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臺大陸盾構機再進入臺北地鐵:從打破日商壟斷到「重要玩家」

2020-12-17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憑藉產品優勢,鐵建重工繼續深耕臺灣市場。總部位於湖南長沙的大陸鐵建重工集團(中國鐵建重工)12月4日透露,該集團當天又成功籤訂臺北地鐵萬大線CQ850、CQ850A標四臺盾構機供貨合同。

2015年,該集團核心產品盾構機(隧道掘進機)首次進入臺灣市場,陸續有4臺被採購用於臺北地鐵萬大線建設,首次成功打破日本企業在臺灣地區30多年對盾構機(隧道掘進機)的市場壟斷。

據中新網報導,當天,臺北地鐵萬大線CQ850、CQ850A標盾構機採購籤約儀式在臺北舉行,鐵建重工與臺灣榮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分別籤訂了兩臺六米級土壓平衡盾構機供貨合同,首批設備將在2018年交付並投入使用。

臺北地鐵萬大線是臺北興建的一條重要交通幹線,主要地質為粉土質砂層與砂質粉土層。在盾構機掘進過程中,需要克服50米超小轉彎半徑、下穿雙河橋樁基礎、經過通風豎井段原位偏移、遭遇沿線連續牆及其他地下障礙物等地質和施工難題,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旗下「你好臺灣網」曾稱,大陸盾構機相較日本設備,能更好應對地鐵穿越地區的複雜情況,極大程度上規避了施工風險。

據中新網4日報導,鐵建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表示,在臺灣地區地下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中,長期以來是日產盾構機主導市場。

劉飛香表示,此次合同籤訂,臺灣地區較高的施工標準、嚴格的審核制度為鐵建重工繼續深耕臺灣市場、開拓其他區域市場提供了寶貴經驗,後續鐵建重工將為客戶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全力組織好產品的設計、製造、生產、現場組裝調試、試掘進和後期服務等工作。

鐵建重工盾構機「從無到有的突破」

中新網稱,目前,鐵建重工自主研發的盾構機已連續四年佔據中國國產市場的「半壁江山」,市場佔有率85%以上的TBM和大直徑盾構機成為國產第一品牌,被廣泛應用於30多個省市的地鐵、鐵路、煤礦和水利等重點工程,另外還出口至世界多個國家及地區。

鐵建重工集團生產的盾構機

據了解,鐵建重工前身為中鐵軌道系統集團,主要經營高端軌道裝備和重型機械裝備研究、設計、製造、施工等業務。

近年來中國各大城市的地鐵、高鐵隧道等大型基建工程紛紛建成,為城市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你好臺灣網」報導稱,鐵建重工宣傳品牌部部長麻成標上月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多年來,國內盾構機產業從技術到市場均是以外資企業佔主導的格局。

麻成標介紹,2008年,鐵建重工以盾構機和TBM為主攻方向,大膽自主創新,突破多種核心技術,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沒有與國外廠家合作、沒有購買國外圖紙和專利的掘進機研發製造主流企業。大陸市場佔有率在85%-95%,顛覆性逆轉了以外資企業佔主導的產業格局。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來,公司開始拓展海外市場。鐵建重工海外部總經理朱漢軍向記者介紹,公司於2012年制定了「兩步走」的戰略,在2016年逐步實現了從「借船出海」到「自駕出海」,先後將裝備出口到世界各地。

鐵建重工海外業務經理賀運金11月14日受訪時表示,近兩年來,該公司已分別在臺灣、新加坡、泰國、印度、俄羅斯、土耳其、南非等國家和地區先後設立了11個分支機構,全面布局海外市場。

鐵建重工集團生產的盾構機

「幾十年前是我們指導你們修建地鐵,現在你們帶著最新的設備和施工技術,到莫斯科幫我們修建地鐵,一個輪迴啊!」一位莫斯科隧道協會老專家對朱漢軍這樣感嘆。這位專家在60年代協助指導修建了中國第一條地鐵——北京地鐵一號線。

