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照顧自閉症女兒30年,「神之手」體現真正設計師的品格

2020-09-23 米蘭壁紙牆布官方

MI1LAN

自閉症女兒,是我折翼的天使

照片中面帶微笑的徐喜蘭,從未想過命運會和她開這麼大的玩笑。

1988年的時候,她懷了一對雙胞胎。這本來是一件大喜事,可悲劇來的又快又猛。

老二僅僅活了19天就離開了這個世界,老大,挺過了生死一關。

而到了上學年齡的時候,徐喜蘭發現孩子越來越奇怪,不與人交流,最終被確診為——自閉症。

當同齡人都在慢慢長大的時候,她的女兒堯華因為自閉症永遠的被留在了時光裡。

但是這位母親沒有放棄,從下決定的那一刻起,她堅持了整整30年去照顧女兒,不曾言悔。

她說:「不管在別人的眼裡,她是愚也好,瘋也好,神經病也好,但是在我的眼中,她就是天使,只是.....翅膀斷了。」


MI2LAN


我只希望她能每天都平安,健康的生活著

你以為自閉症的症狀就只是呆呆的不說話麼?

事實卻是自閉症的孩子除了行為刻板,也很容易暴躁,不能控制自己。

遼寧撫順的凌晨一點,女兒堯華在床上不停的大喊大叫,甚至還要拍牆壁、跺地板。而母親徐喜蘭只能跟著盡力的安撫她。


沒有幾個人能夠忍受30年間安安穩穩的覺都睡不了,白天還要去辛苦上班維持生活,只能擠出路上乘車時間補覺。

但是徐喜蘭忍下來了,母愛的力量總是能夠讓人震驚。

女兒吃飯洗漱都成問題,徐喜蘭經常都為女兒洗腳、剪指甲。

零下40度的東北,正常人都會覺得冷而穿上鞋襪。但是堯華只會脫襪子,不會穿襪子,母親則只好每天數十遍的為她穿襪子。

即使這樣,堯華的腳後跟經常會裂開大口子。

家裡的地板顏色參差不一,多少次的狠踢地板才會造成的磨損呢?


凌晨三點,擔心噪音打擾鄰居,徐喜蘭又帶她出門河邊散步。

每次為身高170的女兒洗頭時,徐媽媽需要站在高高的凳子上。

長時間舉著胳膊十分費力,凳子在溼滑的浴室裡也是非常的危險。


「我只希望她能每天都平安,健康的生活著。」徐喜蘭這樣說到。

這個在平常的家庭裡根本稱不上願望的「願望」,就是徐喜蘭最大的心願。而真正的要實現卻也並不輕鬆。


MI3LAN


「神之手」——本間貴史:設計的盡頭是愛

設計還給生活以愛和尊嚴,不管房子多奇葩,多狹小,經過設計師的手一點,總能搖身一變成溫暖舒適的「家」。

這一次擔任夢想改造任務的是日本著名的「神之手」——本間貴史。

改造前,本間先去了徐喜蘭家中拜訪、實地感受觀察,了解母女倆對住房的改造需求。

看到日常的生活有哪些困難之處後,還特地進入鄰居家,用分貝儀測試噪音大小,在隔壁能清清楚楚,聽到女兒砸牆跺腳還有尖叫聲。


由於自閉症患者對環境尤為敏感,輕易地改動會造成患者情緒的失控。

離開前,本間還特意讓徐喜蘭填寫了一份準備好的問卷,從電源、路線到燈光、壁紙、門的顏色......以更好了解母女生活需求。

連換氣扇的聲音、浴室的回聲各種小細節,也絕不放過。


第二次,本間還帶了團隊,對空氣、水質、保溫進行測試。

北方燃煤的冬天,空氣汙染和低溫都能成為母女的威脅,戶外因素也都考慮在內才行。


最終得出了以下4條核心的目標,其中降低對鄰居的影響,減少擾民是徐喜蘭特別著重要求的。


回去之後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了解關於自閉症患者的情況,但是自閉症患者房屋改造的相關案例卻是少之又少。


