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給孩子一個家?看設計師如何改造中國自閉症患者之家

2020-12-20 啟音活動中心

為了幫助自閉症(孤獨症)孩子提高技能,融入這個社會,我寫過許許多多的文章,但是通過居住的「家」來改善Ta們的生活卻是我始料未及的,直到看了第五季《夢想改造家》第二集的改造故事。

這是一次非常暖心的改造,從「房子」搖身一變成為舒適溫暖的「家」,它不是屬於某一個人的家,而是千萬個自閉症(孤獨症)家庭的安居夢想,裡面許許多多的細節都值得我們斟酌借鑑。

故事的主人公是年過半百的聲樂老師徐喜蘭以及她30歲的女兒堯華,當其他孩子慢慢長大的時候,堯華卻被留在時光裡。

兩母女居住的房子有120平方,附帶60平方的小花園,由於堯華的特殊性,這個稱得上寬敞的家顯得處處不便。

● 走進客廳,深色的紅木地板上一條淺色的痕跡顯得格外刺眼,原因是因為堯華喜歡走動,還會踢地板,導致地板磨損異常嚴重。

堯華還喜歡光腳在地板上走路,即便是4月份,冰涼的地板仍讓人瑟瑟發抖。

● 由於廚房看不到孩子的情況,每每做飯的時候,徐媽媽不得不做一會菜,就出去盯一下孩子。

細心的人可以發現,廚房幾乎沒有任何廚房用具,因為堯華曾拿起一袋鹽一瓶醬油,灑得滿床都是。這些東西必須保存在高高的柜子裡,徐媽媽要墊凳子才能拿到。

● 家裡有兩個相鄰的衛生間,但是僅有6、7平方米,光線不足,顯得凌亂幽暗。

30歲的堯華已經是170的大女孩,給女兒洗頭的時候媽媽要站在凳子上,很不方便,更不安全。

● 最讓人頭疼的是堯華不受控制,突如其來的砸牆跺腳尖叫,總是會打擾到鄰居,儘管善良的鄰居們從來沒有抱怨。

有時候堯華半夜發出噪音,徐媽媽就帶孩子到外面的地方散步,這註定又是一個無眠的夜晚。

平凡生活的可貴,經歷過風雨的人更容易體會。為了讓徐媽媽家庭量身定製一個利於康復和生活的家,《夢想改造家》邀請了被稱為「神之手」的日本設計師本間貴史完成這個任務。

本間貴史對這次改造有四個明確的設計要求:緩解女兒病情、減輕母親的家務壓力、降低對鄰居生活的影響、改善居住環境。

三個月後,徐媽媽跟女兒打開新家,進門的一刻就被驚豔到,客廳變得溫馨明亮不再閉塞,處處隱藏著小驚喜。

● 「空間結構化」的設計理念,通過不同顏色和氣味對房子的各個區域進行了區分。廚房、臥室、廁所、琴房......都完美呈現在這個房子裡。

例如臥室天花板採用藍色塗裝,給人安靜舒適的感覺,而在鋼琴房、客廳,則採用熱情溫馨的暖色吊頂,從而逐漸養成在餐廳吃飯、在客廳活動、在臥室休息的習慣。

● 半開放式的廚房,讓徐媽媽做飯的時候時時刻刻都能看到孩子,為了避免堯華誤入廚房,還加了定製的矮門。

有時候要應對女兒突出其來的狀況,媽媽會匆忙離開廚房而忘記關火,本間貴史為徐媽媽準備了特別的燃氣灶,當鍋底溫度超過295度的時候,就會自動熄火,保障了母女倆的安全。

● 為了能讓堯華走路的動線更加順暢,本間貴史將兩個臥室、以及臥室與客廳之間的隔斷局部打開,構成了一個生生不息的環狀。每個轉角處還進行了弧形處理,不會磕磕絆絆。

● 狹窄的衛生間合二為一,擁有了更寬敞的空間,智能衛浴設施的引入,也大大方便了母女二人的生活。

● 全方位的隔音處理,共用的牆體用了五層隔音措施,甚至連下水管道都做了隔音層。

● 考慮到堯華喜歡光腳走路,設計師將原有的牆暖改為地暖系統,即便是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濃濃暖意。地板也經過千挑萬選,經過了耐磨、防滑性等重重測試。