朱漢軍聽聞,難掩自豪的心情:「第一臺盾構機的設計理念在18世紀末期由英國人提出,如今盾構機出口到莫斯科、土耳其等歐洲國家、地區,又回到了盾構機的故鄉。」

臺灣市場打開:從「門外漢」到「重要玩家」

鐵建重工自2012年起自主開拓臺灣市場,2015年底,中標萬大線CQ850的盾構設備供應,這是大陸盾構產品首次進入臺灣市場,成功打破日本企業30多年來的壟斷。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鐵建重工海外業務經理賀運金曾介紹,2012年,鐵建重工在取得臺灣準入資格後,交付80組該公司生產的道岔(在鐵軌兩線交叉處,使車輛能安全又順利轉入他軌的線路連接設備),鐵建重工正式進入臺灣市場。

鐵建重工海外部總經理朱漢軍表示,鐵建重工集團機具在2012年開始進入臺灣市場時,初期採取先了解臺灣地區相關工程需求的技術標準、進入限制、承攬資格與法規等細節,並先後在臺鐵、高鐵公司、臺北捷運局等單位進行產品說明、推廣。

朱漢軍(資料圖)

朱漢軍表示,經過多次的交流、協調、爭取,最後才贏得認同,打敗日本取得產品進入臺灣地區的資格,並拿到第一張訂單,交貨80組高錳鋼轍岔,用CP值高的自製品和優質的售後服務贏得好評。

直到2015年底,鐵建重工和榮工工程公司完成兩臺盾構機的合約,此後,臺灣大陸工程也向其購買盾構機。2017年止,已有四臺來自大陸鐵建重工掘進機在臺北地鐵萬大線工程中使用。「你好臺灣網」稱,與日本設備相比,技術上完全取得優勢,未來還計劃繼續拓展到臺灣其他縣市的地鐵工程建設中使用。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榮工工程此前還曾派30人團隊到湖南長沙實習操作的技術。

