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照顧自閉症女兒30年,設計師改造房屋細節感人

2020-10-27 小蝶碎碎念

都說家是最溫暖的港灣,可50多歲的徐喜蘭寧願大半夜帶著女兒在街上逛,也不能回家休息。只因她有個30歲的「自閉症」女兒。


「自閉症」女兒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煩躁起來會在屋子裡不停走來走去,拍打牆壁,大喊大叫,吵得左鄰右舍睡不著覺。雖然鄰居從來不說,可是徐喜蘭心裡明白,不能將大家的善意當做理所當然。


冬天就要來了,沒法再帶女兒出去的徐喜蘭,看著自家的老房子犯了愁。女兒越來越大,自己也越來越老,這棟老房子要怎麼重新裝修,才能幫助單親媽媽徐喜蘭照顧女兒呢?

困難重重的考察過程

徐喜蘭在高校當音樂老師,懷孕後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可老二僅僅活了19天就離開了,好在老大(現在的女兒)健康地長大了。小時候,女兒總是喜歡安靜地抱著錄音機聽音樂,徐喜蘭只覺得孩子喜靜,很好帶,絲毫沒覺得孩子有什麼問題。直到該上小學的那年,女兒越發表現的內向、自閉、不與人交流,醫院診斷為自閉症,徐喜蘭這才意識到了問題。



自閉症的孩子擁有情感障礙,無法跟正常孩子一樣學習、長大,甚至生活都無法自理,丈夫接受不了,離開了徐喜蘭和女兒。之後的漫長歲月,都靠著徐喜蘭一個人照顧著女兒,她在那棟老房子裡,從餵飯穿衣,到哄水洗澡,親力親為,一點都不抱怨,反而於生活的細微處體會到了陪伴女兒的幸福。



時光荏苒,轉眼徐喜蘭50多歲了,這棟房子也老了,隔音不好,布局不合理,智能化不夠等日漸凸顯。徐喜蘭沒有辦法,只好求助於專業的裝修設計師了。

徐喜蘭的房子是一個120平的三室兩廳兩衛,附帶60平米的花園,按理說母女兩人住是綽綽有餘。可由於女兒病情特殊,房屋老舊,這個家處處充滿不便,顯得擁擠,不通透。



女兒每天要在家裡不停地走來走去,老舊的木地板都已經被磨損掉色;老房子隔音差,女兒情緒不穩定的的每個晚上,左鄰右舍都得陪著母女倆睡不著覺。還有衛生間的洗浴問題,由於設計不合理,徐喜蘭為女兒洗澡時,往往費時費力。這些問題,都需要在裝修過程中被一一改造。

設計師還注意到,女兒的衣食住行,大到穿衣出門,小到刷牙吃飯,都需要徐喜蘭親力親為。女兒的身高有170公分,體重差不多140斤,這讓徐喜蘭照顧她時有諸多不便。如何在改造房屋的過程中,更加照顧的母親,更加幫助到女兒,成為了此次裝修的難點。

人性化定製設計才是舒適人居

此次的設計師團隊大本營設在上海,跟滬尚茗居同在一個城市,大家具備了相同的設計理念。

設計團隊的方針旨在通過三點:第一、緩解女兒病情;第二,減輕母親壓力;第三,減少鄰裡噪音;從而達到了改善舒適人居的目的。

第一步,針對自閉症女兒每天都在房子裡來回走動的特徵,他打通了兩間臥室的隔斷,給女兒打造了一條環繞屋子的完整動線,讓女兒每天可以走的更順暢。


「她總會進來廚房玩鬧,碰到火啊油的太危險,」徐喜蘭擔憂地說著,她拉開頂櫃,給設計師展示,所有的東西都放在了上面,連她自己取用都很難。

針對這個問題,設計師為原本開放式的廚房,加上了一個矮門,牆壁開了一道鏤空,這樣既能防止女兒自己走進來,又能方便徐喜蘭做飯之餘照看女兒。



「穩定的環境,不變的空間有助於緩解自閉症患者的症狀。」上海市精神科專家對設計師介紹到。於是,設計師從玄關與門的色系統一、融合,到床與衣櫃與吊頂材質的統一、協調。綜合對家居美學,功能布局、工藝要求等多項訴求,運用暖米色和原木色,打造暖色舒適的空間感。讓女兒對於「家」這個空間,充滿了安全感。這與滬尚茗居的設計理念不謀而合。