● 從細微之處見真情,例如磁面的牆可以粘貼卡片,幫助徐媽媽和女兒交流。

整個屋子並不只是給堯華量身定製,本間貴史也為媽媽準備了不少驚喜。例如廁所頭頂上的美容微霧桑拿,客廳的按摩椅......留給了徐媽媽一絲溫情。

節目最後,本間為徐媽媽準備了一束鮮花,她早已淚流滿面:「頭一回,回到家,看到鮮花在等我」安然靜好的背後都是媽媽在替自己負重前行,這一刻她卸下所有防備,這個住所涅槃重生變得更加溫暖動人。

沒有日本設計師幫忙的我們,可以為孩子做些什麼呢?一些小小的細節也能帶來驚人的變化。

● 通過「視覺提示」卡片教孩子自理,例如在洗手盆上面貼著洗手步驟的卡片,這些小的分解圖就像說明書一樣指引著TA「下一步要做什麼」,在門口可以貼「穿鞋」的卡片;在臥室可以貼「穿衣物」的卡片。

● 「空間結構化」的理念是最讓我驚訝的,在東方啟音,每個房間的功能都被明確區分,在家居空間加入這個理念,不失為一種極好的環境治療。可以用顏色、氣味區分,也可以在門口處貼卡片提示。

● 通過轉移注意力或者尋找代替物改善孩子的刻板行為。例如孩子喜歡按燈的開關,可以將開關換成觸摸的,開啟後沒有變化,孩子就不感興趣了。

● 用方便的家具改善生活,例如購買模擬不同時段日光的燈具,方便翻身的柔軟床墊改善孩子與你的睡眠,購買方便操作的智能產品讓你省時省力。

自閉症(孤獨症)的馬拉松,讓人心累的不是時間,往往是一眼望去看不到盡頭的焦慮,但是當世界對我們背過身後去的時候,我們何嘗不可以試試追上它,給它個大大的擁抱呢?