相關焦點

  • 陸企將參與臺北捷運建設 大陸盾構機首進臺灣市場
    新華社長沙12月7日電(記者張玉潔)記者7日從湖南省臺辦獲悉,總部位於湖南長沙的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近日與臺灣榮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分別籤訂2臺6米級土壓平衡盾構機供貨合同。這標誌著大陸盾構機首次進入臺灣市場,打破了日本企業在臺灣地區30多年的市場壟斷。
  • 打破日企30年市場壟斷 陸企將參與臺北捷運建設
    新華社長沙12月7日電 記者7日從湖南省臺辦獲悉,總部位於湖南長沙的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近日與臺灣榮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分別籤訂2臺6米級土壓平衡盾構機供貨合同。這標誌著大陸盾構機首次進入臺灣市場,打破了日本企業在臺灣地區30多年的市場壟斷。
  • 巴黎修地鐵 用上「鄭州造」 我國盾構機進入全球高端市場
    中法代表共同出席盾構機下線儀式12月4日,註定是載入中國盾構歷史的一天。4日上午,由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研製的兩臺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在鄭州下線,「兄弟倆」即將遠渡重洋,為大巴黎地鐵建設提供設備保障和技術支持。
  • 「鄭州造」盾構機助力巴黎建地鐵
    12月4日,由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研製、出口法國的兩臺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在鄭州下線。本次出口法國的為直徑9.86米土壓平衡盾構機,是我國首臺出口歐洲核心區盾構機,總長約115米,將用於巴黎地鐵16號線2標隧道建設。
  • 國產盾構機的崛起,打破德日美三國壟斷,銷量蟬聯3年全球第一
    如今,我國正遭遇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技術壟斷和封鎖,由於基礎薄弱、幾乎毫無經驗,因此在高端光刻機的製造上一籌莫展。但要知道,建國初期我國在盾構機等高端設備的研發製造方面,何嘗不是如此。因此我國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從德國購入兩臺挖隧道專用設備——盾構機。這兩臺設備花了7.2億元的高價,這筆前對於當時經濟水平尚未提升的中國而言,堪稱巨款。雖然錢花得肉疼,但設備是真好用。
  • 北京地鐵3號線一期首站封頂 全線首臺盾構機始發
    北京地鐵3號線一期首站封頂 全線首臺盾構機始發 2020-11-18 1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媒:中國科研真的太可怕,英德日死守的技術沒多久就被打破壟斷
    就比如說現在大家討論度都非常高的5G技術,在以前的通訊技術領域裡面,中國完全是排不上號的,只能用西方國家的技術,但是到了4G和5G的時候,中國就開始慢慢的發展起來了,特別是5G技術上面,我們國家可以說已經走在了世界最前面,除了5G技術外,還有一項技術也是排在全球最前面的,美媒:中國科研真的太可怕,英德日死守的技術沒多久就被打破壟斷。
  • 鄭州盾構走進法國 助力巴黎地鐵建設
    12月4日,由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研製、出口法國的兩臺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在河南鄭州下線。本次出口法國的為直徑9.86米土壓平衡盾構機,總長約115米,將用於巴黎地鐵16號線2標隧道建設。據了解, 巴黎地鐵16號線是大巴黎地鐵公司負責運營的巴黎近郊區域自動超級地鐵網的重要聯結部分,也是巴黎大都會發展計劃的一部分,預計2023年正式通車。
  • 盾構機開進長春地鐵1號線人民廣場施工現場
    價值4000萬元的盾構機已經開進長春地鐵1號線人民廣場地鐵站施工現場。至於掘進的時間,「還是要看電的情況。」9月28日,中鐵十八局長春地鐵項目部盾構隊副隊長富兆春說。 人民廣場站:已進入暗挖主體部分 據介紹,人民廣場地鐵站在民安路與人民廣場環島之間,位於人民大街地下,全長40多米。「5月19日,車站的明挖部分就完工了,並交給中鐵十八局作為盾構機的始發井。」中鐵九局集團有限公司長春地鐵1號線08標段項目部工程部部長劉洪濤說。
  • 臺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打破悠遊卡壟斷
    無黨籍臺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近期召開記者會,公布「智慧城市創造新經濟」新政見,談及臺北市捷運、公車等公共運輸工具,未來將允許其他行動支付系統進入,打破目前由悠遊卡壟斷交通工具市場的現況。  柯文哲發表智慧城市政見,主張將臺北打造為信息開放城市,開放信息的來源包括:政府各單位的公開資料、在城市廣設感應器,提供城市的交通、溫度、日照、空氣、人群等即時信息,並將架設網絡平臺,在承諾保護隱私下,讓市民和企業上傳資料。