所以,本間只好獨自摸索,最終提出了「空間結構化」設計理念。

為了檢驗可行度,還特地去上海健康衛生中心問了專家。

具體到這個空間做什麼,那個空間做什麼,把家看成一種治療環境。


相關專家對他的想法大加讚賞,並提出了更為專業的建議,自閉症患者幾乎都有轉圈、拍桌這樣的刻板行為。

要是每一個自閉症家庭,都願意在家居空間加入康復設計,不失為一種極好的環境治療。


MI4LAN


牆體加固,地板,轉角,開放式廚房,極致的細節改善

去到東北監工的時候,本間貴史還嚴肅地強調:「要按我的圖紙做,這裡少了一根加強筋,牆體安全是很重要的事,請你認認真真做好。」

之所以稱神,不過是比我們「湊合、將就」的人,多了一點執著,他會把細節做到極致的執著。


為不再讓堯華發出的噪音對鄰居產生打擾,設計師對房子的隔音非常看重,再兩層隔音板中鋪上巖棉,足足有五層隔音措施。

除了照顧到左鄰右舍,連靠近樓上人家的天花板,也做了隔音效果。


本間貴史還特地返回了日本,挑選能夠模擬不同日光的燈具,根據時間自動變化光線的強弱起床時的光線,幫助女兒重啟生物鐘,睡眠規律。


除此之外,設計師還自己親身試驗了床墊,體驗不同的床墊翻身的難度。而相同的翻身次數,對比心跳數和呼吸數,特殊的床墊,會下降接近一半。


最後還去尋找了天然助眠的香薰,希望能夠通過床墊,氣味,燈光的調節,幫助堯華在夜晚能夠入睡。

使徐喜蘭也能夠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連續48小時不眠不休的狀況不再發生。


櫥櫃的高度是伸手就可以夠到的,全部換成了按壓式的扣鎖,方便開合,又能防止女兒亂翻東西。為了防止女兒拿到刀具等物品傷害到自己,柜子都安裝了特殊的安全鎖。

而最貼心的是,整條路線所有的拐角,牆面都做成了圓弧形,減小女兒碰傷擦傷的可能性。


而廚房的矮門,既將女兒擋在了危險之外,又方便徐喜蘭能夠在做飯的時候隨時看著堯華。

閒談中的細節,統統都被設計師放在了心上。

這些溫情的人性化的細節,雖然不是那麼的驚豔,卻依然讓人無比動容。


乾濕分離後的浴室,還配上了坐式淋浴,徐喜蘭終於不用在站在凳子上,舉著噴頭給女兒洗澡了。

而坐著洗澡不僅方便自閉症患者,對於一般家中有老年人的家庭來說也是非常貼心的,有效的防止了老人浴室滑倒。


可以吸音的牆壁和隔音窗簾,進入整個臥室就特別的安靜。

也正是因此,堯華進入改造後的房子裡之後,沒有表現出特別的煩躁不適等等,反而露出了笑容,她很喜歡本間設計師改造的臥房。

吸音的牆壁和窗簾,遇水升溫的被子,安神的香薰、藍色寧靜的天花板,和新風系統......讓臥室在細節上充滿愛意,這才是真正的對症下藥,量身定製。

就像徐喜蘭說的:「女兒只要願意往上躺著,就說明是最舒服的地方」。



除了這些,還設計了磁力牆,能夠幫助徐喜蘭和女兒能夠更多的交流。整體的開關下移15cm,防止女兒經常拍打牆面造成誤觸開關。

甚至還購買了帶刺的康復球,通過對手部的持續刺激,希望能夠緩解堯華手部僵硬的症狀。

連天花板上這個黃色、像不倒翁形狀的吊頂,也藏本間設計的小小祝福,希望母女能在生活風雨中堅守下去。


MI5LAN


世界很大,媽媽的懷抱就是你的家


母女兩人的生活,別人眼中看來儘是一路艱辛,母親自己卻仍然能夠嘗出一份甘甜。


史鐵生說,「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


對於徐喜蘭而言,命運的確是沒


這位媽媽的脆弱,或許是在她看見本間留在茶几上的花而落淚時,不經意展露的吧。


「這麼多年了,我從來沒有在回家的時候收到屬於我的一束花。」


作為一名聲樂老師,她將生命雖有缺憾但也能閃耀光亮的心情寫歌裡面,「世界很大,媽媽的懷抱就是你的家」。

真正的愛就是這樣,不苛求什麼回報,單純用自己的愛去溫暖她,陪伴她。



本間其實還做了一件讓我非常感動的事。他帶著徐媽媽去到上海,介紹了優秀的自閉症康復學校,還帶她參觀了自閉症患者做服務員的咖啡館。


他不僅僅是在做家裝設計,更是真正的聆聽他們的故事,盡力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設計的盡頭是愛,是任性的關懷。


