩』沒有提上日程。」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收養法》入編《民法典》新亮點
    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 放寬收養條件讓更多孩子感受家的溫暖
    年輕時經濟條件、政策不允許生二孩,現在經濟條件好了、政策允許了,又失去了生育二孩的最佳時機;想收養孩子,卻又面臨現行法律的限制。據筆者了解,有上述愁事兒的夫婦不在少數。這裡有必要談談現行的收養法。長期實踐證實,收養制度作為家庭關係產生的一種方式,在我國的社會發展進程和現實生活中越來越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 合法收養AB面:被家庭收養孤兒佔總數5.3%,律師稱部分法條已滯後
    一是被收養人為收養人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時,收養人可攜帶身份證明前往戶口所在地民政局了解具體辦理程序;二是被收養人非社會福利機構撫養時,需前往被收養人所在地收養登記機關辦理;三是被收養人由社會福利機構撫養時,需攜帶收養人符合收養條件的證明材料,前往社會福利機構辦理。
  • 2015全面放開二孩最新消息_生育二孩產假能休多久?
    >2015全面放開二孩最新消息_生育二孩產假能休多久?  國家衛計委指導司負責人表示,全面「兩孩」政策必須依法啟動實施。根據十八屆五中全會的精神,需要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配套的法規規定也要相應修訂。修訂後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施行之日,就是全面兩孩政策正式實施之時。  該負責人強調,在此之前,各地各部門都必須認真執行好現行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律法規,維護良好的生育秩序,不得自行其是。
  • 丁桂華 滕修福:民法典解讀 從婚姻法及收養法到婚姻家庭編的主要亮點
    立法研究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簡稱「婚姻法」,1980年9月10日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並於2001年修正)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簡稱「收養法」,1991年12月29日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並於1998年修正)的基礎上,總結了20多年來的涉婚姻家庭關係的民事實踐和突出問題,進一步調整因婚姻家庭產生的民事關係。
  • 二孩政策放開,生育也須依規合法
    福建閩侯縣一位市民於2005年生育第一個女孩後,按政策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但他籤訂了一份自願放棄二孩協議,此後每月獲得了獨生子女貢獻獎勵金。全面二孩政策出臺後,他又生育了第二個孩子,此前領取的貢獻獎勵金如何處理,讓他感到困擾。閩侯縣衛計局回復稱,根據有關規定,未經審批再生育或者非法收養的,由確認機關撤銷資格,並按協議規定三倍返還貢獻獎勵金。
  • 全國人大代表方燕:快手等平臺裡未成年懷孕曬娃者或涉嫌犯罪
    對此,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西安分所主任方燕專門撰文,分析了未成年人孕媽成網紅這一現象背後的法律問題。方燕稱,我國《刑法》明文規定了姦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姦論,從重處罰。如果孕媽年齡不到14歲,她本人和自己孩子的父親都可能存在涉嫌觸犯刑法的犯罪問題,造成損害的還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 二孩政策落地需多長時間 「搶生者」怎麼辦?
    在我國實行「單獨二孩」政策,官方曾預計受該政策影響,我國大概每年增加200萬人左右。然而,梁建章曾估算稱,在全國啟動政策平均滿一年時,全國申請數量僅有105.4萬,新增出生人數會遠低於105.4萬。而這遠低於官方此前的預期。如,我國人口大省河南在去年6月初正式施行「單獨二孩」政策。截至今年5月31日,河南省共受理單獨二孩生育申請4.7萬件,生育1.3萬人。
  • 收養子女,民法典有這些相關規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圖集 劉律師:民法典規定了收養制度的基本原則,請問這個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民法典對收養子女的規定較之收養法有哪些變化?它明確了收養應「最有利於被收養人」而不是收養人,要求政府、社會組織等在解決收養關係問題時應該從被收養人的利益出發進行考量,為司法實踐中解決收養關係糾紛提供了統一的價值引導,為保護被收養人身心健康提供法律保障。同時,這一法條還從法律層面禁止了實踐中存在的借用收養形式進行買賣未成年人的犯罪行為。
  • 收養制度入典之「不變」與「變」
    2.堅持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沒有變。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四條規定:「收養應當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保障被收養人和收養人的合法權益。禁止借收養名義買賣未成年人。」民法典繼續沿用了《收養法》的基本原則,明確了收養應「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為司法實踐中解決收養關係糾紛提供了統一的價值引導,為保護被收養人身心健康提供了法律保障。
  • 媒體:收養法17年未修改諸多規定已不符合當下需求
    收養法頒布於1991年,1998年作過一次修改,此後17年再未修改,如今有些內容有必要予以修改。降低收養人門檻●解除「無子女」「只能收養一個子女」等收養條件的制約家住湖南長沙的胡女士已經有一個上初中的女兒,但「單獨二孩」政策讓胡女士萌生了再要一個男孩的念頭。「我年紀大了,不想再生了。」
  • 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成年子女能否被收養
    1996年5月9日,兄妹兩家籤訂收養協議,約定楊某、蔣某自願將三子蔣小某過繼給楊大某為養子,蔣小某也表示願意。1996年5月18日,楊某所在縣公證處對該收養關係辦理了公證,確定楊大某收養蔣小某為養子,收養關係自公證證明之日起成立;蔣小某改名為楊小某。此後,楊大某隨楊小某生活直至2000年病故,楊小某進行了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