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我們也可以通過改變居住環境,過得更加幸福開心。

相關焦點

  • 家有高功能自閉症孩子,該如何進行家庭幹預呢?
    社交能力很差,沒有物權意識,不能理解別人的情緒。問,該如何幹預高功能自閉症孩子?其實,對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的能力界定,是一個很大的範圍,隨著家校幹預的及時和配合程度,孩子的能力還會波動。現在對中低功能自閉症兒童以生活自理為幹預目標,這基本在業內達成共識。而高功能兒童要走什麼樣的路,這就取決於家長發現確證自己孩子是自閉症的年齡段,和採取的「因材施教」重視程度了。刻板行為,換一個角度,也就是自閉症兒童大腦的專注力特別強。
  • 單親媽媽照顧自閉症女兒30年,設計師改造房屋細節感人
    都說家是最溫暖的港灣,可50多歲的徐喜蘭寧願大半夜帶著女兒在街上逛,也不能回家休息。只因她有個30歲的「自閉症」女兒。小時候,女兒總是喜歡安靜地抱著錄音機聽音樂,徐喜蘭只覺得孩子喜靜,很好帶,絲毫沒覺得孩子有什麼問題。直到該上小學的那年,女兒越發表現的內向、自閉、不與人交流,醫院診斷為自閉症,徐喜蘭這才意識到了問題。
  • ...個自閉症家庭造1個「家」 《美好生活家》爆改50平米「兒童樂園」
    世界上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不盲,卻視而不見;他們不聾,卻聽而不聞;他們不啞,卻沉默不語。他們總是生活在自己的空間裡,一人一世界。他們,是自閉症患者。
  • 單親媽媽照顧自閉症女兒30年,「神之手」體現真正設計師的品格
    ,是我折翼的天使照片中面帶微笑的徐喜蘭,從未想過命運會和她開這麼大的玩笑。老二僅僅活了19天就離開了這個世界,老大,挺過了生死一關。而到了上學年齡的時候,徐喜蘭發現孩子越來越奇怪,不與人交流,最終被確診為——自閉症。當同齡人都在慢慢長大的時候,她的女兒堯華因為自閉症永遠的被留在了時光裡。但是這位母親沒有放棄,從下決定的那一刻起,她堅持了整整30年去照顧女兒,不曾言悔。
  • 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第五季本間貴史回歸
    由東方衛視原創出品的大型家裝改造節目《夢想改造家》第五季第二期「孤獨的家」於8月24日晚播出,知名設計師本間貴史挑戰房屋結構和委託人特殊需求兩大難題,借鑑「空間結構化」的設計理念,通過大量走心的細節設計,為來自撫順的自閉症患者家庭打造安全、舒適、兼顧居住功能與治療功能的家庭空間。
  • 自閉症都有這些症狀,你家孩子有沒有?
    比如:社會交往困難或社交過程中產生不同程度的不順暢的情況,除上述症狀外,自閉症孩子興趣範圍狹窄和重複刻板的行為,也會導致孩子在社交過程中出現問題。另外如果旁人阻止自閉症孩子重複刻板的行為,這時孩子常常會出現哭鬧,打人等異常現象。患者語言功能發育遲緩可簡單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簡單的社交,但是深入交談就會感到困難。
  • 綜藝《夢想改造家》,家在改造後,一封信、一幅畫代表深深的感激
    導語:歡迎來到那些經典的故事,綜藝《夢想改造家》,家在改造後,一封信、一幅畫代表深深的感激。河南平頂山山頭村。退伍軍人沒有死,精神永遠存在。遼寧撫順。本間貴史節目中表示,對於自閉症患者的家庭來說,即便是日本也沒有成熟的先例。他不僅改造房屋,還為有利於自閉症患者康復和成長的生活環境提供模型。這種環境簡單易行,適合推廣。這種改造不僅是一位成功的室內設計師,也是一位偉大的慈善家。在節目中也可以看到日本人的工藝。
  • 立邦《夢想改造家6》迎二胎家庭 設計師李想爆改立正稍息的家
    美女設計師李想首次參加《夢想改造家》,將接受委託,通過改造給孩子們創作一個充滿夢想、自由成長的「幻想屋」。透過李想的作品,你能看見自然野趣和天真童趣的美好融合。時空穿越的夢幻感在設計細節中被感知,童話世界在現實中栩栩展現。
  • 大金空調攜手本間貴史:用心改造特殊的家
    日本有位設計師發現了這些特殊的需要——他就是本間貴史。他既是日本一級建築士,也是本間綜合規劃事務所的董事長,還是日本《全能住宅改造王》裡的神之手。在他看來,設計的意義不在炫技,而在於從使用者的實際需要出發,優先考慮安全性、舒適性。抱著這樣的初心,他參與設計了各種類型的項目,包括但不限於公寓、教會、私人別墅等。
  • 家有自閉症孩子,父母如何進行家庭教育?我有3點建議
    目前為止,自閉症還沒有特效藥物可以治療,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依舊是康復教育。有部分家長把孩子的康復全都扔給專業老師,認為老師是專業的、是萬能的,能夠把孩子給「整」得越來越好,這是對老師的肯定,但是,這種觀點也是片面的。
  • 中國郵票設計師之家文化主題郵局室內維修改造項目