面對接下來漫長而瑣碎的人生,希望徐喜蘭更能夠感受到這份善意。

相關焦點

  • 單親媽媽照顧自閉症女兒30年,設計師改造房屋細節感人
    都說家是最溫暖的港灣,可50多歲的徐喜蘭寧願大半夜帶著女兒在街上逛,也不能回家休息。只因她有個30歲的「自閉症」女兒。女兒越來越大,自己也越來越老,這棟老房子要怎麼重新裝修,才能幫助單親媽媽徐喜蘭照顧女兒呢?困難重重的考察過程徐喜蘭在高校當音樂老師,懷孕後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可老二僅僅活了19天就離開了,好在老大(現在的女兒)健康地長大了。
  • 2人120㎡,媽媽照顧自閉症女兒30年,半夜發作噪音大,鄰居不抱怨
    徐喜蘭是單親媽媽,有一個自閉症女兒,女兒生活不能自理,媽媽要每日照顧女兒穿衣洗澡上廁所,這樣的日子一晃30年。徐媽媽就會帶著女兒去戶外走路即使凌晨三點也不懈怠!徐媽媽在廚房忙活時,動不動就要跑門口看一眼女兒!
  • 單親媽媽照顧殘疾女兒24年 陪完父母接著陪女兒
    家有智力殘疾女兒,單親媽媽朱女士不離不棄照顧24年,「我能活多久,就陪她多久。」61歲的朱女士說,好在有社區幫扶,倆人都有低保等,家裡每月有一兩千元的補助,很感謝政府。
  • 日本「神之手」創造神奇魔法!母女感嘆淚流滿面!
    熱騰騰的餃子在鍋裡咕嘟嘟地翻滾,媽媽透過廚房預留的小窗觀察女兒在做什麼。像往常一樣,她穿梭在整個房間,來來回回不停走動,時而停下來跺跺腳,嘴裡嘟囔幾句不知名的話,時而突然奔向臥室趴在床上玩起手指,不一會尖叫地跑了出來。
  • 「我活多久陪她多久」 西安單親媽媽照顧殘疾女兒24年
    家有智力殘疾女兒,單親媽媽朱女士不離不棄照顧24年,「我能活多久,就陪她多久。」61歲的朱女士說,好在有社區幫扶,倆人都有低保等,家裡每月有一兩千元的補助,很感謝政府。等了一會兒,婷婷的媽媽朱女士回來了,兩道門上了三把鎖。「我有時出門不在家,就把門反鎖著,婷婷現在也不出門,她害怕。」朱女士說。朱女士老家在河南,1981年來到西安,經人介紹與前夫相識,「大女兒兩歲半時,他開始家暴,我剛開始不敢還手,孩子4歲起他就經常出去喝酒打牌,對孩子不聞不問,直到大女兒上了高中,我才敢開始還手。」朱女士說,1995年有了小女兒婷婷,但三個月後,女兒的命運改變了。
  • 帶著自閉症兒子和年邁父親南寧謀生多年,單親媽媽說最想有個家
    前兩天,在廣西救助站工作的義工周大哥緊急聯繫大米和小米編輯,說南寧一個單親媽媽的三輪車被人打壞了。據義工介紹,這個單親媽媽今年34歲,離婚後獨自從鄉下來到南寧,一邊撫養7歲半的自閉症兒子聰聰上學,一邊還要負責70歲父親的生活。她沒有什麼文化,之前幹工地,現在四處流動擺攤,一輛小三輪,是她穿梭在這個城市討生活的必備工具。
  • 「媽媽,我會牽著你的手,伴你到老⋯」半單親媽媽熱淚盈眶⋯
    青青的草地藍藍天,多麼美麗的世界,大手拉小手帶我走,我是媽媽的寶貝⋯從今往後換我牽你陪你走,換你當我的寶貝⋯⋯「媽媽,你是我的寶貝,我會牽著你的手,伴你到老⋯⋯」女兒抱著我輕聲的說著,我不禁熱淚盈眶⋯⋯「媽媽,我會牽著你的手,伴你到老⋯」半單親媽媽熱淚盈眶⋯
  • 看設計師如何改造中國自閉症患者之家