  • 中鐵山河盾構機長沙完工後,轉戰廣州地鐵再下一城
    三湘都市報12月17日訊(記者 胡銳 通訊員 張善聽)記者今日獲悉,從長沙轉戰至廣州地鐵11號線鶴-南區間的中鐵山河1號盾構機於12月14日順利貫通。該盾構機在完成長沙地鐵4號線施工任務後,於今年3月26日在廣州地鐵11號線鶴洞地鐵站順利始發,歷時不足8個月就順利完成了其施工任務。據悉,中鐵山河1號盾構機始發就進入小半徑曲線段,在穿越馬路和居民樓等建築後直抵珠江河堤,而後橫穿珠江(江寬410米),再又穿越居民區,最終一路披荊斬棘順利到達南石路站出洞井口。
  • 打破外國技術壟斷,這家河南公司發力軍民兩用...
    這家公司為了打破外國壟斷,硬生生的在無碳紙顯色劑領域,從邊緣公司變成一線公司,從一線公司崛起為國際龍頭,將外資公司打出中國市場後還反攻國際市場,並在海外市場佔據核心地位。而今,它又進入比無碳紙顯色劑市場更為龐大、也同樣被外資壟斷的潤滑油添加劑市場,在民用和軍品添加劑業務上積極開拓,添加劑業務已成為這家公司估值擴張的核心把手。
  • 探秘地鐵泥水盾構機 "鋼鐵巨獸"每天在海底掘進15米
    青島新聞網9月17日訊(記者 孫志文)今天,青島地鐵8號線大洋站至青島北站東側過海段泥水盾構機順利始發,這是青島市地鐵開工建設以來的首臺泥水盾構機過海始發,也標誌著地鐵8號線建設又邁出了重要一步。盾構接收及始發過程容易造成洞門湧砂湧水、地面塌陷,該區段的另一重難點是要保證盾構機安全、準確的在富水地層中進、出洞。據介紹,此次始發的泥水盾構機正常工作後,一天可以掘進15米左右。據悉,該條隧道建成後可在青島北站與地鐵3號線、1號線實現近距離換乘。
  • 成都造巨無霸盾構機:長100米 高3層樓 重900噸
    成都地鐵18號線要穿越一條難度極大的「瓦斯隧道」。  直徑8.6米,整機長度100米,相當於3層樓高,重量達900噸……這臺盾構機的數據打破了成都地鐵建設以來的紀錄,是當之不愧的「地下巨無霸」。
  • 臺灣計程車:打破壟斷 控制總量
    上世紀80年代,臺灣計程車司機每月不僅要交給車行2000元(新臺幣,下同)的管理費,而且要交10萬元的牌照使用費,牌照壟斷和短缺帶來了諸多矛盾。1986年,臺灣當局交通主管部門開放「個人車行」,1998年全面放開計程車牌照申領,申請個人牌照不再受數量限制。  臺灣的計程車經營方式分為車行、運輸合作社和個人車行三種。
  • 東莞地鐵1號線濱江體育館站至莞太路站區間首臺盾構機始發
    點擊標題下「向上天際線」可快速關注項目概況東莞軌道交通1號線,又稱R1線,是東莞軌道交通繼2號線後開建的一條地鐵線路。該線路於2014年開工,總工期為5年,預計最早會在2019年通車,屆時將聯通廣州地鐵和深圳地鐵線網。
  • 臺企臺商拓展大陸市場交流座談會在臺北舉行
    機電商會臺北辦事處李榮民主任致辭。(中國臺灣網發 機電商會臺北辦事處供圖)  中國臺灣網12月25日訊 臺企臺商拓展大陸市場交流座談會24日在臺北落下帷幕。該座談會由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臺北辦事處和廈門市會展協會共同主辦,分別在高雄、臺東、花蓮和臺北舉行。與會代表就藉助廈門工業博覽會和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的平臺,為臺灣工商企業拓展大陸市場、攜手推動兩岸經貿交流合作事宜進行交流。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臺北辦事處主任李榮民致辭時表示,當前兩岸經濟合作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 日媒:大陸公司打破臺灣企業對代工蘋果手機壟斷地位 立訊搶走...
    中國小康網7月23日訊 老馬 以半導體和電子設備代工服務(EMS)為支柱成長起來的臺灣高科技產業面臨拐點。臺灣企業多年來一直壟斷美國蘋果的智慧型手機「iPhone」的生產,但預計從2021年起將首次有中國大陸企業加入進來。大陸企業在半導體領域也在不斷追趕。
  • 深圳地鐵14號線49臺盾構全部完成始發 全線區間施工進入大幹階段
    10月1日,深圳地鐵14號線福崗區間(福田站-崗廈北站左線隧道順利貫通。10月7日,福崗區間(福田站-崗廈北站)右線隧道順利貫通,標誌著該區間隧道實現雙線貫通。  在盾構掘進中,現場克服了場地狹小、周邊環境複雜等不利條件,嚴控參數、緊密監測,近距離下穿及側穿既有運營地鐵線路等重大風險源,並以「大幹100天」勞動競賽為契機,倒排工期,搶抓施工節點,明確考核要求及獎懲機制,充分調動全體參建人員積極性,為全線貫通奠定堅實基礎。
  • 交叉斷裂帶暗流湧動 福州地鐵4號線再穿閩江
    完成過江後,盾構機立即投入複雜的設備改裝。據悉,上月底,4號線正式啟動金牛山站至洪塘站(以下簡稱「金洪區間」)再度下穿閩江的工程。記者從福州地鐵集團了解到,雖然地鐵1號線、2號線、5號線等都曾數次穿江,積累了大量盾構施工經驗,但閩江底異常複雜的地質構造,還是讓建設者在金洪區間遇到前所未見的水下難題。