滬尚茗居致力於用不同色彩、材質、功能和空間,為消費者量身定製沉浸式的家居體驗,讓消費者充分體驗到「人性化」的家居設計。

過硬的施工質量為設計保駕護航

「我們來做一個演示。」施工隊長說著,拉開了陽臺玻璃門,一陣巨大的裝修噪聲傳來,他隨即關上了玻璃門,噪聲神奇地消失了。



這樣反覆了兩遍,施工隊長告訴我們,這是為了解決擾民的問題專門選用的隔音密封窗戶,每個窗戶中間都要靠工人手動塞進密封條,隔音隔潮。

叮叮噹噹的聲音傳來,這邊鋪地板的工人也在隔音地板底下又墊了一層隔音棉。這樣既能隔音又能保溫。施工師傅們一絲不苟,嚴把質量關,爭取為母女倆營造一個舒適的家。

日常的裝修中,最讓人頭疼的就是裝修質量,找個好的施工隊,找到專業的工程團隊,可以為裝修過程省心不少。



「中國的裝修有嚴格的施工標準,因而多數的裝修公司施工標準都不相上下,在施工標準不盡相同的前提下,施工標準細節上的不同就是各個裝企差異化的體現。」滬尚茗居創始人徐澤宇在《百悅人物》的專訪中這樣說到。

徐喜蘭家裡的裝修均找個各個業界頂端的團隊來施工,那普通老百姓沒有這樣的渠道,要怎麼辦呢?

環保防水、可視化走線、安全接線、牆面掛網等等都需要一個精細化的團隊嚴格配合。滬尚茗居針對這一點,推出了一體化的裝修團隊,專業的工程監理全程把控。



裝修是人來做的,對一線施工現場的把控至關重要,同時只有整個項目的驗收合格了,才能代表企業自身施工工藝的追求。

智能化設計讓家居更「聰明」

「女兒睡眠質量不好,是否能通過燈光來改善一下。」設計師找到了一家智能燈具店,店員聽說了女兒是自閉症患者,立即介紹了這款智能化燈具。

燈具能夠根據時間自動調節亮度,營造出溫和的早、中、晚三個時段的燈光,用燈光亮度改善睡眠質量。



解決了睡眠問題,設計師針對媽媽幫助女兒的洗澡的問題,選用全套的智能衛浴作為輔助,讓媽媽幫女兒洗澡時能更輕鬆、省力。同時媽媽自己也能享受便捷的設施。


現代家裝中,引入智能化設計是潮流。好的智能家居能有效舒緩一天的壓力和疲憊,使生活化繁為簡、更便捷、科技化。

滬尚茗居的一體化樣板間引入全屋智能家居系統,裝配有智能門禁安防系統、語音對話控制系統、老人獨居急救系統,十分科技化、人性化的讓智能為業主服務。


房子裝修完了,母女看完十分滿意,女兒更是特別喜歡新家,已經迫不及待地沿著設計師規劃的動線走了起來。

設計師臨走前,送給了徐喜蘭一罐蔬菜種子,希望來年春天她能播種下去,為她的生活種下希望,種下收穫。


「這是我們的家,我是你的媽,一個人走在孤獨的世界裡,說著悄悄話。」徐喜蘭在新家裡為女兒彈奏著這首歌,她覺得她的生活再次充滿了幸福。


其實她的女兒並不孤獨,如同徐喜蘭也並不孤獨。「不管在別人眼裡,她是愚也好、瘋也好,但是在我眼裡,她就是天使,只是翅膀斷了。」

從天開始,徐喜蘭就決定成為女兒的翅膀。她把全部的愛都奉獻給自己的女兒,已經說不上徐喜蘭跟女兒,倒是誰更需要誰,誰在陪伴誰了。

正如設計師所言,「設計並不是美學概念的簡單呈現,也不是冰冷數據的隨意羅列,優秀的設計因人而異,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故事。」

始終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堅持人文設計的理念,與所有業主一起打造滿意家居,共享美好生活,講述每個業主自己的故事,也是滬尚茗居的努力的方向。