    這是一次非常暖心的改造,從「房子」搖身一變成為舒適溫暖的「家」,它不是屬於某一個人的家,而是千萬個自閉症(孤獨症)家庭的安居夢想,裡面許許多多的細節都值得我們斟酌借鑑。故事的主人公是年過半百的聲樂老師徐喜蘭以及她30歲的女兒堯華,當其他孩子慢慢長大的時候,堯華卻被留在時光裡。
  • 泉州一單親媽媽堅持十年辦自閉症學校 尋求社會關注
    助殘日 請幫幫「星星的孩子」 五旬單親媽媽堅持十年辦自閉症學校 尋求社會關注 日前,位於市區北門外普明工業區的愛心兒童啟能康復中心負責人楊若婷向東南公益反映,5月17日是全國助殘日,今年主題是「關愛自閉症兒童 走向美好未來」。她希望,她這個機構和在此康復訓練的自閉症孩子能得到社會關注。50歲的楊若婷既是一位單親媽媽,也是一位自閉症孩子家長。
  • 媽媽要賣房帶「自閉症」女兒求醫,心理醫生卻說有病的是她
    說孫女有自閉症。 她這麼一說,我才想起去年她就和我說過,小亞覺得女兒有自閉症,帶著四處去看醫生,有的說沒問題,有的建議她帶去特別的機構治療。收費特別高,要7000元一個月。她想下來但是她媽媽不準,說下過雨地上髒,下來取個快遞就回去。 我女兒把玩具遞給小米,小米不接,女兒又屁顛顛回來拿零食,但小米還是不要,依然轉頭看她媽媽。 不一會兒小米就被她媽媽帶回家了,看著快三歲的孩子被放在推車上,覺得有點怪異。 就在那段時間,李婆婆說兒媳「發現」孩子不對勁,說有自閉症。
  • 90後單親媽媽照顧腦癱女兒三年 公益組織與院方聯手救助
    90後單親媽媽照顧腦癱女兒三年 公益組織與院方聯手救助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15年08月31日08:42 8月29日當日,在昆明軍海腦科醫院的病房裡,江畔山狼公益組織負責人將籌得的近4萬元善款交到了90後單親媽媽們谷豔群手裡,面對江畔山狼公益組織與院方的幫助,她已泣不成聲。 家住香格裡拉市金江鎮的谷豔群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愛的女兒和愛自己的丈夫,但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讓一切都改變了。
  • 為照顧女兒 單親媽媽帶女兒一起「開出租」(圖)
    3年前坐上計程車的時候,她剛抱著半歲大的女兒依依離開前夫。那天是婦女節,為了照顧女兒,這位沒有太多能力的單親媽媽只能把自己和孩子一股腦兒塞進車裡,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兜兜轉轉。李少雲和依依在計程車中。黃士峰/攝每天一睜眼,等待著她的是房租、水電、夥食費,以及100元的計程車租金。
  • 單親媽媽養育自閉症雙胞胎,26年後兒子在央視感恩獻歌
    1.單親媽媽獨自扛下孩子一生26年前,馬曉秋恰好26歲,結婚懷孕後得知竟然是一對雙胞胎,全家人開心極了,和所有的新手媽媽一樣,她憧憬著陪雙胞胎孩子成長的快樂時光。2019年1月,原郡還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的歌唱圓夢類節目《越戰越勇》,經過多次闖關,最終憑藉一曲《天之大》勇得第一名。「有了你,我才有家,離別雖半步即是天涯。」
  • 單親母親帶女兒搭棚住橋下 媽媽被病痛纏身,孩子晚上靠手電筒照明...