    中國郵票設計師之家文化主題郵局室內維修改造項目經評審小組評審和採購人中國集郵總公司(中國集郵有限公司)確認後,成交候選人公示如下:  1、項目名稱:中國郵票設計師之家文化主題郵局室內維修改造項目  2、項目編號:0733-20163193  3、公示內容:  第一成交候選人名稱
  • 我是一個自閉症患者的母親,想帶著兒子環遊世界
    我想都沒想就告訴主任,沒有關係,我的孩子有人照顧,我可以去德國。  或許當下的年輕人很難體會,在我個年代,能夠走出國門看世界是一件多麼難得的事。不光是我,就連我的家人聽到這個消息後都歡欣鼓舞不已。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  就在家裡的一片歡騰聲中,我瞥到了嬰兒床裡的弢弢。
  • 當自閉症患者成為父母:成年自閉症患者該生孩子嗎?
    成年自閉症患者可以成為成功的父母嗎?我們似乎從未認真地想過這個問題。 其實,在正常的情況下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可是反過來看,作為一名自閉症患者(特別是如果有一個自閉症譜系的孩子),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使育兒這件事變得更容易。
  • 家有兩個自閉症孩子 成都媽媽:我的孩子不會畫畫
    25幅畫作的很多作者,都是自閉症「小朋友」。那些色彩斑斕的作品,讓大家都驚訝於孩子的天賦。但作為兩個自閉症孩子的媽媽,翁群(化名)卻說,她的兒子不是天才,也不會畫畫。他們生活不能自理,沒法表達自己的需求,家裡也因此過得異常艱難。
  • 無處安放「星星的孩子」 大齡自閉症患者何去何從
    22歲的自閉症患者潘祥被多家自閉症康復機構拒之門外,無奈之下,單身媽媽只能邊上班邊照顧他,卻因此丟了「工作」。6月30日,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青島的大齡自閉症患者逐漸增多,但沒有康復機構願意收治,國家也沒有相應的救助政策,社會勞動就業更是基本空白。大多數大齡自閉症患者只能被「圈養」在父母身邊。
  • 自閉症患者該何去何從?
    真情之聲期待您的關注~真情之聲呼籲大家珍愛生命每個自閉症患兒的背後都是一個幾乎全軍覆沒的家庭。自閉症早期治療,還是能夠恢復一定的自主能力的,但是還是可能會不定期有異常表現,不管出於什麼心情吧,自閉症孩子長大以後恢復很好,能自己控制自己,還是能被接受,通常前提是別人不知道他得過自閉症,或者其沒表現過。但是那些長大後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甚至不能自理的人,當父母老了,當兄弟姐妹老了,誰來照顧?可能很多人都在嘗試給這些孩子融入社會的機會,但是很難。
  • 兩個自閉症孩子媽媽的心聲: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其實中國千千萬萬個家庭中,並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是幸福美滿。根據統計,每1000個家庭中,就會有1個家庭有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寶寶,我們稱這樣的孩子為&34;。當一個家庭中被父母捧上天的掌上明珠不幸被診斷為自閉症的時候,想必對這個家庭來說或許是沉重的打擊。
  • ...改造家》神之手,究竟多牛?網友:如果建築界有天使,一定是本間貴史
    日站君最近重溫了一下《夢想改造家》,裡面的改造設計過程、結果對比,每一次看都有新發現,而說到節目中讓人印象深刻的設計師,一定會有 抑或是,委託人有3個孩子,而房屋遠沒有那麼大,所以改造後的家裡有很多組合的家具,本間貴史老師想到了他在日本不是很方便的情況,特意將所有的組合方式整理出來
  • 自閉症患者的八大優點
    這是變相在問我們「你們是如何做到給那些自閉症人士創造就業機會的呢?」Harry Specters這個公司創立於「對巧克力的愛」和「對給那些自閉症患者創造工作機會擁有熱情」兩者的結合。創造就業機會是自然的,因為我們有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兒子。這驅使著我們看待自閉症患者有一點特殊的感情。正因如此,奇蹟就發生了!奇蹟引發了全新的領域,自閉症患者有著正常人所沒有的沒有被開發和培育過的特殊技能。
  • 讓「沒有開發價值」空心村脫胎換骨的「夢想改造家」
    「一個村莊要開發旅遊業,首先要有看點。你看那些山青水綠的地方,簡單弄一弄,小景兒就出來了。朱家林呢,三面環山,但都是光禿禿、植被稀少的荒山,又沒有水源,怎麼弄呢?」  為什麼是朱家林?同樣的問題,宋娜回答過無數遍,「連當地的老鄉都問我,我們這個村子這麼破,你到底看中我們什麼?」  出人意料的是,眾人眼中的「窮鄉僻壤」,卻讓這個「犟」姑娘「一見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