相關焦點

  • 單親媽媽照顧自閉症女兒30年,「神之手」體現真正設計師的品格
    1988年的時候,她懷了一對雙胞胎。這本來是一件大喜事,可悲劇來的又快又猛。老二僅僅活了19天就離開了這個世界,老大,挺過了生死一關。而到了上學年齡的時候,徐喜蘭發現孩子越來越奇怪,不與人交流,最終被確診為——自閉症。當同齡人都在慢慢長大的時候,她的女兒堯華因為自閉症永遠的被留在了時光裡。
  • 2人120㎡,媽媽照顧自閉症女兒30年,半夜發作噪音大,鄰居不抱怨
    徐喜蘭是單親媽媽,有一個自閉症女兒,女兒生活不能自理,媽媽要每日照顧女兒穿衣洗澡上廁所,這樣的日子一晃30年。一定程度上為徐媽媽減輕生活壓力!歷時多月,讓我們看看改造結果吧!裝修前後對比設計師重新規劃,將房屋設計成不同功能區。
  • 看設計師如何改造中國自閉症患者之家
    為了幫助自閉症(孤獨症)孩子提高技能,融入這個社會,我寫過許許多多的文章,但是通過居住的「家」來改善Ta們的生活卻是我始料未及的,直到看了第五季《夢想改造家》第二集的改造故事。這是一次非常暖心的改造,從「房子」搖身一變成為舒適溫暖的「家」,它不是屬於某一個人的家,而是千萬個自閉症(孤獨症)家庭的安居夢想,裡面許許多多的細節都值得我們斟酌借鑑。故事的主人公是年過半百的聲樂老師徐喜蘭以及她30歲的女兒堯華,當其他孩子慢慢長大的時候,堯華卻被留在時光裡。
  • 單親媽媽照顧殘疾女兒24年 陪完父母接著陪女兒
    家有智力殘疾女兒,單親媽媽朱女士不離不棄照顧24年,「我能活多久,就陪她多久。」61歲的朱女士說,好在有社區幫扶,倆人都有低保等,家裡每月有一兩千元的補助,很感謝政府。
  • 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第五季本間貴史回歸
    由東方衛視原創出品的大型家裝改造節目《夢想改造家》第五季第二期「孤獨的家」於8月24日晚播出,知名設計師本間貴史挑戰房屋結構和委託人特殊需求兩大難題,借鑑「空間結構化」的設計理念,通過大量走心的細節設計,為來自撫順的自閉症患者家庭打造安全、舒適、兼顧居住功能與治療功能的家庭空間。
  • 帶著自閉症兒子和年邁父親南寧謀生多年,單親媽媽說最想有個家
    前兩天,在廣西救助站工作的義工周大哥緊急聯繫大米和小米編輯,說南寧一個單親媽媽的三輪車被人打壞了。據義工介紹,這個單親媽媽今年34歲,離婚後獨自從鄉下來到南寧,一邊撫養7歲半的自閉症兒子聰聰上學,一邊還要負責70歲父親的生活。她沒有什麼文化,之前幹工地,現在四處流動擺攤,一輛小三輪,是她穿梭在這個城市討生活的必備工具。
  • 泉州一單親媽媽堅持十年辦自閉症學校 尋求社會關注
    助殘日 請幫幫「星星的孩子」 五旬單親媽媽堅持十年辦自閉症學校 尋求社會關注 日前,位於市區北門外普明工業區的愛心兒童啟能康復中心負責人楊若婷向東南公益反映,5月17日是全國助殘日,今年主題是「關愛自閉症兒童 走向美好未來」。她希望,她這個機構和在此康復訓練的自閉症孩子能得到社會關注。50歲的楊若婷既是一位單親媽媽,也是一位自閉症孩子家長。
  • 「我活多久陪她多久」 西安單親媽媽照顧殘疾女兒24年
    家有智力殘疾女兒,單親媽媽朱女士不離不棄照顧24年,「我能活多久,就陪她多久。」61歲的朱女士說,好在有社區幫扶,倆人都有低保等,家裡每月有一兩千元的補助,很感謝政府。等了一會兒,婷婷的媽媽朱女士回來了,兩道門上了三把鎖。「我有時出門不在家,就把門反鎖著,婷婷現在也不出門,她害怕。」朱女士說。朱女士老家在河南,1981年來到西安,經人介紹與前夫相識,「大女兒兩歲半時,他開始家暴,我剛開始不敢還手,孩子4歲起他就經常出去喝酒打牌,對孩子不聞不問,直到大女兒上了高中,我才敢開始還手。」朱女士說,1995年有了小女兒婷婷,但三個月後,女兒的命運改變了。
  • 90後單親媽媽照顧腦癱女兒三年 公益組織與院方聯手救助
    90後單親媽媽照顧腦癱女兒三年 公益組織與院方聯手救助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15年08月31日08:42 8月29日當日,在昆明軍海腦科醫院的病房裡,江畔山狼公益組織負責人將籌得的近4萬元善款交到了90後單親媽媽們谷豔群手裡,面對江畔山狼公益組織與院方的幫助,她已泣不成聲。 家住香格裡拉市金江鎮的谷豔群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愛的女兒和愛自己的丈夫,但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一切都改變了。
  • 為照顧女兒 單親媽媽帶女兒一起「開出租」(圖)