    單親母親帶女兒搭棚住橋下 媽媽被病痛纏身,孩子晚上靠手電筒照明寫作業時間:2020-11-07 12: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單親母親帶女兒搭棚住橋下 媽媽被病痛纏身,孩子晚上靠手電筒照明寫作業 2020年11月5日,山東青島。
  • 單親媽媽為給女兒治療債臺高築
    聊城李女士是一位單親媽媽,她女兒患有結節性硬化症,目前尚沒有有效治療手段。因為照顧女兒,她失去工作,現在靠弟弟資助。一瓶藥上千元,一年要花三四萬元錢,現在已債臺高築。  3歲的孩子看起來像一兩歲  李女士說,女兒苗苗出生時並沒什麼異常,只是左小腿上有塊白斑,但並不太明顯。
  • 單親媽媽帶著女兒改嫁,會幸福嗎!
    諸多夫妻之間,因家庭,雙方感情或其他種種走向離異的地步,當下話題最多的就是單親媽媽。80後在慢慢變老,00後逐漸長大,90後承擔起社會的新生力量。就是這股新生力量也是離婚率最高的社會群體。不少90後夫妻婚後的生活並不是很幸福,最終選擇離婚。而大多數90後的媽媽都會選擇孩子的撫養權,變成了單親媽媽。
  • 單親媽媽的絕境:有人曾以500元一天的價格為女兒「租爸爸」
    一位從事護士工作的單親媽媽感慨,生活裡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只有在更衣室裡脫下護士服的幾分鐘。在武漢,作為計程車司機的單親媽媽李少雲只能載著女兒工作,4歲的女兒除了在幼兒園上學外,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行駛的計程車裡,從嬰兒時期到現在,她在副駕駛的座椅上從伸直腿睡覺長大成了彎腿才能躺下。在長沙,一名獨自撫養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被一輛小轎車撞傷,被醫生告知短期內無法如常走動後,她提出不需要肇事方進行經濟賠償,「這陣子你幫忙照顧孩子就行。」
  • 被丈夫拋棄,單親媽媽遺棄自閉症兒子被抓:這些年,我真的努力了
    很多人有時候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近日,有一個單親媽媽的故事讓人唏噓不已。江西上饒的小葉今年28歲,長的瘦瘦小小的,一雙眼睛很大卻充滿了憂愁。她在老家做網店客服,一個月能收入3000元,丈夫偶爾幫人打工,收入並不固定。2010年,19歲的小葉在KTV認識了比自己還小2歲的丈夫。兩人在2013年結婚,1年後有了兒子樂樂。
  • 女兒:「為什麼我沒有爸爸」,一位單親媽媽這樣回答,顯出高情商
    當然,有些單親家庭的產生,有著不可抗因素的存在,譬如發生了什麼事故,使得孩子變成單親。生活中,選擇和母親生活的孩子比較多。俗話說:做官的爹,不如討飯的娘。母親一般都是細膩溫柔的,可以比較好地照顧到孩子的飲食起居和身心發展。
  • 單親爸爸、單親媽媽、偽單親媽媽們,我們一起加油!
    偶然看到的任務欄上有關於單親家庭育兒的話題,有點想寫,但是也等同於自己去揭開傷疤,猶豫再三,還是想簡單的細細梳理寫出來。如果能寫出來,相信自己會好受點。畢竟自己從11歲那年開始,就是沒有爸爸的大女兒,和瘦弱的母親、兩個年幼懵懂的弟弟,在廣州相依為命,掙扎在生存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