    3年前坐上計程車的時候,她剛抱著半歲大的女兒依依離開前夫。那天是婦女節,為了照顧女兒,這位沒有太多能力的單親媽媽只能把自己和孩子一股腦兒塞進車裡,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兜兜轉轉。李少雲和依依在計程車中。黃士峰/攝每天一睜眼,等待著她的是房租、水電、夥食費,以及100元的計程車租金。
  • 單親媽媽的10坪新家:空間小如鼠窩,母女相伴,就是最好的幸福感
    在別人的眼裡,或多或少會帶有「異樣眼光」來看單親媽媽,但或許只有單親媽媽,才能深刻體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因此她們更珍惜生活,對生活更抱有嚮往。
  • 單親媽媽為給女兒治療債臺高築
    聊城李女士是一位單親媽媽,她女兒患有結節性硬化症,目前尚沒有有效治療手段。因為照顧女兒,她失去工作,現在靠弟弟資助。一瓶藥上千元,一年要花三四萬元錢,現在已債臺高築。  3歲的孩子看起來像一兩歲  李女士說,女兒苗苗出生時並沒什麼異常,只是左小腿上有塊白斑,但並不太明顯。
  • 媽媽要賣房帶「自閉症」女兒求醫,心理醫生卻說有病的是她
    說孫女有自閉症。 她這麼一說,我才想起去年她就和我說過,小亞覺得女兒有自閉症,帶著四處去看醫生,有的說沒問題,有的建議她帶去特別的機構治療。收費特別高,要7000元一個月。她想下來但是她媽媽不準,說下過雨地上髒,下來取個快遞就回去。 我女兒把玩具遞給小米,小米不接,女兒又屁顛顛回來拿零食,但小米還是不要,依然轉頭看她媽媽。 不一會兒小米就被她媽媽帶回家了,看著快三歲的孩子被放在推車上,覺得有點怪異。 就在那段時間,李婆婆說兒媳「發現」孩子不對勁,說有自閉症。
  • 嗨我的新家|廚房改兒童房,30㎡秒變90㎡
    小戶型照著這個裝,30㎡變90平米。屋主蔣敏今年三八女神節的時候買下了這套位於仁和街,房齡十多年的學區房。戶型還算方正,蔣敏和五歲的女兒兩人居住人居住,30㎡母女只能同住一房可能是大多數人的想法。如果單親媽媽有段位,那蔣敏算是王者媽媽。
  • 《秘密大改造》收官之戰 設計師助理現場發飆
    在從軍的26年時間,魯其豪帶領班組成員順利完成設計改進項目100多個,編寫操演計劃、事故應急處置預案、裝備使用保養規則等一系列材料十餘本。為兄弟單位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借鑑。為了讓奉獻在一線崗位的魯其豪沒有後顧之憂,設計師孟建國以「設計生活」的主題出發,準備為其打造一個舒適的家。經過認真的調查和測量,設計師孟建國在魯家這個54平方米的兩居室裡發現了諸多問題。雖然房屋面積不小,戶型也相對周正,南北通透,但是功能布局和實用性並不完善,也不合理。廚房與客廳間的隔牆在很大程度上遮擋了採光和空氣的流通。
  • 被丈夫拋棄,單親媽媽遺棄自閉症兒子被抓:這些年,我真的努力了
    很多人有時候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近日,有一個單親媽媽的故事讓人唏噓不已。江西上饒的小葉今年28歲,長的瘦瘦小小的,一雙眼睛很大卻充滿了憂愁。她在老家做網店客服,一個月能收入3000元,丈夫偶爾幫人打工,收入並不固定。2010年,19歲的小葉在KTV認識了比自己還小2歲的丈夫。兩人在2013年結婚,1年後有了兒子樂樂。
  • 大金空調攜手本間貴史:用心改造特殊的家
    而在面對撫順自閉症患者家庭的改造需求時,本間貴史更是展現了自己人性化的設計。委託人是名聲樂老師,女兒10歲左右被診斷出了自閉症,晚上時常難以入眠、在家發出聲響,影響鄰居休息。衛生間僅約6㎡且設計不合理,母親每天給女兒洗澡都很累,要花近2小時。為防止女兒亂翻東西陷入危險,東西只能往高處藏。
  • 單親爸爸、單親媽媽、偽單親媽媽們,我們一起加油!
    偶然看到的任務欄上有關於單親家庭育兒的話題,有點想寫,但是也等同於自己去揭開傷疤,猶豫再三,還是想簡單的細細梳理寫出來。如果能寫出來,相信自己會好受點。畢竟自己從11歲那年開始,就是沒有爸爸的大女兒,和瘦弱的母親、兩個年幼懵懂的弟弟,在廣州相依為命,掙扎在生存線。
  • 《改造家》顛覆老屋改造 軟裝舊物新用展關懷
    相較於前幾季對極限房型的改造,本季的改造更加貼近普通民眾的住房問題。作為本季的開篇,節目組就來到了天津市紅橋區一幢老式宿舍樓。設計師將原本潮溼,格局欠妥的六十年老屋,為老夫婦倆改造成了溫暖舒適的新家;預設性養老改造的新概念設計方案,使觀眾驚嘆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